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87108
卢梭与德国观念论的思想联系并非被遗忘了,但或许因为种种原因,人们缺乏对这一思想场景的真切还原与综合关照。
大卫·詹姆斯借助自由、依赖与必然这三个核心观念重新审视了这一主题,构筑了整体性的思想对话。他以卢梭为锚点去反观康德的历史哲学、费希特的权利与财产理论以及黑格尔的折中综合方案,并依次揭示了三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认为三者(据其在思想史上的位置)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延续了卢梭提出的意志与必然的问题,然而他们都没能真正地回应卢梭的挑战。可以说,本书考察的是卢梭的发问以及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包括他自己的“失败的尝试”——以及借助这种整理与反思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新的认识基础。本书重估了卢梭思想的价值,并为18、19世纪的西方哲学史带来一种新鲜的观察视角与深入理解的可能。
致 谢/1
引用文献缩略语表/1
导 论/1
一、自由与依赖/2
二、必然/6
三、可完善性/10
第一章 卢梭论自由、依赖和必然/18
一、自由与依赖/18
二、《二论》中从依赖于事物到依赖于人的转变/25
三、《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中原始人的幽灵/38
四、意志与必然性/44
第二章 康德自由主义中的恶与可完善性/54
一、康德的自由主义神义论/54
二、康德论极端恶:为自己破例/59
三、聪明魔鬼的公民社会/67
四、文化与伦理共同体/79
五、规范性与历史/86
第三章 施加秩序:卢梭、费希特论财产/97
一、政治建筑师/97
二、卢梭的财产观/102
三、费希特法权理论中的平等与自由/109
四、费希特论财产/116
五、施加秩序/125
六、解析共同意志/135
七、费希特晚期《权利科学》中的政治权威/142
第四章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与必然/153
一、黑格尔对公共意志的重新概念化/153
二、主观自由/166
三、“必然的国家”/174
四、经济必然性/182
五、主观自由的限度/190
六、公共意志的存在/198
第五章 行动与懒惰:费希特对卢梭的批判/209
一、费希特对卢梭的批判/209
二、自我与道德自由/212
三、卢梭论懒惰/216
四、费希特论闲暇/222
五、道德行动主义与现代劳动分工/225
参考文献/240
导 论
让—雅克·卢梭的著作影响了伊曼努尔·康德的哲学以及由他的批判哲学开启的哲学运动——德国观念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费希特和黑格尔。这种说法并不新鲜。基于对某些关键概念和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发展和德国观念论的影响得到了广泛认可,无论这种影响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通常,当人们谈到自由概念,尤其是谈到黑格尔采用了“积极”的自由模式,将自由与自决和自我实现相结合时,就将他置于一种从卢梭开始,并一直延续到康德和费希特的传统之中了,并且这种观点在黑格尔国家是人类自由的实现的理论中达到了顶峰。
尽管这些主张可能是正确的,但它们本身并不是对卢梭在这一哲学传统中所处地位的系统描述。它们还暗示了某种进步,在这种进步中,卢梭的成就最终为康德、费希特或黑格尔的成就所掩盖。在本书中,通过关注以下关键概念:自由、依赖和必然,我将系统地探讨卢梭著作的一些主要特征与这些哲学家关于人类生存的伦理、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理论的关联性。此外,我还将表明,卢梭提出了这些哲学家都无法完全应对的挑战,当然,这也并不是要否认他们试图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性。我并不是说,自由、依赖和必然概念是唯一可以成功地用来探讨卢梭著作对于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的概念。我也不想说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自己了解对卢梭著作的回应是基于这三个概念的,尽管就自由概念而言,他们可以说高度意识到自己受到卢梭的影响。因此,本书并不试图说明卢梭如何直接影响康德批判哲学和德国观念论的发展,尽管它显然与这个问题有一些关联。但是,我会把重点放在这三个概念上,因为在我看来,它们与我们当下的情况高度相关,同时有助于解释和质疑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关于卢梭的一些观点。必然概念尤其如此,它似乎与自由概念相反,而依赖概念则暗示了约束概念,因此也暗示了某种形式的实践必然性,这就引出了自由如何与必然相容的问题。在强调必然概念的作用时,我将表明,这一概念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卢梭、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著作的一些核心思想是不可或缺的,并且,他们的著作为理解实际的约束因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不太明显的约束因素,只要人类相互依赖,就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这些约束的存在要求一种自由概念,这种自由充分认识到约束的现实性,并试图表明它们是如何与自由兼容的。当谈到卢梭对康德和德国观念论的影响时,自由概念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因此我将首先解释依赖概念的意义及其与自由概念的关系。
