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95891丛书名: 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精品教材
本书在尊重前辈专家学者的相关学术理论的基础上,充实了相关的内容,提出一些关于园林历史认识的新观点。目前市场上已出版的相关教材中,除中国本土和西欧的园林历史内容较为详细外,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园林历史介绍极少,甚至没有,而本书在编写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韩国、印度、伊朗(古代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阐述,并且本次修订还增加了一些数字化配套资源,完善相关内容。
《中外园林通史(第二版)》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和其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并对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共二十一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欧亚非大陆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园林景观的发展情况,以及园林景观所体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其中,中国部分有九章,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东方部分有四章,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的古代园林和发展史;非洲部分有两章,主要介绍的是古埃及的园林和现代非洲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建设;西方部分有六章,主要介绍了欧洲地区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背景。*后,对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景观特点、审美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和综述。
绪论
第一篇 中国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说
第一节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幼年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园林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皇家园林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第四节 寺观园林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园林建设
第三节 皇家园
第四节 私家园林
第六节 其他园林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宋朝的城市建设与园林建设
第三节 皇家园林
第四节 私家园林
第五节 寺观园林
第六节 同时代的辽、金园林
第七节 公共园林
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公元1271年—公元1736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园林建设
第三节 皇家园林
第四节 私家园林
第五节 寺观园林
第六节 其他园林
第七节 造园理论著作与造园名家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公元1736年—公元1911年)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皇家园林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第四节 寺观园林
第五节 少数民族园林
第六节 其他园林
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综述
第一节 皇家园林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
第二节 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建设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园林与城市建设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园林发展与建设历程
第二篇 东方部分
第十章 东亚地区的古代园林
第一节 日本的古代园林
第二节 朝鲜半岛的古代园林
第十一章 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园林
第一节 印度的古代园林
第二节 泰国、缅甸、柬埔寨的古代园林
第三节 马来群岛的古代园林
第十二章 古代西亚园林
第一节 古代两河流域概述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园林
第十三章 古代波斯的园林
第一节 波斯帝国与波斯园林
第二节 波斯的伊斯兰园林
第三篇 非洲部分
第十四章 古埃及的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古埃及的文化
第三节 古埃及的园林
第十五章 现代非洲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 南非的现代园林景观建设
第二节 非洲其他
第十六章 古代的欧洲园林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古代希腊
第二节 古希腊的城市建设与园林
第三节 古罗马的城市建设与园林
第十七章 中世纪的欧洲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对欧洲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
第十九章 君主集权时期的欧洲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路易十四与勒?诺特尔式园林
第三节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经典作品
第四节 勒?诺特尔式园林在欧洲的影响
第二十章 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影响18纪风景园形成的人物与作品
第三节 英国自然风景园实例
第四节 英国自然风景园对欧洲造园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欧美国家的近现代园林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奥姆斯特德与纽约中央公园
第三节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综述——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参考文献
前言 人们创造园林,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摆脱外界的烦恼,躲避现实的困惑,追求自由身心的所在。因此,园林的内容形式,即园林景观所代表的思想和内涵实际上是与现实相对立的,正如各民族神话中所叙述的乐园是一种理想多于现实、抽象内涵多于具象景观的理想环境。这一特征在中外各个国家的园林中都表现得极为明显。 从古今中外各国的园林景观可以看到,这些园林大都集中了当时*好的建筑材料和*优美的造景元素,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审美思想和设计理念,并应用了当时*先进的建造技术。这些美丽的园林体现着人类对美的欣赏与追求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改进与创新。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内容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到精致,而各地区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体系。不同的园林景观形态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比中外各个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和表现形态,可以看到其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在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表现为内容与性质的变化。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前的大部分园林私有的形式,出现了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并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园林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市民日常游憩与交往活动的场所,并发挥着正面的社会效益,改善着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地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各种先进的工程技术融入其中,特别是在当代的学科建设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者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互相融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使得园林学科的领域大大拓宽,成为一门涉及面极为广泛的综合学科。 纵观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不仅体现着地区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伴随着历史的兴衰而变迁。由于对环境和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园林景观的形成也体现出了这种变化,为人们所喜爱的景观更多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亲和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的迫切需求,反映了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重视,这也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迅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范围愈来愈广,对相关专业教材的需求愈加迫切。本书将中国与外国的园林发展史合二为一,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既方便高校师生的教与学,同时也可以作为有关学习者与园林爱好者了解中外园林文化的简明读本。 本书充分尊重前辈专家学者的相关学术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充实了相关的内容,提出一些关于园林历史认识的新观点。例如,在已有的出版物中,除中国本土和西欧的园林历史内容较为详细外,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园林历史介绍极少,甚至没有,而本书则较为详细地收录了日本、韩国、印度、伊朗(古代波斯)等国家和地区园林历史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书中补充了近现代有关园林历史发展的内容,使本书内容全面,既丰富了园林史的教学课程,又使园林历史教学不致出现盲点。本书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面,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所介绍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园林特点、作用、影响,在每一章*后都会进行小结,便于读者巩固相关知识。每章小结之后还结合重点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写了思考和练习题,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本书既可作为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以作为百科类图书,以便普通读者了解中外园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为丰富教学资源,编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园林图片和视频资源,受篇幅所限,本书仅在部分章节相关内容的叙述中穿插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源,扫码即可欣赏和观看,如若需要更多的相关资源,可联系出版社获取。部分图片和视频资源来源于网络,在此对相关作者和机构表示感谢! 本书由多位老师编写而成。张健(沈阳建筑大学)编写绪论、东方部分第十章第二节和非洲部分第十五章;郭蕊(沈阳农业大学)编写中国部分第一章和东方部分第十一章;马雪梅(沈阳建筑大学)编写中国部分第二、四章;王君(沈阳建筑大学)编写中国部分第三章;李科(鲁迅美术学院)编写中国部分第五章和西方部分第十六、十七章;凌玲(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编写中国部分第六、七章;夏惠(沈阳建筑大学)编写中国部分第八章和综述;陈宇(沈阳建筑大学)和王芳(沈阳市东北设计院)编写中国部分第九章;赵琰(东北大学)编写东方部分第十章第一节;王飒(沈阳建筑大学)编写东方部分第十二、十三章;周磊(沈阳理工大学)编写非洲部分第十四章和西方部分第二十一章;屈海燕、陈宇(沈阳建筑大学)编写西方部分第十八章和第二十章;金煜(沈阳农业大学)编写西方部分第十九章。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沈阳建筑大学的李辰琦、焦洋、刘大鹏、孙东、于淼、孙振邦、侯钰、刘曦、范新宇、关中一、任静雯、许征、吕军辉、许婉婷、孙欣、杨美施等。 在此要特别感谢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建议的主审石铁矛老师。全书由张健统稿,由陈宇校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3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