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173779
1991年,詹姆斯·苏兹曼(James Suzman)首次与卡拉哈里沙漠上的布须曼人接触,此后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两国与他们一起生活了长达25年,培养出深厚的友谊。《原始富足:布须曼人的生活之道》不仅是生动细腻的民族志,更是发人省思的民族史诗。苏兹曼透过丰富的田野数据,呈现布须曼人理解生命、时间、土地、食物与社会关系的独特思维,并详述了布须曼人与西方殖民势力、其他少数民族、金钱经济及现代国家体制的冲突,更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起源、历史与演化的关系、狩猎采集与农耕民族的差异与冲突,以及西方世界对于环境污染、私人财产和不平等问题的看法。
当“现代富足”并未带来解放,休闲变成一种需要奋力争取的权利时,我们理应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的环境。文明得以永续发展的条件,或许就藏在布须曼人的社会之中。
目 录
第一部分 旧时代
1 劳作的回报
2 母亲山
3 海边的冲突
4 殖民者
5 活在当下
6 通往楚姆奎的路
第二部分 环境的馈赠
7 空心树
8 食物
9 猎象行动
10 尖峰角
11 神明的礼物
12 狩猎与共情
13 肉食和平等
第三部分 新时代
14 狮子的危机
15 恐惧与农业
16 牧牛之乡
17 上帝也疯狂
18 应许之地
延伸阅读
致谢
注释
译后记
前言
命名与啧音
命名
1904 年春,德国动物学家、语言学家、解剖学家和哲学 家伦纳德·舒尔茨(Leonard Schultze)经历了一场令他毕生难忘的冒险。他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探访了德属西南非洲(German South-West Africa,即今纳米比亚)。此行目的有二:一来,他代表德国殖民地管理部门,评估纳米比亚沿海水域的渔业资源;二来,他希望收集一些动物标本并带回德国。但当年爆发的一场战争打乱了舒尔茨的计划。德国殖民当局试图征服并灭绝纳米比亚中部两个最强大的民族:纳马 人(Nama)和赫雷罗人(Herero)。纳马人的祖先是当地牧民,世代放牧牛羊,生活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904年时,他们已经穿上西式服装,用上西洋武器,接受了西方宗教。赫雷罗人也以放牧为生,从18世纪起就占领了纳米比亚中部的大部分地区。1904年的这场战争非常惨烈,后来演变成了20世纪最残酷的殖民种族灭绝。但舒尔茨不想因此放弃行程。
舒尔茨注意到,南部非洲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种族”:其一身材较小,肤色较浅,语言带有大量啧音,如纳马人和布须曼人;其二则身材较高,皮肤较黑,讲中非语言,如赫雷罗人。舒尔茨创造了“科伊桑人”(Khoisan)一词,用于指代前者。现在,“科伊桑人”已成为常用术语,指白人殖民者和其他非洲农耕民族到来之前便长期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土著人。
Khoisan 是个复合词,来自科伊桑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Khoi 指“人”,San指“狩猎采集者”或“流浪者”。科伊人(Khoi,有时也拼作Khoe)是科伊桑人的少数群体,主要分布在今南非的北开普省,早在欧洲殖民时期就以放牧为生。San指的是布须曼人,欧洲殖民者到来时,他们仍以狩猎采集为生。
过去,科伊桑人有种种不同的称呼,其中大部分都是贬义的,使用最广的是“布须曼人”,用来指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科伊桑人。英语Bushman源于荷兰语boschjesman,boschjesman 也指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来西亚属地的猩猩。以放牧为生的科伊桑人是“霍屯督人”(Hottentot)。Hottentot 是个拟声词,模仿科伊桑语系中独特的啧音。这两个词都不是该民族的自称,且都带有贬义。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不同地方的科伊桑方言都差别极大,每个现存的方言群体都有不同的名字来称呼自己,比如“朱特瓦人”(Ju/’hoansi)、“郭克韦克霍伊人”(G/wikhoe)和“海阔姆人”(Hai//om)。这些族群一般不会使用“科伊桑人”这个名称。
现在有少数桑族人涉猎政治,在联合国的各种论坛、原住民权利组织的活动等场合发声。除此之外,很少有人关心别人用什么名称称呼他们,就连原住民也觉得如何称呼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他们。
几乎所有接触过布须曼人的人,都对这个族群抱有巨大偏见,这也是全球所有狩猎采集社群的共同遭遇。茨瓦纳语(Tswana)称布须曼人为Basarwa,带有许多粗暴的种族刻板印象,大多数布须曼人都认为这个名称颇有贬义。纳米比亚农村的大多数人也把自己称为“布须曼人”,也就是Bushmen或南非荷兰语的Boesman。可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个贬称,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个称呼有积极的含义,暗示他们是第一个与这片土地建立联系的族群。从全球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布须曼”一词具有正面含义,能唤起一系列对这个群体积极而浪漫的共同认识。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布须曼”这个术语仍被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文献广泛采用,本书也采用了这个名称。
但我们也要注意,有些科伊桑政治组织和团体认为“桑人”才是最恰当的统称。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日常用语和官方用语中,“桑人”正逐渐取代“布须曼人”,成为用来指称使用科伊桑语系族群的最合适的术语。值得注意的是,桑人的祖先直到非常近的时期都还保持着狩猎采集生活。
啧音
科伊桑语系有许多独特之处,从音调使用到音位复杂性就可见一斑,但最为人所知的还是频繁而富有表现力的啧音。科伊桑语系有4个基本啧音,分别由符号=?、!、// 和 / 表示。 本书的主角是朱特瓦人,他们经常使用这些符号表示主要的啧辅音。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忽略这些符号,或用强辅音代替它们。在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许多发不出 啧音的人就是这么做的。不少纳米比亚人将海阔姆(Hai//om)布须曼人称为 Haikom,将朱特瓦人(Ju/’hoansi)称为 Jukwasi。
/ 齿 啧 音 = 腭龈啧音 ! 龈 啧 音
将舌头从门牙后面轻轻向下滑,同时吸吮,就像母亲骂孩子时发出的“啧、啧、啧”声。 爆破音,将舌尖顺着牙槽脊快速带到前部而发出。有力的啧音,将舌头推入上腭,快速向前、向下移动,发出的声音像从酒瓶中拔出软木塞的“啵”声一样。 将舌头放在硬腭上并向内吸气产生,像骑马者鼓励马匹时发出的声音。
// 龈边啧音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啧音和名称怎么念,请访问本书网站: www.fromthebush.com。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