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23417
《谥法通考》是《王圻全集》中的一部,搜集总结了皇帝至明代历朝历代的谥号。前两卷为《总纪》《释义》,录历代释解要著。后以十四卷篇幅按朝代顺序,上考列朝,下至明朝万历年间。自君后、妃主、王公、卿相以逮百官,至于圣贤隐逸,旁及异端、宦寺、篡逆之党,凡有谥者,皆备书以资考证。其卷首冠以《总纪》《释义》二目,犹《续通考》之例,又所以自补其阙也。本次出版,以上海图书馆藏万历二十四年刻本为底本,取《续文献通考·谥法考》的对应内容作全面核校,补足原本缺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制度史,礼制有很大意义。
《谥法通考》记载了上古以至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的历代谥法制度,“自君后妃主、王公卿相,以逮百官,至于圣贤隐逸,旁及异端、宦寺、簒逆之党,凡有谥者,皆备书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本书以上海图书馆藏万历二十四年刻本为底本,取《续文献通考·谥法考》的对应内容作全面核校,补足原本缺陷,以飨读者。
點校說明
死後定謚,是中國古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已逝者作出的具有明確褒貶色彩的象徵性評價,一般由朝廷依正式程序討論頒定。這一傳統在中華文化圈内由來已久,是中國古代禮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砥礪名節、勸善懲惡、維持世教人心等曾起過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用。漢唐以來,歷代均有學者予以關注和探討,至明代而臻於高潮,誕生了如張志淳《謚法》、楊豫孫《謚纂》、王世貞《謚法通紀》、《謚法考》、鄭汝璧《明臣謚類抄》、沈子木《名臣謚議》、鮑應鰲《明臣謚考》、郭良翰《明謚紀彙編》、孫能傳《謚法纂》、葉秉敬《明謚考》、朱睦?《謚苑》、何三省《帝后尊謚紀略》等一大批專門性著述。其中最具文獻價值者,則非晚明學者王圻的《謚法通考》、《續文獻通考·謚法考》兩書莫屬。
《謚法通考》十八卷,初刊於萬曆二十四年,嗣後未見再版。此書原本是《續文獻通考》的《謚法考》部分,先期以“謚法通考”之名單獨刻梓行世。嗣後至萬曆三十、三十一年《續文獻通考》全書付梓的六七年間,作者又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修改,遂使後來印行的《續文獻通考·謚法考》,從形式、文字到内容諸方面均與本書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可以說,本書和《續文獻通考·謚法考》實際上應視作同一種書的初稿和修訂稿。遺憾的是,這個持續了六七年之久的修訂工作,並未能實現後出的《續文獻通考·謚法考》對本書質量的全面超越,而是在改進和提高的同時,又不斷產生新的缺陷和失誤,以致於不少時候,反而需要借助本書來彌補和糾正之。換言之,本書雖然總體上比《續文獻通考·謚法考》稍遜一籌,卻也自有其不可掩覆的優長,使之足以與後者並行而不廢。
這次整理本書,以上海圖書館藏萬曆二十四年刻本爲底本,取《續文獻通考·謚法考》的對應内容作全面校核。此外,本書明代部分的内容,以王世貞《弇山堂别集》的《謚法考》部分、郭良翰《明謚紀彙編》、鮑應鰲《明臣謚考》、《明史》等爲主要參校文獻,明以前各代内容,以歷代正史爲主要參校文獻。書中引用文獻,凡注明出處者,或雖未注明而可以判斷出處者,儘量複核原書。其他參考歷代經、史、子、集文獻者,詳見諸校勘記,不復一一列舉。
《四庫全書總目》卷八三
《謚法通考》十八卷,浙江朱彛尊家曝書亭藏本,明王圻撰。圻有《東吴水利考》,已著錄。圻著《續文獻通考》,於《禮考》之末增《謚法》一目,補馬端臨之缺,然於明代謚典猶未之及。此書所載,上考列朝,下至萬曆,自君后妃主、王公卿相,以逮百官,至於聖賢隱逸,旁及異端、宦寺、簒逆之黨,凡有謚者,皆備書以資考證,其卷首冠以《總紀》《釋義》二目,猶《續通考》之例,又所以自補其缺也。有趙可懐序,稱就《續通考》中抽出謚法一種另梓,殆未詳閲其書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