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51649
编辑推荐
1)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石油产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石油产品主要性能的测定技术。
2)本书内容系统、新颖,实用性强,可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石油产品分析的相关技术。
2)本书内容系统、新颖,实用性强,可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石油产品分析的相关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石油产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石油产品主要性能的测定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石油产品蒸发性能的测定、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测定、石油产品燃烧性能的测定、石油产品腐蚀性的测定、石油产品安定性的测定、石油产品电性能的测定、石油产品中杂质的测定、润滑脂及其性能测定。本书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新颖、实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 录
前言
第1章概述1
1 .1石油及石油产品1
1 .1 .1石油的组成1
1 .1 .2石油产品分类2
1 .2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标准3
1 .2 .1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4
1 .2 .2石油产品分析的标准4
1 .2 .3我国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方式6
1 .3试验数据的处理6
1 .3 .1数据中的有关术语6
1 .3 .2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报告7
第2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9
2 .1密度9
2 .1 .1石油产品密度及其测定意义9
2 .1 .2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12
2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6
2 .2黏度16
2 .2 .1测定黏度的意义16
2 .2 .2石油产品黏度测定方法23
2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25
2 .3闪点、燃点和自燃点26
2 .3 .1石油产品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及其测定意义26
2 .3 .2闪点、燃点测定方法28
2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31
2 .4残炭33
2 .4 .1残炭及其测定意义33
2 .4 .2残炭测定方法34
2 .5试验35
2 .5 .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密度计法)(GB/T 1884—2000)35
2 .5 .2石油产品运动黏度的测定(GB/T 265—1988)37
2 .5 .3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GB/T 261—2021)39
2 .5 .4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的测定(开口杯法)(GB 267—1988)41
第3章石油产品蒸发性能的测定44
3 .1馏程44
3 .1 .1馏程及其测定意义44
3 .1 .2馏程测定方法47
3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48
3 .2饱和蒸气压50
3 .2 .1饱和蒸气压及其测定意义50
3 .2 .2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方法51
3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52
第4章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测定53
4 .1浊点、结晶点和冰点53
4 .1 .1石油产品浊点、结晶点和冰点及其测定意义53
4 .1 .2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测定方法55
4 .2倾点、凝点和冷滤点57
4 .2 .1石油产品倾点、凝点和冷滤点及其测定意义57
4 .2 .2倾点、凝点和冷滤点测定方法60
4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60
4 .3试验61
4 .3 .1航空燃料冰点的测定(GB/T 2430—2008)61
4 .3 .2石油产品倾点的测定(GB/T 3535—2006)63
4 .3 .3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GB/T 510—2018)66
第5章石油产品燃烧性能的测定69
5 .1汽油的抗爆性69
5 .1 .1汽油抗爆性及其测定意义69
5 .1 .2汽油抗爆性的测定方法72
5 .1 .3汽油辛烷值测定方法73
5 .2柴油的着火性75
5 .2 .1柴油着火性及其测定意义75
5 .2 .2柴油着火性的测定方法77
5 .2 .3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方法79
第6章石油产品腐蚀性的测定80
6 .1水溶性酸、碱的测定80
6 .1 .1水溶性酸、碱及其测定意义80
6 .1 .2水溶性酸、碱测定方法81
6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81
6 .2酸度、酸值的测定82
6 .2 .1酸度、酸值及其测定意义82
6 .2 .2酸度、酸值测定方法83
6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85
6 .3硫含量的测定86
6 .3 .1硫含量及其测定意义86
6 .3 .2硫含量测定方法88
6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95
6 .4金属腐蚀的测定96
6 .4 .1测定金属腐蚀的意义96
6 .4 .2金属腐蚀测定方法97
6 .4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0
第7章石油产品安定性的测定102
7 .1汽油的安定性102
7 .1 .1测定汽油安定性的意义102
7 .1 .2影响汽油安定性的因素102
7 .1 .3测定汽油安定性的方法103
