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5486
本书为莱乌托尔德关于跨文化问题,包括艺术与文化、原始主义与他者性、殖民主义、民族主义、艺术与宗教、象征主义与阐释、风格与种族等的研究。这可以说是一本“影视人类学”的理论研究范例,书中分析了大量美洲原住民影片及其视觉语言、诉说方式,并提出了美学的本土视野,是一本十分适合人类学、影视学、艺术学研究者与学生研读的专业书籍。
本土美学是一种长期被遗忘的存在,即便有相关研究,也往往只是吉光片羽,而这也正映照出了《本土美学:原住民艺术、媒介与认同》独特的光芒。本书以美洲原住民纪录片为主要考察对象,为我们展示了两种观看之道:“原生性观看之道”与“反身性观看之道”,分别从“如其所是”和“反身性”两个维度,为本土美学的建构提供了当代向度。本土美学以“自然”“地方”“脉搏”为素材,借由“依恋”与“连通”,为全球文化生态重建提供了一份富于灵性的疗愈和治理“指南”。
目 录
译者导读 / 1
中文版序言 / 1
前言 / 5
致谢 / 7
导论 / 1
第一章 美学与身份表达 / 19
审美体系的界定 / 19
美学与群体认同 / 23
群际接触 / 31
第二章 表达与接受 / 39
关于社群和自我的界定 / 40
本土表达中民族和部落的角色变化 / 47
反对将民族性作为审美表达基础的主张 / 51
第三章 本土美学中有“艺术”吗? / 62
现代主义和普遍主义 / 72
尚智主义与“艺术” / 77
“民族”艺术 / 82
美与善 / 84
第四章 美洲原住民身份认同与媒介 / 91
美洲原住民身份认同 / 91
本土媒介 / 98
第五章 美洲原住民纪录片的表达先例 / 111
早期视觉表达 / 113
早期文学表达 / 122
早期口头表达 / 141
混合表达类型 / 146
第六章 一种本土媒介美学? / 154
乔治·布尔多 / 155
维克多·马萨耶斯瓦 / 165
自然意象 / 177
第七章 视觉艺术纪录片 / 186
非原住民制作的视觉艺术纪录片 / 188
美洲印第安人制作的视觉艺术纪录片 / 200
传统视觉艺术视频 / 204
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 214
第八章 表演语境与集体认同 / 218
社群舞蹈:帕瓦仪式 / 228
歌曲与音乐 / 248
第九章 本土地方美学 / 258
艺术、宗教和跨文化交流 / 259
宗教与审美表达之间的关系 / 266
自然与审美 / 275
走向普遍的地方美学 / 280
影片名录 / 285
参考文献 / 292
索引 / 308
译后记 / 326
莱乌托尔德捕捉到了很少向外界呈现的关于原住民生活的理解……他的书使那些热爱但并不真正理解艺术创造力的人“大开眼界”。它对美洲原住民电影制作以及印第安艺术的总体介绍同样重要。
——汤姆•霍尔姆(Tom Holm)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印第安人研究院教授
本书是第一本对美国印第安人制作的电影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
——丹尼尔•哈特(Daniel Hart)
美国罗格斯大学卡姆登分校教授
译后记
本雅明曾在《译作者的任务》中写道:“译作无论多么完善,相对于原作来说也没有多少重要性,但原作却可以通过可译性而同 译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生活的表白虽与生活的现象密切相 关却对之不构成任何重要性,译作也由原作生发出来。不过它由以生发出来的不是原作的生命,而是原作的来世。”a 这旨在破除传统翻译理论的某种幻象,以为精确传达原作的形式与意义就能够完成 翻译这一任务。于本雅明而言,这种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对于我 们理解翻译的要旨却无甚裨益。
那么,何谓“原作的来世”?当原作完成后,它就以某种光晕定格在那里,作为一种富于孕育性的顷刻,向读者发出召唤。在这种召唤中,译作甚至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因为它担心无法完全照见原作的光芒。然而,任何文本的意义总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因此,译作者并非只是传递原作信息,因为他 / 她无法占有原作的全部,而只是捕获原作的可译性和意向性,应和并创造出原作的回声,并在对译作那犹如爬满皱褶的袍子的反复摩挲中,感受阵痛与喜悦。这“回声”是多声部的奏鸣,它便是“原作的来世”。
翻译《本土美学》,是三年前受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李修建研 究员。修建从他主持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译丛”书目中,为我推荐 了这本,我从其书名便心领神会。这么多年以来,我和修建借由审 美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结识且相惜,醇厚的友谊和默契大抵如此。从那时朦胧的期许至今,我更深刻而清晰地感受到了这早已预备的 美意,并且它变得愈发浓郁。
2020 年 3 月,我把书稿带到英国,立志在杜伦大学访学期间完成翻译,并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史蒂文· 莱乌托尔德 2011 年出版的另一本书——《艺术中的跨文化问题:理解的框架》(Cross-cultural Issues in Art: Frames for Understanding),以作为翻译的互文性参考学习资料。那时正值全球疫情蔓延,除了避开人群到 森林里捡拾各种野菜、野果,穿行于风吹麦浪,或坐在草垛上看天 空偶尔略过的飞机外,我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待在家里阅读。但即便 如此,我那时也只是通读了《本土美学》和《艺术中的跨文化问 题:理解的框架》的大概内容,并试译部分章节,感知到“本土” 的“地方感”与“跨文化性”。在少有的与导师罗伯特 · 莱顿先生的相聚中,我多就艺术人类学理论以及中国艺术乡建问题向他求 教,其中有谈及《本土美学》的翻译事宜,他对此表示支持,并就 非西方艺术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作了诸多分享。这在我后来持续思考 本土美学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过程中,顿有豁然贯通之感。
