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28771
什么是儿童友好?简言之,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把儿童的需求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儿童友好,进而实现家庭友好、社会友好。
儿童友好空间的设计,就是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设计符合儿童尺度和心理的舒适空间,让环境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和好习惯,激发儿童的潜力。将儿童教育理念和室内、建筑、自然环境、城市设计结合起来,构建全面的儿童友好系统。
本书分为上下两个篇章,全面地融合儿童室内空间和儿童友好城市设计内容,并分别从4个维度:空间、室内、社区、城市,系统地构建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除此之外,本书配有1000 幅插画直观地展现教育型空间理念,打造儿童环境驱动力。
本书全面介绍了儿童友好框架下的空间、室内、社区和城市设计。本书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的主题是“享受住进来”,即将儿童教育理念和空间联系起来,围绕孩子打造适宜成长的居住环境,并符合儿童需求。下篇的主题是“学会走出去”,讨论了如何让孩子从社区和城市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并安全和积极地探索新的空间。
本书通过精彩的插画和轻松的语言,将儿童友好的理念和设计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一系列的儿童友好策略。无论是家有孩子的父母,还是相关专业的设计师和规划师,或是对儿童友好感兴趣的相关从业者和大众读者,希望都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启发,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友好的成长环境!
前言
上篇 享受住进来
[空间·室内]
第1章 环境启发:让空间塑造儿童性格
1.1 儿童友好空间原则 适合儿童的空间
1.2 被动式儿童教育 减少儿童成长干涉
1.3 独立性和主动性 技能发展原动力
1.4 冒险与留白 合理组建保护圈
1.5 功能可变 空间伴随儿童成长
第2章 室内呵护:让房间陪伴儿童成长
2.1 入口与玄关 户外活动的“催化剂”
2.2 厨房与餐厅 儿童的日常课堂
2.3 客厅 亲子活动大场所
2.4 儿童房 儿童的欢乐场、休息室与学习间
2.5 阳台 家里的“小桃源”
2.6 储藏与收纳 小空间大魔法
2.7 卫生间与家务间 家政“后备厢”
下篇 学会走出去
[社区·城市]
第3章 社区激活:让居住契合儿童需求
3.1 居住区 适合儿童居住的小区
3.2 儿童友好建筑 什么样的建筑设计更适合儿童
3.3 玩耍场地 儿童技能培养的场所
3.4 安全 保障儿童安全的措施
3.5 社区 一起合作培养吧!
第4章 城市复合:让社会助力儿童发展
4.1 儿童友好城市 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
4.2 交通友好 儿童自主上下学
4.3 城市配套设施 15分钟生活圈
参考文献
199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会议上首次提出“儿童友好”的概念,旨在创造让儿童有权利享有健康的、被保护的、受到关心的、得到教育的、令人鼓舞的、没有歧视的、有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并主张把少年儿童的需求和权利放到城市规划政策的核心地位。
环境的影响是无形的,就像在图书馆人们会不自觉地低声细语,而在广场上又可以尽情歌唱奔跑。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且更善于模仿。无论是追逐过的风筝、和影子的呢喃细语,还是窗帘后的光影斑驳、琴键上跳动的音符,儿时一些难忘的瞬间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响。这也是为什么建筑和城市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割裂的存在,这些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模式,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和思想。
本书尝试将教育理念和空间联系起来,让空间成为父母育儿护儿的“好帮手”。从儿童的居住空间,到社区环境,再到城市空间,由点到面地阐述如何做好各个方面的“儿童友好设计”。希望能给家有儿童的父母、对儿童友好空间和城市感兴趣的设计师、规划师、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士一些启发。
享受住进来和学会走出去
实际上,城市、社区、住房这三个维度的儿童友好设计是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的。即便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儿童友好型住房设计,但儿童友好设计的核心要点不仅是怎么让孩子“享受在家的每刻”,更是应该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走出去”。儿童的潜力和未来是无限的,偏安一隅不如星辰大海。
享受住进来意味着住房需要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并且让空间和家具尺度更适应儿童的成长,在功能的设置上更符合儿童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需求,从而为其成长提供更加合理、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当然,还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和空间的关联性。一个儿童友好的住房空间,可以将家庭理念通过有形的空间传递给孩子,而这种潜移默化的被动式教育方式也更能为孩子所接受。
对成人来说,卧室是睡眠休息的空间,客厅是待客和休闲的空间。而对于儿童来说,“家”是他们整个生活的核心。他们大部分的睡眠、学习、探索、运动和社交等都在这里进行。因此,“儿童友好”的户型设计,需要更专业的设计考量,以提升家庭教育的参与性和丰富建筑空间的多样性。
学会走出去意味着鼓励儿童学会独立、冒险、探索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韧性。设计再完美的阳台,都不如户外公共空间对儿童成长更为有利——儿童在公共空间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社交、运动、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有局限性的,而社会的参与才能使儿童的成长更为全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落实儿童友好设计,具体实现的方法可以是提供大型玩具收纳的空间,提供充足的洗衣设施或者泥巴房,让儿童尽情玩耍后回家可以立刻变得整洁干净;提供可以看到小区儿童玩耍空间的窗户,提供明亮的楼梯间和小区夜间照明,让儿童更愿意在小区做游戏或安全地独立耍;提供更加安全的城市道路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让孩子可以真正地融入社会,探索新的空间。
