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38988
火花
我的青春我做主——王珞丹专访
美“俪”人生——孙俪专访
从角色中汲取养料——宋佳专访
银幕内外的上海新娘——杨颖专访
火箭
一个来自地球的火星男孩——华晨宇专访
君子论道气吐幽兰——黄轩专访
久违的80后男低音——沈洋专访
捧逗新贵——苗阜、王声专访
黑白琴键上的青春——张昊辰专访
“婷”在最美的时光里——潘晓婷专访
火炬
昆韵正红曲暖仁心——蔡正仁专访
一生爱好是天然——华文漪专访
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专访
空谷传奇——梁谷音专访
人生贵有胸中竹——岳美缇专访
武旦皇后的刀马人生——王芝泉专访
火炉
高山流水遇知音——蓝天野、白桦专访
属云的人——黄宗英专访
戏比天大——陈薪伊专访
不老的江湖——郑佩佩专访
火山
品残·读人·谈心——赖声川专访
年方六十——敬一丹专访
猴缘·戏缘·情缘——六小龄童专访
讲故事的人——郑晓龙专访
硬汉“锻造记”——段奕宏专访
火石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罗志祥专访
美人依旧——林心如专访
男神追婚秘笈——周渝民专访
谈谈歌、说说人——费翔专访
我是传奇——赵传专访
至真至朴
当男神爱上女神——宋承宪专访
《光影色界》——岩井俊二专访
“女王”爱冒险——陈乔恩专访
掌勺的指挥家——郑明勋专访
做客《可凡倾听》
苏 秀
2008年早春,我们上译厂的几个老同事受到《艺术人文》频道的邀请,去做一档节目——《永恒的声音》(介绍我的第二本书《峰华毕叙》)。那还是该频道的初创时期。我记得,他们请了文化界好几位名人,如余光中、谭盾、余秋雨、袁雪芬、李云迪等,来帮他们出主意。有人建议:“不要怕提为小众服务”,还有人说:“应该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来。”
我认为,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等等原因,任何社会,总会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虽然喜欢阳春白雪的总是少数。但是阳春白雪才是提高大众欣赏水平所必须的。因此我对《艺术人文》频道是抱有很高期待的。现在,《可凡倾听》也并入《艺术人文》频道了,想必会更加提升它的文化内涵。所以,当《可凡倾听》来邀我去做节目时,我感到非常荣幸。
《可凡倾听》节目组现在搬到了一座小洋楼里。开间很大,一面墙的落地窗,窗外是一座小院子,有树,有花,再配上几把古色古香的椅子,很有老上海的味道。比起千篇一律的播音间来,显得更加舒适而有品位。
果然,曹可凡既不问我译制片创业时的艰苦,也不问我如何养生和有什么业余爱好,而是提出,“作为译制导演,怎样才能使各种不同风格的影片,得到原汁原味的还原呢?例如《虎口脱险》的夸张,《我两岁》的呀呀学语,《远山的呼唤》的抒情,《英俊少年》的青春朝气……它们是那样各不相同。您是怎样掌握的呢?”还问我:“您说陈叙一是上天赐给你们的礼物,您跟他长年相处当中,还有些什么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邱岳峰是个怎么样的人?您对他的艺术成就如何评价?”
