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75019
毕业了担心学历贬值,要不要继续考研考博?
选自己喜欢的行业,还是受社会普遍认可的“好工作”?
全世界都在卷,我有可能过上不加班的生活吗?
内向不善交际的人,要不要逼迫自己融入各种社交场合?
总被别人搭便车占便宜,该不该正面反击捍卫自己的边界?
面对自我和世界的频繁冲突,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生活的答案既不是臣服,也不是对抗,而是拥有自己的宇宙!
◎个人成长领域颠覆性创新:不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拥有自己的宇宙
跳出线性成长和横向成长的窠臼,作者将带我们进行一次成长维度的升级。她独创了具有系统性、流动性和无限可能性的思维和成长模式——拥有自己的宇宙。因为宇宙包罗万象,当我们把遇到的问题纳入自己的场域和宇宙,我们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宇宙自成体系,可以让我们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判断标准,虽然别人的人生很棒,但我们可以只喜欢自己的宇宙。宇宙浩瀚无边,在自己的宇宙中,我们不会被外界侵扰,也不会被别人的定义束缚,拥有无限可能。
◎ 北师大管理心理学教授钱婧开创性力作,20年扎根本土的科学研究,打造真正属于中国青年的自我成长书
钱婧老师深入研究管理心理学、扎根本土职场超过20年。在本书中,有感于大部分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类书籍“水土不服”的现状,她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智慧巧妙地融入管理心理学研究,提出了独辟蹊径的“中庸我”心智模型,创立了前所未有的新概念。
她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更在互联网上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云学生”,深深明白中国年轻人上班、求学过程中的痛点,也清楚他们在个人发展中都绕过那些弯路,思维中存在什么样的盲区。基于此,她给出的建议真诚、直接而有效。
◎结构科学系统,内容扎实而有生命力,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不空喊口号
本书的五个部分由作者提出的关于自我的五个科学变量构成——“中庸我”“核心我”“弹性我”“隐性我”和“混沌我”。这五个部分的内容之间互相勾连和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而丰富的整体。书中更有大量具体的实操方法和实用技能,手把手教学,用具体化解焦虑。
◎从数千次真实答疑经验出发,提炼出人人可以直接套用的问题解决模型。所有不满现状、焦虑迷茫的人需读,将困扰你的人生疑难问题彻底扫清!
钱婧老师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了多场关于个人成长问题的直播答疑,解答了数千个问题,多有青年网友评论“通透”“人间清醒”“感觉自己被救了”“早点遇到老师就好了”。书中她将数千次直播答疑总结的经验与智慧浓缩成一个简单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型。在全书的结尾,她还会实景演练这一模型,针对8个具体的人生疑难问题给出真正有用的解决方案。读者也可以根据在书中所学,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实现联动。
◎ 特邀知名插画师绘制多幅精美插图,个性化视觉生动呈现核心概念。随书附赠“做自己”力量海报,随机开盲盒送1款,快来揭晓属于你的“自我宇宙”!
全书双色 四色印刷,设计美观,特别绘制多幅精美插图,生动呈现书中核心概念,既赏心悦目,又能帮助理解。
毕业了担心学历贬值,要不要继续考研考博?不得不跟自己讨厌的人共事,该撕破脸皮还是憋气窝火?每天努力干活儿,就因为不会讨好领导,所以升职加薪总没有我?上了一岸又一岸,却发现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工作和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些自我和世界的冲突,一味忍气吞声没有任何用处,跟世界硬碰硬又会让我们受伤。为什么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随手可得的时代,我们还是没办法妥善地安顿自己,解好人生这道难题?
