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12372
本书不拘泥于具体学科、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炼总体学习方法和理念,堪称教育方法在哲学层面的思考。书中许多观念挑战了传统学习方法,拒绝死读书。不仅关注学习本身,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有给学生的学习帮助,也有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是一部与中学教育阶段相关人群都宜读的作品。
《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是一位拥有40年教龄的优秀教师、一级校长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推心置腹地与家长、学生探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向广大师生以及家长娓娓解答教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疑难与困惑。这种解答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而是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不仅使理论性的问题不再枯燥,而且也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普及。
50个发人深思的学习观念,打破误区,受益一生;6所名校校长畅谈学习妙招,经验之谈,豁然开朗;50条学习方法笔记,精炼扼要,易懂易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你千万别上它的当
吃透一本习题集
——当心各种版本的练习题扰乱你的思考
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先调节胃口,再开设大餐
让巧克力监督孩子的学习
——学习动力需要合理的物质刺激
有疑问就要向老师请教
——直截了当的提问最有效果
在哪里看书最有效?
——图书馆里读书最有气氛
为什么不向同学请教?
——有时同学的交流比老师补课的效果还要好
难道我就喜欢上课开小差?
——与你一起解读开小差的痛苦
横向比,纵向比
——哪一种更能反映你的学习成绩
退一步,海阔天空
——教你一招克服弱项的学习方法
尽情玩乐有时并不影响学习
——娱乐与学习可以相互促进
一目十行的阅读可信吗?
——快速阅读法助你博览群书
听老师上课真的没什么意思吗?
——你失去的是一条最佳学习途径
自言自语有助于思想集中
——让你的学习更专心
咀嚼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应放松上课时对“小动作”的管制
拨准你的生物钟
——利用黄金时段提高学习效率
把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
——更方便你的复习和记忆
不会休息等于不会学习
——克扣睡眠时间的学习根本无效
我该找谁去补课
——给你三个请家教的秘诀
会学习,也要会考试
——你必须掌握的两种应试技能
临时抱佛脚
——不仅需要,而且科学
熟悉的考题和陌生的考题哪个难?
——帮助你了解老师的出题思路
答题可以从中等难度开始
——教你一种新的答题顺序
让新奇的感觉在考试前就过去
——考前去考场看看,有利于安定情绪
你从来没有作弊过吗?
——作弊心态对考试极其有害
“倒计时”是催人奋进,还是火上浇油
——考试前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
做单项选择题有窍门吗?
——用排除法就能无往而不胜
你想合理提高高考总分吗?
——语、数、外三门学科复习时间要均衡分配
报考文科的学生拼的是数学
——提高高考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考前押题并不是投机取巧
——讲究方法就有实效
考试不能“开天窗”
——每题必答会获取意外的考分
练就一手漂亮的字
——字写得好能提高考试的成绩,你相信吗?
考试复习争的是时间
——“看题目”是高效省时的复习方法
收集历年高考试卷参阅
——使自己最快进入迎考状态
考试结束不要与别人对答案
——忘记失败是成功之母
高考填志愿时怎样选择专业呢?
——去了解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
斤斤计较考分有什么错?
——最可怕的是对考试成绩麻木不仁
人的智商基本接近
——差距在于你是否具有超常的自控力
我们需要怎样的书桌?
——保持桌面整洁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与老师到底谁有错
。
。
。
学习会使人变得更聪明
——不要以为用不到的学科可以放弃
“我该如何决定是否出国留学”
——讲究自身的学力和财力
都是粗心大意惹的祸
——懂得方法可以慢慢克服
不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如果粗心大意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在工作中,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粗心大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出现在考试中,那么成绩往往上不去,而且自己会感到很沮丧。
你在学习中粗心大意,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可想而知的。考试时,这里也被扣分,那里也被扣分,加出的总分不会很高。你可能在感到沮丧之余,还会感到很冤枉。你会认为,这些题目我都会做,这些知识我也掌握了,只是答题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有时草稿上的答案是对的,抄到卷子上错了。有时答题步骤都对的,计算错了。有时一句古诗词默写,写错了一个字。有时题目的标题没有看清,答非所问了。总之很可惜,甚至老师也认为可惜。
粗心大意的毛病如果一直纠正不了,还真会惹出大祸。有时就是这么的关键几分,由于粗心大意被扣了分,考试就不及格。在中考或高考中,也可能因为这几分,降低了一个档次,甚至落榜。
我曾听到过一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的故事,这“祸”竟使她永远无法弥补。
她是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做事很爽快,待人也热情。就是丢三落四的生活习惯没被她父母少数落过。都说女孩子心细,做事认真,可她为什么就那么没脑子,不像爸也不像妈。有一次在学校与同学打乒乓,那是寒冷的冬天,打乒乓时脱下棉袄,放在了教室里。乒乓打完后,一个人穿着衬衫就回家了,把棉袄竟忘在了学校。父亲见她回家,责问她棉袄呢?她才意识到今天怎么会这么冷!父亲说,你怎么没把自己忘了扔在教室呢?