我觉得,这个访谈倒像是一堂译制片业务研讨会。当然,我对这些内容是非
002
常感兴趣的,再者,能和曹可凡这种“行家里手”谈论我们过去工作中的点滴成就和辛苦,我也非常有兴趣。也使我备感欣慰。
早在译制片开创初期,陈叙一就向我们提出“译制片导演的基本功就是理解原片”。原片作者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又是怎么讲他的故事的。例如,《远山的呼唤》,是讲一个勤劳、善良的好人田岛被逼成为杀人犯的故事。他逃到北海道根钏原野,被养牛场的民子收留。民子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武志。田岛来后,把养牛场的苦活、累活都接了过去,闲暇时还教武志骑马,使民子感到生活中又有了依靠,武志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父爱。他们在劳动中互相照顾,建立了亲如家人的感情。但是,他们一个是逃犯,一个是寡妇,都不便主动表达爱情。直到田岛被捕归案时,民子了解了一切,才表示决心等他回来。《远山的呼唤》导演山田洋次的导演风格朴实、含蓄、抒情、优美,像一首田园牧歌,像一泓小河流水。因此,我们的台词也极力用大白话。例如,民子受伤住院回家,不说“不觉都半个月了”,而说:“一晃儿都半个月了。”感情戏也点到为止,例如,民子听到田岛可以长期留在这里,不说自己的感受,而说“武志听了一定很高兴”。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要尽在不言中。
老陈还要求我们,对原片必须“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如能很好地做到这一切,自然就能较好地还原原片了。老陈一生无保留地投身译制事业,他亲自担任编辑,为年轻翻译修改剧本;有时,导演一部影片,为我们新导演示范。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导演、演员,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上译铁杆粉丝。有的影迷说:“银幕上看不到他的名字,但是在上译的影片中,他无处不在。”
老陈为人厚道。他提倡“导演负责制”。骂胡庆汉,讽刺毕克,挖苦我,因为我们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老导演”,希望我们不要自满,努力上进,做好带头人。但是,他从不这样对待年轻演员,包括刘广宁、童自荣那一代。似乎怕吓着他们。尤其对待邱岳峰,说话向来是客气的。由于他这样对待老邱,厂里便没有人敢歧视老邱。
邱岳峰天资聪颖,由于从小跟祖父一起长大,中文根基相当不错,理解力也强。再加对待工作认真、勤奋,才有那么多影迷,对他所配音的角色至今念念不忘。散文家、美术家陈丹青到美国看《简·爱》原片时,满脑子出现的仍然是邱岳峰的声音。他说:“邱岳峰呈献给中国观众的是整个西方。”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邱岳峰台词中的信息量,比原片演员斯科特(《简·爱》中罗切斯特的扮演者)还多。”所以我一直说:“他是我们配音演员的骄傲。”
曹可凡还问我:“你们演员组人数最多时,也不过二十多个人。从人数上说,不过是个小乐队。为什么能配出交响乐队的气势来?”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如果给了他这种感觉,我想不外以下两点。一是,我们每个人从不轻视群众角色。正如曹雷在《女人乙》诗中所说:“她连个名字也没有。只有三句话,一声笑。但是,对于我,她也是个人物。她也有她的经历,她的性格。”“在我的配音生涯中,曾经有个女人乙。”二是,由于多年的积累,每个人也都能独挡一面配主角。在译制《冰海沉船》时,我们演员组二十个人都不到。但开口说话的,却有五十多人。例如,
毕克主要是配儒雅的英国贵族男爵,同时又配了一个陪挖金子的女人聊天的俗气的旅客和一个粗线条的别的船的船长。由于每个人物身份不同,气质不同,所以,观众不会感到“怎么这个是毕克,那个也是毕克”,就显得我们人多了。
猴缘 戏缘 情缘——六小龄童专访
自20世纪80年代起,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上都会周期性地呈现同样的画面,响起同一首歌曲,闪动同样鲜活的身影。这部电视剧萦绕着一代人对电视的最初记忆,收藏着一代人最纯真美好的童年,成为几代人共同铭记的精神符号。三十年前,这部电视剧的缔造者、导演杨洁曾经对师徒四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西游记》如果成功,你们可能会全国知名,可能会世界知名,但不要忘记,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们四位,尤其是托起了你这位孙悟空。这句话果然应验了。时至今日,翻拍改编层出不穷,各色悟空前赴后继,而六小龄童,依然是绝大多数观众心目中唯一的正版美猴王。
曹:我们掌声欢迎六小龄童老师。我现场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六小龄童老师姓什么?有的说金,有的说章,叫什么?
观众:章金莱。
曹:章金莱。这个阿姨太厉害了。经常有人不知道六小龄童老师姓什么,有一些晚辈很有礼貌地管六小龄童老师叫“六老师您好”。
六:刚才还有叫我孙老师的。而且还拉了我的手,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
曹:没人管你叫悟空先生?大家都不知道吧?我们的六老师,不是,孙老师,不是,章老师,他是我们上海人。大家都以为他唱绍剧,绍兴人,他小的时候生在上海的。
六:绍兴话说那么好。
曹:还可以吧?
