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26335丛书名: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成名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本语言简朴的著作中,作者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论题,即人生存在的荒谬感 。但加缪认为,荒谬并不会引出以自杀来结束在世生活的结果,相反,我们要像西西弗那样,勇敢地面对这种荒谬。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论集,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即人生存在的荒谬感。加缪在书中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类的激情和斗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到几千年前的奥林匹斯山巅,你会见到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正愉快地唱着歌儿,不知忧烦,不问明天。因此,加缪曾在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荒谬的推理
荒谬与自杀
荒谬的墙
哲学性的自杀
荒谬的自由
荒谬的人
唐璜主义
戏剧
征服
荒谬的创造
哲学的小说
基里洛夫
没有未来的创造
西西弗神话
法国思想文化对世界影响极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孟德斯鸠法的思想、卢梭的政治理论是建构西方现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支柱;福科、德里达、德勒兹等人的学说为后现代思想、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其变古之道,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我馆引进西学,开启民智,向来重视移译法国思想文化著作。1906年出版严复译孟德斯鸠《法意》开风气之先,1918年编印《尚志学会丛书》多有辑录。其后新作迭出,百年所译,蔚为大观,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建设裨益良多。我馆过去所译法国著作以古典为重,多以单行本印行。为便于学术界全面了解法国思想文化,现编纂这套《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系统移译当代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但凡有助于思想文化建设的著作,无论是现代性的,还是后现代性的,都予列选;学科领域,不限一门,诸如哲学、政治学、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兼收并蓄。希望学术界鼎力襄助,以使本套丛书日臻完善。
《西西弗神话/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世人也散发出非人的因素。在某些清醒的时刻,他们机械的动作,他们毫无意义的手势使得他们周围的一切变得荒谬起来。在玻璃隔板内有个人在打电话,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但却看见他毫无意义的动作:我们不禁会问他为什么活着。这种面对人本身的非人性所感到的不适,这种面对我们所是的形象感到的巨大失败,这种被我们时代的某个作家①称作“厌恶”的感情,同样也是荒谬。我们某些时刻在镜子里看到的陌生人,我们在自己拍的相片上看到的熟悉而又令人厌烦的兄弟,同样还是荒谬。
后,我转到死亡以及我们对之的态度上来。对于这一点该说的都已说了,所以应该不再悲伤。然而,人们对如下一点永远不会过于奇怪的:每个人都像无人“知道”死亡那样生活。这是因为,在实际中并不存在死亡的经验。从确切意义上讲,只有被经历的东西,只有被意识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被经验的。我们只勉强能够谈论其他人的死亡经验。这是一种替代,一种思想观点,我们永远不能过于相信它。这种通常的伤感是没有感染力的。恐惧实际上来自事件的确定无疑的方面。如果时间使我们畏惧,那是因为它带出了问题,结果随之而来。在这里,至少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关灵魂的所有美好词句都将要再次接受对立的考验。灵魂从惰性的、拍击已不再对之起作用的身体那里消失而去。遭遇的这种根本而又确定的一面就成为了荒谬感的内涵。在这命运的死亡之下,无用性显现出来。在支配我的环境条件的残酷的数学面前,任何一种道德、任何一种努力都不能先验地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我再重复一遍:所有这一切都有人说过和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在此只不过是作一简要的概括并且指出这些明显的论题。这些论题几乎出现在所有文学和哲学的著作中,它们也是日常谈话必不可少的话题。根本不需再创造它们。然而,为了随之能提出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确定这些事实。我再重复一遍,我感兴趣的不是荒谬已发现的,而是荒谬的结果。如果人们确信这些事实,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呢?应该走至何处以囊括全部应有的结论呢?是应该自愿去死,还是不顾一切地去希望?在此有必要预先在“理智”层面做同样简要的清理工作。
思想初的活动就是区分真伪。然而,思想只要对自己进行反思,首先发现的就是矛盾。在这里想要有说服力是徒劳的。多少世纪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亚里士多德对此揭示得更清楚、更雄辩了:“可笑的是,这些意见的论断往往是不攻自破的。因为断定一切都是真的,我们就断定了相反的论断也是真的,因此,也就断定了我们的论题的假(因为相反的论断不允许它是真的)。如果有人说,一切都是假的,那这个论断也是假的。如果有人宣称,只有与我们的论断相反的论断是假的,或者只有我们的论断才不是假的,那我们似乎就应该被迫承认有无穷多的真的或假的判断。因为,做出一个真论断的人同时在宣称这个论断是真的,以此类推直至无限。”
这个恶性循环是这样一系列的步,在这个系列中,关注自身的精神在一种令人眩晕的旋转之中迷失了。这些悖论的简单明了使得它们自己成为不可还原的。不管运用什么文字游戏和逻辑的技巧,理解首先就是去进行统一。精神深刻的欲望,即使在其复杂的活动中,也会与面对自己环境的人的潜意识感情相汇合:它是对亲密友爱的要求,是对光明的渴求。对一个人来说,理解世界就是把它归约到人类那里,给它打上人的烙印。猫的世界不是蚂蚁的世界。“任何思想都是人格化的”,这个显明的道理没有其他含义。同样,努力要理解世界的精神,只有当它把实在用思想的语言表达出来时,它才能够感到满意。如果人们承认世界自身也能够去爱、去忍受痛苦的话,那就与世界和解了。如果思想在诸种现象的变化的镜子中发现一些永恒的关系——这些关系能够用同一原则概括这些现象并且能够概括自我——我们就能够谈论精神的一种幸福,享受幸福的人们的神话只不过是对这的一种可笑的模仿。这种对统一的思念,这种对的渴望表明着人类悲剧的重要运动。但这种思念是一个事实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思念应该立刻被满足。如果通过越过欲望与成功的鸿沟,我们与巴门尼德一起断定“一”的实在(不论是什么样的“一”),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可笑的精神矛盾中去,这种精神断定存在着总的统一并且是通过断定自身的差别和多样性来证明。而这种差别和多样性是它声称要去解决的。这另一个恶性循环足以扼杀我们的希望。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