去参加中考,父母送她去,一路上还反反复复叮咛她要心细,考完后一定要检查。她还嫌父母太罗嗦,没到考场,就扔下父母直奔而去。等考试结束,一出考场,她就感觉情况不对。同学们都在议论今年语文考试题量太大,答题时间来不及,而她却没这感觉。再一想,今年考试怎么没有作文?她急忙去问同学。同学告诉她,作文怎么没有?作文题是《我们的名字叫 》。她此时一身冷汗。她也看到过这个题目,因为在试卷末尾,所以认为是让考生最后签名,她就在空格上填写了自己的名字。同学很惊讶,又问她作文题中不明明写着“我们”吗?她说,我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们”字。
参加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竟然忘了做,这个粗心大意可谓到极致。这个祸肯定殃及她的高中录取,甚至还会影响到她三年后的高考。
学习中粗心大意的毛病容易发生粗心大意的学生身上,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凡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审题粗心,答题快速,一目十行,急就而成。时间给你抢到了,但答题的准确性却弄丢了,这个争来的时间又有什么用?这就好比一路奔跑,方向错了,越跑离目标越远。而考试答题,讲究的是在准确率基础上的速度。
那么细心的学生就不会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了?也不尽然。导致心细的学生犯粗心大意的错误原因有二。
一是凡考试,试题中常常会埋下一些难点,让你摸不透。有的甚至是故意让你上当。你如果不仔细分析,稍不留意,就容易误入“圈套”。
有所民办小学招生,出了道试题很有意思。“一支队伍,在你前面有4人,在你后面的7人,问,这支队伍共有几人?”标准答案是12人。对于能够仔细审题的学生而言,并不难。但对于不善思考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忽略了“你”的存在,忽略了“这种队伍共有几人”中的“共”,一不留意,会错答成11人。
这种情况,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也常会出现,尤其在作文题中,很可能藏有玄机。你一大意,就可能全军覆没。有一年中考,作文题是“我的同桌”。“同桌”是什么概念?那一定是在教室里与“我”坐同一张课桌的同学。围绕这个人物写,应该是对的。但不少学生容易上圈套,把“同桌”写成了“同学”,或写成了“同伴”,这显然都是审题严重失误。
二是学生的学科基础不扎实,搞不清基本概念,做题出错。严格来讲,这不是粗心大意。但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往粗心大意这个筐里装,以此来平衡心理,自我安慰,我学业成绩并不差,错在粗心大意!
有位朋友来找我,为他儿子寻求克服粗心大意之道。他儿子那年要中考,但考试成绩一直不稳,忽上忽下,心里实在不踏实。我朋友一直认为,儿子成绩变化大,毛病出在粗心大意。他细心考试,成绩就上去,他粗心考,成绩一定走下坡。他对我说,我儿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这样,考试粗心大意,连老师都认为很可惜。他人并不笨,参加市里航模制作比赛还得大奖。我问朋友,那他做错题之后,有没有及时订正。他马上恨恨地说,我就是说他粗心呀。老师让他重做,还是错!同样的题目会错两次,你说是不是够粗心大意的?我肯定地告诉他,你儿子不是粗心大意,根子还在学习基础不扎实!