在本书中,基于20余年的个人成长和职场研究,钱婧老师为我们指出了在现实世界做自己的清晰路径——拥有自己的宇宙。她将带领我们运用一套融合传统“中庸”智慧和当代行为科学的全新思维模式,去跟混沌的世界灵活地交互,以达成“做自己”和“融入世界”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中庸我”思维模式下,我们的自我不再是僵硬固化的铁板一块,而是拥有“核心我”“弹性我”“隐性我”“混沌我”四个成员的作战团队。“中庸我”会引领这四个成员各显其能,帮助我们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自如地屈伸,因时因地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理想方案,做出不害怕、不委屈、不后悔的人生决策。
这是一本真正属于中国青年的自我成长书,也是写给新时代职场人的成事行动指南。它科学系统又亲切易读,更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成长环境紧密相连。当你焦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翻开这本书,倾听作者真诚直接的建议和清醒透彻的人生洞见。你会有足够的力量爱这个世界,因为你有自己的宇宙。
Part 1 中庸我:不背叛自我的成事之道
“做自己”的两种思维模式:中庸我 vs. 梦幻我
人生闯关游戏:中庸我思维的心智模型
中庸我思维者和梦幻我思维者
虚假的中庸我思维
中庸我和梦幻我是二元选择题吗
Part 2 核心我:中庸我的主体
认识核心我
核心我与个人成长
是果皮还是果核
工作观:中庸我的职场“野心”
金钱观:敏感却不能逃避的核心我
真诚善良:中庸我的价值底线
核心我的客观外在:学历
核心我的内核:健康的身体
核心我的底色:人格特质
Part 3 弹性我:中庸我的武器
弹性我的成长魔法:乐高软技能
弹性能力和职场耐心
弹性能力 1:时间管理
弹性能力 2:积极注意力偏好
弹性能力 3: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弹性能力 4:表达力
弹性能力 5:领导力
弹性能力 6:展示力
Part 4 隐性我:中庸我的内在小孩
第二个原生家庭:职场中庸我的涅槃之道
你还是曾经的自己吗:中庸我与成功偏执
大家都在针对我:中庸我与高敏感
失控的渴望:饮鸩止渴的软成瘾
你在公司哭过吗:职场抑郁指北
吃掉压力的职场人:神经性贪食症
远离煤气灯:稳定核心我与职场 PUA
Part 5 混沌我:中庸我穿越迷宫的勇气
在混沌中重新凝聚自我
成功了以后的混沌怎么活
“卷”和“躺”的主动平衡
斜杠:混沌中成为我自己
混沌中的求学选择:弹性核心我的功课
Part 6 人生新算法:中庸我思维实景演练
中庸我问题解决模型
Q1 逛了逛校招,感觉本科学历很不值钱,我该怎么办?
Q2 目前面临择业问题,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但父母和长辈都觉得没前景,希望我去考公,我该何去何从?
Q3 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意义,自己就是个工具人,每天都很倦怠,怎么办?
Q4 感觉努力做事也没什么用,那我还要继续努力吗?
Q5 很害怕一到 35 岁就被职场淘汰了怎么办?
Q6 闺蜜从小到大处处压我一头,我们关系很好,但我又很嫉妒她,怎么办?
Q7 我跟家里关系淡漠,很羡慕周围人幸福的原生家庭,该怎么改善跟父母的关系呢?
Q8 跟男朋友时常为观念的分歧争吵,适合继续在一起吗?
序 言
这是不怕的时代,这是“我”的时代
这是一本写给当代青年的“小”册子。我是有咸鱼情结的,做什么事情,都害怕“高大上”,恐惧“精英”,但又不忍平淡,会被“光荣和梦想”撩得热血沸腾,会在音乐节的草坪上为自己的无为哭得像个孩子。这可能就是繁杂世界中普通人的心境吧。
过去 20 余年,我的研究都在围绕着职场中的“我”展开。在大学商学院教书的过程中,我也和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和职场人有了更加直接的交流。
老一辈会羡慕我们的时代,觉得我们活得很自我。社会发展到今天,对“我”的推崇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便在大街上拉个人,聊聊自我,都不尴尬。“我”已经和“爱情”“幸福”这类词一样普及,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声音。
但是,对怎么拥有“我”,以及如何把“我”融入生活和工作的大熔炉和大混沌中,大家是畏难的,甚至是避而不谈的。
1887 年,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在撰写《论道德的谱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这本伟大的著作时,表达了对当时人类的不解。他觉得大家在以一种“心不在焉”的方式活着,对自我无知,并对这种无知充耳不闻、无力消化。他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倾听关于自己的细语和回响。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在倾听自己的细语和回响吗?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追求“边界感”。“上班丑关我下班什么事”这样的词条不断冲上热搜,好像某个时间一过,腿往公司门外一迈,我们才能蜕下那层壳,拥有真正的“我”。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
事实上,工作也是自我的一部分,不然我们也不会因为上班感到焦虑,甚至快乐不起来了。
关于自我的事,才会让我们牵肠挂肚。
我们似乎拥有了对“我”的想象,爱上了“我”的造景,但一旦把这个话题放在现实的职场生活中,就失去了筋骨和脾气。
而谁只要一说“我要做自己”,就像说“我要寻找真爱”一样,可能会被“成熟”的大人投以白眼。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做自己”是发展的阻碍,就像认为“要真爱”是经营婚姻的绊脚石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做自己会这么难?做自己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
在这本书中,我提出一方“气息”,一个“志向”,一种“状态”,来陪着大家一起做自己。它就是——有自己的宇宙。
近年来我的研究发现,人们觉得不能做自己,或者说在职场不应该有“我”,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瞬间:和领导或者其他人有分歧,或者和环境格格不入时,是应该坚持自己,还是顺从呢?
