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35712
①本书作者张法为美学领域知名学者,*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在美学与思想史领域深耕多年,著有《西方当代美学史》等22种;
②本书沿着朱光潜《谈美》的理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援引古今中外的生动实例,讲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前沿问题,能使读者对此有一个*面的了解。
本书沿着朱光潜在民国时代写的《谈美》一书的理路,以美为何物、美因何生、美由何得、美分何类、美源何处、美之深邃等六个方面作为基本结构,共分六讲,用古今中外的生动实例、用通俗易懂优美的语言讲解美学的基本问题,并把美学的前沿问题纳入进来,使美学的讲解既是通俗的,又是前沿的。
目录
第一讲 美为何物 ………………………………………………………………… 1
一 三个命题与美学之难 …………………………………………………… 3
二 三个命题与三大文化的世界结构 ……………………………………… 6
三 世界的三种存在与美学的理论构成 ………………………………… 22
四 世界美学的理论演进 ………………………………………………… 29
五 美学何为 ……………………………………………………………… 47
第二讲 美因何生 ……………………………………………………………… 53
一 原始时代之美 ………………………………………………………… 57
二 早期文明之美 ………………………………………………………… 62
三 轴心时代之美 ………………………………………………………… 72
四 现代性时代之美 ……………………………………………………… 80
五 全球化时代之美 ……………………………………………………… 85
第三讲 美由何得 ……………………………………………………………… 91
一 美由何得:要点与起点 ……………………………………………… 93
二 入美之门:心理距离的三种理论 …………………………………… 96
三 审美之境:形象直觉的三种类型 …………………………………… 101
四 美境深入:主客互动的三种方式 …………………………………… 106
五 主客同一:中西印美学的共性与特色 ……………………………… 117
第四讲 美分何类 ………………………………………………………………127
一 美学上的“美分何类” ……………………………………………… 129
二 审美类型的基本结构 ………………………………………………… 133
三 印度审美类型的特色:神在宇宙轮回中的多种美相 ……………… 157
四 中国审美类型的特色:人在天人互动中的多种美象 ……………… 163
五 西方审美类型的特色:人面对未知世界的多种悲境 ……………… 178
六 审美类型统合的当代努力:堪酷之美 ……………………………… 191
第五讲 美源何处 ……………………………………………………………… 203
一 美学上的美源何处 …………………………………………………… 205
二 美之形:从西方美学的美之源谈起 ………………………………… 211
三 美之色:从印度美学的美之源谈起 ………………………………… 221
四 美之气:以中国美学的美之源为中心 ……………………………… 236
五 美源何处:中西印的美学互鉴 ……………………………………… 239
第六讲 美关深邃 ……………………………………………………………… 243
一 何为美之深邃 ………………………………………………………… 245
二 美关深邃的意义 ……………………………………………………… 252
三 怎样走向美的深邃 …………………………………………………… 264
一
三个命题与美学之难
人生在世,皆知世界有美,皆怀向往美、追求美之心,皆有过拥有美、欣赏美、陶醉美之时……然而,倘若你遇上一个像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那样的哲学家,猛然地问你一句:什么是美?不知道你会不会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那些被问到的人,最初都信心满满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对那些花样百出的回答,且进行义同形异的重组,可为:一个说,美就是住在我家对面的那个漂亮姑娘。另一个说,美就是我家庭院中的那朵开得红艳艳的鲜花。还有一个说,美就是我爸书房里那个精致的陶瓶。第四个说,美是他们城邦神庙中的阿波罗雕像……当这帮人一一说出自认为不错的答案之后,苏格拉底严正指出:我问的不是某一具体事物,人、花、器皿、雕塑,等等,是美的,而是问的为什么这些具体事物能够被称为是美的。人、花、器皿、雕塑,等等,明明是不同的东西,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东西是美的。
苏格拉底的问,包含着很多内容,就柏拉图的本意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从理论上去思考美的问题。从西人的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处在现象与本质的结构中,人、花、器皿、雕塑等事物是美的,这是现象,决定这些人、花、器皿、雕塑为什么是美的,是本质。现象各不相同,本质只有一个,知道了这个美的本质,才能从理论上知道什么是美,才能从理论上讲清楚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美。因为柏拉图书中的这一问,西方文化开始尝试美学的建构,即获得关于美的理论形态。苏格拉底之问也成为后来西方美学著作(以及受西方美学著作影响的世界各文化的美学著作)的基本结构:首先是关于美的本质的论述,然后进入由美的本质决定的艺术、自然、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的美,以及美的基本类型——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然而,第一,这一由柏拉图确立的研究美学的方向或曰讲述美学的方式,只是一种西方文化才有的方式,各非西方文化,进入世界现代进程之前,都不是用这种理论方式去谈美,而是用自身文化的特有理论方式去谈论美,而且讲得口生莲花,文如锦绣,与西方文化异曲同工。第二,西方文化自身,自柏拉图以美的本质之问开启西方美学之路以来,历尽艰辛,在柏拉图之问一千多年以后,美学方在德国的鲍姆加登那里,正式成为一门学问,并在康德和黑格尔那里得到完善。而且,康德、黑格尔取得胜利不久,这一从柏拉图到鲍姆加登再到黑格尔的西方古典美学类型,又遭到20世纪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群起否定。本来,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的本质,并对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追问之后,发现对这一提问无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因此,这一篇具有伟大开创性的对话录,以一句令读者失望的话来结尾:美是难的。
从柏拉图的一声叹息,到西方文化建立美学的拖拉,到各非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都不用西方美学的方式去谈论美,就可知,柏拉图确实面对着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美是难的,难在什么地方呢?这里且用三个西方型的命题,来呈现美之难。
这朵花是圆的。
这朵花是红的。
这朵花是美的。
首先要解释一下,所谓西方型命题,即不是中国古代文献上一再讲的“命题立意”之类,而是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讲的proposition(命题),用学术方式讲,命题是指,用一个判断句来表达一个要表达的语义,讲通俗点,命题是西方文化得出真理的方式,它以判断句的形式,对作为具体事物的“主项”(这朵花),通过具有逻辑严格性的“是”或“不是”的“判断”,与一个用谓项表达的“本质性”的概念(圆、红、美)关联起来,得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结论。把事物和世界,用概念进行逻辑组织,形成正确的命题,由一个个命题的提出,最后形成正确的理论体系。命题的正确保证着理论的正确,确保人获得客观真理。这是一种西方型理论方式。但进入这一方式,并将之关联到其他非西方文化(比如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方式,却可以对世界的性质和理论的性质,得到理论性的理解,同样,也使本书的主题,美学问题,得到基本性的理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