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223499
★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经验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28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
★聚焦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
★展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县域经济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其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茅,县域规模以上企业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公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浙江18地入围百强县,居全国第一。“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浙江35地入围,居全国第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7月浙江出台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浙江先行探索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本书分析并展现了苍南县、仙居县、兰溪市、北仑区等20多个县市区的生动实践,可为全国其他省市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研究篇
第一章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征
第一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节 第二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承载新使命
第三节 第三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呈现新面貌
第二章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第一节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第二节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第三章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成就启示
第一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亮点成就
第二节 县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启示
专题篇
第四章 共同富裕先行浙江县域创新发展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创新发展的形势要求
第二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创新发展的实践控探索
第三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创新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五章 共同富裕先行浙江县域协调发展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协调发展的趋势特征
第二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六章 共同富裕先行浙江县域绿色发展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
第二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绿色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七章 共同富裕先行浙江县域开放发展的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开放发展的形势要求
第二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开放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县域开放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未来展望
第八章 共同富裕先行浙江县域共享发展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共同富裕背景下推动县域共享发展的更高要求
第二节 共同富裕推动县域共享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共同富裕推动县域共享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九章 山海协作助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展望
第一节 山海协作二十年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二节 山海协作助推山区共同富裕先行的重要实践
第三节 山海协作升级版助力山区共同富裕先行的未来展望
案例篇
第十章 综合效益类
第一节 苍南县:养殖用海“三权分置”促进和谐共富发展
第二节 仙居县:以柔性服务站为牵引打造医药产业集群
第三节 云和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
第四节 景宁县:脱贫致富打造高质量共同富裕新农村
第五节 天台县:企业上市对接资本市场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第十一章 创新发展类
第一节 天台县:“摊省心”助推流动商贩融入共富“大潮流”
第二节 临海市:“共富工坊”打造产村融合新格局
第三节 遂昌县:数字变革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嘉善县:“飞地抱团”打造产业协作新样板
第五节 仙居县:数字赋能惠农大平台推动县域共富发展
第十二章 协调发展类
第一节 诸暨市:诸暨岛 — 杭州港区域联动创新塑造共富样板
第二节 龙游县:“一镇带三乡”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第三节 海宁市:“飞地抱团”做实山海协作推进共同富裕
第四节 北仑区:“山海相通”协同奋进推动共同富裕
第五节 仙居县:电商赋能跑出山区县共富“加速度”
第十三章 绿色发展类
第一节 松阳县:“生长型”民宿助力共同富裕的松阳实践
第二节 定海区:“水利﹢”走好全民共享生态共富路
第三节 仙居县:“美丽河湖”带动美丽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发展
第四节 云和县:“中国最美梯田”带动县域推进共同富裕
第十四章 开放发展类
第一节 北仑区:QFLP 试点落地助推高水平开放发展
第二节 兰溪市:内外互融探索县域高质量开放发展新模式
第三节 文成县:侨资侨力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钱塘区:加快打造新时代开放创新高地先行区
第十五章 共享发展类
第一节 德清县:以数智赋能一站式服务探索共富新模式
第二节 定海区:“e 定好养”引领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 第
第三节 三门县:推行“助共体”助力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节 慈溪市: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助力共同富裕发展
第五节 海盐县:“链”动山海打造教育共同体共富样板
后 记
序言
