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7203652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家戚爷会抵挡。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他不仅百战百胜,而且总是以伤亡极小的伤亡,全歼倭寇。
◎被誉为“倭寇克星”,大明“战神”,他撰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书目。
◎他是一名卓越的兵器专家,发明、改造了多种新式武器,建造了各种兵器、大小战船、战车,极大地提高了明军的水陆作战能力。
◎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三百首诗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诗歌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赤胆忠心、转战南北、戎马一生,践行了“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誓言,在晚年遭到无端的猜忌、弹劾、贬谪,被迫辞官还乡,在贫病交加中凄凉地死去。是大明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哀!
◎大明战神,文武全才;民族英雄,万世流芳。
戚继光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保家卫国。为了剿灭在中国沿海猖獗几百年的倭寇势力,他带领戚家军转战数千里,重创来敌,历经十余载奋战,终使海疆平安,堪称“倭寇克星”。南方倭患一平,他受命总督蓟镇军务,镇守北疆,使蒙古铁蹄不敢再犯长城。《明史》赞曰:“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晏然。”
戚继光一生都在抗击外敌,他文武兼具、用兵如神,不仅具有崇高的爱国理想、民族情怀,还极具变革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立足史实,以客观严谨的视角、凝练生动的笔触,力求真实、完整地再现戚继光叱咤风云的铁血人生,给读者展示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形象。
第一章 将门虎子: 名将的早年生涯
第一节 将门世家,家风淳美
第二节 曙光初照,继光诞生
第三节 少年英雄,侠肝义胆
第四节 严父教子,大器早成
第五节 刻苦读书,磨砺心志
第六节 恩师授课,培育英才
第二章 崭露头角:大明军营升起的新星
第一节 赴京袭职,从戎报国
第二节 慈父去世,一生隐痛
第三节 赴任登州,誓平海患
第四节 南北驱驰,戍守蓟州
第五节 进京赶考,初露锋芒
第六节 备倭山东,整饬海防
第七节 整肃军纪,棍打舅舅
第三章 虎威初试:驰骋浙江抗倭第一线
第一节 抗倭前线,临危受命
第二节 一战龙山所,三箭破敌胆
第三节 二战龙山所,三将首聚首
第四节 两度上书,提议练兵
第五节 言传身教,练兵有方
第六节 驰援台温,小试牛刀
第七节 无辜蒙冤,岑港战倭
第八节 神机妙算,解围桃渚
第九节 兄弟携手,大战海门
第四章 打造铁军:戚家军横空出世
第一节 舍弃旧军,欲创新军
第二节 招兵买马,义乌募兵
第三节 严格训练,打造劲旅
第四节 制定铁纪,从严治军
第五节 督造战船,创建水师
第五章 台州连捷: 横扫倭寇如卷席
第一节 宁海大战,鸳鸯阵显神威
第二节 新河之战,夫人摆空城计
第三节 花街之战,开巷战之先河
第四节 设伏上峰岭,奇兵歼倭寇
第五节 激战长沙,平定浙东倭患
第六章 移师福建:“戚老虎”名震四方
第一节 福建告急,率军入闽
第二节 削枝弱干,轻取张湾
第三节 涉泥作战,攻克横屿
第四节 夜袭杞店,火烧倭寇
第五节 乘胜追击,直捣牛田
第六节 狭路相逢,血战林墩
第七节 抱病上阵,剿灭倭酋
第八节 班师回浙,上司入狱
第七章 再援福建:荡尽倭寇海波平
第一节 兴化陷落,再援福建
第二节 三将联手,闪击平海卫
第三节 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第四节 智斗倭寇,解围仙游
第五节 水陆会剿,威震南疆
第六节 攻克南澳岛,剿灭大山贼
第七节 征战十二载,海波终平息
第八章 威震北疆:镇守北疆十六年
第一节 临危受命,奉诏北上
第二节 遭受冷遇,滞留京城
第三节 奏议练兵,屡经波折
第四节 呕心沥血,编练三军
第五节 修墙筑台,巩固北疆
第六节 汤泉演习,大扬军威
第七节 长城三捷,降服董忽力
第八节 两援辽东,再建奇功
第九章 将星陨落:落寞凄凉辞人寰
第一节 长年征战,积劳成疾
第二节 挚友辞世,前约难兑
第三节 首辅去世,厄运降临
第四节 横遭贬谪,泪别蓟州
第五节 履职广东,鞠躬尽瘁
第六节 解甲归乡,闻弟噩耗
第七节 纳妾续子,王氏休夫
第八节 鸡叫三遍,将星陨落
第十章 勋垂青史:丰厚遗产泽华夏
第一节 姐妹兵书,军事瑰宝
第二节 兵学思想,气象万千
第三节 武德思想,独放异彩
第四节 兵器大师,硕果累累
第五节 功勋不朽,万世怀念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寇来,不要慌,我家戚爷会抵挡。
这是一首十六世纪中叶流传于浙江一带的童谣,是当年倭寇为患时,东南沿海乡村中的母亲哄孩子入睡时唱的儿歌。童谣中的“戚爷”,就是大名鼎鼎、倭寇畏之如虎、百姓视若神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山东烟台市蓬莱区)人,嘉靖七年(1528年)生于一个将门世家。他自幼饱读诗书,深明经史,学文习武,在父亲的影响下立志报国。戚继光十七岁时,父亲去世,他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当时,大明王朝正遭受着一场严重的外患,日本国内的武士、浪人(被称作“倭寇”)经常流窜到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勾结当地的奸商、流民,攻城略地,杀人放火,掳掠百姓,给沿海一带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此时大明朝廷政治腐败,海防废弛,明军几无战斗力可言,每每遭遇倭寇就溃不成军,倭寇在大明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倭寇之患愈演愈烈。