7 .1 .4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4
7 .2柴油的安定性105
7 .2 .1测定柴油安定性的意义105
7 .2 .2柴油安定性测定方法105
7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6
7 .3润滑油的安定性107
7 .3 .1测定润滑油安定性的意义107
7 .3 .2润滑油安定性测定方法108
7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0
第8章石油产品电性能的测定111
8 .1介质损耗因数的测定111
8 .1 .1介质损耗因数及其测定意义111
8 .1 .2介质损耗因数测定方法113
8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3
8 .2击穿电压的测定114
8 .2 .1击穿电压及其测定意义114
8 .2 .2击穿电压测定方法115
8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5
第9章石油产品中杂质的测定117
9 .1水分117
9 .1 .1石油产品水分及其测定意义117
9 .1 .2水分测定方法118
9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23
9 .2灰分124
9 .2 .1石油产品灰分及其测定意义124
9 .2 .2灰分测定方法125
9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27
9 .3机械杂质127
9 .3 .1石油产品机械杂质及其测定意义127
9 .3 .2机械杂质测定方法129
9 .3 .3测定中所用溶剂的作用130
9 .3 .4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31
9 .4试验132
9 .4 .1石油产品水分的测定(蒸馏法,GB/T 260—2016)132
9 .4 .2石油产品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GB/T 11133—2015)133
9 .4 .3石油产品灰分的测定(GB/T 508—1985)135
9 .4 .4润滑油中机械杂质的测定(称量法)(GB/T 511—2010)136
9 .4 .5润滑脂中机械杂质的测定(酸分解法)(GB/T 513—1977)137
第10章润滑脂及其性能测定139
10 .1润滑脂139
10 .1 .1润滑脂的特性139
10 .1 .2润滑脂的种类及用途139
10 .2试验146
10 .2 .1润滑脂滴点的测定146
10 .2 .2润滑脂锥入度的测定148
10 .2 .3润滑脂钢网分油的测定155
参考文献158
第1章概述1
1 .1石油及石油产品1
1 .1 .1石油的组成1
1 .1 .2石油产品分类2
1 .2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标准3
1 .2 .1石油产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4
1 .2 .2石油产品分析的标准4
1 .2 .3我国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方式6
1 .3试验数据的处理6
1 .3 .1数据中的有关术语6
1 .3 .2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报告7
第2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9
2 .1密度9
2 .1 .1石油产品密度及其测定意义9
2 .1 .2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12
2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6
2 .2黏度16
2 .2 .1测定黏度的意义16
2 .2 .2石油产品黏度测定方法23
2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25
2 .3闪点、燃点和自燃点26
2 .3 .1石油产品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及其测定意义26
2 .3 .2闪点、燃点测定方法28
2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31
2 .4残炭33
2 .4 .1残炭及其测定意义33
2 .4 .2残炭测定方法34
2 .5试验35
2 .5 .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密度计法)(GB/T 1884—2000)35
2 .5 .2石油产品运动黏度的测定(GB/T 265—1988)37
2 .5 .3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GB/T 261—2021)39
2 .5 .4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的测定(开口杯法)(GB 267—1988)41
第3章石油产品蒸发性能的测定44
3 .1馏程44
3 .1 .1馏程及其测定意义44
3 .1 .2馏程测定方法47
3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48
3 .2饱和蒸气压50
3 .2 .1饱和蒸气压及其测定意义50
3 .2 .2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方法51
3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52
第4章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测定53
4 .1浊点、结晶点和冰点53
4 .1 .1石油产品浊点、结晶点和冰点及其测定意义53
4 .1 .2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测定方法55
4 .2倾点、凝点和冷滤点57
4 .2 .1石油产品倾点、凝点和冷滤点及其测定意义57
4 .2 .2倾点、凝点和冷滤点测定方法60
4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60
4 .3试验61
4 .3 .1航空燃料冰点的测定(GB/T 2430—2008)61
4 .3 .2石油产品倾点的测定(GB/T 3535—2006)63
4 .3 .3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GB/T 510—2018)66
第5章石油产品燃烧性能的测定69
5 .1汽油的抗爆性69
5 .1 .1汽油抗爆性及其测定意义69
5 .1 .2汽油抗爆性的测定方法72
5 .1 .3汽油辛烷值测定方法73
5 .2柴油的着火性75
5 .2 .1柴油着火性及其测定意义75
5 .2 .2柴油着火性的测定方法77
5 .2 .3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方法79
第6章石油产品腐蚀性的测定80