周华富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2022年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这一年我们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跑道上推进共同富裕,为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县域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地位突出,不可或缺。特别是土地面积约为全省45%,人口接近全省24%的山区县,更是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念好新时代“山海经”,“一县一策”加快释放山区发展活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山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征程正在开启。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打造“全国一流、全球视野”省级高端智库。自2019年起,我院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我们构建了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面向全省征集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并已经在连续四届论坛上成功发布。2022年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重点围绕“聚焦山区县高质量发展,聚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通过对总指数以及综合效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大指数分析,全面展现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和分类水平,并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领域及山海协作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专题分析。2022年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重点聚焦全省县域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
当前,浙江上下正充分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进新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智库使命,以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基,继续优化改进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我们相信全省各县(市、区)将蹄疾步稳、厚植特色、放大优势、塑造变革,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打造“县域样板”。
第二节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重大战略使命。浙江各级政府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勇担“重要窗口”责任担当,打造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二年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各县(市、区)砥砺奋进、各展所长,不断掀起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的新高潮。
一、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新路子
1.走好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助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浙江省县域多为自发性集聚的块状经济,在数字赋能、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块状经济加速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位于绍兴西北的柯桥区,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拥有全国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产能最大、专业市场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国(柯桥)轻纺城全年面料销售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为实现柯桥纺织“再突破”,柯桥着力打好“全球化”“数字化”“高端化”三张牌,为共同富裕先行探索出一条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柯桥路径”。从柯桥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着眼全球化,赋能中国纺织品更好“卖出去”。柯桥区大力推进“数字轻纺城”和“数字物流港”两大项目建设,做好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大试点,积极举办云展会、云对接、云直播、云发布等线上活动;同时,深化“一带一路”、RCEP贸易通道,开办“外商集市展”等活动,提供“代参展”等服务。2022年1—7月,柯桥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1.8%,增速高于全国、浙江全省,出口总量创历年同期新高。二是拥抱数字化,破解产业难点痛点。通过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机构和“印染大脑”等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智轻纺城”,积极引入“机器换人”“数字车间建设”等智能制造及管理举措,推动企业由“化纤制造”向“化纤智造”转型发展,有效破解安全生产、供需管理等过程中的痛点难点。
三是冲击高端化,发展时尚创意等价值链高端产业。重点实施产业提升、品牌提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四大功能工程;全面构成“商标、版权、信用(荣誉)”三位一体的大品牌指导体系;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印染团体标准,筹办了“中国轻纺城”冠名3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五届世界布商大会。通过建设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现代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高能级平台,持续提升纺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势能。引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欧时尚梦工厂等知名设计机构,推动设计人才、赛事论坛落户,发展完善时尚创意产业价值链条。柯桥“国际纺都”“金名片”日益鲜亮。
2.挖掘千年文化蕴藏,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出彩发展
浙江是文旅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诞生出丝绸、黄酒、茶叶、青瓷、宝剑、文房、木雕等各类历史经典产业和非遗特色产业集群。
