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350395丛书名: 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
《毛利语口语入门》是“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之一种。本系列将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帮助学习者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人文素养。作为各语种入门级教材,本系列既可用于外语课程教学,也适合读者自学使用。
1. 即学即用。包含语言概况、语音、语法基本规则、常用句、对话等内容,并提供实用附录。常用句及对话单元精选口语交际中的高频场景,以生存交际话题为线索,基本涵盖日常生活的各类交际需求。
2. 设计科学。中外专家合作编写,将语言学习延展至真实场景,口语语言地道规范,知识点编排充分考虑入门者语言水平。保障本系列教材内容的准确性、理念的先进性与编排的科学性。
3. 融通中外。介绍目的语社会文化,呈现中国与当地的交往情况及文化习俗异同,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采用融通中外的方式提升国际传播质效,促进国际交往。
4. 形式活泼。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话题广泛,对话幽默风趣,文化点引人入胜。配有大量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照片,帮助学习者理解目的语文化。
毛利语是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作为毛利语入门级教材,本书内容包括毛利人及毛利语概况单元、正文单元及实用附录。毛利人及毛利语概况单元简要介绍毛利社会的发展以及毛利语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毛利语语音等。正文单元含常用句、对话、语言文化知识、文化讲解等板块。常用句、对话采用外汉对照形式;语言文化知识及文化讲解采用汉语讲解,介绍语法、语用及社会文化知识。附录设有词汇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毛利语口语的常用表达,并对毛利文化有初步了解。作为毛利语的入门级教材,本书可用于毛利语课程教学,也适合读者自学使用。本书属于国家大中小学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研究成果。
Kōwae Tahi:Ngā Tāngata Māori o Aotearoa
第一单元:新西兰毛利人概述
Kōwae Rua:Te Takenga me te Whakawhanake
第二单元:毛利语的起源与发展
Kōwae Toru:Te Whakahua i te Reo Māori
第三单元:毛利语语音
Kōwae Whā:Ngā Whanonga me ngā Tikanga
第四单元:礼仪礼节
Kōwae Rima:Ngā Pārongo Whaiaro
第五单元:个人信息
Kōwae Ono:Ngā Pāhekoheko
第六单元:社会交往
Kōwae Whitu:Ngā Kare-?-Roto
第七单元:态度表达
Kōwae Waru:Ngā Raruraru me Ngā Otinga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Kōwae Iwa:Haere ki Tawahi
第九单元:海外之旅
Kōwae Tekau:Kai Waho
第十单元:餐厅就餐
Kōwae Tekau mā Tahi:Ngā Manuhiri me ngā Tāngata Whenua
第十一单元:到别人家做客
Kōwae Tekau mā Rua:Ki te Hokohoko
第十二单元:逛街购物
Kōwae Tekau mā Toru: Ngā Kōrero Waea
第十三单元:电话往来
Kōwae Tekau mā Whā: Ngā Rā i te Wānanga
第十四单元:校园生活
Kōwae Tekau mā Rima:Te Hauora me Te Rēhia
第十五单元:健康与休闲
Tāpiritanga I:Papakupu Whakarōpūtanga
附录I:分类词汇表
Tāpiritanga II:Te Kuputaka
附录 II:总词汇表
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加了解国际社会,非通用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加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外人文交流需要语言互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了解和认识一国文化的钥匙。以语言为媒介,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相知的重要途径。掌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民族语言,有助于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随着众多中国企业在境外落地,急需大量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人文风俗的人才。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一批“一带一路”建设中急需的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再次,人类和平发展需要保护语言。语言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的词句,更是文化、知识和传统在世代之间得以保存和传播的载体。一种人类语言的消亡,并非仅是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意味着失去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越来越多的语种濒临灭绝。对一些稀缺语种进行保护性开发与运用,有助于保护世界语言生态的多样性。促进不同语言及文化的和谐共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
