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64628
这是一本让你后悔没有在刚进大学/年轻时就看到的书。
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崭新的环境、天南海北的同学,如何开口结交朋友、争取机会、找到人生导师,做成一件很难的事?
如何兼顾学业与友谊,奠定未来事业上的机遇与生活幸福感的基础?
1.缓解社交压力,战胜社恐焦虑
作者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社恐”焦虑,基于哈佛校园的真实案例,分享了适用于“社交新人”的入门级社交策略,帮你卸下提前焦虑的心理负担,建立真正有意义的友谊,做人际关系的优等生。
2.围绕校园生活的真实社交场景,提供可以参考、模仿的社交技巧
本书聚焦校园生活,分享作为普通人,如何为自己争取各种不可能的机会,同时收获真诚的友谊。
3.顺应大众心理,极具畅销潜质
书里有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有作者自己的心法洞察,有对“幸福”“成功”的重新定义,文字生动简洁,认知水平高又非常接地气,“零压力社交”的方式迎合了当代年轻人渴望友谊又不愿意勉强社交的心理。
4.已有国内推广
内文穿插着趣味插画,随书附赠“贵人卡”,摸清门道,积攒运气
世界上有很多人挤人的“红海”,也有一些“少有人走的路”靠人际关系打开。本书三位作者所有神奇的机会,几乎都是靠第二条路来的。
这是一本让你后悔没在 18 岁就看到的书。
? 你会知道在世界顶尖名校,为何师生们将社交能力看得跟学分一样重要。
? 你会看到他们如何通过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争取各种不可能的机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如何打破地域、专业限制,交到三观一致的好朋友;如何主动结识优秀的学长学姐;如何平衡好学业压力和同侪竞争;如何让厉害的导师愿意指导你;如何获得心仪的异性的好感;如何在校园中构建真诚的友谊和支持网。
? 你会看到各种有趣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得到更有力的支撑和鼓励。
? 你会看到李奕专门写作的“中文版专属”内容,学习当下中国社会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硬技能”,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中,收获更有价值的人脉。
引言:做人际关系的优等生
大学毕业后的成功
比获得高学分更重要的技能
Part1 建立人际关系的五项万能绝技
第一章 灰姑娘的百宝箱
大学里的灰姑娘
你缺的并非社交天赋,而是社交技能
第二章 主动出击
为什么被拒绝会感到痛苦?
尼娜会怎么做?
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为什么带着一把尤克里里?
搞定甘普了!
一起吃顿饭吧!
《星球大战》教会我们的组织策略
搞定室友关系
“被拒绝”的意思是“再试试”
♥ 特别分享
我经历过的“主动出击”的例子(李奕)
第三章 认真倾听
13号房间
倾听,最初的灰姑娘技能
倾听,而非建议
如何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你还有其他想聊的事情吗?
♥ 特别分享
我用七分钟要到他的电话号码(李奕)
第四章 拥抱脆弱
脆弱中暗藏着巨大的力量
名字相似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
向教授表露脆弱
亚当的故事
36个问题让你坠入爱河
做第一个冒险的人
了解你的情绪
分享情绪
♥ 特别分享
如何通过聊天收获更深的友谊?(李奕)
第五章 创造仪式
如何养成可以长期坚持的习惯?
一名数学学霸的康复之路
纯粹曝光效应
为什么你不应该尝试那家新开的咖啡馆?
壁球俱乐部里的忘年交
广泛交际与深度交际的区别
仪式比你的身体更强大吗?
始终如一的重要性:100%原则
百视达错在了哪里?
战胜边际思维
创造一个传统
♥ 特别分享
创造仪式的两个重点(李奕)
第六章 经常给予
给予者、互利者和索取者
为什么给予者更容易成功?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能给予什么呢?