新形势下历史经典产业也亟待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青瓷宝剑,天下龙泉”,丽水龙泉宝剑传承千年,是浙江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其传统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龙泉市坚持振兴剑瓷经典文化,深耕剑瓷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传承,为共同富裕先行探索出保护传承创新历史经典产业的“龙泉方案”。从保护传承创新龙泉宝剑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狠抓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构筑“两小镇八平台”,聚力打造中国青瓷小镇和龙泉宝剑小镇,加快推进剑瓷“两文化园”“两产业园”“两双创园”和剑瓷电商园、剑瓷产业带“八大平台”建设,引导企业集群集聚发展。中国青瓷小镇成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龙泉宝剑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带动150余家企业入驻。举办“第二届世界青瓷大会·第十一届龙泉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一剑钟情从瓷开始”中国旅游日精品项目等文化创意赛事活动。二是跨界融合激活发展活力。通过“体育 青瓷”“体育 宝剑”实现文旅体跨界联姻。龙泉成为长三角“龙泉论剑”武术大赛、浙江省传统武术大赛的承办地;自主赛事IP“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奖牌选用龙泉青瓷制作;“中国瓷·龙泉窑”主题体育彩票于2022年4月在全国公开发行,覆盖全国20多万个网点,一期发行金额1.08个亿,发行数量1080万张。三是人才、技术、品牌赋能产业发展。以人才作为传承滋养的生力军,设立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整合统筹剑瓷产业要素;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了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7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及4位国家级青瓷烧制技艺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坚持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成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利用高强度抗菌龙泉青瓷技术等技术手段,突破烧制温度控制难、原料标准化、易碎过重等技术共性难题,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剑瓷文化
和品牌推广,完善标准化体系,赋能产业高端发展。
3.致力追赶超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省许多县域工业有一定规模,但企业多而不强、产业全而科技含量不高,当比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导向时,以往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现有产业格局无法达到“聚焦高新低碳产业”“打造高能级产业新平台”等新要求,甚至陷入“尾大不掉”的尴尬处境。作为山区26县的武义县,积极响应“一县一策”“一县一业”,聚焦新材料产业,攻坚克难、创新求索,走出了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新赛道跨越赶超共同富裕的“武义路径”。从武义县聚力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立足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武义有“萤石之乡”的美称,以三美化工为龙头的含氟新型
材料生产企业已颇具规模。武义聚焦新材料高质量发展,限制、淘汰一批生产线,在实现“腾笼”“扩园”后,以三美化工为核心,加快引进高端、专精的优质项目,着力发展含氟新材料产业,其新材料产业园通过省化工园区认定。二是面向未来,拓宽市场需求。加快向含氟新材料产业链下游延伸,依托日本半导体氟化学品顶尖研发与制造技术推动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建设,布局聚全氟乙丙烯项目和聚偏氟乙烯项目和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不断挖掘光伏、锂电等新能源领域及半导体领域的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是多核牵引,增强抗风险能力。武义在持续支持三美化工发展
的同时,也努力招大引强,开辟其他产业发展路径。2021年底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年产8亿米超高速高聚光纤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并依托该项目建设5G光电产业园,与含氟新材料联动发展,有效缓解“三美化工依赖症”。
4.用好“绿水青山”,奏响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新乐章
浙江是文化和旅游大省,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许多县域着重挖掘稀缺性文旅资源,构建具有标识度、影响力的综合性产业链,努力打通文化共富路径,为县域经济强基铸魂。“江南清妍地,人间处士家”,湖州市德清县历来以山水秀美而著称,名山、湿地、古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德清县紧抓文化和旅游融合机遇,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地度假,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共同富裕“德清路径”。从德清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打造标杆景区,构筑美丽经济走廊。德清县深入
实践全域旅游理念,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大花园来谋划布局。
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德清文旅标杆景区。下渚湖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曾获评“中国最美湿地”称号,以下渚湖湿地风景区为核心,先后引进升华度假酒店、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等项目,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环下渚湖”板块旅游格局不断完善。二是数字赋能发展,推动全域旅游。成立莫干山旅游旗舰店、“百县千碗·德清味道”美食旗舰店,以“当地政府 地方文旅企业 互联网数字平台”的全新方式,探索文旅产业发展路径,利用规模优势统一运营和线上营销,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高质量旅游消费服务。三是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增收。德清县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地打造以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的农文旅融合优秀项目。深度挖掘本土淡水珍珠品牌,打造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
美容养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欧诗漫珍珠文化园和珍珠博物馆,进一步提升游客对淡水珍珠旅游项目的参与度和娱乐性、互动性消费体验。与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金华综合试验站合作,建设淡水贝类种质资源库。截至2022年9月全县珍珠产业从业人员近五千人,带动延伸就业超两万人。
二、县域科技创新探索形成新模式
1.着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特征。嘉兴市南湖区是全国创新百强区之一,近年来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一以贯之不停步、创新奋斗谋突破,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的全域创新之路。