根据教育 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置,非通用语一般指除英、俄、法、西、阿、德、日等7 种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外语。目前,我国高校已获批开设了近百种非通用语,但很大一部分语种由于建设起步晚、师资短缺,尚无国内出版的教材可用。一些语种虽有自编教材,但教材体系不全、迭代缓慢、内容陈旧等问题普遍存在。编写一批高质量的非通用语教材,及时填补国内出版教材空白,对于加强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促进文明互鉴为己任,将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实。2021年以来,学校全面推进获批开设的101 种外国语建设工程(即“101 工程”),明确“强优、补短、填空”的教材建设方略,实施通用语卓越计划、非通用语振兴计划。“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项目为“101 工程”非通用语振兴计划重要任务,被确立为学校“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涵盖50 个非通用语语种,旨在针对教学和教材基础较薄弱的语种专业,加强统筹,优先建设,重点支持,力争实现每个语种均有自编教材,为建成国家非通用语教学资源库提供有力支撑。
“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人文素养,打造内容质量精良、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该系列教材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即学即用。教材为各语种入门级教材,包含语言概况、语音、语法基本规则、常用句、对话,以及多个实用附录。其中,常用句及对话单元以生存交际话题为线索,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场景。教材既可用于外语课程教学,也适合有出差、经商、旅游等出国需求的读者自学使用。
二是设计科学。教材由中国外语专家与外籍母语专家合作编写,将语言学习延展至真实场景,知识点编排充分考虑入门者语言水平,从而保证语言地道、编排合理、难度适宜。同时,还邀请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资深外语专家为各语种编写提供细致指导,最大程度地保障本套教材内容的体系性、理念的先进性与编排的科学性。
三是融通中外。教材每单元不仅提供有关对象国社会文化的专门介绍,还呈现中国与对象国的国际交往情况及文化习俗的异同,注重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准确把握滋养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传统,采用融通中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定华书记、杨丹校长、孙有中副校长的统筹领导下,在多个语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参与指导的专家有:郑书九、王军、冯玉培、史铁强、陆蕴联、金利民、柯静、陈瑛、叶良英、李洪峰、苏莹莹、翟峥、陈逢华、王嘉、邵颖、江潇潇。
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窗口。希望这套教材能够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材处
2022 年 10 月
Kōwae Tahi:Ngā Tāngata Māori o Aotearoa 第一单元:新西兰毛利人概述
Ngā Tāngata Māori Moata 早期的毛利人
毛利人是生活在新西兰(Aotearoa①)的波利尼西亚原住民。大约从 13 世纪开始,来自波利尼西亚东部地区的人划着独木舟陆续来到新西兰,并在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定居下来,逐渐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形态。在毛利人的口述历史中,他们的祖先从波利尼西亚传说中的理想家园哈瓦基(Haiwaiki)乘坐大型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哈瓦基的具体地理位置不可考,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今天的库克群岛。哈瓦基在毛利人(甚至整个波利尼西亚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精神归属地,被视作他们的来处,以及他们死后灵魂的归所。据说,毛利人最初抵达的区域是新西兰北岛的东海岸,早期的定居点主要是北岛海岸线附近的河口处,这里便于他们捕鱼、挖贝类、捕捉海豹和恐鸟(moa)。后来,他们逐渐向内陆地区移居。在这个移居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毛利人开始种植农作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名为 kūmara 的甜薯。
在早期,毛利人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他们经常用毛利绿玉( pounamu)和黑曜石制成武器或装饰品,用亚麻编制衣物或容器。这些物品还被当成重要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在毛利人早期的生活中,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毛利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比较多,常见的艺术形式有雕刻、编织、战舞、纹身等。这些艺术形式跟毛利人的身份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短语tikanga māori 的字面意思是“毛利人认为对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套体现毛利文化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其中的理念包括:如何定义“神圣”,如何照顾集体成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早期的毛利文化价值体系没有成文的规定,在口耳相传中需要依靠集体权威来维护。
