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629037
1 王敏、韩绪、赵健、曹方、汪文等名家推荐。 2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珍藏资料,94本70年前的字体设计书,700张高清大图。3 文字简述我国现代文字设计历史,一目了然。
本书对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作者结合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的94本文字设计相关书籍,扼要介绍美术字的产生、发展以及文字设计与国家、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这些著作中的文字设计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字设计的成就和高度,反映了现代主义中文字体的设计面貌。这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平面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汉字设计,而且对字库字体设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会有所帮助。
引言 字体的复兴
壹 字体书与现代性:摩登字体的早期发展(1919 年至 20 世纪 30 年代)
贰 字体书与战争:字体作为锋利的武器(20 世纪 40 年代)
叁 字体书与解放:改造“旧图案字”(1949—1955) 附录 空间书写:一个现代形象的塑造——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设计与文字
中国现代美术字著作中的网格
字体设计类型
中国现代字体书存目(1919—1955)
后记
这几年,平面设计师朋友中,研究美术字的人又多了起来。比如,我的同事、著名平面设计师蒋华先生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美术字;前几年,他还曾借用民国的美术字设计风格,进行过一些新的设计实验和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可能是受这种具有研究性的“复兴”风潮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做毕业创作时,也开始“拟古”以前的美术字,找来一些民国时期或毛泽东时代的字体设计,抄抄改改,其实没什么创意,甚至比着葫芦画瓢也没能达到前人的水平,但因为许多人都觉得“新奇”,所以评价还不错。于是乎,“老调儿”成了“新曲儿”,可见,美术字在设计专业中被边缘化已经有些年头了。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类带些“拟古”的模仿创作与再设计,或苦于材料缺乏,或碍于眼界狭窄,其实都很有些欠缺。但无论如何,重新发现以前有价值的东西总不是坏事,而且也有点“复兴”的味 道,这些都是好现象,值得多多鼓励和提倡。
美术字的确是 20 世纪中国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遗产,但其靠边站已经多年,非常可惜。记得十多年前,我考大学时,都得练美术字备考,写美术字对考装潢设计的学生来讲,有点像考书法之于中国画,算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基础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术字基本不考试了,甚至在高校的教学中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等到电脑普及之后,一些学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就变得更懒了,直接用电脑字库里面的字,只要能少费些脑筋,也不管风格是否搭调。这么依赖字库,看似便利,其实大谬不然!因为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今后几代平面设计师对汉字在设计上的可能性缺乏理解,对字体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没有见地,对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没有要求,对字体设计的好坏、美丑没有判断。只是羡慕英文字体的丰富多样,对最亲切、自己最熟悉的汉字却“束手无策”,这实在是令人沮丧!
更令人费解的是,美术字总是有些受人歧视的感觉。以前是搞书法的人瞧不上美术字,觉得这种字体粗俗、匠气;现在,搞书法的人倒还开明一些,反倒是一些搞严肃的、科学化、系统化的“字体设计”的人,瞧不起美术字,咄咄怪事!所谓“严肃的”字体设计,以前叫作“印刷字体”,现在印刷媒介日薄西山,人们要赶上数字化的班车,“印刷”二字也就免了,但字体设计的基础还是在印刷时代形成的。1950—1960 年,中国最重要的字体设计机构是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字体设计研究室。钱震之、谢培元、徐学成等一代字体设计大师级的人物,都是这个机构的重要成员和代表,他们主持设计的许多字体经过数字化之后,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其中,钱震之、徐学成都是美术字高手,他们还出版了一些美术字方面的著作。可见,自认为是搞“尖端技术”的字体设计人瞧不上美术字,这是不对的。
其实,美术字里面有许多原则,与印刷字体设计或完全一致,或有共通之处。只不过汉字印刷字体要设计成千上万的文字,要在视觉和规格上做到规范化、标准化,要像国庆阅兵的队伍一样整齐划一。而一般理解的美术字,往往就是标题字、封面字,难度上自然会被认为没法跟印刷字体比。可如果回溯 20 世纪早期的美术字遗产,我们就会发现,美术字是关于字体的结构和笔画形式的基本研究与训练,它既可以停留在一个字的内部,也可以拓展到几个字或一个版面;它既可以往严格、规范的道路上走,也可以往更艺术、更形式的道路上靠。所以,我们以前所谓的“美术字”的概念,在今天对应的应该是“字体设计”或“文字设计”的概念;在英文里面对应的便是 typography 这个词,而不是 typeface、font、lettering 之类的概念,因为后者专指的是印刷字体设计(有时亦包括相对规范的手写体),也指那种标准化的、系统化的、用于日常文字交流的字体,而 typography 这个概念既包括 typeface、font、lettering 所具有的意涵,又包括那些在一个版面上对于文字的设计,可以把字体在版面上做结构性的拆分,也可以按照某种创意风格对一组文字加以排列组合。所以,有时候把 typography 翻译成“版式”,也是可以的,但它不是排版(layout)的概念。[1]其实,造成美术字今天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关于“美术字”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 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推行之后才有的,而对之前的美术字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事实上知之甚少。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前人的工作,不了解前人在文字设计上已经达到了何种丰富的程度,因而才会缺乏判断,妄自菲薄。对此,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者当然是有责任的。在过去数年,出于研究的需要,我对晚清以来与文字设计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陆续找到并发现了许多非常专业的、设计上十分值得称道的美术字和图案文字方面的图书。尤其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术字与图案文字著作,其中许多即使是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图书馆中也罕有收藏。它们在当代字体设计和平面设计方面的学术价值十分显著,若总是将它们束之高阁,实在于心不忍。而为了保护这些字体著作的完整性,又不能将它们拆开做展览,所以,我们决定在充分尊重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些著作中的文字设计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和编辑,形成《字体摩登》这本新的著作,奉献给广大的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设计学生,希望对大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收藏的 1919 年的《现代美术字》开始,到 1955 年方际青的《应用美术字资料》为止,《字体摩登》所搜罗的与文字设计相关的著作有 80 本左右,它们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字设计的成就和高度。在这 30 多年的时间里,美术字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阶段,其间跨越了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最好的“黄金十年”(1927—1937)、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五六年。时代的变迁给文字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字体摩登》的引言,本文主要结合这些文字设计著作,扼要介绍美术字的产生、发展以及文字设计与国家、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