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226547丛书名: 上海国别区域全球知识文库·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动荡、思想纷争、政治派别林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德语国家的左翼知识分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法西斯主义、实现平等民主的愿景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创作契机。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作家,如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和埃贡·基希等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选取中国革命题材进行文学创作。
本研究正是由此展开。作者选取其中典型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等作品,在“政治神话”(politischer Mythos)这一理论视域下剖析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探讨这一类型化文本的叙事特征及内在逻辑。
绪论
第一节 “革命”的概念流变与中国革命叙事
第二节 “左翼”与德语左翼作家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政治神话与革命叙事
第一节 “神话”的关键词:虚构与现实
第二节 政治神话的现实指涉:政治秩序与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政治神话作为起源:虚构想象与历史叙事
第二章 政治概念的人格化:中国革命英雄叙事
第一节 从个体到群像:标准化的英雄构型
一、个体英雄:“行走的党”
二、群像速写:觉醒的中国
第二节 从起点到终点:英雄成长模式
一、启迪—觉醒
二、告别—叛逆
三、受难—殉道
第三章 政治新秩序的召唤:欲望书写与中国女性觉醒
第一节 新爱情:革命伦理规约下的“强强”模式
一、革命的爱情:“红色阵线!”
二、政治的身体:“探索一个火热的灵魂”
第二节 新女性:“燃木与火星”
一、苦难:身体与阶级
二、斗争:性别与革命
第四章 政治实践中的空间神话:动荡的中国
第一节 政治型塑的地理景观
一、乡土:革命诗情之审美
二、城市:工业文明之“审丑”
第二节 阶级斗争的微观场景
一、上海罢工潮与工厂:权力规训下的斗争
二、省港罢工潮与轮船:流动空间中的反抗
结语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