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28959
《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是北京市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走近经典名著现场会指定赠书,引领语文教育的方向标。
走近经典名著,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语文教育的着力点。
《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具有实用、示范、实效的特点。有学生阅读范文,有读写引领步骤,以及品读分享、学生感言等,集读、写、思、导于一体,全面强化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师编写权威推荐科学系统引领突破
★扎实:5步阶梯训练计划,规划你的阅读时间
★全面:84部名著细分题材,常见文体一应俱全
★示范:12个专项巧妙引领,文笔视野全面突破
★实效:198篇范文得心应手,翻倍提升读写能力
语文阅读,为什么会丢分?
如何摆脱刻板练题而掌握真正的语文能力?
怎样理解作品,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何在瞬间抓住作品的核心表达?
什么是文章赏析的“点”与“面”?
怎样写出脱颖而出的好文章?
优秀文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同一棵大树的种子,如果植根大地,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高可参天;倘若放进水杯,*多能养成绿萝。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一旦远离了读书的滋养,学生的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终难免视野狭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心灵乏氧,变成“字纸篓”和“机器人”,这无论于学生、家长,还是于社会、民族,都是一个不幸。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较雌论雄,我们渴盼打破课本的禁锢,带着孩子们跳出题海、畅游书海,加强人文积淀,培补精气神,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根基。
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是从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起步的。《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一个个文学大家: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钱锺书、宗璞、路遥、余秋雨、史铁生、林清玄、龙应台……向孩子们翩翩走来;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文学名著——《呐喊》、《茶馆》《子夜》、《红岩》《边城》《四世同堂》《狼图腾》《文化苦旅》《野葫芦引》《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让孩子们读得如醉如痴,欣然忘我……
《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就是人大附中学生走近经典名著后所写读书笔记的精选精编版。主要收录了近200篇读书笔记,以及从阅读中领悟到的人生体验和读写感悟,见解独特,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的创新教育理念。更可贵的是,通过名著阅读,学生心灵的改变更加突出。从原来只爱看漫画和笑话,到热衷于文学、历史、军事、经济等各领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再到相信信仰的力量,懂得敬畏生活中无数值得敬畏的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本学生心智成长的形象记录册,处处闪耀着生命的光华。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而《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就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序言 与经典同行的幸福 朱永新
自序 关于读书
章 亲近阅读 写出真情——现当代文学经典
《红岩》:红梅花儿开 《四世同堂》:孩子国家
《狼图腾》:不屈的灵魂 《穆斯林的葬礼》:新月高升
《平凡的世界》:哭吧,少安!
第二章 专题阅读 写出震撼——军事题材作品
《决战朝鲜》:惊天地泣鬼神 《长征》:光明先锋
《野葫芦引》:领袖脑壳论 《解放战争》:国民党中的“硬核桃”
《西路军》:真英雄!背水一战! 《林海雪原》:信念、智慧、勇气
第三章 深化阅读 写出思考——古典历史等作品
1.古典历史
《水浒传》:时迁盗甲 《西游记》:戒
《大秦帝国》:煌煌商鞅,千古圣人 《蒙古帝国》:天之骄子
《曾国藩家书》:同为善始,何无善终? 《左宗棠》:谈读书
《1911》:金陵王气黯然收 《苦难辉煌》:薛岳的“变脸”
《南京大屠杀》:走进历史
2.现代名著
《呐喊》:我们需要鲁迅 《骆驼祥子》:谁成就了谁
《子夜》:催魂铃 《家》:反抗
《边城》:美丽的邂逅 《农历》:寻找传统和纯真
《草房子》:以苦难作为生命的风度
第四章 自主阅读 写出发现——散文传记类作品
1.诗歌散文等
《文化苦旅》:为宝贵的一课 《我与地坛》:黑色的微笑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散文的风格 《纳兰词》:一代传奇纳兰君
《毕淑敏散文》:做本真的自我 《喧嚣中的足迹》:孤独山水
《诗词》:气势磅礴的诗篇 《中国在梁庄》:农村,让人悲痛
《傅雷家书》:爱已无声 《蒋勋说唐诗》:山水中的生命状态
《目送》:对生命的目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谋而合
2.传记作品
《苏东坡传》:乐者东坡 《金戈铁马辛弃疾》:我读懂了词坛飞将
《明朝一哥王阳明》:定 《李鸿章传》:血色残阳
《徐向前元帅》:伟大的元帅 《钱学森传》:让我懂得了根
《居里夫人自传》:美的震撼 《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与读书
《贝多芬传》:命运,命运 《拿破仑传》:我眼中的拿破仑