六:好。
六小龄童
1959年,祖籍绍兴的章金莱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自曾祖父章廷椿起便有“活猴章”之美誉。到了祖父章益生这一辈,带着猴戏绝技闯荡上海滩,创办老闸戏院,从此,绍戏这个来自于乡野田间的小剧种真正走上了全国舞台,渐渐得以发扬光大。而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更被誉为“南派猴王”,主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剧目成为绍剧经典。四代猴王,一脉相承,绵延百年,在六小龄童这一辈经由现代传播手段一朝威震华夏,也算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曹:我们请章老师说一下,你跟上海什么渊源?你怎么会上海话说得那么好?
六:我是正宗的上海人,我的祖籍是在浙江绍兴。鲁迅先生有一篇杂文叫《社戏》,就是写绍兴土生土长的,叫绍兴武戏。绍兴文戏是什么呢?大家很熟悉,就是越剧。那么爸爸那个剧种呢,也是因为我的爷爷,从绍兴把那些班社带到了大上海,那时候就是老闸戏院,在北京路福建路上。
曹:老闸戏院。
六:我看到有一期《可凡倾听》节目,你采访袁雪芬老师。她说到绍兴戏,越剧那
些老艺术家,包括傅全香老师、范瑞娟老师等等,到了大上海的时候,全部要先在我爷爷那个戏园子去演,演完了以后,她们越演越红了,完了去别的地方,去大上海的四大舞台演出了。所以说越剧和绍剧是姐妹剧种。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社戏,那个叫绍兴大班,就改成绍剧了。我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我的爸爸,六岁学艺叫六龄童,还有就是我的伯父,七岁学艺叫七龄童。我们这一家都是演孙悟空的,他们那一家都是演猪八戒的。
曹:你们家这个搭配不错。小时候,你们家在上海住什么地方?
六:我出生在上海,在上海长大。我们家离南京路特别近,北京东路福建路口。我读书小学是叫宁波路第三小学,中学是叫六十七中学,印象还很深。
曹:因为你们都是大家庭,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是不是小的时候你们家过年会很热闹?
六:我们家兄弟姐妹一共有11个,我妈妈厉害吧。
曹:就是你们孙悟空这一支?
六:而且是一个妈。
曹:这不容易。
六:我们印象在上海过春节,就等着穿新衣服。说新衣服,现在来讲是很一般的,只是没有穿过而已的那种衣服。像我最小,有时候穿哥哥他们的衣服。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大人会给一些压岁钱,那个时候就是一块钱、两块钱。白天要去哪里呢,我记得和平公园,公园里有狮子老虎的,小朋友去看,五分钱门票。但是有一个叫西郊公园的那个地方,门票是一角,因为里面有大象,所以我们都愿意去看大象。
曹:多花五分钱?
六:多花五分钱。完了回来就一起聚餐,大家热热闹闹,几代人坐在一起。
曹: 我看你的自传当中写到一段,你的伯父跟你说,其实你应该属于猪八戒那一支的?
六:你怎么知道的?就是我伯父七龄童,因为他是大家熟悉的绍剧《三打白骨精》这出戏的舞台的原始的编剧和导演,也就是说绍剧过去没有猴子戏,从我父亲和我
伯父他们兄弟俩,生活中是亲兄弟,戏里头是师兄弟,创造了这样一个绍剧的猴戏。我们两家住在老闸戏院,我们家是9号,我伯父是8号,所以经常走动很方便,小孩子都在一起玩。我记得有一天,我的伯父就跟我讲,因为我小,大概五六岁。他说你是我们家的,是他家的,当时因为家里穷,养不活你这个孩子,就给我现在的爸爸六龄童养了。我就纳闷,问我妈妈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妈妈帮着一块儿蒙我,说是是是,拿什么换的?拿四棵咸菜,说拿咸菜给换的。那时候不知道咸菜多少钱。
曹:多少咸菜换的?