我朋友的简单介绍实质上已经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他儿子参加航模制作竞赛,从个性上来讲,应该有足够的细心。二是做题目屡做屡错,就是学 科基础不扎实的问题。粗心大意的毛病是会做而做错,我朋友的儿子是不会做而做错,并不是一回事。表面现象似乎是粗心大意,而纠正的方法却是要提高学科基础。
不论是个人性格产生的粗心大意,还是学科基础导致的粗心大意,粗心大意答题都会产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不良后果。那么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医治,也许就会有妙手回春之效。
其一,设置一个心定的学习环境。我这不仅仅是指一个安静的教室,或是一个窗明几净的独立书房。我指的是心能够定下来的学习状态。心思不定,行色匆匆,做题考试一定会错误百出。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讲话快,做事也快,答题当然也快。做什么都心急火燎,似乎有什么事在不断地催促他。有时我在课堂上,一个提问下去,有人会把手举得高高,半个屁股离开座位,不等待老师同意,就脱口而出。结果回答是错误的,引得同学一阵轰笑。
我也见过有的学生做作业,老是在东张西望。面对桌上的各种书籍,东看西看,不知在寻找什么。有时还满头大汗,似乎刚参加一场篮球比赛,莫名其妙地热气腾腾。
如此的学生,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就在所难免。所以我一直提倡,学习就应心静如水。要学会有意识地去排除心中的杂念,一门心思答题。这个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我见过一位教初一的数学老师。他上课有个习惯,当第一遍上课铃响了之后,他并不急于讲课,而是先让学生静默一分钟,要等到课堂上没有一丝声音,他才开讲,取名曰“静堂”。我也见过有些语文老师,上课前先让学生背古诗词,背完后才正式讲课,他们称之为“热身”。这些方法,其实都是通过静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我想,学生做作业或考试,自己是否也可以先让自己安静一分钟,以此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二,养成一套慢半拍的答题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答题的习惯更重要。学习成绩需要通过考试答题来显现。而学生答题习惯常常会诱发粗心大意的毛病。譬如拿到题目就动笔解答,答题结束也不会再看一遍,即使再看一遍也看不出错误之处。
我讲的慢半怕是指在答题时,不要急急匆匆赶时间,不要怕慢半拍会影响你的考试。拿到试卷一定是先看一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后再动笔答题,养成先看后答的习惯。面对试题,也是先看后答,一边看一边思考,切忌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指导学生作文考试,也一直是建议打三分之一草稿,让写作文有一个短暂的思考时间,尽量避免匆匆下笔的失误。
慢半拍的习惯还可以通过改变某种方式来实现,譬如逆向检查答案。一般答题,我们都习惯从第一题开始,顺着序号答下去。但你在做完试卷后,也可以从最后一题往上检查答案。一道数学题答完,也可以从最后一个步骤往上检查。打破了常规,容易克服思维定势产生的弊端。它的主要功效是引起注意,多一个心眼,减缓了答题的匆忙。答题中的思维定势极容易产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凭自己的过去的经验,看到题目似曾相识,一个答案上去,往往会出错。
遇见难题,也需要慢半拍,不要急着答题。有学生会很不耐烦,反正也不会做了,管他对与错,写一个上去再说。其实你等等,可以先做其他容易的试题,心定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也许一下子就柳暗花明了。要注意的是,在这道未答题旁做好标记,打个问号,划一个横线都可以,否则很容易又粗心大意掉了。
其三,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每门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就如万丈高楼下的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看似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儿科,你也曾为这些低级错误而叫屈,但我认为老师扣你的分,是完全应该。连这些基础的内容都没掌握好,不正说明你学业水平不够格么!
理科类中的一些定理、公式一定要牢牢记住,应与自己的脑融为一体,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快速反应出来。譬如你做计算题,运用乘法口诀,还需要思考吗?在文科类的一些基本常识也需要烂熟于心,闭起眼睛都能历历在目。譬如学地理,一张中国地图,牢牢印在自己头脑中,能准确定位各个省市,那么做什么样的试题,都不会犯粗心大意的低级错误。
有一次,我见到一位学生在苦读中国历史课本,他准备参加高考,选择的是文科,历史是他的选考项目。历史学科有大量记忆内容,花费了他不少精力。但他认为还不够,做了许多习题,连考试概率高的习题也背了下来。他告诉我,考试越来越难,常常会将政治、经济结合在一起让你分析,一不留意就可能出错。我笑了笑问他,你背了不少,能不能把中国历史纪元表按顺序背出来我听听,就从商周开始。他竟然呆住了,迟疑地说,这个也要背?我告诉他,这永远是学历史的最基础知识,你读了半天,还要去参加高考,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脉络也没弄清楚,答题一定是空中楼阁。也许一个小小的混淆,就把整道题的考分全弄没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