《卓别林传》:喜剧的神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可以带来奇迹
3.当代作品
《安魂》:关于死亡 《正红旗下》:靛颏文化
《南京安魂曲》:永久的伤痛
《掩不住的阳光》:小纸条带给我的震撼
《茶馆》:读《茶馆》品人生
第五章 拓展阅读 写出境界——外国文学作品
1.俄罗斯或前苏联名著
《童年三部曲》:嫉妒 《静静的顿河》:现实主义小说的
《战争与和平》:舞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逆境中淬炼的钢铁
2.法国名著
《红与黑》:神学院的怪象 《悲惨世界》:良心的坚守者
《茶花女》:与君歌一曲 《小王子》 :追忆 :那消失的童话
《巴黎圣母院》:三个人,三种爱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悲凉的啜泣
3.英国名著
《简爱》:简让我懂得友情的坚守
《双城记》:《双城记》和《基督山伯爵》
《蝇王》:心中的野兽 《莎士比亚悲剧》:邪恶之路
4.美国名著
《飘》:正义? 《老人与海》:给桑提亚戈的一封信
《瓦尔登湖》:静 《热爱生命》 :坚持的美丽
《汤姆叔叔的小屋》:万恶的蓄奴制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永不凋谢的藤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骗子为什么能得逞
5.其他
《堂吉诃德》:理想的寻求 《百年孤独》 :不可宽恕的屠杀
《绞刑架下的报告》:致伏契克的一封信
《看不见的收藏》:一条潺湲流淌的溪流
《浮士德》:上帝与浮士德精神 《雪国》:美的体悟
《追风筝的人》:追逐永恒的希望
跋 幸福的味道
自序
关于读书
于树泉
几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到某高中名校做了一个读书讲座。
上来先是互动:
“读过《四世同堂》的同学请举手。”
一声下来,沸腾的阶梯教室静了下来,二百多名高中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手。
或许几部获奖的当代长篇小说的情况会好些?我随后问道:
“那么,《狼图腾》呢?”
“《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呢?两部在读者问卷中并列的茅奖作品?”
坐得满满东东的阶梯教室里,只有几个人举手,稀稀落落,无精打采。
“那你们不读书哇?”我禁不住问。
“读!”回答一片响亮。
“好,说说都读的什么?”
《如何速记英语单词》——一个同学回答。
《如何巧解数学应用题》——又一个同学回答。
《高考作文满分宝典》——第三个同学答道。
一时间,七嘴八舌,沸沸扬扬,都是五花八门的教辅书名,偶尔夹杂着“三重门”、“花季雨季”的声音。
对眼前的一幕,我并不意外。
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名为“SK状元榜”栏目,每周一期,是高中生展示才情的舞台,初一18班的程昊同学看了之后,这样写道:
每周我都会收看“SK状元榜”节目,这周六晚我又准时打开了电视。
在收看一期的“SK状元榜”时,一位主持人询问参赛选手一部长篇小说的名字。
个条件:这部小说描写的是1975年至1985年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
我几乎脱口而出——《平凡的世界》。
第二个条件: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 …
这时,答案已经十分明了,我相信我们初一(18)班的任何一个同学都能脱口而出,可那四个高中生选手还是很茫然地看着主持人,没有一点反应。
第三个条件:“这是路遥的作品,该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可是即使说出如此多的条件,那四个选手还是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节目很快结束了,可它留给我的印象却久久不能散去。
《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多么经典的名著啊,而他们居然没看过,这是路遥用生命写出的巨著,可他们甚至都没听说过。
面对如此简单的提问,几位过关斩将荣登“SK状元榜”大赛擂主的高中生居然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全国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怎样,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来,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同一棵大树的种子,如果植根大地,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高可参天;倘若放进水杯,多能养成绿萝。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一旦远离了读书的滋养,学生的精神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田园就会荒芜,心灵泉眼就会枯竭,终难免视野狭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心灵乏氧,变成“字纸篓”和“机器人”,这无论于学生、家长,还是于社会、民族,都是一个不幸。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较雌论雄,我们渴盼打破课本的禁锢,带着孩子们跳出题海、畅游书海,加强人文积淀,培补精气神,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根基。感谢人大附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环境,搭建了舞台,并给予了全力支持,让我们走在了实现这一梦想的路上。这本书便是我们追梦的脚印。
全书一共五章,大致反映了我们在名著阅读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觉得,要开展好名著阅读活动,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是激发兴趣。
