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912246
- 跨越时代性。从大方面说,本书是作者继《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之后推出的早中国时代历史场景写实,这三部著作构成了作者关于从黄帝时代至商代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就小的方面而言,本书根据学界关于“古国-王国-帝国”的划分原则,将晚夏殷商800年这个“王国”早期阶段厘定为早中国时代,着重阐述了夏商之间的源流关系。
- 跨越区域性。本书不是局限在中国本土范围以内自说自话,而是将晚夏殷商置入其所在的世界青铜文明体系之中,以全球性视野审视这段历史的诞生和发展。我们从中既看到了来自西亚、中亚等地的青铜文明对晚夏和整个商代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从中可以看到为什么世界五大古老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延续下来,而其他四大文明古国都先后绝灭在这一时期。
- 本书吸纳了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尤其是综合运用了的考古学成就,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对近800年的历史,结合文献,做了独立的阐释,既有继承,也有对历史文献的纠错和发展,为读者描述了一幅气势宏伟、波澜壮阔而又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
- 以往的商代史大都是以论代史。并且是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专题形式进行横向论述,晦涩难懂,本书采用了按夏商诸王即位顺序的方式予以叙述,并以巧妙的方式将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巧妙嵌入其中,既有学术的严谨性,也照顾到了一般读者的通俗口味,可以说是一本有效融合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大众学术图书。
根据学界普遍认可的关于“酋邦—古国—王国—帝国”人类文明进程划分原则和中国上古史发展实际情况,作者将公元前4000年至前1046年即“中国”孕育、诞生和初步发展这段特殊时期,分别定义为分为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和早中国时代三个阶段。
本书叙述的早中国时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讲,这段时间正是史前中国由古国时代跨入王国时代的早中期。从传统的中国古史体系讲,这段时间是晚夏至商末时期。
作者主要运用考古学成果和众多专家学者对甲骨文、金文释读所取得的成就,对照文献记载,修正了文献中一些不实之词和模棱两可的说法,厘定了晚夏和商代早中晚三期都邑城址的具体所在,系统地还原、展现了早中国时代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他循着我们老祖宗的足迹,上山下乡,走东访西,实地考察这些先人活动的遗址废墟,寻访中华文明滥觞之地的种种蛛丝马迹,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祖先活动脉络,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观照“三皇五帝”和华夏文明源头的坐标。
——郭贵春,《光明日报》2014年10月6日
(李琳之)将他对历史文化追索的触角更深入地探触到历史时空的幽微之处,更敏锐地感知虽然缥缈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让远逝的鸿影显现出朦胧的真相,使冰冷荒漠的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王国伟,《光明日报》2017年8月1日
怀疑、颠覆、考证、重建——我们从中看到了李琳之先生持之不懈的努力:不拘泥于前人之见,不囿于权威之说,立足于考古学的成果,挺立于现代文明的潮头,以放眼全世界的胸襟和气魄,去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华上古世界,去重构一种科学的中国古史文明体系。
——李永福,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7月17日
琳之先生将不同看法和认识融会贯融,为己所用。单个看,很多观点和成果并非琳之先生所创所擅长,但连贯起来却形成一个较大的解释系统,整体上成一家之言……有着一系列的考古实证根据。
——高江涛,《人民资讯》2021年6月15日
李琳之先生的著作是二重证史的一个成功尝试,无论从历史轮廓、历史的细节看,都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书吉,《中华读书报》2021年11月1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