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25693丛书名: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
内蒙古文联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倾情作序,“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入选作品,以无数真切鲜活的声音,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温度、有厚度的内蒙古故事。这些作品从内蒙古山乡巨变的现实课题中来,从当代内蒙古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的精彩生活中来,以体现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相统一的书写,为无数创造历史的人们立传。
一群走南闯北的手艺人,他们勤劳质朴、坚强睿智,心地清明、与人为善。他们抵挡了时代的风雨,让村子壮大;他们熬过了岁月的考验,让手艺流传,他们的故事是内蒙古发展的缩影,值得书写,应被看见。
描山摹水的画匠、吹奏悲喜的鼓匠、俯仰糊裱的裱匠、压粉师傅、伸绳展墨的木匠、心灵手巧的裁缝,还有泥瓦匠、臭皮匠、赶车的、剪纸的……他们是北疆文明的播种者与耕耘者,读他们的故事,像看一幅幅风俗画。
一个个身怀才技的手艺人,如风吹来的种子,在内蒙古高原的杏村扎根、发芽、伸展枝叶、繁衍生息。风雨飘摇的岁月,他们因为村子的庇护而安定,村子因为他们的手艺而茁壮。一时杏林蓊蓊郁郁,匠者枝繁叶茂。时过境迁,他们何去何从……
第一章 暗斗明争/001
第二章 音画退狼/023
第三章 糊裱人生/037
第四章 水火精灵/071
第五章 焙炒岁月/087
第六章 八匠之首/105
第七章 玉骨沈记/130
第八章 绕指钢铁/151
第九章 为衣为裳/168
第十章 通达之御/184
第十一章 小村先生/224
第十二章 摘我园蔬/243
第十三章 军民一家/264
第十四章 愣韩大局/276
第十五章 好女巧灵/299
第十六章 熟皮别趣/321
第十七章 钉补时光/340
第十八章 杏花酒盅/362
第十九章 读书之路/375
第二十章 上海之旅/391
第二十一章 江浪草波/408
第二十二章 归去来兮/427
序
内蒙古居于祖国北疆,广袤无垠的草原、葳蕤茂密的森林、浩瀚辽远的大漠、纵横千里的阴山组成了内蒙古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丰富着“绵力之久,镕凝之广”的中华文化。文学传承,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内蒙古文学,在牧野上传唱,在群山中回响,点亮了祖国北疆一盏盏温暖的生命明灯。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文学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澎湃的现实生活、昂扬的时代精神、丰盛的经验和情感提炼造型。人、生活、岁月在他们笔下是砥砺奋进的历史,是绵厚的家国之爱,是浓烈的人间烟火,一批批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大地的现实题材作品带着生活之感、时代之悟和人民之思传向全国。
为进一步加强文学的组织化程度,推出更多高品位的优秀作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学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协组织推进“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汇集内蒙古众多优秀作家作品,努力推动内蒙古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该工程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描绘中华民族精神图谱,部分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伴随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内蒙古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为文学提供了丰沛的源泉和广阔的天地。讲好内蒙古故事,发出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声音,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每位作家的光荣与梦想,也是全面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推动内蒙古文艺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入选作品,以无数真切鲜活的声音,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温度、有厚度的内蒙古故事。这些作品从内蒙古山乡巨变的现实课题中来,从当代内蒙古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的精彩生活中来,以体现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相统一的书写,为无数创造历史的人们立传。