开展好名著阅读活动,培养兴趣是位的。面对一本好书,好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在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中,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忧乐,尽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因此,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以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在一起心贴心的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为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啊!”(钱理群语)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走进人大附中,你会发现一道美丽的风景:无论课间、午休,还是楼道、操场,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抱着一部大部头在专注地捧读,或在热烈地议论;一本刚读完,就追着老师去推荐“下一本”……切不可学生还没翻开书,老师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读书诀窍、提分妙招,如同面对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不去把饭端上来,而是喋喋不休地讲筷子文化和淀粉结构,让人兴味索然。
第二是读什么书。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延伸方向,续写着国家的未来。所推荐的读物,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有利于精神成长,切不可一味的厚古薄今、舍中趋外、偏深偏难、盲目随意、好高骛远,让孩子一上来就呛水;更不能“花里胡哨,小里小气,旁门左道,歪门邪道”(钱理群语)。我们希望通过读书,让孩子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浮躁远一点,和宁静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一点;离网络泥潭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达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情趣、健朗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我们早推荐给学生的是《红岩》《狼图腾》《重返狼群》等几部书。惊心动魄的革命史诗,让孩子们觉得“魂儿一下子就被吸进去了”,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崇敬走进历史,明白了“五星红旗为什么鲜红”。而充满传奇色彩和理性思考的狼故事更让孩子们着迷。接下来,是大气磅礴的《四世同堂》、“矛盾文学奖”扛鼎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战争文学系列、历史传记作品、世界文学经典,民族大义、美好心灵、血与火、成与败、善与恶……孩子们精神受到强烈震撼,情感得到丰富滋养,智慧获得深刻启迪,读写能力随之明显提高,收录的近200篇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印证。
第三是阅读心态。
古人说:“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还有学者说:我的案头永远只摆着一部书,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读书是一种精神劳动,贵在专注和投入。为此,切不可急急忙忙,慌里慌张,鸡飞狗跳;不能连追带赶,步履匆匆,气喘吁吁。我们每次只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同学、亲子、师生共读,以便形成一个强力气场。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如果一下子推荐一堆书,并强制性地规定进度,孩子的读书乐趣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劳役,或者像逛书市,东张西望,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不要总想着书一打开,就分数一大把,轻而易举,手到擒来,贼不走空。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再好的饭,吃急了也会噎;再好的书,催急了也会产生排斥。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不可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还形成了一份有特点的书单。一般书单都是出现在阅读之前,是阅读购书的指南。这份书单却是形成于阅读之后,孩子喜欢、爱读、收获的书都在其中,经过了连续四届成百上千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检验,一如沐浴阳光雨露之后,小树绽开了花朵,结成了果实。
第四是读写结合。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孩子初只能写几十字,逐渐能写到几百字,长期坚持下来,再到后来一两千字也一挥而就。胡雨石同学写道:“阅读让我现在能在纸上挥洒自如,让我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并自如地表现。”两年下来,同学人均读书20多部,其中多为古今中外名著,有的虽不属名著,但也是同类中的精品,或是通向名著的桥梁(如《明朝一哥王阳明》)。人均写下读书笔记2万字左右,书中所选的200篇读书笔记见证了同学们写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第五是教师因素。
