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435813
- 小学阶段如果读了这套书,看待语文和学习语文的视野就打开了。
- 作者以适宜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做入口,为正困于写作文不知如何下笔,阅读能力薄弱、思考路径单一的小学及更高年级学生打开思路,得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 培养学生如何阅读很重要,如何让少年们爱上阅读则是同等重要的事,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家庭的任务。父母应该不会吝于给孩子一个机会,读一下这一套书。
- 读这套书,孩子们不会感到累。化身小动物的课堂同学和小说情境与文字交相呼应,版面安排贴心友好,让阅读体验轻松、清晰、愉悦、充满趣味。
- 既是一套少年版的《如何读,为什么读》,也能作为教师“细教”的范本,附赠语文教师作家学者撰写的导读,利于学以致用。
- 封面及藏书票的版画设计,艺术感浓郁,主题表达准确到位。
- 少年们阅读时也需要一枚喜欢的书签。6枚“小动物与书”的书签,任你选用。
在X书店的12节创意语文课堂上,一位年轻的老师带着十个敏于思考、生机勃勃的学生,以诗歌和小说为样本,通过文本阅读以及围绕作品提出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展开思辨和讨论,并邀请少年们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尝试给出回答。籍由这12节语文课,启发少年们学习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鼓励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从诗歌开始》
第1节课 翻译与诗
今天,不同的语言在我们身边流动。于是,翻译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第一节课,我们和沈青一起,在翻译中感受诗歌。
第2节课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第二节课,沈青写下了她的回答:诗歌是什么?事物的碎片,倒映在天空的镜中。你呢?回顾模糊的过往,将会在课堂中给出什么答案?
《当灾难发生》
第3节课 战争与死亡
几乎每一天,都有战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燃烧。第三节课,我们将一起想象战争,想象具体的人和他们具体的遭遇,同时阅读战争中那些真实的记录。
第4节课 时代与个人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用这句话来形容第四节课的小说《活着》很是恰当。而除了思考时代和个人的关系,我们还会在故事中遭遇这样一个问题:写作中,技巧和形式如何促进内容的表达?
《伤害及被伤害》
第5节课 他们为何死去
在第五节课的故事中,有人死了。死者是毫无疑问的弱者。不过读完小说《人鼠之间》,也许你会对哀悼产生质疑。质疑并不是因为他的死亡不值得哀悼,而是你看到的也许不仅仅是他的死亡。
第6节课 他们不正常吗
一直以来,社会总喜欢赞美正常人的生活。而远离这些“正常”标准的人则会被冠之以“不正常”之名,哪怕仅仅是某一个时刻。也许你便有过这样的遭遇,恰如《小城畸人》中的人物。
《成长是一部小说》
第7节课 想象与真实
想象的世界是迷人的,但无论人们如何赞美想象,更多人的意见却是:现实的世界更加重要。在第六节课上,同学们面对《夜晚的潜水艇》这个故事,便在想象和真实的问题上发生了难以避免的分歧。
第8节课 长大与经验
长大意味着什么?那些难忘的时刻,那些巨变的发生,那些突然停顿的瞬间,或者不可思议的情绪,总是在虚构后被我们当做生命中宝贵的经验。在第八节课上,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世界,一起观看他的记忆与虚构。
《关于性别》
第9节课 脏话的故事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脏话。或者,你偶尔会说几句脏话。那些字眼,那些词语,究竟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力,让听到的人感觉不适甚至痛苦?为什么大家更容易接受男生说脏话,却往往对女生说脏话无法忍受呢?第九节课,让我们看见脏话,看见说脏话的人。
第10节课 女人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历史,你对这种不同一定更加熟悉,权力永远站在男人这一边,女人往往服从于男人。有人会说,那是旧社会,今天已经不一样了,但果真如此吗?请观察你身边的世界,看一看,想一想……
《情感教育》
第11节课 一种乡愁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流动的世界。我们的足迹前所未有地广阔。我们也正在前所未有地远离故乡。所以有人说,乡愁正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第十一节课,让我们一起从诗歌和电影中感受过往的乡愁吧。
第12节课 一种爱情
作者冯军鹤:
这12节语文课,超过一半的课程都曾经具体而真实地发生过。除了课程,X书店的10个学生也是真实的。
语文教师郭初阳
在我看来,这套书恰似一把剪刀,将文学之柄、教育之柄紧密相连,握着它,你既可感到一种分离的张力,亦可亲眼目睹两柄贴合时的锋利,咔嚓一声,剪除了多少平庸课堂的冗余、无趣、生命的浪费……剪出了一片新天新地,十二节课里有无限生机。
作家淡豹
《X书店十二节虚构的语文课》虚构出一种独特的课堂气氛。在这里,“友好”是基本的价值,是几乎绝对的条件,发言前,不用太担心评判。这里的快乐,是思维带来的乐趣,人一步步走出洞穴、感受阳光启迪时的那种轻松。这里的课堂回答,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中讨论与争辩的一部分,而且更重视文化多元性,在愈思愈明的同时还留出进一步省思的空间,让多样选择并存,不同学生各自的性格底色和追求也逐渐显现出来。
《X书店12虚构的语文课》虚构出一种独特的课堂气氛。这确实是一种理想中的课堂。它是语文课,也是逻辑课,还是视觉分析课,在进入历史情境时,又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课。
对于读者而言,它能成为一本《如何读,为什么读》。
对于教育者来说,它是一本近距离“细教”的范本。
三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陈赛
在X书店发生的这12节课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群青少年对世界、对他者、对自我的好奇心被唤醒的过程。
大学教师张秋子
在这套书中,虽然有一位老师的角色——马老师——但她从不做出确定的结论或者结论式观念的输出,她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所谓的助产士,帮助年轻的学生们把他们自己的观念“产出”,接着再帮助他们把这些妙论中的,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曾意识到的“妙点”强化和加深。
几乎,在每一节课上,这位马老师都会设计一些小实验,有时是通过颜色让学生们表达对人物的感受,有时是通过拼贴画的方式拆解和重组一部作品。但所有的实验最有魅力的地方都是结
果,也就是学生们在“实验条例”的路径下得出的意想不到的回答。这就像我们守在一枚花骨朵边,你知道它会绽放,但最后绽放出牡丹还是蔷薇,这是由学生的回应决定的,并非老师的预设。
这套书无意像传统教材那样“教点什么”,也不会用“充满干货”的说辞来抚慰知识焦虑的心灵,它更接近于在流淌的对话中,个体心灵的复苏、接近、摩擦与问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文本、他者、自我鼻息相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