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721031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财政金融教研室副主任高惺惟全新力作。
- 解读中国经济,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我国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具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领导干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
本书旨在总结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并依据新发展阶段对领导经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习近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针对提升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拔培养具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梳理与探索。
目录
章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成为中国经济用之不竭的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三、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
四、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一招
五、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对领导经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三章 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原创性贡献
三、深入理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四、深入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及其实践渊源
第四章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用好“党的领导”的“道”和“市场机制”的“术”
二、用好供给和需求“两支桨”
三、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四、做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五、做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六、坚持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两个毫不动摇”是“定海神针”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必然选择”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章 提升领导干部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方针
二、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
五、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六、全面提升防范资本扩张引发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 提升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四、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五、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第八章 培养选拔具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领导干部
一、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四、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五、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
六、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结语
序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很清楚,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会有丰厚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才更有理由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重要、主要的。理念很重要,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成熟定型。
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我们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领导干部当然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我们既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要用好供给和需求“两支桨”,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要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资源配置应首先让“看不见的手”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市场覆盖不到的地方,应同时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达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新时代的宏观经济治理,在把握新发展阶段与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与时俱进,需要做到宏观政策稳健有效,微观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实现共同富裕,唯有奋斗和辛勤劳动,不断跨越新时代的“雪山草地”、“娄山关”和“腊子口”,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与行为规律,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这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是整个经济中为基础的部分,其供给保障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色、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双碳”目标,不仅仅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重任务,需要大力培养选拔一大批具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做到令行禁止。要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需要我们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需要我们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高惺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