六:四棵咸菜。
曹:您这价有点低,四车皮咸菜也不贵。
六:他(七龄童)自己特别爱那种风趣幽默,戏里头猪八戒也是特别好玩的那种喜剧形象,他也喜欢卓别林大师的这样一些表演艺术,在生活中他也经常是这样。我估计他就是等于私下偷着在布上拿毛笔写的字,当时有这么一个约定,好像同意他把他的孩子给我的爸爸。
曹:是真事,不是开玩笑?
六:是玩笑,怎么是真事。我后来长大知道,我的父亲就是六龄童。
曹:你伯父真够逗的。
六:开玩笑。
曹:所以猪八戒这一支,他就是爱开玩笑的那种。
六:要不我也演猪八戒去了。
在众多孩子中,“南猴王”六龄童很早就选定了继承自己衣钵的接班人,那就是次子章金星。这个艺名叫做小六龄童的孩子天分极高,从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七八岁便与父亲搭档,扮演机灵活泼的小传令猴,深受大家喜爱。至于排行最小的章金莱,因为自幼文弱纤瘦,对舞台也没什么兴趣,原本与猴戏无缘。然而意外的变故发生在他7岁那年,一场恶疾夺去了二哥的生命,也彻底改变了章金莱的人生轨迹。
曹:我记得我很早以前看到过一张照片,就是你爸爸跟周总理有一个合影。
六:对。
曹:手里抱着一个小孩,一个小孙悟空,那个是不是就是你的二哥?
六:对,你说对了。
曹:就是小六龄童?
六:小六龄童。很多观众都以为是我,那时候我还没出生,我是1959年生人。我的哥哥这张照片跟总理的合影,在总理的那些纪念画册里都有,是1957年,在上海,在“中苏友好大厦”。
曹:就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
六: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爸爸演孙悟空,我二哥小六龄童演一个小罗猴。总理看完剧以后上台问我爸爸,说这个孩子是谁?我爸爸说是我的二儿子。他说叫什么?叫小六龄童。问他几岁?他说八岁。总理觉得这个孩子太好玩了,抱着他。而且大家注意,总理是用受伤的那只手抱着他。还有一张照片就是我父亲在旁边的,三个人的合影。
曹:你的二哥是后来得什么病过世的?
六:很遗憾,1966年,他不幸得白血病去世了。
曹:那时候他多大?
六:16岁。后来大家可能看过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上海拍了一部电视剧,叫《猴娃》,写了我二哥小六龄童。他出生在上海,而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的爷爷为了纪念,五星红旗不是星吗,五角星,就叫章金星。我是章金莱,也是因为周总理1957年接见我的父亲和我哥哥之后,为了纪念总理这次接见,我爸爸给我取名叫章金莱。我的二哥小六龄童在杭州一个医院去世前,跟我大概有六个月的接触,我和我妈妈天天陪着他。
曹:那时候哥哥跟你经常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六:其实我喜欢孙悟空、熟悉孙悟空、想演孙悟空,是从我哥哥给我讲的连环画小人书开始的,就是赵宏本先生那时候画的连环画,一本一本给我说。那时候我们底下有租的小人书,一分钱一本,看完以后再去换一本。从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官封弼马温,一直讲到最后五圣成真,取完真经回来。就在医院的那段时间,跟我哥哥结下了更深的兄弟之间的情义。我记得有一天,我哥哥把我叫到他的床边,他跟我说,自己就要死了。
曹:他自己知道?
六:他知道。他怎么知道的?他这个人很怪,三岁学戏,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他能看懂剧本。如果他是天才型的演员,我一定是勤奋型。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孩子。我爸爸妈妈不跟他讲什么病,或者能不能治好。医院有图书馆,他就自己偷着去,他去查资料去了,病历写着白血病,一查当时是绝症。最后拖了六个月,也就在这六个月当中,刚才我讲到,其中有一天把我叫去,讲了这些话。那我说你死了,我见不到你,我怎么才能见到你呢?这句话就影响了我对自己人生和事业的一个追求,改变了自己人生的一个目标。他说,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了。因为
我小,他不会说你继承爸爸的艺术,把我们章氏猴戏家族怎么传承。就这句话,我记得印象特别深。所以到现在为止,很多年轻的朋友问我,你有没有想到过放弃?遇到困难退缩?我说我仔细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没有,就觉得任何时候,你有一闪念的念头的时候,一刹那的念头的时候,就觉得哥哥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你,没有退路,要一直向前。而且我就从那个时候,其实已经从哥哥的手中接过了他的这根金箍棒,走完他没有走完的西天取经之路。包括最后我到我哥哥的墓地,还专门跟他有一个天地之间、阴阳两隔、墓内墓外的这样一个对话,我告诉他,我演成了美猴王。
曹:你开始学猴戏的时候,已经多大?