一、 自由与依赖
在卢梭的著作中,自由概念与依赖问题密切相关,因为,正如我们将在第一章中看到的那样,他在很大程度上从一个人依赖另一个人所带来的危险的角度来看待自由问题。这种对依赖的关注以及如何与自由相协调的问题是卢梭共和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由与依赖之间的联系同样是新共和主义的核心,新共和主义试图通过借助古典共和主义,为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提供另一种解释。然而,在我看来,卢梭强调的人类依赖这一特征并没有在新共和主义对自由的描述中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发展,新共和主义回避了卢梭共和主义的特定形式,因为它与”积极”自由相关。因此,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使用了依赖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但对古典共和主义的自由观至关重要,但他们忽略了依赖概念早期描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新共和主义使用的狭义的依赖概念相比,我在这里使用的是卢梭作品中的更广义的依赖概念,即依赖是对自由的威胁。
新共和主义对自由的描述建立在自由主义的自由和所谓的独特的共和主义自由之间的区别之上。共和主义的自由被理解为不依赖他人任意意志的自由,自由主义的自由被理解为仅仅是不受有意的、通常是强制性的干涉的自由。在自由主义的意义上,当没有实际的干涉发生时,一个人是自由的,但干涉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相比之下,对新共和主义来说,导致自由丧失的不仅仅是被胁迫或遭受其他形式的故意干涉。相反,仅仅是在专制的基础上受到他人胁迫或其他形式干涉的可能性就足以让人们失去自由,因为这种情况下存在着支配的可能性。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奴隶的主人没有在专制的基础上进行干涉,但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随意进行干涉并且不受惩罚。相反,一个人可能缺乏自由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因为他受到干涉,而在共和主义非支配的自由意义下仍然保持自由,比如公正的法律或其他宪法规定的干涉形式也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它的目的是防止依赖他人的任意意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自由条件的约束不能被视为侵犯个人自由的约束。因此,对新共和主义来说,自由本质上在于“支配”的缺席。在这方面,它仍然是对自由的“消极”方面的描述。然而,共和主义的自由并不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约束。相反,一些形式的约束被认为是与自由理念相容的,因为它们有助于保障自由,在消极的意义上防止他人的不公正干涉,包括服从他人的任意意志以及更直接、更强制性的干涉形式。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卢梭持有同样的观点,因为对他来说,在消极意义上保证自由,使自己独立于他人的任意意志,需要服从对所有个体具有同等约束力的法律。然而,我认为新共和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依赖他人可能使一个人受制于另一个人的任意意志,这种解决方案本身因某种特定形式的依赖而显得不完整。卢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把这种形式的依赖称为以依赖于事物作为中介的对他人的依赖。第一章将讨论这种依赖形式的本质,以及它允许一个人支配另一个人的方式。不可否认,新共和主义对自由的描述并不完全缺乏对这种依赖形式的承认,至少他们认为解决依赖问题既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政治问题。然而,新共和主义将自由视为独立于他人任意意志,将直接的、典型的人际依赖视为自由的主要威胁,一个能动者被另一能动者支配,无论该能动者是个人、公司还是集体,他都根据其享有的优越权力有意识地行使支配权。
相比之下,卢梭认为存在间接形式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非个人力量的结果,同时也对人类自由构成了威胁。这种依赖形式对自由构成的威胁是,支配他人的人可能是无意识、非故意这样做的。相反,他可能会陷入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平等的依赖关系会自然产生,而这些依赖关系产生的实际限制会导致人们几乎是必然地以某些方式行事。这一过程产生的结果使一些人有权支配他人,虽然他们原本没有打算这样做,但这些人可能会意识到,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现有条件对他们有多大的好处,因此他们将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以维持和延续这些条件。