破浪前行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衷心希望内蒙古文学工作者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现实视野,倾听内蒙古从历史走向现在、走向未来的脚步声,创作一批见历史之大势,发时代之先声的优秀作品,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文化自信和历史雄心;衷心希望内蒙古文学工作者真诚观照内蒙古人民的精神品格与伦常智慧,记录生活中细微的热爱、温暖的追寻,用奋斗和成长中的高贵品质点亮新的灵魂、新的梦想,为铿锵内蒙古书写新时代的史诗。
薪火传承,旗帜高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期待内蒙古文学工作者担当使命,以浩瀚的文学为打造好北疆文化品牌提供滋养和支撑,展示内蒙古文学弦歌不辍、日新又新的文化活力;期待更多的读者在文学世界中感受辽阔大地上的人文情怀,感受内蒙古文学的独特魅力;期待内蒙古文学在中华文学版图上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冀晓青
P1-4
第一章 暗斗明争
塞外乡间,跑动着各种手艺人。这些手艺人不同于其他农民,一技在手,在村里的身份仅次于干部。普通百姓,四季辛苦劳动,秋天分全年口粮,手中很少有活钱。养猪卖几十块,过年前给孩子们做一两件新衣。夏秋季节卖鸡蛋、兔子,买酱醋油盐、针头线脑。
手艺人不然,他们能靠技术挣现金。
三画匠觉得不可理解,有些粗笨农民,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最简单的脱土坯、抹房顶泥的营生还求人,不会和大穰泥,也不会使泥叶。
七鼓匠记得,当时常在农村干活的有铁匠、木匠、皮匠、毛毛匠、泥匠、瓦匠、石匠、笼匠、钉鞋匠、画匠。还有些手艺人是外地的,过很长时间来一次,钉盘碗儿的、弹棉花的、修锁配钥匙的。教书匠,本地人一律按乡规尊称为老师。看风水的,叫作阴阳先生。
七鼓匠最崇拜邻村二鼓匠。不说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单看那吹唢呐时的形象就迷人。一颗大葫芦脑袋,苦腮一鼓一板,不知有多少奥妙和乾坤。稍长,他欲拜二鼓匠为师学唢呐,发誓要成为全公社最好的鼓匠,娶外公社最漂亮的姑娘。
七鼓匠身材瓷实,眉黑鼻紫,人中长大,左眼皮趴着一颗瘊子,长相讨人喜欢。他怕村人嫌弃,手提破唢呐,搬开山药窖盖儿,稍微晾晾,小短腿儿叉着直筒两侧的窑窑,下到窖底,铺一张烂狗皮垫子吹唢呐。吹得热煞时,午饭晚饭不上来吃,需兄妹们将饭用绳子下到窖底。
窖里光线暗,七鼓匠闭眼细细体会揣摩,得意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山药窖像一个构造宏大、功率充足的音响系统,传出的唢呐声格外别致,如从地心而来般有魅力。几只笨狗玩累了,头朝窖口围一圈趴着,听免费唢呐独奏专场。七鼓匠见状心生感慨:“好狗啊,我将来要是成了气候,天天请你们啃骨头。”
七鼓匠摆着脑袋说:“天底下手艺人,哪个的嘴是一鼓一板的?没有。”多少年后,他知道玻璃匠也是凭一口气工作,但只鼓不板,不如鼓匠鼓而板、板而鼓,好看,带劲。
三画匠对七鼓匠的看法颇不以为然。他心想,世上手艺人,画匠最好,一笔写人画鸟,七彩描山摹水,神奇。画匠干活时风不吹、日不晒,东家女人端茶倒水、递东递西,最有情致。更妙的是遇到年轻媳妇,有意无意甩甩辫子、扭扭腰,或真或假碰碰手、蹭蹭身子,都会让人通体舒展,即使临了少算三毛五毛工钱也在所不惜。
画匠和鼓匠各做各活,一般没啥交道,唯有白事上或许同场卖艺献技。今天,大鼓匠带着一班人,就和三画匠为一桩白事走到一起。
乡间小路上,一个瘦瘦的高挑后生,柳叶长眉,乌黑杏眼,骨白脸色,一抿红唇,斜挎帆布包,双股紧拘,道骨仙风,甚是奇清。平日里,三画匠步履快时,是有约好马上要作画的东家;行走缓时,看云赏景,构思新画。现在,他像匹小儿马,悠悠荡荡,是本村有人请他做营生,明天开工。
初冬季节,乍寒还暖,一只金雕在天际翱翔,眼看飞远了,只见一个黑点,却又慢慢踅了回来。山坡几棵树,枝枝杈杈,三五片枯死的树叶倔强地粘在树枝上,随时有被吹掉的可能。
三画匠自幼聪慧,无师自通,十几岁就琢磨出了画墙围、画棺材的技艺。他在附近几个画匠中年纪最小,位列第三,人们称他为三画匠,与大画匠、二画匠无师从或同门关系。
昨天给公乌素村刘大头家画完墙围,收工晚了,留住一宿。这家墙围子画的是十二联花,杏花、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等十二种,相对独立,前后联系,画在围墙上,甚是艳丽壮观。这些花三画匠大都没见过,只是按旧书或依照其他人家画的样子画出。为了出效果,他把颜色调得浓重些。画毕,全家亮堂喜气。东家媳妇站在窗外远近左右端详,非常满意,笑盈盈做了晚饭,炒山药丝,烙油饼。三画匠不好意思放开,只吃个半饱。
刘大头媳妇杏丹,身材丰腴饱满,左脸一个极浅的小酒窝,过门儿才一年多。三画匠寻思,等夜间睡觉时,她会发出轻细的呼吸声。想到这里,他浑身燥热,习惯性干咳半声,转移注意力。谁知杏丹安排妥当后,到临院王大娘家借宿。出门时,三画匠觉得她别有深意地盯了他一眼,没有大姑娘的羞涩,多了小媳妇的直率,把他盯得痴固固的。她说:“三画匠这几天辛苦了,好好歇歇吧。”
睡下后,刘大头肆无忌惮打呼噜,仰层里有沙土被震得掉下,发出“欻欻”的声音。杏丹忽地推门进来。三画匠自觉赤身裸体,赶紧揪衣扯被遮拦,却让刘大头压住,抽不出来。杏丹无声无息,轻步款移,越走越近,用手摸三画匠的身子。三画匠睁开眼,原来是刘大头粗肿的脏手搭在他的腹部。三画匠干脆地把刘大头的手移开,遗憾这么美的梦竟然被打断。三画匠急忙闭眼,想把刚才的情景延续下去,但时过境迁,不能如愿。
三画匠看天色已亮,就穿了衣服,喝一瓢凉水,用手摸摸杏丹挂在铁丝上的四方头巾,又凑上去嗅了嗅,轻轻开门关门离开了。
邻院王大娘家关门闭户,没有动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