名著阅读活动开展得如何,老师是关键。语文教师决定着语文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力只能由能力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同样,在读书方面,习惯只能由习惯来培养,兴趣也只能由兴趣来培养,有喜爱读书的老师,才会有喜爱读书的学生;有视野开阔的老师,才有视野开阔的学生。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自己首先要阅读。不仅要进行职业阅读,还要对文史哲、时政、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广有涉猎,以不断充实智库,裨补精神。这样,自己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抵达到一个新境界,逐渐做到举手投足之间,一笑一颦之际,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陷入“缺失性认知”,让课本、考试障住双眼,库存贫乏,心智枯竭,即便想去带学生走进名著,也会力不从心。然而,“阅读正远离校园,阅读与学习无关。这听起来很荒谬,却正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校园里的事实。更为可怕的是,教师作为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有许多人也放弃了阅读,不少教师只靠几本教参在课堂上打拼。有些教师顶多不过读几本流行杂志,更不用说教育学和心理学了。在宽广的人文领域中,能够阅读基本著作以及文章的教师究竟有多少呢?这种精神的荒漠化,导致的是教育的贫瘠,日趋依靠规训、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这使大批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相当贫瘠……教师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引自朱永新《我的阅读观》)朱永新先生的话读来着实振聋发聩。
先哲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朱熹的《观书有感》
也以水、船为喻,对读书与成就事业的关系作了生动形象的哲理阐释: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在枯水季节,舰船在江上推移吃力,行进艰难;一当春潮涨起,就轻如羽毛,迅疾如风了。经典名著阅读,无论对孩子还是老师,不都是为人生之舟扬帆远航而蓄积的“春水”吗?
在教育的急功近利、粗糙、急迫背后,仍然是教育本质的失落:人们不愿承认,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这在当下是有一种迫切性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理群
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其中任何一本,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哪里光芒万丈,流水潺潺,空气充满芬芳,果树四季挂果。。。。。。
从本书中,你会发现,人大附中学生已经走进这个无限美好的世界。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中学阶段多读一点名著,会让人发展得更全面,成长得更健康,进而涵养大家品质,为终生发展奠基。愿每个孩子都走在名著阅读的路上。
——人大附中校长 刘彭芝
走进名著,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打好精神的底子,是一个学生的立身之本,一个教师的*责任,一所学校的根本任务,一个民族的千秋功业。
——人大附中校长 翟小宁
一年多来,我读了十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写下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感谢阅读,让我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并能自信地在纸上挥洒自如。
——人大附中初二学生胡雨石
中国拳法分为内家拳与外家拳。一个人如果精通内家拳,内在的气质会改变,一个人如果精通外家拳,则性格和精气神儿会变得刚强硬朗。而阅读名著仿佛是一种灵药,它既使人的气质平静如水,又使人的精神充实硬朗!
——人大附中初三学生 吴双
刚上初中时,老师在语文课本之外让我们读名著、写读书笔记,每周带我们去图书馆。开始时,我有些疑虑甚至不理解:这样子能学好语文吗?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检验,我愈加佩服老师的见解与理念,而我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人大附中学生 俞一凡
阅读名著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刚开始甚至是痛苦的。每每写周记,我总是挠头,不知从何下笔,写些什么。慢慢地读下去,我不得不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舍生忘死,把生命奉献给崇高的事业和信仰?他们的生命意义又是什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心灵之窗似乎渐渐打开,智慧之光照进来,引导我从懵懂中走出来。
——人大附中学生 陆天明
从小学阅读“校园小说”到初一开始阅读“中外名著”,我完成了一次心灵经过名著洗礼后的蜕变。从开始看书时“低级趣味”的大笑,到与主人公一起流泪、和作者一起叹息,再到掩卷后不停地深思,这就是名著给予我的精神成长。
——人大附中学生 郭文萱
读写导航
人大附中初一年级学生所阅读文学名著中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是:红色经典《红岩》,老舍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四世同堂》,“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获奖作品《狼图腾》,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学生对这五本书特别喜爱,读起书来手不释卷,每天早读和午休的时间,一个个捧着书专注阅读的身影是教室中动人的图画;读书讨论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朗读精彩篇章是课堂上动听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名著,深入思考,老师们采用了以读带写的方法,让同学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真挚的读书感受。一开始学生们还只是习惯复述概括情节,于是,老师们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近阅读的名著中给你感触深的一个形象是谁?是令人心疼的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的小狼;是爱国的瑞全、勇敢的田晓霞,还是老实本分的梁亦清……你对这个形象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写出你真切的感受。