回国后,由于工作和其他科研任务的安排,翻译只能断续进行,后囿于交稿时间在即,邀请云南大学赵威博士加入。此前,我 们共同编过《审美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2 年版),并合译过相关论文,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我们的具体翻译分工和承担情况如下:“中文版序言”“前言”“致谢”“导论”以及第一章至第五章由我承担翻译,我同时撰写“译者导读”;第六章至第九章以及“索引”由赵威博士承担翻译。在译稿初步完成后,我 们又邀请云南民族大学陈顺尧博士、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韦肖梅、门磊参与译稿繁琐的校对工作,他们付出的辛劳无法悉数。其中, 韦肖梅承担了译稿全文的多次校对,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与分析, 她的细致与用心每每令我感动。另,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张勰 为本书收集相关评论资料,晏舒曼为本书涉及电影学的相关学术用 语翻译提供咨询。此外,在云南大学文学院 2023 年春季学期博士研究生课程“审美人类学专题研究”下半阶段,我们以研讨的形式围绕《本土美学》中的“原住民电影制作”“艺术疗愈与审美治理”“本土美学与审美人类学建构”等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重返译稿修改与完善。
这样的过程自是繁冗,但恰是在与《本土美学》的耳鬓厮磨中,它的回声和“脉搏”变得愈发清晰而富于温情。尽管《本土美学》首次出版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但关于本土美学的研究尚属稀缺,这恰是我们讨论它的最好理由。然而,在跨文化的当代语境中,对于“本土美学”“本土审美表达”“地方美学”“原住民”等的理解,到底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因为它们往往被刻写着来自外部的意义。因此,本书仿佛多重棱镜,提供了复数的观看之道,包括原住民电影制作提供的观看之道,关于原住民电影制作是否能够体现本土表达的观看之道,以及这所有的观看之道召唤的“反身性观看之道”,等等,它们交叠共生,甚至莫衷一是,却在某种混乱中给予我们思考的快感。事实上,原作并没有囚禁于魔咒之中,我们也无须将其解放出来,只需带着某种感应和爱意将其唤入。
在与莱乌托尔德的几次通信中,他对于我研习审美人类学非常感兴趣,并询问我是否有相关著作以英文的形式出版,他好了解审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我表示遗憾,但更乐于分享我对《本土美学》之于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他非常高兴此书译作能够在中国出版,并应邀撰写中文版序言,以充沛的热情回忆当时写作此书的动力,并谈论时隔二十余年后它与当下的相关性。他在《本土美学》中曾三次提及审美人类学或人类学美学,并指出,“在这个亚学科中,美学主要指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问候习惯到食物准备、空间的公共组织, 以及比‘艺术’一词更广泛的宗教仪式”(第 62 页)。这暗含了审美人类学与本土美学在理解“艺术”与“美”方面所显现的亲缘性,以及他对于这种亲缘性的情深意切。
这种冥冥中的会心会意让我和赵威博士在后来的反复校对与讨论中,当谈起《本土美学》和莱乌托尔德时,竟然有种仿佛谈论一位较为熟识的朋友的感觉,甚是亲切。但关于媒介理论与原住民电影,以及原住民电影中所涉的诸多仪式及其蕴藉的哲学,我们还是比较陌生。而陌生感总是为好奇和愉悦预留了位置,在查阅相关资 料时我们收获颇多,于是索性加了“译者注”。它们有如电影旁白, 但愿在没有打扰正文“镜头”顺滑感的情况下,可以为读者提供某 种参考,以更好地理解本土美学的“本土性”和“地方感”。
在今天,一群人可以一起做一件事情,无疑是幸福的。本书的翻译最终能够付梓,除了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诸位博士、博士生辛勤校对外,还得益于无数友人慷慨而热忱的帮助。“本土”是
《本土美学》的关键词与思想内核,但与此相关的诸多家族相似概念,犹如星丛般布满了全书。例如,如何辨析“Indigenous”“Native” “Aboriginal”“Indigena”等关涉“本土”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的跨文化美学意涵。为此我在翻译最初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远在美国的师 姐张丽芬博士,以及云南大学文学院李娟副教授,她们为我做了悉 心的分享和案例分析。因本书提及诸多纪录片及相关展览,如果没 有观影经验或查阅相关介绍,有些影片名很难恰切地译出,为此, 张丽芬博士帮忙查找了许多资料。此外,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余宏刚 副教授原计划与我合译此书,但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没有继续,但他 为本书的翻译和校对提供了许多真诚的帮助。在翻译整个过程中, 李修建研究员毫不吝惜地相授翻译经验,并在翻译进程滞后的情况 下,仍然一如既往地给予信任与鼓励,这种沉稳气度令我从心底里 欣赏和感念。文化艺术出版社叶茹飞女士悉心编校,为译作护航。 在此,谨向大家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感谢!
《本土美学》是敞开的,虽然我们没有挣扎着向原作看齐,但愿我们也没有因此遮蔽它的光芒。译作尚需完善,欢迎诸君批评指正,一起迈入这回声的倾听与创造之中。
向丽
2023 年 7 月 4 日于呈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