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87122
在多元主义世界中,人类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应该如何行为,才能更好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作者从行为方式和平等原则这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相应地本书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交互行为与关系平等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人类之间平等对待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一种行为方式。与其他对待(如歧视、冷淡等等)相比,平等对待更加有利于缓解利益或价值冲突的程度。当代主流的平等理论主要是元素平等,如福利平等、资源平等、能力平等,等等,它们的缺陷是既不能充分关注程序上的不公正,也不能有效识别内嵌于社会关系中的剥削现象。作者倡导的关系平等是对元素平等的一种超越。与元素平等相比,关系平等及其原则所具有的优越性体现在:更能够关注和识别剥削、压迫等以关系形式存在的现象;能够更好地与个人选择、努力、责任等人类珍视的价值兼容在一起。
序 言/1
导 言/1
各章主题/3
研究方法/10
第一章 如何行为?/1
第一节 世界图景/1
第二节 行为合理性与边界/30
第二章 共识的困境与出路/60
引 言/61
第一节 共识困境的根源/67
第二节 一种出路:重叠共识理念的再定向/70
第三节 交互共识理念/75
第三章 最高阶原则的正当性/83
第一节 原则的区位/84
第二节 最高阶原则空间及其关系属性/85
第三节 选择主体及其有效边界/89
第四节 一致性同意/92
第四章 平 等/103
第一节 自主选择与平等对待/104
第二节 什么的平等/109
第三节 关系性平等/139
第五章 正义的边界/160
第一节 国家的正当限度/161
第二节 如何纠正不平等?/182
第六章 政 府/202
引 言/203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220
第二节 人性假设:儒家进路/226
第三节 政府的性质:事例分析/229
第四节 一点拓展/234
第七章 聚合世界/237
第一节 为社会主义辩护/238
第二节 交互开放体系/258
参考文献/269
说 明/287
序 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发展进步力量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
——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应该坚持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造福人民。
——我们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全球性问题。
——我们应该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以上这一段引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 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录之于此,是因为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该引文的一种学理性阐释。我们知道,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南北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在这一改变中,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并推动现存世界体系的演变。这一演变会指向何方?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了中国的判断。这一理念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新型外交关系的行动指南:它超越意识形态和主权国家的狭隘视域,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化,“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年里推动了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显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现实化已经构成了现代世界体系演化的巨大变量,人类历史并没有终结于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民主,相反,“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正在成为人类世界的发展前景。
本书是对这一前景的学理性探讨。冷战后的世界秩序及其思想观念依然有其影响力,因此本书从批判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开始。人类文明形态是多样化的,人类社会也不会终结于某种同质的社会类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也不是谋求在世界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更不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文明冲突的根源恰恰在于盲从于普遍主义或同质化的追求。鉴于此,本书的展开方式是通过与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理论的批判性对话,一方面突破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理论的概念网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清理出理论地基,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批判性对话也为本书确立了相应的国际语境参照系,让本书的思想表达获得文明互鉴意义上的理论元素。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交互行为和关系平等。交互行为是一种承认普遍性之边界的行为,它注重边界间的多重关系属性,因此它既避免萎缩成独白式的逻辑分析,也避免完全忽视原则之间的关系属性。交互行为从允许可改善的现实关系出发,寻求边界间的合作可能性,其基本内涵由可改善关系、普遍主义的边界和注重边界的理性所界定。基于交互行为而达成的共识不是穿透一切边界的重叠共识,而是承认边界的交互共识,因而更容易通往人类共生之路。当前的平等理论主要是强调在某个方面同一的元素平等,如福利平等、资源平等、能力平等,等等。这些平等理论都倾向于关注社会中的弱者并对其施以平等主义救助,但无法关注到社会整体结构的不公问题,因而难以消除弱者之所以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并且这些平等的形式
是同一性,因而也难以恰当处理事态中的个人责任问题。与元素平等不同,关系平等以社会关系为其内容,以对称性为其形式,因此它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同时识别程序上与非程序上的不公。交互行为与关系平等是兼容的,它们分别定义了人类和合共生的行为方式和原则形 式。
本书大部分章节业以文章形式公开发表。这些文章共有十余篇,写作时间跨度近十年。各章写作有其特定的问题意识,但有两个共同点将它们贯通起来。一是在主题上,它们都相关于“人类何以共生?”这一主旨性问题。二是在方法上,笔者一直把“关系”作为一种方法论予以发展;这些文章因而可以被看作是“关系”这一范畴在不同维度上的展开。综合这两点来看,这些文章算是对人类共生关系的政治哲学解析。这些文章在这里的重现有所变动,有的还因书的体例而存在大范围的修改。由此而言,本书可视为这些文章的整体性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本书的某些章节曾得到段忠桥、龚群、姚洋、周濂、吴苑华、李义天、谢永康、陈春花等师长的指导意见或帮助。这些指导意见或帮助有助于本书的完善,因此请允许笔者于此为诸位师长呈上诚挚谢意。此外,本书在笔者讲授的外国马克思主义课程上曾作为同学们的“批判对象”,并在与同学们的对话中得以一定完善,因此也感谢参与其中的同学们。至于本书的内容,则由笔者负责。最后,本书得以与读者见面,还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于力平老师,以及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助、海南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的资助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
秦子忠
海口,2023.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