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4901773
江冰教授是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文化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温度且匠心独运的文学评论家。由他编选出的2023年度微型小说选本自是不同凡响。
首先是他编选的理念,特别是对微型小说的理解,我觉得是最为新锐而独到的。为了避免成为“孤岛”,必须得抗争时代,同时又得俯仰时代,看似矛盾,实则智慧,主编坚定地认为这也是一条解决之路。这样的理念,使得选本也是新锐而独特的,这自然是作者作品的力量。
其次,主编与作者作品的完美契合造就了选本的审美高度和深度。新时代的文学呈现聚变与裂变的超炫新形态,从作者的成长环境到新思潮的涌动,必然催生出一批批的新锐、独特之作,微型小说领域亦如是。这种情势,主编捕捉明敏。
总之,这是一部新颖而又好看的,且高屋建瓴呈现2023年度微型小说创作实绩的高质量选本。
此选本为花城年选之一。由著名文化学者江冰编选。微型小说向来自诩是最能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文体,短小精悍便于互联网传播。从纸媒阅读转至互联网阅读,微型小说所受的冲击是否比其它文体小犹无数据可考证,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2023年的微型小说确实还是呈现出几个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第一个特点:年轻、高学历、高校科班正规军正逐步了解和加入微型小说创作队伍。这是本年度微型小说领域一个可喜的动向,这类写作者博阅中外文学书籍,用文学理论指导创作,有较高的先锋实验精神。《韭绿》是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90后研究生卜书典的作品。这是本书收录文章中写法最为独特的一篇,将录音文件直接作为小说文本,故事情节化繁为简,创作形式较为新颖。《格桑花的忧伤》的作者王雪菲是南京传媒学院的在读学生,年轻荷尔蒙气息溢出纸面,字里行间全是青春伤痕文学的痕迹。同样具有先锋实验意义的作品还有扈永明的《点》、涂浩的《苍蝇之死》、胡泰然《消失的她》、阿明仔的《枕头、浴缸及其它》等等,均值得关注。第二个特点是:科技的发展刺激了作家的灵感与想象,不少作家直接与科技面对面,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幻、幻想类作品频出。这类作品多出自年轻作者之手,二十来岁,或者三十来岁。他们擅长捕捉细节与自我解剖,在还不确定的年纪里,试图写下确定的文字,即便文风虽略显稚气,青春带来的原生态美感与先锋探索的意味足以弥补。郭宇的《火炕》、晋旭的《上岸》许晓敏《枕头》安石榴《L教授的火车》。第三个特点是对大自然的崇尚达到了新高度。入选本书的稿件中不乏这方面的佳品。如申平的《最后一头牛》。王溱《一棵水蒲桃的迁徙》,丁迎新的《鹰》、侯德云的《乌鸦》、袁有江的《老莫的情人》。
此选本整体质量上乘,集中体现了2020年度微型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实绩成果。
江冰 序 谁愿为一座孤岛
申平 最后一头牛
谢志强 灯笼
凌鼎年 玉真公主
符浩勇 归途同乐
袁柄发 酒人
刘建超 马梳理呀马梳理
秦俑 灯光
陈毓 碧溪河上
徐东 夜色
非鱼 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晋旭 上岸
侯德云 乌鸦
戴希 乡下老家
李学文 六块银圆
李晓 粘住
龚洁婷 醉酒的早上
徐向林 领作
谢京春 我们漫不经心的别离
王溱 一棵水蒲桃的迁徙
曹隆鑫 时光代理人
奚同发 锅,锅……
徐均生 买断时间
王小东 我和哥哥
水鬼 如鲠在喉
刘凤琼 再见鹊桥
卜书典 韭绿
张琳 老金
九峰云 消失的丈夫
李日宏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戴涛 遂昌街
许晓敏 枕头
王哲 绿油油的麦芽
安晓斯 界河
张建春 喊早
张璐瑶 荒原
苏三皮 18号界碑
丁迎新 鹰
王雪菲 格桑花的忧伤
肖雨苹 巨树
田洪波 急救者
胡炎 逃跑的月季
朱红娜 双面
安石榴 L教授的火车
薛菲 糖
刘立勤 小人物肖三
郭宇火炕
何君华 格桑梅朵
扈永明 点
陈振林 铁匠肖
袁有江 老莫的情人
岱原 阳光普照
阿明仔 枕头、浴缸及其他
丘玲美 井
陈星如 空中杂货铺
陈子旋 红薯思想家
许媛 蝴蝶婚床
朱文彬 她的名字叫红
叶惠娟 揉纸团的人
王建平 声音
孙鹏飞 弃猫
安谅 肉包子
肖曙光 暖窝
陈小庆 尖叫
冷清秋 我们跳舞吧
潘清华 记忆
李根 一孬碗
莫小谈 卖炒薯泥的魏伯
金晓磊 恒泰丰的老板娘
于博 最成功的手术
赵淑萍 画家和他的保姆
肖建国 区博士
曹铁山 四爷
陈位洲 修椅记
李文龙 代号“电饭煲”
王辉俊 美舍河畔的暖阳
韦如辉 消失的木匠
高春阳 蛋糕
韩献鹏 奇人灵旺
戴涛 我的检察长
史鑫 重逢
蒋晚艳 彩礼
周蕖 摇到的微友
邱德福 卖粮
胡泰然 消失的她
丘艳荣 到阳光里去
廉世广 勒狗者说
雨瑞 福报
欧阳明 伊人
序
谁愿为一座孤岛
江冰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马尔克斯写下这句名句的时候用的还是钢笔,或者羽毛笔,总之是还能残留下体温的东西。“孤岛”这个比喻戳中人心,直指人类情感中亘古不变的“孤独”命题。
