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86496
本书循着法经济学提出的“公司合同说”这个思路,深入剖析了公司中真实存在的各个合同及其联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分析公司的新思维,向读者展现了如何用合同构建出“公司”这个“法律上的人”,运用经济学、法经济学来解释公司法,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思路。
1 从个人到合伙
2 从合伙到有限合伙
3 从合伙到公司
4 《公司合同》是真实的合同
5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合伙发展到公司
6 公司依据《出资合同》取得的财产所有权上有“债务负担”
7 公司有哪些合同义务
8 股东有哪些合同权利
9 股东的合同权利与股东会的职权
10 公司合同中的“忠实义务”
11 被废除和遗忘了的合同规则:经营宗旨
12 《董事会合同》的主要内容
13 《董事会合同》中的忠实义务规则
14 《董事会合同》中的董事长
15 《董事会合同》中的监督规则
16 《董事会合同》中的独立董事规则
17 《监事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审计委员会或引发《董事会合同》整体改变
19 公司僵局、解散公司诉讼的破解之道
20 公司合同中的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
21 《高管合同》的主要内容
22 特殊的出资合同:分期出资
23 解除出资合同的特殊性、错误的“对赌协议”
24 如何证明自己是股东
25 隐秘但真实存在的股东之间的合同
26 股东之间的合同是关于表决的特殊约定
27 代持股权可能是违约行为
28 真正的企业组织形式变更应该与合同变更的基本原理匹配
29 公司终止时的清算代理合同
30 有哪些合同权利可以被股东滥用
31 逃避债务的违约行为、侵权行为
32 “资本显著不足”与忠实义务、商业判断
33 关联交易中存在两个合同之间的冲突
34 公司合同中的“合同履行抗辩权”
35 公司合同中的共有人
36 出资合同碰到劳动合同产生股权激励的特殊性
37 特许经营项目公司不需要《董事会合同》
38 用合同思维看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资本”
39 减少资本与变更出资合同
40 股权、股份、资本:合同的解释
41 资产收购的实质是概括性合同转让
42 一人公司合同要避免自我交易
43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是“普通公司合同”的组合变化
44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同化改造”
45 小生意宜选择简单的合同模式
46 上市公司合同的特殊性
47 从股份到股票、从公司合同到金融合同
48 如何理解《公司法》(2023年修订)第4条第2款
49 用合同视角来解释“什么是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年修订)
前 言
研究公司这个事物,学习公司法,有很多思维方法。主流的视角或者思维模式是组织思维、物权(所有权)思维。本书是用合同思维去观察公司,辨析公司法的主要概念、规则,尝试解答疑难问题。这个视角是非主流的,但并不是独出心裁。
以科斯(R.H. Coase)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法学家、律师合作开展法律经济学交叉研究,在公司法理论上,提出了他们对公司的独特理解。公司经济法学界以合同为切入点、以交易成本的节约为主要思想线索,对企业、公司法和证券法进行理论解构,尝试发现公司法条文背后的效率含义、经济逻辑。虽然新古典经济学的“公司合同理论”提出公司乃是“一系列合约的连接”、是“公司合同集束”(a nexus of contracts),认为公司法是一个开放式的标准合同,公司中有很多真实的合同,但也认为存在“捏造”的公司合同。因此该理论学派并没有全面、具体地剖析公司合同集束的各个部分。
王利明先生认为,“公司与合同的天然不可分割性,就决定了公司法适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不能单纯地依靠公司法解决,还要借助合同法的相关规范。凡是公司法上难以找到依据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合同法的层面加以解决”。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庆演讲时,王保树先生谈到了商法精神问题、商法思维问题。他认为,商法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商法思维主要是指法律职业者或者法律人的特定的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商事职业的决策过程中按照商法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商法的精神是公司法实践的结果,同时它又指导公司法的整个实践。两位前辈为本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关键词。
作为实务工作者,抽象思维、理论分析不是我的特长。在近三十年公司商事的法律实践工作中,我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与合同打交道,合同思维是我个人最常用的商法思维模式,我不断地尝试用合同思维去剖析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为。用合同思维去分析公司这个最常见的商业组织,是难度很大的一次尝试。我的出发点是实务分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自己熟悉的中国合同法去分析自己熟悉的中国公司,尝试分析合同是如何拟制公司的,展示公司合同中的每一个真实存在的合同,归纳和总结那些合同形态不明显的隐秘的合同规则、默示合同规则,最终希望用这个新视角发现和解决一些其他视角忽略的或者感到困惑的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公司制度显然是舶来品,它并不源于本土文化,也不扎根于本国的历史”。显然比较法的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