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18813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向世界做出“30?60”目标的庄严承诺,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目标要求,也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持续、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双碳”目标对经济转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内在要求,“双碳”目标应该以怎样的战略和路径实现?金融该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其中涉及哪些具体问题?“双碳”转型带来的风险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
本书精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诸位专家的研究心得,以图帮助读者全面而清晰地理解上述问题,希望对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及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尽绵薄之力。
第一章 “双碳”目标与经济转型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应对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发展趋势
能源短缺与碳达峰
碳中和经济学——反推式变革的七个思考
第二章 双碳:战略与路径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与路径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前提:构建清晰化的碳排放总量目标
应尽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规划
“双碳”战略推进与投资布局
碳中和路径及其经济金融含义
高质量发展与碳中和背景下的投资思路
第三章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措并举发展绿色金融
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绿色金融发展需兼顾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
第四章 金融支持“双碳”目标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绿色金融面临“七重七轻”
碳中和与转型金融
绿色股票的发展前景及中国机遇
第五章 ESG投资的探索
ESG投资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挑战
把握好ESG发展的三重主线
中国ESG投资的痛点与对策
强化信息披露基础设施,健全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
全球ESG投资生态系统的演化与扩张
可持续投资的全球实践与中国的思考
第六章 碳市场建设
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
碳交易、碳金融和绿色投资
发挥碳交易市场金融作用 形成有效的碳市场
碳价会进一步上涨吗?
第七章 双碳转型风险与应对
需重视转型风险带来的金融问题
审慎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高度关注碳中和目标带来的转型风险
对高碳企业绿色转型风险不必过于悲观
序
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30?60”目标的庄严承诺后,低碳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绿色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讨论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作为国内领先智库,对这一领域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此次,论坛编辑部撷取了30余篇与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相关的文章,编纂成集。从内容来看,涉及“双碳”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与之相关的经济转型及风险应对、ESG投资和碳市场建设、金融支持双碳等主题;从作者来看,他们或是分别具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特邀成员、学术顾问、学术委员和特邀嘉宾等身份,经常性参与论坛的研讨活动,或是在金融相关领域现任或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或是金融领域的权威人士,都具有很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务经验。这些文章既贴近现实,从操作层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也不乏对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此次以“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为题,将其集结出版,立此存照,既体现了论坛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关注,也是对已有成果的珍视。不过,为了突出作者在实践领域的优势,本书没有专门设立理论研讨的章节,这倒为我写作本序言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虽然我没有能力、也并不打算做出一个关于此课题的“理论思考”,但是,从相对超脱的层面提出问题,这个序言或许可以起到对本书的拾遗补阙作用,既作为一个导读,也提出一些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把绿色发展同时作为主线和增长点
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和积极贡献,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做出的描述,就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要求。从这一重大部署来看,实现绿色发展,有两条既缺一不可、又并行不悖的路径。
一方面,作为新发展理念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应该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各个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回答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的系统理论体系。从绿色发展这个总体发展理念出发,要求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推进绿色金融,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并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利用的电气化替代、碳捕获、碳交易等科技和制度的创新。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在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下,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在人口负增长和进入老龄社会的新国情条件下,社会总需求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制约,需要探寻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新动力。从外需来看,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危机的全球努力,必然对绿色产业的供给产生新的需求,给中国探寻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提供新的机遇。从内需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过程融为一体,毕其功于一役。相应地,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绿色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越来越大的需求。
例如,绿色转型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赋予这个转变以时代内涵和现实内容;与高端化和智能化一道,绿色化也是中国制造业保持竞争优势、稳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一项关键举措;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等,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得到部署,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对相关产业的强劲需求。
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思维范式转换
把绿色发展同时作为主线和增长点的理念,涉及思维范式转换和认识方法论更新,我将其称为从“取其轻”到“取其重”的转变。人类从最初开始关注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到如今面对迫于眉睫的气候危机,始终受到一个传统思维范式的困扰,即把发展的需要与保护自然的需要看作一种“替代取舍”(trade off),两者之间似乎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关系。面对这种不得不做的抉择,通常应用的原则便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种替代取舍的思路,归根结底不能解决与当事人利益相关的问题,因此理念上的冲突始终存在,利益相关方的激励不相容更是经常产生“合成悖论”,导致共同行动的失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认识“和谐共生”应该超越替代取舍的思维。理论界的旷日持久争论,如今也形成了足够多的共识,长期实践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可以反思传统观念,进而实现思维范式转换。
从实践上,完全可以形成更具双赢性质的“两利相权取其重”格局。一般认为,减排和除碳方面的技术,绝大多数已经存在。此外,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益成为通用技术中的通用技术,足以成为解决气候危机和实现绿色发展中的科技新支点。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挖掘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