这种依赖关系对于共和主义的自由来说是一个问题,对此的一种回应是我们应该明确区分依赖他人会产生的两种干涉:故意的任意干涉和非故意的干涉。因此,可以说未能保持这种区分破坏了“保护人们免受偶然、无能和匮乏等自然影响,以及保护他们免受他们可能试图对彼此做的事情之间的重要区别”。然而,卢梭的观点不仅仅在于个人被一个他们似乎无法控制的非个人(过程)所支配,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遭受的干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形式的约束——仍然可以被视为无意的。相反,他认识到,只要这个过程产生了依赖关系和权力差异,使一个人有可能支配另一个人,那些碰巧从这一过程中获益的人就有兴趣维持和延续这一结果。在按照这一利益行事时,这些人可能会被认为支持(即使只是默许)损害他人的根本利益,即使他们并不直接打算这样做,而只是关心确保和促进自己的利益。换言之,一旦我们开始像卢梭那样思考,用不那么静态的术语,把这些依赖关系和权力差异视为一个持续过程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与自然和彼此互动,那么,由依赖关系和基于这种关系的权力差异所产生的无意和有意的干涉形式就不会轻易被厘清。
事实上,我认为依赖的生成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个自由选择问题,即使它和它的特定结果都不是有意识的。这是因为,这一过程及其特定结果可以被视为无数个人自由选择行为累积的结果,而这些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同时,这一过程及其特定结果是无数自由选择行为的无意识的累积的结果,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偶然性,这也预设着,改变现有条件是可能的。然而,如果这一过程及其特定结果被认为是完全由人类有意识控制之外的因素决定的,那么改变的可能性就很难理解。这种改变可能涉及鼓励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更典型地,对他们可能做出的选择施加限制。我们将看到,尽管卢梭提出了改变的可能性,但是,面对他所描述的那种依赖的自发的生成过程,以及它带来的基于物质不平等的权力差异以及这种权力差异所造成的支配,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改变条件所涉及的困难。
在第一章,这一过程将被证明是由需要的产生以及人类试图通过物质对象来满足其需要所驱动的。基于需要生成和需要满足的相互依赖,随后被卢梭证明为支配的主要来源,虽然这并非任何个人或群体有意带来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他倾向于将在人类相互依存条件下物质不平等所产生的潜在的支配视为一种条件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依赖他人对自由构成严重威胁。卢梭认识到,某些形式的支配不是直接人际性的,因为它们是以物质对象为中介的,这些物质对象是需要生成和需要满足的复杂系统的基本要素。这也使解释人类相互依赖不会产生支配关系这项任务更加困难。本书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也认识到人类相互依赖的现实,他们都试图解释虽然这种相互依赖给人类带来了限制,但它与自由概念相容。因此,这些哲学家开始努力解决卢梭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人的自由意志与经济社会关系所具有的必然之间的关系。这也使我们来到了必然概念。
二、 必然
自由构成了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主题,在较小程度上,依赖概念也是如此,因为它在新共和主义对自由的描述中处于中心地位,但必然概念却不能这样说。个体无法控制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存在意味着人类能动性中存在着明显的限制,这些制约因素构成了一种实践的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动者在形成目的时,尤其是在寻求实现与自然和人类环境相关的目标时,被迫认识到这些限制。本书的另一个中心目的是表明,在讨论卢梭与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著作的关系时,强调自由概念可能会掩盖必然概念在这些哲学家的著作以及卢梭著作中所起的同样重要(如果不那么明显的话)的作用。
实践必然性最明显的形式是以武力方式违背个人意愿去做某事,无论是通过武力的使用还是武力的威胁。正如卢梭所说,屈服于武力是“一种必然行为,不是意志行为;至多是一种谨慎明智行为”(OCIII:354;PW2:44)。因此,他不认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会产生任何真正的道德义务,因为道德义务是即使不被迫也会去履行的义务。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还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实践必然性形式,例如黑格尔在其对市民社会的描述中给到的那些形式,这些我们将在第四章中探讨。在这里,我们遇到两种不同形式的实践必然性:一种是社会必然性,它涉及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并考虑他人的意见,以便在人类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种是经济必然性,它涉及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由市场经济的“法律”施加的限制决定的,这些法律具有准自然的必然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能力。尽管必然性作为一种力量的概念,它意味着一种直接的、武力性的干涉,很容易在自由主义和新共和主义对自由的描述中找到,但是我提到的实践必然性的其他形式则没有,因为它们是非个人性质的。
“必然性”一词应视上下文而定,指的是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