悲剧降临之后
感恩之礼
送温暖的关爱包
帮助他人完成作业
介绍朋友
通过bif找到最好的朋友
给予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成为“咖啡馆里的尼尔”
♥ 特别分享
一份社交媒体时代的另类社交指南(李奕)
Part2 进阶:灰姑娘五项技能的补充和灵活应用
第七章 优先级排序
最重要的事
为什么你不会收到500张圣诞节贺卡?
如何避免大一增重7千克?远离你的室友
你必须做出取舍的原因
意识到优先次序的那一刻
确定你的优先级
关系分解法
第八章 寻找导师
学习并不是线性的
为什么要关注教授?
主动出击:跟教授交朋友的五个技巧
创造仪式:充分利用教授的办公时间
拥抱脆弱:寻求教授的建议
认真倾听:执行与反馈
经常给予:成为教授的助手
优先级排序:如何选择正确的导师?
像挑选爱人一样挑选导师
♥ 特别分享
如何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李奕)
第九章 约会和爱情
寻找满意的另一半
主动出击:《摇滚乐队》是如何打破
障碍的
拥抱脆弱:无期待的爱
认真倾听:小小的拥抱,大大的影响
创造仪式:为培养亲密关系做规划
经常给予:我们为何内心都喜欢惊喜?
约会是……而不是……
第十章 过去的人际关系
保持和老朋友的情谊
主动出击:主动联系
创造仪式:和家人定期联系
拥抱脆弱:坦诚分享大学生活
认真倾听:交换生效应
经常给予:表达感谢和送生日祝福
让回家变成一场探险之旅的五个方法
♥ 特别分享
我如何和朋友们保持联系?(李奕)
♥ 特别分享
长信出奇迹:谈和父母的关系(李奕)
结 章 卡米尔的逆袭人生
星座会影响大学录取率?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后记 一个坚守五年的承诺
译后记 种下一颗好种子,用真诚和主动让它发芽
致谢1
致谢2
早阅读这本书,你的人生会少留遗憾,更有意义。 ——哈佛新生院院长 托马斯·A. 丁曼
作为一个资深 i 人,社交很难没压力。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1. 要去做。想要成长,社会交往是绕不过去的。2. 把压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里。《零压力社交》是一本关于掌握社交技巧的指南,这本书通过实用的策略和实例,帮助我们在达到以上两点的路上轻松一点、快乐一点。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婧
怎样轻松建立有意义且持久的人际关系?这本书对刚步入大学校园或者职场的人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三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把各种有趣的故事与社会研究相结合,给出了切实可用的方法,支持年轻人在平衡学业和职场初期压力的同时拥有真诚的友谊。
——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公众号“奴隶社会”创始人、《力量从哪里来》作者 李一诺
生命中能让我们安宁的压舱石,其实就是和某些人或某些事建立起来的那种深厚且长期的关系。这本指南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案例,帮助我们和世界重塑关系,让我们不再惧怕低谷,感到迷惘。
——flomo/ 小报童联合创始人 刘白光、刘少楠
持续精进职业技能并不足以使人取得成功,拥有情商也很重要。实践本书中提到的几项社交技能,将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刀法 Digipont 创始人 刀姐 doris
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李奕怎么才写这本书?”市场上诸多讲关系的书,都有些“厚黑、功利”, 而李奕是我朋友里最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并且极度真诚。她终于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了。推荐所有人看!
——圈外同学创始人 孙圈圈
导言 做人际关系的优等生
“幸福就是爱。就这么简单。”
——乔治·瓦兰特(George Vaillant)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项目主任
1938 年,阿利·伯克教授感到有些迷茫。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很成功。他是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负责学生健康中心,研究项目包括“是否应该让奥运选手用跑步机进行锻炼”。但问题在于,伯克教授认为他的研究没什么意义。他花了 20 年研究血液的化学性质,虽然他在这个领域里很出色,但他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在和许多学生谈过未来的打算、梦想与担忧之后,他开始思考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怎样才能拥有既成功又快乐的人生呢?