六:我哥哥是1966年4月13日去世的,也就是在我生日的第二天,你说这是兄弟情吗?应该可能是12号就走了,就因为他知道这是我的生日,我想象,他一直在坚持,到13号凌晨去世。我是在1966年9月1日上一年级,那个时候正好“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就变成牛鬼蛇神了,在绍兴受冲击。我很幸运,爸爸在他受冲击之前,我记得是一个夏天,来到上海,找到了上海戏曲学校的一个老师,叫薛德春。他家离我们上海的家,就是南京路我那个老闸戏院的家很近,每天早上我要很早起床,五点多钟去跟他学戏、练功,就像《西游记》当中的菩提祖师一样,还得偷着,不能让学校的人知道,知道就是不可以的。那个时候艺人子弟是不可以学艺术的,只有工农兵子弟才可以。那么怎么办?只能偷着练功。我跟师父说好,如果下雨的话,上海服装公司有一个楼道,可以躲雨的。也就是因为在这儿我翻跟头,现在这里还有这么大一个疤,磕在头上,缝了八针。不下雨,就在人民广场练,那时候人民广场不像现在有很多建筑。就是这样坚持了几年,我在上海念的小学。后来中间去到绍兴,上了几年中学,最后又到上海六十七中学。高中完了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让大家知道我是在学艺了。但是真正参加剧团,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978年,19岁的六小龄童进入浙江昆剧团专攻武生,正式开始了演员生涯。有“猴王世家”的深厚积淀,自幼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再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他的表演日益精进,很快便从龙套演员晋级成为当家台柱,尤其将祖传的拿手绝活猴戏演得风生水起。
曹:猴戏其实在戏曲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门类,对演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要求。要把一个猴戏演好,你爸爸怎么跟你说的?要诀在哪里?
六:我们家里当时养的猴子,比我们家的孩子还要多。
曹:你们家已经11个孩子了,你们家养多少猴?
六:而且要朝夕相处,就是24小时都得在一起。这个猴子在我们家是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朋友。你首先要高度地模仿它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包括它的举止,最终要精心地提炼,为艺术的孙悟空去服务。所以可能大家看过一张照片,在网上传得很广泛,有一只真猴子给我敬礼的照片,叫“一百张人与动物感动人类的照片”,那是真事,这也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荣誉。应该是在拍《西游记》的时候,我们在河南一个地方,一只猴子蹿出来,看到我化着孙悟空的妆,我也害怕,我怕它挠我的脸。
曹:其实它怕你挠它的脸。
六:对,问题是它还怕我弄它。我怕它弄我是怕我脸弄脏了以后,要重新化妆很麻烦。我知道它两个反应,见了我这么高大的一个孙悟空的形象,要么就是往上扑,要么一看就跑了。
曹:这猴想,我们家没这么高的猴。
六:它看我看了半天,我就非常小心谨慎地对着它,准备所有的反应。它看着我的猴脸,给我敬了个礼,我回身赶紧下意识地回了一个礼。所以你讲到要演活孙悟空,演好美猴王,一定要去了解我们中国以京剧为代表的国粹的戏曲艺术。其实没有我们平时讲的,这个孙悟空是正宗的,这个是假的,这个是山寨的。其实大家都很用心用功,问题在哪里?因为某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他对中国戏曲不了解。人演孙悟空成功的例子只有中国的戏曲。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万籁鸣导演,我拜访他不下几十次,他就讲了一句话,如果说我的《大闹天宫》到现在为止,海内外观众这么认可喜欢的话,根源来自我们中国戏曲艺术的精髓。他甚至要求所有动画片的年轻导演,都要把孙悟空的各种动作去学会。所以我讲猴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艺术当中的一门学科。比如说大家刚才喜悦了,在那儿笑,你也笑了。那孙悟空怎么笑?喜悦了,就这种感觉。同样的挠,各个部位,挠的手法、顺序不一样,情绪就不一样,顺着挠是高兴,反着挠它气死了。有时候孙悟空要打妖怪,唐僧不让它打,光是人生气那个感觉出不来,所以我爸爸就跟我讲,你去看那个真猴子怎么急的?怎么生气的?我们跟猴子逗,你给它吃东西,它来拿,你不给它,它又来拿,你又不给它,几次往返,那猴子就急了,生气了,觉得你人骗它了。孙悟空最大的可爱,因为他有猴子的动物性,第二是神的传奇性,还有就是人的社会性。如果你去掉猴子,孙悟空这样站着,它这个感觉就没有猴子的感觉。