(1)自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涉及自我保护,因为,如果人类想要生存,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物种,都必须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这些自然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精细,从而在人类之间产生越来越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意味着更高的约束程度(如果不那么明显的话)。
(2)这种必然性指由于武力的使用或武力的威胁或其他制裁而被迫违背意愿做某事,其效力最终取决于武力的行使或武力的威胁,例如被罚款或监禁。
(3)这种必然性表现为非个人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影响的一般过程所表现出的必然性。这些力量或过程是个人无力去改变的,即使这些力量或过程事实上可能是通过各种支配行为或其他偶然因素的串联而产生的,或者相反。因此,这种必然性不必被视为完全客观的,尽管个体可能感到如此,因为它限制人们必须以某种方式行事。这种必然性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法律,作为一种实在法体系,它对人的行为施加限制。然而,法律是人类意识和意志的产物,在这方面,它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改革的。另一个例子是,在人类相互依存的条件下,管理生产和交换关系的类似法律的规则。在这个例子中,人们将面对某种自发产生并决定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东西。然而,这些关系也可以被认为是偶然的,因为它们是无数有意识行为的累积的非预期的结果,因此,原则上,它们可以不是这样的。此外,尽管其中一些关系基于与物质需要相关联的自然必然性,但其中许多关系可能是基于人为的需要,正如我们看到的,人为需要可能表现出主观必然性,而不是客观必然性。
(4)最后,以实际约束形式存在的自然必然性,也就是说,(1)意义上的必然性,或者(3)意义上非个人的力量或过程可能产生的必然性。简而言之,这种形式的必然性涉及人类所受到的特定的实际约束,而不是这些特定约束的一般来源。例如,人们一般不直接受法律约束,而是受特定的实在法的约束;物质生存可能要求人类在行动上接受一系列的特定约束;为了满足一个特定的需要,获得想要的目标,个体可能需要以特定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而这种合作将对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思想产生一定的限制;一个人的生计选择可能会受到市场力量带来的经济条件的严重制约。
我将在第一章探讨,卢梭很清楚为了克服依赖于他人带来的威胁,他自己将在社会中起作用的必然性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的做法将要面临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相互依存自发地产生了经济社会必然性,从而形成限制人们行为的客观条件,并带来意外的结果(例如,物质和政治不平等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能否维持。在康德的历史哲学和费希特的财产理论中,这一问题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
康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开始接受自身行动的某些约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约束可以被视为是自我规定的,而不是简单的武力问题。康德认为,这一自发的过程对自由的理念,即一方面是公民政治自由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文化和道德的发展,是有一定助益的,虽然是意外的(无意的)。在这里,必然性概念被用来解释人类集体在文化、法律、政治和道德上进步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在费希特那里,人类意志的任务是以平等和自由的名义对自发产生的统治社会的力量施加秩序。人类集体进步的概念再次发挥作用,但是这一次,进步在于使塑造社会的力量受到有效的有意识的人类控制。人们认为人的意志有能力在必然性面前采取有效的行动。因此,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都试图解释人类进步的可能性:一种观点认为,某些人类良善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对潜在的难以控制的材料施加秩序的结果;另一方认为想要实现特定的价值观,即平等和自由,就要改变现有条件,经济、法律、社会和政治关系等特定观念必须被建立起来。我认为黑格尔采取了一种居中的立场。我分析了这三种路径各自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卢梭在对人类意志和必然性的关系的描述中就已经确定。事实上,这些问题也在卢梭自己的著作中表现出来,因为他也在解释人类进步的可能性。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主题,当谈到评估卢梭与康德关系的主要解释方式时,这一主题尤为重要。它就是可完善性,这也可以在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中找到,他们也支持人类进步的理念,并试图解释进步是如何可能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