从南湖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聚焦地区需求,做好建设管理。南湖区把融入地区创新格局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通过实施清华长三院“深根计划”,进一步深化清华长三院与嘉兴全市层面合作,形成新型研发机构与南湖区各有侧重、统一协同,创新资源有序分布、高效配置的全域创新格局。二是引进大院名所,合作建设载体。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推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后,南湖区不断深入引进大院名所,合作推动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南湖,成为嘉兴市率先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区域。三是创新运作模式,激发发展活力。南湖区创新运作模式,通过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载体活力,例如,清华长三院以“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北斗七星”发展理念为基础形成“中心 公司 基金”的产业化模式;浙江清华柔电院探索形成“一院一园一基金”链条式发展模式。
2.依托科创飞地“借梯登高”,飞出互利共赢新天地
“科创飞地”模式是“飞出地”政策、劳动力优势与“飞入地”创新资源的要素叠加,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溢出的方式。台州临海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离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相对较远,技术、人才相对短缺曾制约着临海市创新发展。近年来,临海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技创新园,通过“科创飞地”模式开辟了一条科研资源互通的“高速公路”。从临海市以“科创飞地”模式推动科技资源联通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找准产业结合点。立足临海产业优势和发展实际,在上海的“飞地”建立生物医药、化工与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五大研发平台”,聘请教授团队引领项目研发;同时,在临海市建立孵化运营、项目推介、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及人才培养“五大服务体系”,确保对接成效。二是抓好人才切入点。依托上海“飞地”,充分利用复旦大学和上海市科研、人才等相关资源,建立梯度式人才引育机制。
组织15名教授申报台州市“500精英”,分批通过“500精英”项目4个,引进高端人才5人。同时,临海市还在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园、临海国际科创中心等人才孵化培育平台,进一步做大人才“蓄水池”。三是明确服务着力点。上海的“飞地”聘请专家组建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针对研发项目提供专业化的项目技术指导和产业化咨询;临海市本地开展各类技术推荐、项目对接活动,走访调研企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意向,双向联动,做到服务效能最大化。
3.坚持“不求所有求所用”,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
柔性引才模式是指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淡化人才归属,强化智力使用,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创业的模式。丽水市庆元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相对不便,在山区26县中长期处于欠发达位置,留才用才一直是困扰庆元县的难题。近年来,庆元县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按照“政府引导、以需为本、市场配置、契约管理”的柔性引才政策,有效破解了缺少人才这一难题。从庆元县以“柔性引才”模式激发智力支持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坚持以发挥人才智力为第一原则。庆元县以不改变人才原单位人事关系,户口不迁、关系不转的原则,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等方式,柔性引进“星期天工程师”,利用节假日、周末或业余时间来贫困山区开展创新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的智力,激发贫困山区创新活力。二是坚持以自身发展需求为基本遵循。庆元县坚持“因事找人”,围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城乡规划等行业产业及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按照“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的模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柔性引才,并依据贡献度给予人才相应报酬,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开展“组团式”引才模式。庆元县注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引进人才团队,持续优化完善单一服务、单线作战、单打独斗的“三单”局面,充分挖掘高层次人才的资源和人脉,实现引才数量“指数增长”,服务能力“指数提升”。
4.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点燃产业链协同创新“主引擎”
龙头企业位于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核心,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台州市天台县地处浙东丘陵南部,与山相依,区位条件不优、科创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曾一度成为制约天台发展的桎梏。近年来,天台县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建设为契机,强化“链长”引领,加快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走出了科技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天台路径”。从天台县以龙头企业引领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来看,其主要经验如下:一是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研发攻关。天台县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共享渠道和交流机制,搭建市场战略和信息情报系统,推动产业链协同,并针对“卡脖子”问题,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带头进行自主研发,对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配套环节投入国际先进设备、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全面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二是“链长”协同政府共建产业服务平台。天台县通过施行政府搭台、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运作模式,依托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大车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立足大车配产业内中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加强研发攻关,赋能天台大车配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大院大所合作创新。天台县利用“揭榜挂帅”平台,发布企业技术难题,由高校院所揭榜,同时鼓励优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如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的3D视觉检测项目,样机已研发成功,预计可为企业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三、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新优势