儿童成长的重要品质
写书期间,我与来自相关决策单位、公共机构、教育组织和托育协会等工作人员进行了很多交流,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观点和所做的努力。
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都有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习惯、责任心和同理心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常有过多的保护和指令,缺乏“边界感”,导致孩子容易形成依赖、胆小、紧张、优柔寡断等性格。相反,那些被不断鼓励和学会独立成长的儿童往往更有自信心和想象力,这些品质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二是孩子的尺度,这导致他们看到的世界常与成人有所不同。同时,儿童的成长速度较快,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征,适应他们的功能空间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是孩子既需要有“活泼好动”的时候,也要有“静心”的时候, 能够专注地做一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对孩子的成长“分区”,多元化的室内和城市空间有利于儿童各项品质的全面发展。
四是儿童发声的重要性。儿童作为空间的使用者却常常是被支配的状态,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参与社会议题的机会, 加深他们和物理空间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让他们参与到改变空间的过程中来。
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说,空间是儿童生活的载体,应该为儿童复合型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例如,要培养儿童“独立”这一项技能,就应该为孩子的生活空间适当地“留白”,这种留白是鼓励其走出舒适圈,学会思考和应对挑战。再如,想要提升“家庭教育”的参与性,可以设计一些“启蒙空间”, 如可以一起烹饪的厨房或可供家庭交流、活动的起居室, 这都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空间的多样性也为儿童复合型发展提供更好的外在条件,如整洁的书房不仅可为儿童阅读创造更好的环境,也可让儿童学会整理和归纳; 而缤纷多彩甚至有些杂乱的艺术空间,也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自由感。而对于较为有限的建筑空间,多功能的家具和有条不紊的收纳,也能满足儿童不同的成长需求。
“成长”的房子
儿童的空间应该是不断“成长”的,以适应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需求。
例如,对于空间的使用功能,伴随身体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儿童会对空间提出不同的需求。儿童房中最明显的物理环境的改变就是尺度, 小时候,可以容纳一张地毯、数个教具的空间就能满足儿童的基本成长需求,而长大了,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间以容纳乐器、画板、书桌等。适当扩大的面积、家具尺寸和数量变化都是“成长”的房子最为直观的改变。
另一个变化是材质和色彩的调整。多种颜色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可能是培养想象力和分辨能力的好方法,但当儿童步入小学校园后,空间过多的色彩却容易分散儿童的专注力。材质也是一样的,对于幼儿, 需要配置柔软的地面以防止其摔倒时受伤,同时,伴随其成长也需要提供一些材质较硬的空间帮助孩子的骨骼发育。而面对较大的孩子,可以采用容易打扫的材质,以方便处理孩子经常泼洒的颜料和四处散落的手工残片。
儿童友好的社区和城市
住房的“友好型设计”只是儿童友好的“用户终端”,城市和社区才是儿童友好策略发展的大平台。在搭建一个儿童友好的框架时,首先鼓励的是友好的城市政策和环境(教育、文化氛围、城市多样性和儿童保护设施等),其次是友好的社区(教育和医疗可达性、行人友好与街道安全、公共空间、功能规划等),再其次是友好的居住区(就地托儿机构、健康食品可达性、儿童玩耍空间等)。
现阶段城市整体环境越发集约化和垂直化,儿童不得不在更拥挤的环境里生存。但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和儿童权利的逐渐重视,为了给儿童创造更好的环境,城市、社区、住房的发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压力的增大,二孩房、三代同堂等居住方式也成为新趋势。小区的儿童设施配备、社区安全、城市教育资源等也逐渐成为家长定居和购房的重要考量。
15 分钟社区和儿童友好路线等概念也开始为大家所推崇。“社会一起带孩子”可以为家长分忧,也为儿童养成更独立的性格提供更多的机会。
此前,国内关于儿童友好设计相关的书籍并不多。这些书籍,虽然很有启发性,但要么是以国外的独栋住宅为背景,与国内的住宅情况有许多的不同;要么主要以文字为主,难以直观地向读者展示设计要点。因此,我在编写本书时,以“图解”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桥梁”,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到儿童友好设计中的各环节设计元素和方法。
另一方面,现阶段与儿童相关的研究多是单方面聚焦于室内或是城市,少有系统化和整体思考的书籍。但儿童的成长环境并非是片面或短期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住宅居住环境,更需要的是和家庭、城市、社会等紧密联系起来。本书的上下两个篇章分别聚焦于儿童“住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重要的场景,以期可以作为将儿童成长各个空间领域联系起来的“全书”。
这本《儿童友好空间图解设计全书》将从环境启发、室内呵护、社区激活、城市复合四个方面来阐述多场景儿童友好空间的特征。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到国内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中来, 我们的社会将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最后,希望本书可以对各位儿童友好设计的相关从业者和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编 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