定居新西兰后,毛利部落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毛利部落经常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修筑防御工事,并且修建塔哨,其目的在于抵御外敌入侵,保护部落民众。在毛利语中,māori 一词的意思是“正常”“自然”或“普通”,而tangata māori 的意思就是“会经历生老病死的普通人”。毛利人经常使用tangata whenua(土地上的人)来描述自己,强调自己与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个短语既可以特指生活在某个地区的毛利人,也可以指生活在新西兰的所有毛利人。早期到访新西兰的欧洲人一般将毛利人称为“土著人”或“原住民”,但毛利人坚持用 māori 这个跨越部落的词来泛指自己的民族。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毛利人非常注重宗族关系(whakapapa)。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是家庭(whānau),几个相互关联的家庭可以组成子部落(hāpu),而子部落还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或结盟等方式形成大部落(iwi)。在毛利人的信仰中,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需要用心维护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们采掘自然资源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规定,这些规定被称为 tapu(限制因素)。英文中的 taboo 一词,就源自这个词语。据记载,1777 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来到距离新西兰不远的汤加(汤加人也是波利尼西亚人种),发现岛上与圣物或不洁之物有关的禁忌被称为tabu,于是把这个词引入英语中,后来发展出了 taboo 一词。
Te Ao Māori i Muri i te Taenga mai o ngā Pākeha 欧洲人到来后的毛利社会
17 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始涉足新西兰。1642 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来到新西兰。1769 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也抵达这里。之后,欧洲人陆续进入了毛利人的视野。阿贝尔·塔斯曼沿着新西兰西海岸航行,认为岸上的风光与他的家乡泽兰省(Zealand)十分相似,于是他便将这片土地命名为New Zealand(新泽兰)。詹姆斯·库克在新西兰的经历在英国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毛利人对他只有只言片语的记录。
从 1780 年开始,欧洲人乘捕鲸船经常来到新西兰,他们与毛利人的接触越来越多,一些毛利人还在欧洲人的船上当船员。1830 年以后,一些毛利部落经常与欧洲人开展贸易活动,用甜薯、土豆、木材、亚麻等物品交换火枪。从1642 年阿贝尔·塔斯曼来到新西兰到 1840 年英国人与毛利人签署《怀唐伊条约》的这段时间里,毛利人的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毛利部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欧洲人带来火枪之后,各部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因此,这一时期也是部落战争的频发期。
1830 年,新西兰的毛利人口约有 10 万,生活在毛利社会中的欧洲人约有 2000人。新来的欧洲人在毛利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他们当中既有奴隶,又有高级顾问。有些欧洲人甚至放弃了欧洲文化,认同毛利文化。这些“本土化” 的欧洲人被称为Pākehā Māori(外国毛利人)。毛利人很重视他们,因为他们是毛利人获得欧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媒介。毛利人通过他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火枪。然而,火枪的出现打破了毛利部落之间的力量平衡,导致一些弱小的部落被彻底消灭。此外,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如流感、麻疹、伤寒、猩红热、百日咳等)也使毛利人口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与欧洲人开展贸易活动,有些毛利人迁到生产亚麻的沼泽地区居住,这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毛利人的死亡率逐年上升。
从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定居在新西兰的欧洲人越来越多,传教士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欧洲人与毛利人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矛盾也更加突出。一些欧洲人在新西兰为所欲为。法国人更是有意将新西兰纳入自己的版图。英国人感到不妙,决定提前采取行动。于是,英国政府任命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船长为新西兰副总督,派他前去接管新西兰。1840 年 2 月,威廉·霍布森抵达新西兰,与毛利部落酋长们谈判,并签署了《怀唐伊条约》(Te Tirit o Waitangi)。在新西兰的1500 个部落中,只有 500 个部落酋长签署了该条约。然而,麻烦之处在于,该条约的英文版和毛利文版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毛利人认为,该文件给予了毛利人作为英国臣民的权利,确认了毛利人的财产权;同时,新西兰的主权归毛利人所有,但统治权归英国所有。然而,英文版本中规定,新西兰的主权需要割让给英国。因此,毛利人认为,当时的英国殖民者诱骗德高望重的酋长们签下了“阴阳合同”,毕竟大多数酋长签署的是毛利语版本的文件,酋长们不可能看到割让主权的英文条款。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毛利人与在新西兰的欧洲人(大部分是英国人)的暴力冲突越来越严重,问题的根源是欧洲人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毛利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便与这些欧洲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9 世纪 60 年代,毛利人最终抵挡不住先进武器的进攻,失去了大片土地。一方面,殖民政府以惩治“叛乱部落”为借口,没收了毛利人的大片土地;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宗主国的身份低价购买毛利人的土地。从 1840 年到 1890 年,毛利人失去了大约 95% 的土地。