县域数字经济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浙江省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农村户籍人口占一半以上,城乡发展均衡性相对较好。依托浙江互联网大省、平台经济大省和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的良好发展环境,浙江县域数字经济建设形成了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以数字化改革、创新驱动撬动县域商业体系、文旅体系、消费体系发展,聚焦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抓手。
1.发挥电商“指尖优势”,激活乡村振兴新潜力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是浙江省极具先发优势的“金名片”,并拓展出内容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成为催生数字产业化、拉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引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力量。自2013年浙江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以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作深入推进,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浙江农村电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34个县(市)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其中16个是“山区26县”。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占全省网络零售比重持续保持在40%以上,共有活跃涉农网店2万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38.9亿元,累计培育电商示范村949个,电商专业村2444个,数量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武义县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致力把农村电商打造成消费者信得过、贫困群众得实惠的致富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武义下山脱贫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武义下山脱贫成绩显著,经验十分宝贵,要善始善终继续抓好。”其具体做法:一是完成搬迁撤并,提高村庄能级。合并位于海拔800米的后定垅村、上夫山村两个高山深度贫困村为倪上垅村,搬迁至工业区以东。二是抢抓“互联网 ”东风,电商进万户。通过县内中国首个“淘宝村”楼王村示范引领、孵化带动,推动村民以亲帮亲,以网店形式售卖五金产品、有机农产品等,带动韩王村、倪上垅村先后入选“中国淘宝村”。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三级物流体系。武义县大力开展电商服务
体系及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电商领域信息化运用。四是“上行下乡结合”,提升电商应用水平。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商贸流通网络,开展多形式、分区域的电子商务应用和技能培训。目前,村民曾以卖笋挖菜为生、“上夫岭十里长,百步峻更难攀”的倪上垅村,已拥有大小电商企业店铺36家,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
2.做活优势区域公共品牌,铺就小农户“致富路”
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是浙江省县域扬长避短的独特要诀,根据自身特点突出生态优势,实现让生态变业态,让农业产区变景区,让农产品变商品。台州市仙居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旅游平台资源,聚焦“为农民卖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健全农旅“输血机制”与“反哺机制”,大力推进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共品牌“神仙大农”。2022年上半年,“神仙大农”已覆盖全县农业从业人数75%,完成8大品类、127个品种、236种规格款式、8个子品牌联名产品入驻开发,纳入“神仙大农”品牌体系的产品销售总额已达11.9亿元。具体做法:一是政府主导强运营,区域公共品牌领导小组“搭台”,成立隶属县旅游集团的浙江神仙大农有限公司“唱戏”,以神仙居景区和仙居杨梅等网红景点、农特产品,引流文旅消费者。
二是标准引领促管理,形成收购、包装、定价、销售“四统一”的全链式管理模式,对聚仙庄杨梅、仙青茶叶等强势农产品,“母子”品牌联动销售;米面肉等普通产品统一收购,以“神仙大农”品牌销售。三是产业赋能提质效,通过建立油茶加工厂、茶叶生产线,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打造了安岭“小罐茶”、仙居杨梅线上线下销售等新模式。
3.畅通“五新”消费生态体系,提振消费升级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激活消费动能,既是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内需的重要立足点,更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足感,推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萧山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力指数全省排名第一,以“扩内需、促消费”为战略基点,紧紧抓住“双循环、大湾区、亚运会、自贸区”战略机遇,以打造“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为战略目标,构建萧山供给新消费产品、发展新消费服务、打造新消费渠道、建设新消费场景、完善新市场治理的“五新”消费体系。具体做法:一是响应需求,供给新消费产品。萧山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培育免税商店,发展“首店经济”,做强“萧山本味”萝卜干等农产品品牌。二是数智赋能,发展新消费服务。以打造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为抓手,培育智慧商业特色街区,延伸音乐产业链,丰富数字文化产品。三是创新引领,打造新消费渠道。萧山区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等电商服务点,打造农村电商新载体,探索全产业链直播商业生态圈。四是智慧改造,建设新消费场景。进一步推进COSTCO、钱塘湾未来总部、奥体博览城等国际化消费场景建设,推进一站式社区商业中心、无人便利店、“1 X”夜间经济地标建设。五是优化管控,完善新市场治理。开展“放心消费在萧山”行动,建设“数智保供”平台,完善民生商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萧铃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