国家被倭寇践踏,百姓被倭寇杀戮,年轻的戚继光深以为耻,在心中暗暗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发誓要扫平倭寇,平定海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升任浙江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入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从此走在了抗倭的最前线。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戚继光率军驰骋在浙江抗倭的最前线,屡建奇功,声名大振。但是明军纪律松弛,士气低落,临战脱逃的现象非常严重,戚继光深感明军难以承担剿灭倭寇的重任,于是到义乌招募了一批农民、矿工,经过严格训练,建起了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的劲旅——戚家军。
此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大明境内的倭寇,打得倭寇四处逃窜,闻风丧胆。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经过十二年的浴血奋战,彻底肃清了境内的倭寇,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宁、和平的生活,戚继光也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誓言。
倭患平息了,但是戚继光的征战岁月并没有结束。南方倭患一平,大明王朝北方边境的危机又日渐凸显,蒙古骑兵频频越过长城,侵扰内地,长城沿线不断燃起战争的烽火。明朝廷任命戚继光总管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总督蓟镇军务,防御蒙古骑兵的进犯。
戚继光上任之后,立即着手整顿营伍,训练士兵,组建战车营,同时考察北疆地形,率领边兵大力修筑敌台、加固边墙。至万历九年(1581年),在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的两千多里的边防线上,建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多次击退蒙古骑兵的进犯,迫使蒙古大封建主朵颜部首领董忽力向明朝廷称臣。在戚继光镇守北疆期间,北疆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和平景象。《明史?戚继光传》赞曰:“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晏然。”
戚继光戎马一生,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曾这样自我评价:“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事实上,哪里是“未尝遭一劫”,简直是百战百胜!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倭寇作战,每次战斗结束后,常常是全歼倭寇,而自身伤亡极小,这样的战绩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很少见的。这充分说明了戚继光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才能,在整个明朝的将领中,几乎无人能与之比肩。戚继光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部军事著作,他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在我国军事学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后世兵家*书目。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一生发明、改造了多种新式武器,建造了各种大小战船、战车,极大地提高了明军的水陆作战能力。戚继光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生写下了近三百首诗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诗歌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然而,这是这样一位赤胆忠心、征战一生、功高盖世、才华横溢的将领,晚年却横遭无端的猜忌、弹劾、贬谪,被迫辞官还乡,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凄凉地死去。这是戚继光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本书立足史实,深挖史料,以客观严谨的视角、洗练生动的文字,真实、完整地再现了戚继光这位大明战神叱咤风云、跌宕起伏的一生——机智顽皮、爱打抱不平的童年,刻苦读书、立志报国的少年,从戎投军、率军血战倭寇的青年,训练边兵、筑台修墙、镇守北疆的壮年,孤愤抑郁、寂寞凄凉的晚年。书中对戚继光的婚姻、情感生活也有所涉及和披露。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血肉丰满、个性十足的戚继光,领略戚继光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非凡独特的人格魅力、纯粹高尚的思想境界。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历史造就了戚继光,而戚继光也影响了历史。如果没有戚继光,大明王朝的灭亡步伐可能会大大加快。