我的课题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对 30 个社会情境中的决策境遇打分。78% 的人选择了顺从。这在一些培训课程中叫“生存智慧”——“别太较真了”“差不多就行”“听他的就好了,谁叫他是领导呢”“人家都说这个不行,你为什么偏偏选它呢?”
但顺从真的就有好结果吗?显然不是,如果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悲伤。我们很多人卑微到可以接受没有自我,但如果什么都没有,这日子可怎么过?事实上,有自我,有自己的宇宙——有自己的场、自己的体系、自己的能量群、自己的暗物质——才能活下去,活得有志气,活得真实,不被职场这样的利益“黑洞”吞噬。
那如何构建和捍卫自己的宇宙呢?这本书就是一个引子,书里和大家探讨了职场上的中庸我思维模式。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真实的、不完美的、混沌的宇宙中的秩序。用这些行动向的思维模式,不断付出心思和心血构建属于自己的宇宙,就叫“做自己”和“爱自己”。
“有自己的宇宙”可以帮助我们脱离比较思维,构建自己的人生系统。比如,同龄人都开上豪车了,我还在每天挤地铁;同龄人都考编上岸了,我却没有一份稳定工作……他们的人生固然很棒,但我有自己的宇宙,我也只喜欢自己的宇宙呀!我们不用变成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而是要在自己的宇宙中,成为一个流动、立体、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更自己的自己”。
电影《大话西游》里转世的紫霞,看到孙悟空从人群中离去的背影,说这人样子好怪。另一个声音说“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条狗啊”。
影评说,长大后才懂,我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沉重。生活的重担、贷款、养老、育儿、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活得像条狗。
我不这么悲观,我看到的是夕阳中武士的背影。虽然我们负担沉重,但我们有自己的宇宙,是自己的英雄。
这是一本凝结了我科研与执教十几年经验与体悟的诚意之作。
我想把它送给多年前那个懵懂、迷惘又渺小的自己,希望给她带去一束光。这束光不是答案,是一种召唤,让赤诚的人心有勇气去承载混沌生活的苍茫。
你有你的宇宙,现在的太阳光已经洒向未来。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面临着高度的两难。一方面,音乐节上那个拥抱着光荣与梦想,想要做自己的人,他没有消失,扬着高傲的头;另一方面,好像一去上班、一走进公司,就要压抑起自我,听话,随大溜,“成熟”起来,这才是职场的生存之道。我的研究团队在 2024 年 1 月进行了一项《新青年职场心智小调查》1,邀请了来自全国的 1000 余位青年参与问卷的填写,结果显示,高达 87.4% 的职场人认为工作中需要让渡一定程度的自我。这可能也是大家愤恨工作的原因吧?心花怒放的青春个体,一旦进入职场,就不得不顺从这个体系的运转规则,好像就变成了自己的客人,分明内心如火,却看着心如死灰。
我的研究探索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顺从就一定意味着对自我的背叛吗?我发现,问题不在顺从这个行为本身,而在顺从的动机和归因。如果我们的顺从是为了一个更内核的自我诉求和目标,那么一时的顺从,也叫作“做自己”。比如刚进公司时领导总让你干做表、报账这一类的杂活儿,你有点儿委屈,想敷衍了事或者干脆推掉。但转念一想,作为职场新人,我们确实还没有跟上级博弈的资本,还是先耐心做好这些杂事,才有往上走的机会。在这种时候,我们的顺从就不是背叛自我,而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
但如果我们的顺从撼动了底层的内核呢?比如你本身是一个坚守道德底线的人,领导为了拿下项目让你在材料上表述得模糊一点儿,编编数据;或者,让你暗中监控部门其他同事平时聊天的内容,打小报告给他;再或者,让你暗中给竞争对手使绊子,把你当成职场中不良竞争的工具……这些都是踩在你内核底线上或是直接踏破你底线的事。如果选择顺从,在做下去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背叛了自我。而抛弃核心自我的结果,就是撕裂扭曲,人根本快乐不起来,更谈不上成长和发展。有的长辈会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这话或许没错,但在当下这个时代,社交媒体上一张张个性张扬的脸已经让年轻人充分地见过“自我”的世面。这个时候再让大家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压抑和扭曲自我,痛苦程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我们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真正拥有什么,想要什么,坚守的价值是什么;更不用说了解自己不想要什么,什么不是我们的核心,要抛弃和斩断什么了……
因为我们分不清真实情境中的“我”和“非我”,也就不知道自己的顺从究竟是在“背叛自我”还是在“卧薪尝胆”。认知上模模糊糊,行为和态度就容易别别扭扭,心不甘情不愿。那么很自然,跟我们交互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配合度很低,还没有什么想法,属于职场