1982年,23岁的六小龄童经由父亲六龄童举荐,被导演杨洁选中,担纲主演神话电视剧《西游记》。从此,一根金箍棒陪伴他走过万水千山,历经春秋冬夏,这条漫漫取经路一走就是整整六年。美猴王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早已化进他的血液,成为一种肌肉记忆,不可磨灭。
曹:我们来段音乐,让章老师来示范表演一下,好吧?
六:我先简单讲讲。比如说一戳一站、一举一动,刚才我们讲孙悟空怎么站?你真的像猴子这样站着,傻猴子,走路这样像猩猩一样,不行。美猴王,它得要美,造型要美,形象要美,要不我怎么会是我们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唯一的形象大使呢。你不要站着,一只脚是实的,一只脚是虚的,臀部还得收进去。我要做个动作,我拿这个棍子,三七这个位置,我认为比较好看,四十五度角。你要这样拿好看吗?就不好看了,所以一比就比出来了。做一个瞭望的动作,大概就是这样。这个棍子要放在后面,也是四十五度角。你看这个棍头棍尾,大家得看见我。你要那样呢?
曹:那是小偷。
六:就不好看了,这样就好看。走路也是,轻起慢落,前后左右跳跃是这样的。你说拿着棍子,哪一版我忘记了,孙悟空就这样走路,师父,走。还有这样走的。孙悟空的那个精气神基本没有了。所以我们希望是猴戏艺术的百花齐放,过去我们上海各京剧艺术大师,包括动画片、皮影太多了,但是一定不能违反原著给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猴戏表演的基本要素。包括耍棍子也是一样。
曹:太棒了!大家知道86版的《西游记》是创吉尼斯纪录的,放过三千多次,可能是所有电视剧都不可能打破这个记录。我知道当年拍这个戏就拍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
六:第一部六年。
曹:对,唐僧就换了好几个。
六:三个。
曹:你师父都换了三个了。这个当中,你觉得最艰难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六:其实我们这个剧前后一共拍摄了17年,也是因为我演了17年孙悟空,就被我们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定为一个世界纪录。现在要拍我们41集的戏,你们知道多少时间吗?也就半年。那个时候我们是按电影那么拍,全国各地最好的山山水水、道观寺院全拍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取经信念最坚定的唐僧换了三个,心猿意马的美猴王是我一个人演完的。
曹:所以说两版加起来,上下两部十几年是吧。
六:17年。
曹: 但是这个过程,它有苦也有乐。你的甜美的爱情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的,是吧?
当年六小龄童进入《西游记》剧组之前,父亲六龄童曾与他约法三章,其中包括不准谈恋爱,怕的就是儿子分心,影响创作。可是爱情还是在漫长的取经路上不期而至。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担任场记的于虹渐渐吸引了美猴王的目光,同时她也是《天竺收玉兔》一集里,天竺国皇后的扮演者。幸运的是,这段恋情非但没有干扰创作,反而六小龄童为了制造更多相处的机会,绞尽脑汁为孙悟空设计动作,为表演锦上添花。1988年,第一部25集拍摄完成,他俩的爱情也修成了正果,并于1990年喜得爱女。
六:他们说我是整个《西游记》剧组最大的赢家,既取完了真经,又娶得了媳妇。
曹:所以你这属于双赢是吧。我听当时剧组的人说,你们俩恋爱的时候,瞒得特别
好,几乎没有人知道,最早发现美猴王谈恋爱的,是猪八戒。
六:还真是,他说的是对的。
曹:猪八戒怎么发现的?