当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你一定有沉醉其中忘却自我的感受。可能你想痛骂卖国的大赤包、冠晓荷;可能你和追逐自由的小狼一起驰骋在辽阔草原;可能你想对少平说:“我真佩服你!”可能你想……你可以把想对书中人物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表达你真切的思想感情。
慢慢地,学生开始学会自己寻找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对书中人物的爱与恨,对书中情节的理解与感悟,对书中主题的思考与探究,对自己人生之路的选择……都融入了阅读后笔下流淌的文字中。
之后,老师们又尝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深入地体会作品形象的精神世界,例如: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快乐的事情吧?名著当中的人物也和你一样,经历着属于自己的乐事。《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童年的乐趣,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里,鲁迅对斑蝥的喜爱,对描绣像的迷恋,还有对捕鸟的记忆,都让我们体会到孩童的天真与自由的快乐;《苏东坡传》中,旷达的东坡居士即便被贬黄州,也依然能够寄情山水,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千古名句……
细品人物的“乐”,你能看到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乐”是韩新月站在未名湖畔浮现的笑脸,是孙少安看到红砖次出炉时成功的欣喜。细品人物的“乐”,你更能体悟不同的人生态度。你一定记得瑞全远赴战场时,心中涌起的喜悦,还有大赤包得到那不堪的“官位”时得意洋洋的眉眼。
这小小的“乐”字值得让我们回味与思考,尝试写出你对人物“乐”的理解。
《红岩》
【走进名著 】
《红岩》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全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重点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革命者在阴森恐怖的 “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里受尽酷刑考验,但依然坚守节操,勇敢地展开狱中斗争。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书中真实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品读分享 】
《红岩》是我们向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推荐的本书。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可能我们的学生一生都不会去阅读这本书,读书讨论会上曾有同学说:“早就听说过《红岩》的大名,家长和老师也曾反复向我推荐,但总以为主旨有些沉重,背景离我们很遥远,而迟迟没有勇气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是啊,在这个信息快捷、科技飞跃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孩子们很可能被所谓的各种“时尚”所吸引。
可是,经典的力量就是能够跨越时空,带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震撼和影响。在阅读《红岩》后,学生被深深感动、震撼。也正像他们所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下架的老书”。本节所选的读书笔记共5篇,角度各有不同,他们不仅关注到了江姐、许云峰这些主要人物,还能关注到龙光华、小萝卜头这样的次要人物。他们写读后的思索,不仅能思考“五星红旗为何鲜红”,从而明白先辈的功勋和远去的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还能对比自己现今的生活,懂得如何珍惜和进取。学生们的篇篇读书笔记正像《红梅赞》中所唱: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范文
红梅花儿开
张璟华
初读《红岩》,我便被里面那些动人的故事所吸引。它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生动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江姐,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当她吃饭时,觉得城门口可能并不安全,便嘱咐华为慢慢吃饭,她先去查看一下,这时,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了不安。
当她距城头越来越近时,我不由得在心里呐喊 :江姐,快回去,先别去城门口。虽然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却依然禁不住这样想。近了,近了,当她来到城楼前,当她看清布告时,当她望见丈夫的头颅时,泪竟在不知不觉中滑下了脸庞。
我只好任由书中情节的发展,江姐看似很好地控制了情绪。但又有谁知道那份被掩盖在坚强底下的脆弱与悲痛呢!又有谁知道,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埋进心底。而那份深藏在心头的仇恨,却是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呢!
反观,甫志高便跟江姐有了天地一般的差异。他想让党信任他,便扩大书摊,未经组织考察私自吸收一名伪装正直的青年,却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令党遭受了巨大损失。他过于想表现自己,而且还随意猜疑别人、排挤他人,只为自己着想,后因贪生怕死成了可耻的叛徒。
放下书,我的心里感想万千。书中众多英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学生感言
刚上初中时,老师在语文课本之外让我们读名著、写读书笔记,每周带我们去
图书馆。开始时,我有些疑虑甚至不理解 :这样子能学好语文吗?然而随着一次又
一次的考试检验,我愈加佩服老师的见解与理念,而我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拓宽
了自己的视野,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