中最不讨好的人设。这样鬼打墙的死循环就这么侵蚀着人的精力和能量,压缩了本应该去弹性生长的空间。而我们如今的生存环境本身就是混沌不明的,在这样的混沌中,我们就更容易又糊涂又愤怒,好像通了电的浮萍,既接不上地气,又没有岁月静好。
更不消说,我们从小成长到现在,都是心里有伤的人。那些外界看不见却一路跟随我们的成长伤痛和印记,也需要我们去面对或者埋葬。
怎么从顺从和唯我的二元选择中解脱出来,找到平衡、不卑不亢的职场状态?在这本书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工具,带领大家运用东方哲学的智慧和西方管理心理学理论去破解这一难题。
“做自己”的两种思维模式:中庸我 vs. 梦幻我
他们将体系糅入自己的身体,灵活地屈伸,以最快的步伐,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往前走着。这些个体清醒地认知到自己在体系内所处的位置,珍惜微小的幸福,知道如何利用敏锐的感知力来守护幸福。这种感知力与其说是妥协,倒不如说是一种“应战”。
——职场小说《工作的喜与悲》
思维模式会影响一个人的职场乃至人生状态。
“中庸”一词最早来源于《论语》,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人生之道。
近几十年来,组织研究的学者把中庸思维作为一种个体的思维方法论,放在组织情境中去研究,揭示了一些积极的预测结果。这些发现让人欣喜,但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现实生活中,中庸践行起来举步维艰。提起这个词,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很多人眼中,中庸意味着和稀泥,维持表面的和谐,用多元思维去想通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想通的事情;或者就是让人忍气吞声、趋炎附势,变得越来越“鸡贼”和世故。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却似乎只给我们留下一些“迂腐”的陈词滥调呢?这不科学。事实上,上面描述的并不是中庸,而是孔子说的“乡原”。《论语·阳货》里有言:“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孔子说得很“直球”,这里的乡原,就是指那些没有真正的自我和生命力量,却在社会上八面玲珑、媚俗趋时的伪君子。孔子是强烈反对乡原的。
做了一系列职场研究后,我发现,我们在千古的传承中,在职场和社会生活的实践里,有时候把中庸思维中最重要的要素“我”给丢了。中庸没有了“我”,就没有了主动性和人的生命力量,丢了精髓,抽了脊梁。难怪青年不喜欢。
换句话说,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不是多元思考和和谐思维,而是人和境遇的“合一”。
为了强调思维模式中的“我”,我在这本书里将职场中两种关于自我的思维模式,叫作“中庸我”和“梦幻我”(见图 1)。
中庸我是一种思维模式,相信在以自我为中心和顺从他人或环境这两极之间有一个平衡态的存在,而一切平衡的基础在于认识、认领和践行核心我。
梦幻我是一种与之相对的思维模式,认为顺从他人或环境会导致失去自我,拥有自我就意味着不能顺从。梦幻我思维者自己的核心我飘忽不定、难以落地,他们认定的事物也可以轻易舍弃。
人生闯关游戏:中庸我思维的心智模型
我在互联网连线答疑时,收到过很多朋友在职场中两难的困惑,比如:第一学历不理想,找工作被歧视怎么办?敏感内向、不善交际的人如何处理好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领导给我穿小鞋,我是该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击?每天上班如上坟,躺不平又卷不动,如何重新发现工作的意义?
在上千次的答疑之后我发现,很多朋友的焦虑、迷茫、困惑、无助,根源都是思维模式出了问题。如果我们尝试用中庸我思维去看待这些问题,就能发现十字路口以外的柳暗花明。在这本书中,我会为大家揭示思维模式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发挥的作用。中庸我思维模式能够让我们眼中的世界焕然一新。好奇的朋友不妨在读完全书之后,再回到这里,感受一下自己的变化。
那么如何养成中庸我思维呢?“中庸我”这个源自先秦时代的玄妙概念如何在当代语境中落地呢?基于20年职场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的研究,在本书中,我将人的自我拆解为核心我、弹性我、隐性我和混沌我四个维度。接下来的章节,我将带大家从这四个维度重新认识自己,搭建自己的心智模型,并通过对这四种自我的打磨和运算,帮你养成一个内核稳定、游刃有余、不卑不亢的中庸我。
你玩过任天堂的冒险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塞尔达传说》吗?我相信它们一定陪伴过很多80、90、00后上学或上班之余的闲暇时光。为了让书中的概念更加亲切易懂,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中庸我的心智模型”融入一个这样的闯关游戏,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冒险之旅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