戚继光离开我们已有数百年,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他的英雄事迹也将永远流传在中华大地上,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家戚爷会抵挡。◎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他不仅百战百胜,而且总是以伤亡极小的伤亡,全歼倭寇。◎被誉为“倭寇克星”,大明“战神”,他撰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书目。◎他是一名卓越的兵器专家,发明、改造了多种新式武器,建造了各种兵器、大小战船、战车,极大地提高了明军的水陆作战能力。◎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三百首诗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诗歌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他赤胆忠心、转战南北、戎马一生,践行了“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誓言,在晚年遭到无端的猜忌、弹劾、贬谪,被迫辞官还乡,在贫病交加中凄凉地死去。是大明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哀!◎大明战神,文武全才;民族英雄,万世流芳。”
小时候的戚继光虽然贪玩,但是十分好学。这种好学的精神也是从他的父亲戚景通那里继承来的。
戚继光从七岁开始入学读书,他对历史十分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讲述开疆辟土、保家卫国将军们事迹的书籍,他非常爱读。他十分佩服历史上的军事家孙膑、卫青、霍去病、郭子仪、岳飞等人,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像他们一样,横戈马上,统率大军,驰骋沙场,征战四方,保国安民,建立卓越功勋。戚继光从小胸怀大志,和他所读的这些书是分不开的。
戚景通一如既往地严格教导儿子,为了让儿子谨记家训,他将“忠孝廉节”四个字写在墙壁上。戚继光天天面对着这四个字,不分寒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学业有了很大的长进。
戚继光的童年和少年并不都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在他十岁的那一年,对他疼爱有加的生母王氏离他而去了。戚继光痛断肝肠,伤心不已。那段时间,他时常独自一人待在书房中暗自落泪,满怀深情地思念他的生母。戚继光的生母王氏去世后,大母张氏对他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地抚育他成长。张氏虽不是戚继光的生母,但对戚继光人格、品性的影响不亚于其生母王氏。
由于父亲戚景通多年做官一直清明廉洁,戚家的经济状况始终不佳。在清贫的生活中,戚继光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他逐渐懂得了许多自己过去不懂的道理。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戚继光成长很快。十五六岁时,他各方面的成绩已相当突出:精通经、史、子、集,以博学闻名乡里;武艺高强,能在飞驰的马上弯弓搭箭,百步穿杨,能单手举起沉重的石锁,刀法也相当熟练。当地一些习武的人与他交往甚深,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戚继光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熟读军事经典,还广习兵法,军事知识也非常丰富,年纪轻轻就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养。
看到儿子进步很快,戚景通打心里感到高兴。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大喊自己有一大笔财富。夫人张氏吓了一跳,赶忙将他叫醒,问他是怎么回事。
戚景通揉了揉眼睛说:“别人将家产金银当作财富,我把光儿当作财富。光儿勤奋好学,戚家后继有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财富吗?”张氏听后,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有一次,戚景通问戚继光:“继光,你将来准备做什么呢?”
戚继光立刻答道:“做一个奋勇杀敌的军人,卫国安民!”
戚景通连连赞道:“好样的!好样的!你要终身保持这样的志向。”
即使在袭职从戎之后,戚继光仍然没有停止学习,这个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伴随了戚继光一生。后来,他率领戚家军长年奔驰在疆场上,南下扫荡倭寇,北上镇守边塞,读书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了,但是在那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只要一有机会和时间,他就抓紧读书。他一生中没有置下什么田产,也没有积攒下多少钱财,唯一拥有的财富就是数千卷书籍。
这无疑是受了他父亲戚景通的影响,但戚继光还有超过他父亲的地方,那就是他在读书过程中总能有新的体会和创造。戚继光虽然酷爱读书,但从不死读书,不抠章句,也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往往是边读书、边思考,偶然有了一点感悟,就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
戚继光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对他后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好学、勤学、善学,他才深通儒家经学,能把儒家思想同他的练兵、练将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他特有的治军理念和兵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军事遗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