于是,伯克教授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 W.T. 格兰特的资助下,伯克找来了 268 名哈佛学生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要追踪这些人的一生,从上大学开始,到进入婚姻,再到退休,直至生命的尽头。每隔几年,伯克团队就会追踪一次这些参与者的健康程度、幸福值以及人际关系情况。
研究初期,有两名学生引起了研究团队的特别注意:奥利弗 · 赫姆斯和阿葛农 · 杨。
第一次见到赫姆斯,伯克就产生一种直觉: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赫姆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学习各种音乐课程,有很好的家庭教师,父母也对他宠爱有加。采访他妈妈的时候,她这样评价儿子:“他合作能力强,很有同情心,而且特别幽默。”
赫姆斯上大学的时候,身材高大、长相帅气,是辩论队里的风云人物。他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一个温馨的家,还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光明的未来。
几周后,研究团队又注意到了一名格外优秀的学生,阿葛农 · 杨。听到他的名字,感觉他就像是从王尔德的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似乎命中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杨和赫姆斯一样,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妈妈回忆说:“两岁的时候,杨就已经表现得像个大人。”在所有 268 名参与实验的学生中,杨在智力和心理健康评估中都获得了最高分。
伯克教授标记出了那些他认为将来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学生。起初,他坚信赫姆斯和杨都将一帆风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昔日的才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赫姆斯进入法学院,毕业后结婚,搬到了离父母更近的地方。他在法律界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最终成为马萨诸塞州的一名法官,在闲暇时还指导年轻律师,一直忙碌到老年。在事业的巅峰期,他对全州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改革。
不过,赫姆斯最令人羡慕的并非职场成就,而是他的人际关系。85 岁高龄时,他依然给爱妻写情诗,而她也会为他画像。提到密友,他能立刻列出六个人的名单。直到暮年,他仍不减风趣。谈到前列腺问题时,他能开玩笑说:“医生说它有点大。”
而杨的命运则完全不同。他的未来本应是一片坦途,但上了大学之后,他和大家越来越疏远。大三那年,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失业了。为了照顾家人,他不得不从哈佛退学,去工厂工作。研究团队对他的未来感到忧心,因为退学是一个很沉重的决定。但他们还是相信,这个年轻人迟早会重返校园。
最终,杨的父亲走出了抑郁的阴霾,找到了新工作,但杨却变了很多。他从一个阳光男孩变成孤僻的人,几十年间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49 岁时,他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养宠物。51 岁时,他最好的朋友去世,之后他再也没有建立过同样深厚的友谊。杨在66 岁时去世。研究团队将人生的成就分为十级,而杨的成就是零级。
大学后的成功
格兰特研究对赫姆斯、杨以及其他 200 多名实验对象进行了70 余年的追踪。在这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人毕业、结婚,还经历了“二战”。其中一些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位研究对象竞选国会议员,其中一位——约翰 · 肯尼迪——成了美国总统。然而,也有很多人走上了相反的道路——英年早逝、离婚、酗酒。
每隔两年,格兰特研究的负责人及其团队都会联系研究对象,去家中询问他们过去几年的情况,问题从“你的健康状况如何?”到“你多久有一次性生活?”。
当研究对象进入耄耋之年时,格兰特研究的第三任负责人乔治 · 弗兰特终于有了观察他们完整一生的机会。他研究了这些人从开始上大学到去世这几十年间的记录。20 世纪 30 年代,在研究初期,伯克教授曾根据研究对象的财富、智力、体力对他们的未来进行预测。但大半个世纪后,弗兰特惊讶地发现,这些预测的准确性比随机抛硬币高不了多少。
于是弗兰特继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会带来长寿、幸福和事业上的成功?十年之后,他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人际关系比其他一切因素都更重要。
弗兰特认为:“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成功老化的秘诀在于建立丰富的社交网络,而不仅仅是拥有高智商或优越的家庭背景。”
几十年的研究显示,人际关系越广泛的人越健康、幸福,也活得更久。
想象一下,在得知研究结果后,如果你能乘着时光机,和曾经那些刚刚开始参与研究的大二学生坐下来聊天,那么,你肯定会劝他们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
现在的大学生与 70 年前参与伯克教授研究的学生们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如此,学校却很少教我们如何维护人际关系。