六:猪八戒其实许多时候他有大智慧的。他也会捉弄孙悟空,他会找机会。比如《真假美猴王》那一集,他一直在那儿看着,孙悟空着急了,明明我是真的,那个也说是真的,怎么办?连观音菩萨,我师父都看不出来,怎么办?猪八戒就出一个坏主意,师父,你念紧箍咒,疼的是真的,不疼的是假的。其实他又让孙悟空等于受了一次罪。马德华老师生活中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个演员,所以他通过交流就看出来。那个时候我跟杨洁导演是下军令状的,拍摄《西游记》期间不谈恋爱,可是当时她跟我讲是一年半就拍完了,没想到前一部就拍了六年,把我拍老了。但是确实也没影响工作,所以马老师也没说。因为那个时候谈恋爱不像我们现在年轻的朋友,可以去看电影、可以去玩,那个时候不能让大家知道的,心里有一点点意会。所以等到《西游记》拍摄完成,一直到1988年2月份播出以后,我们是6月份结婚。为什么选在12号,那一天是我获得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男演员,过去不是有句话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曹:据说你们身处异地是吧?
六:我在新加坡,跟中央电视台艺术团演出,我们的沙师弟闫怀礼老师宣布,因为新加坡观众在那儿看,今天我的大师兄是结婚的大喜日子。完了这边是沈阳,宣布金鹰奖我获奖的时候,主持人宣布今天是获奖者六小龄童先生大婚的大喜日子。我爱人当时在北京,所以东南亚很多报纸登的是叫亿万观众瞩目的怪婚礼。到现在为止,我们俩也没有补婚礼,或者拍婚纱照,没有,她觉得这都不重要。
曹:那太太会不会抱怨?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
六:其实一开始她都看不上我,尤其是我当时还觉得我们有场记,怎么又来一场记,我说这人肯定开后门进来的,她不高兴,说你这演员怎么那么多事?我来跟你有什么关系?因为都不熟,后来慢慢就熟悉了。她以前是二炮文工团的一个演员,她就觉得我拍戏那么累,应该有一个女朋友,平时生活照顾照顾你。她给我介绍的一个女战友,我觉得还可以,但是人家觉得我是演员,女方当时就说不要。因为那时候80年代初,说演员经常……
曹:你们演艺界比较乱。
六:一语说中了,意思就是说你们经常拍一些情感的戏,感情容易转移,人家不考虑。后来慢慢慢慢,我们俩有点意思了。但是一开始是她看不上我,在哪里?因为她择偶有三个标准,第一,南方的男人不要,我是典型的南方人,她是北方长大的,部队院里长大的。我绍兴祖籍,出生在上海。还有就是个子,因为她1米71,起码这个男士得1米83以上的帅哥。第三个就是戴眼镜的,像咱们这样近视眼不要。我说为什么戴眼镜不要?她说反正不方便,也说不清楚。
曹:什么事戴眼镜不方便?
六:我说我们现在已经20周年过了,银婚都过了,我这三个条件现在也都没有改过来,咱们还挺好,怎么回事?你猜她怎么说?第一,因为我的个子大概1米71左右,她说那天我看了哪个电视台的一个栏目,养生节目,说中国的男人1米71左右是最有长寿基因的。这开玩笑,高个子、矮个子,咱别在意,开玩笑。第二个,我说那我戴眼镜,现在不是也戴眼镜吗?她怎么说?她说对,你把眼镜一拿掉,前面坐着西施美貌,你也看不清楚。第三个,我说我南方人,你的籍贯、你出生地改不了。因为我拍《西游记》的时候二十四五岁,她说你前二十多年在南方上海生活,后二十多年在北方生活,既有南方男人的细腻,又有北方男人的阳刚,全成优点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