Ka Heke, Ka Piki te Ao Māori 毛利社会的衰落与复兴
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毛利社会衰弱到了低谷。1830 年,新西兰的毛利人约有 10 万,欧洲人大约有 2000 人;而到了 1860 年,毛利人大概只有 5 万人。在 1896年的人口普查中,当时在新西兰的欧洲人超过了 70 万,而毛利人仅剩 4 万人。随着人口和资源的减少,毛利人对国家事务的影响被大大削弱。
然而,时势造英雄,很多毛利领导人也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例如,著名的阿皮拉纳·恩加塔爵士(Sir Apirana Ngata)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从政之前,曾是一位律师。1897 年,他决定成立青年毛利党,努力复兴毛利社会。从1900 年开始,青年毛利党人就提出了很多对毛利社会发展有益的举措。例如,他们推进了卫生改革,制定了土地开发计划,帮助许多毛利部族保留自己的土地。阿皮拉纳·恩加塔还领导了毛利文化和语言的复兴运动。他研究并撰写了四卷本的《毛利传统歌曲诗集》(Ngā Mōteatea)。他非常重视毛利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毛利战舞、甩球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很多带有毛利传统雕刻艺术的会议厅。
二战结束后,许多毛利人离开了自己的部落,到城市去寻找工作机会。虽然有些毛利人尝试把原有的部落关系转移到城市当中,但由于原有的部落失去了影响力,生活在城市里的毛利人与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严重脱节。虽然毛利人的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有所提高,但他们在健康、收入、就业、教育等方面仍然落后于当地的欧洲人。毛利领导人一直在努力处理因城市移民不断增加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包括住房、就业、城市犯罪、贫困、健康等问题。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在新西兰的城市里出现了一些毛利人的社会团体,这些社会团体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殖民主义者。1975 年,在菲娜·库珀(Whina Cooper)女士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毛利人举行了游行抗议活动,他们从新西兰北岛的基督城(?tautahi)一直走到首都惠灵顿(Te Whanga-nui-a-Tara),足迹贯穿整个新西兰北岛。在当年签署《怀唐伊协定》的怀唐伊地区,各种抗议活动也不断涌现。1978 年,奥克兰奥卡胡湾的法图阿部族(Ngāti Whātua)的抗议者占领了曾经属于自己部族的巴斯辰角(Bastion Point)。虽然抗议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新西兰社会运动史上最著名的抗议事件之一。
为了解决《怀唐伊协定》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怀唐伊仲裁法庭于 1975 年成立,专门负责调查土地所有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毛利人通过这个法庭表达了对欧洲殖民主义者强烈的愤慨之情。怀唐伊仲裁法庭的很多判决都帮助毛利人解决了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新西兰政府转变政策,试图将新西兰建设成两种文化并行的社会。这一官方政策的转变是几代毛利人奋勇抗争的结果。二战期间,毛利军团英勇奋战,战功显赫。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运动为毛利社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毛利社会的复兴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1982 年,第一个专门使用毛利语教学的育儿机构成立;1987 年,《毛利语言法》顺利通过,毛利语成为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1984—1987 年,“ 毛利人艺术展”(Te Maori)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受到广泛好评。在经济方面,许多毛利部落的土地和财产通过怀唐伊法庭的仲裁,重新回到毛利人的手中;毛利人也涉足很多产业,如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业、旅游业等。
到了21 世纪,虽然毛利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毛利人也面临各种挑战。例如,在毛利人当中,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率远高于在新西兰定居的欧洲人。越来越多的毛利人开始接受教育,但他们的识字率仍然很低,儿童辍学率仍然较高。在某些偏远地区,毛利人的住房条件很差,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此外,毛利文化知识在现代新西兰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毛利人为新西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当年波利尼西亚人能够仅凭独木舟就远渡重洋,为自己开辟新的家园,今天的毛利人也必将凭借其巨大的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不一样的局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