6 .1水溶性酸、碱的测定80
6 .1 .1水溶性酸、碱及其测定意义80
6 .1 .2水溶性酸、碱测定方法81
6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81
6 .2酸度、酸值的测定82
6 .2 .1酸度、酸值及其测定意义82
6 .2 .2酸度、酸值测定方法83
6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85
6 .3硫含量的测定86
6 .3 .1硫含量及其测定意义86
6 .3 .2硫含量测定方法88
6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95
6 .4金属腐蚀的测定96
6 .4 .1测定金属腐蚀的意义96
6 .4 .2金属腐蚀测定方法97
6 .4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0
第7章石油产品安定性的测定102
7 .1汽油的安定性102
7 .1 .1测定汽油安定性的意义102
7 .1 .2影响汽油安定性的因素102
7 .1 .3测定汽油安定性的方法103
7 .1 .4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4
7 .2柴油的安定性105
7 .2 .1测定柴油安定性的意义105
7 .2 .2柴油安定性测定方法105
7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06
7 .3润滑油的安定性107
7 .3 .1测定润滑油安定性的意义107
7 .3 .2润滑油安定性测定方法108
7 .3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0
第8章石油产品电性能的测定111
8 .1介质损耗因数的测定111
8 .1 .1介质损耗因数及其测定意义111
8 .1 .2介质损耗因数测定方法113
8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3
8 .2击穿电压的测定114
8 .2 .1击穿电压及其测定意义114
8 .2 .2击穿电压测定方法115
8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15
第9章石油产品中杂质的测定117
9 .1水分117
9 .1 .1石油产品水分及其测定意义117
9 .1 .2水分测定方法118
9 .1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23
9 .2灰分124
9 .2 .1石油产品灰分及其测定意义124
9 .2 .2灰分测定方法125
9 .2 .3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27
9 .3机械杂质127
9 .3 .1石油产品机械杂质及其测定意义127
9 .3 .2机械杂质测定方法129
9 .3 .3测定中所用溶剂的作用130
9 .3 .4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131
9 .4试验132
9 .4 .1石油产品水分的测定(蒸馏法,GB/T 260—2016)132
9 .4 .2石油产品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GB/T 11133—2015)133
9 .4 .3石油产品灰分的测定(GB/T 508—1985)135
9 .4 .4润滑油中机械杂质的测定(称量法)(GB/T 511—2010)136
9 .4 .5润滑脂中机械杂质的测定(酸分解法)(GB/T 513—1977)137
第10章润滑脂及其性能测定139
10 .1润滑脂139
10 .1 .1润滑脂的特性139
10 .1 .2润滑脂的种类及用途139
10 .2试验146
10 .2 .1润滑脂滴点的测定146
10 .2 .2润滑脂锥入度的测定148
10 .2 .3润滑脂钢网分油的测定155
参考文献158
前 言
本书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理化检测技术与应用丛书”之一,可供石油产品分析检验人员、生产和使用石油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等参考,也可作为石油产品分析检验的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石油产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等石油产品主要使用性能的测定技术。本书在内容选择方面,突出“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在知识结构方面,突出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利于提高读者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本书由于跃斌、汪涛担任主编,苗丙钢、邹丰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宋磊、李岩、孙俊艳、王艳玲、张莉、王耀新、仇慧群。其中,第1章、第5章由汪涛、邹丰编写,第2章由李岩编写,第3章由仇慧群编写,第4章由王耀新编写,第6章由于跃斌、苗丙钢编写,第7章由王艳玲编写,第8章由宋磊编写,第9章由孙俊艳编写,第10章由张莉编写。本书承徐罗平、邹丰审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工作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和相关标准,在此谨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系统地介绍石油产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等石油产品主要使用性能的测定技术。本书在内容选择方面,突出“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在知识结构方面,突出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利于提高读者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本书由于跃斌、汪涛担任主编,苗丙钢、邹丰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宋磊、李岩、孙俊艳、王艳玲、张莉、王耀新、仇慧群。其中,第1章、第5章由汪涛、邹丰编写,第2章由李岩编写,第3章由仇慧群编写,第4章由王耀新编写,第6章由于跃斌、苗丙钢编写,第7章由王艳玲编写,第8章由宋磊编写,第9章由孙俊艳编写,第10章由张莉编写。本书承徐罗平、邹丰审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工作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和相关标准,在此谨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汪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