任马尔克斯的脑袋再怎么睿智,无论如何也预测不到就在《百年孤独》成书出版后短短几十年间,人类会用高科技把这个比喻变成现实,真正把每一个人类个体变成一座座孤岛。科技产品能做什么?拿写作为例,起先只是帮你打字,然后能帮你搜寻素材,现在干脆帮你写作。更要命的是你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得经过它的过滤。你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大数据会根据里面的关键词推给你下一篇,再下一篇,再下一篇……超级算法太强大了,在它的把持下,每个人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座孤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脚上还穿着朝圣者的鞋,面对茫茫未知的大海,也不知该朝哪个方位朝拜。
开始怀念。
在广州,你会怀念熙熙攘攘没有低头族的上下九步行街,怀念上下班时间海珠桥上摩肩接踵推着自行车的人流。你还会怀念亲戚楼道里咚咚咚的脚步声,那属于贪恋球场晚回家的孩子,而不是外卖小哥。
幸好孤岛四周有触手,像章鱼那样延伸开,柔软,又有韧性。这些触手里边,有一条还算健硕的叫作文学。微型小说,充其量就是触手上一个小吸盘,小归小,力度合适的话也能拉近岛与岛之间的距离。
2023年是急剧变幻的一年,量子技术大规模投入应用,机器人管家等AI产品渐渐走入家庭,元宇宙脱虚向实,ChatGPT如一枚原子弹炸裂普通人的生活……在这样的2023年,做一本文学年度选集成了一件让人犹豫的事。我不止一次问自己:孤岛意味着什么?读者会更焦虑、更迷惘吗?会更渴望交流吗?人会怎样活着?文学还有价值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字?
所幸花城出版社是个有情怀也有勇气的出版社。我也就先把犹豫放一边,一如既往开始了新一年的微型小说甄选。甄选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侧重两方面:一是鼓励在艺术形式上能够进一步往前探索的作品。这么多年来,微型小说跟中短篇小说相比,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与主流文学场域也存在脱节现象。连续编年选好多年了,每一年都有私心期盼能涌现一批作品改变这一现象;二是侧重选用具有时代性精神内涵的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字方有生命力。这两个导向,前者避免小小说在文学界成为一座“孤岛”,后者则对于人类在精神上对抗“孤岛效应”具有积极意义,至少是探索上的意义。
微型小说向来自诩是最能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文体,短小精悍便于互联网传播。从纸媒阅读转至互联网阅读,微型小说所受的冲击是否比其他文体小犹无数据可考证,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2023年的微型小说确实还是呈现出几个欣欣向荣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年轻、高学历、高校科班正规军正逐步了解和加入微型小说创作队伍。这是本年度微型小说领域一个可喜的动向,这类写作者博阅中外文学书籍,用文学理论指导创作,有较高的先锋实验精神。《微型小说选刊》有个“高校在线”专栏便是此类作品的聚集地之一,栏目主持人是东莞城市学院教授、金麻雀奖获得者夏阳,栏目主创力量多是各高校创意写作研究生班,或写作学、中文系科班出身,出手不凡。据闻,这个栏目的作品有获得2022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十大微型小说奖的,也有正在拍摄成电影的,新生力量不可小觑。无独有偶,郑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也重启十五年前的小小说青春笔会,从全国筛选三十多位年轻作者进行为期五天的集中训练。据闻这次入选的作者当中“90后”“00后”比例颇高,还有不少来自高校中文系在读本科、研究生或省市文学院的作家,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小小说作者,有的也写中短篇,或是诗歌散文,或是搞评论研究。这与鲁奖把小小说列入参评目录一样,是小小说正式进入主流文学圈的标志之一,险些陷入“孤岛”状态的小小说正像八爪鱼一样延伸出长长的触角搭到文学主流陆地上。
《韭绿》是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90后”研究生卜书典的作品。这是本书收录文章中写法最为独特的一篇,一方面,将录音文件直接作为小说文本,故事情节化繁为简,创作形式较为新颖。另一方面,作者从“韭菜”这种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上去挖掘诗意,将日常的个人生活行为纳入到审美建构中,亦可视为一条很好的创作探索路径。没记错的话,短篇小说领域早有作品尝试过把购物清单、聊天记录直接作为小说的叙事主体,这在微型小说领域尚属首次。
在全国出版界素有“四大花旦之一”美誉的花城出版社,以文学书刊的出版知名与见长。在娱乐化、商业化日渐蚕食精神产品的当下,花城出版社坚守书籍的文化品位追求,十年如一日,邀请当今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马领衔主编,组织力量坚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严格筛选,囊括国内文学精英的最优秀新作,力图使读者花最少的时间,了解到本年度种种文学体裁的最新创作风貌。
——《广州日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