我们懂线性代数、会写学术论文,甚至能直接阅读外国文学,可是对于如何过上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我们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决定研究那些在格兰特研究中非常成功的人都做了些什么。作为对照,我们采访了如今的一些哈佛学生,探寻他们如何在校园中建立人际关系,如何寻找朋友、导师以及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我们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这本书:《零压力社交》。我们发现了一个也许不是那么令人震惊的答案: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偏离了正轨。在哈佛,这种迹象随处可见,比如学生们独自吃饭,对别人的问候敷衍回应,甚至为了自己的成功而忽略朋友。
当然,格兰特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那个时代的白人男性哈佛学生,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这一代人。但其他针对当代学生的研究也表明,格兰特研究的发现是有普遍性的。无论针对的是公
立大学的第一代大学生还是非裔美国学生,该研究都发现,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情感状况、健康水平乃至学术造诣都有深远影响。
简而言之,人际关系对你的大学生活至关重要。
但现实是,大学的制度和氛围往往使学生更加关注 GPA,因为这是最直观和容易比较的指标。这种过度关注可以称为“衡量的陷阱”。人们倾向于追求那些可以明确衡量的东西,哪怕那并不是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很多人全力以赴追求金钱,尽管很多证据都表明金钱买不到真正的快乐。同样,学生们过于追求高绩点,因为他们乐于将自己的分数与别人进行比较。
但是,如果我们追求的目标其实是错误的呢?
比学分更重要的技能
心理学家丹尼尔 · 戈尔曼曾在他的著作《情商》里指出,在一定的智商之上,情商对于成功的影响更大。当一个大学生的智商和平均值之间只有一个标准差时,智商高几分几乎无法让他取得长久的成功。
谷歌在几年前发现,大学毕业两年后,曾经的高 GPA 学生与当下的优秀员工之间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谷歌的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们做了一系列分析,发现大学的成绩也许能预示工作前两年的表现,但对接下来的职业生涯毫无影响。”
当然,你的成绩和工资很重要。不过,虽然它们是最容易衡量和比较的指标,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更注重和他人的关系,也许会拥有更加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人际关系 GPA”这个概念。
从很多层面来说,寻找更有意义的衡量方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我们都在努力平衡社会界定的目标与自我的追求。《品格之路》的作者戴维 · 布鲁克斯曾把这两种追求分别命名为“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前者是职场成功所需的技能,后者是人们在你的葬礼上对你的评价:你是否善良、勇敢、诚实,你是否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正如布鲁克斯对“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的区分,我们也想区分你的学业 GPA 和人际关系 GPA。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就像格兰特研究证明的,学业和职业上的成功与人际关系上的成功不是二元选择。恰恰相反,那些最善于和周围人建立联系的学生,往往也是最事业有成的。
你要如何成为这些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发现,通过对比赫姆斯和杨的经历,可以总结出维系人际关系的五种核心技能。从主动出击到分享脆弱,学会它们,无论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还是在未来的人生中,你都可以更成功、更幸福。
杜克大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进入新环境后,最容易形成新的习惯。告别了过去 18 年相对约束的生活,大学生有宝贵的机会去重塑自己。我要怎样对待身边的人?我会为了朋友牺牲自己的利益吗?我希望在将来的葬礼上大家如何评价我?再也没有比大学生涯更适合考虑这些问题的时机。
哈佛大学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公民和公民领袖”,但从不会有一堂课去教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朋友。在这一点上,全世界多数的高等学府都一样。我们如果想习得更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只能靠自己。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是哪些习惯?为了揭开大学成功的奥秘,让我们先从一个童话故事说起。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手中,有着能让我们打开更好的人际关系 GPA 之门的钥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