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75361
蝗虫“恋爱脑”前野·乌鲁德·浩太郎 今夏震撼来袭
生于日本“东北”秋田,北方人偏偏要去非洲追梦;
一心想被蝗虫啃,蝗虫看了都要大喊“变态”;
30 没钱没势语言不通,却一头扎到撒哈拉
……
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是真情流露?
欢迎收看当代博士大型爆笑、热血追梦传奇之——
“撒哈拉追蝗记!”
最荒唐的梦想,最坚韧不拔的勇气
为蝗虫赌上下半辈子,远离家乡、告别朋友,
换来后悔、失落、焦虑、心酸苦楚的日日夜夜……
在这里你能看到每一个追梦人都有过的悲惨又好笑的日常,
又如何对横在梦想前面的残酷现实报以自嘲、戏谑的痛歌。
“抬起头来向前走,
不要让泪珠一颗颗洒在胸口。”
在谈梦羞耻、短平快的时代,仍有人心怀梦想,拼死缠斗、绝不放弃。
超百幅高清大图,带你一秒降临非洲
烈日、沙漠、蝗虫、骆驼、拟步甲、蝎子、刺猬……超100幅彩色 黑白照片直击非洲现场。限量附赠封面同款海报,中二博士大战蝗虫,鹿死谁手?!
在日狂销超过250000册,无数读者为其摇旗呐喊!
连续获得多个大奖:2017年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2018年中央公论新书大奖、第14届丝山奖……追梦的路上,你并不孤单!
三年后推出少儿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梶田隆章推荐,为青少年读者注入勇气和希望……
著名设计师山川操刀设计,漫画式插画,热血中二,冲击力十足,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非洲大冒险吧!
“想当一个被虫子喜爱的昆虫学家。”
儿时就着迷于昆虫的浩太郎,复读考上大学,误打误撞开始了蝗虫研究,苦读多年却发现日本根本不需要蝗虫博士。前途未卜之时,遥远的非洲爆发蝗灾,他赌上自己的人生,远赴撒哈拉,决心要实现梦想、拯救非洲!
不料,接踵而来的意外让一切陷入停滞。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研究经费即将见底,甚至险些命丧沙漠……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现实,该如何抉择?
第一章 在撒哈拉挥洒青春 001
第二章 入乡随俗 047
第三章 启程之前 074
第四章 干旱的背刺 089
第五章 在圣地苦苦挣扎 151
第六章 穿越地雷之海 179
第七章 流浪博士 204
第八章 挑战“天谴” 255
第九章 撒哈拉非我葬身之地 280
后 记 295
简体中文版作者前言
中国与蝗虫缠斗了千百年。蝗虫大规模爆发导致的农作物损害被称为“蝗灾”。自古以来,蝗灾与干旱、水灾一样,都是人们的心头大患。“飞蝗”一词由意为长距离飞行的“飞”和左虫右皇的“蝗”组成。“蝗”字的起源有若干种说法。有人认为,能否阻止蝗灾造成的破坏关系到皇帝的生死,所以才带了个“皇”字。也有人认为,蝗虫背上的三条沟神似“王”字,因此得名。
中国在1958 年开展了“除四害”运动除了老鼠、苍蝇和蚊子,麻雀也被定性为危害粮食的害鸟,人人喊打。谁知一下子消灭了一亿只麻雀,竟导致了蝗虫的爆发。因为麻雀是蝗虫的天敌,平时以蝗虫为食。麻雀骤然消失,生态系统就失去了平衡。蝗灾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丫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在行政层面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措施,并在科研层面持续发力,试图人工控制蝗虫的数量。中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蝗虫研究大国。中国科学院的康乐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几乎每年都会发布震撼世界的研究成果。中国农业大学的张龙博士深耕蝗虫防治技术,致力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方法,以替代可能造成污染的化学药剂。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截至 2017 年,中国已经部署了 127 座防控站点,并在全国各地配备了 2000 多名技术人员,时刻警惕蝗虫来犯。不难看出.中国举全国之力对抗蝗虫,有着“科研抗蝗”的传统。
日本的蝗虫研究却并不兴盛。因为蝗虫爆发在日本难得一见,研究的优先级较低。和平固然值得庆幸,对我这样有志于研究蝗虫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却是莫大的遗憾。留在日本也没法将“研究蝗虫”作为自己的事业。于是我远赴非洲一一因为那里经常爆发沙漠蝗虫。经过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在日本的研究所找到了工作,成了一名职业蝗虫研究员。这本书记录的就是我与蝗虫和就业抗争的日日夜夜。日本人普遍怕虫子,这本书却卖了足足 20 多万册。
怎么会有这么多日本读者拿起了这本百无一用的书?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在书里揭示了自己为“圆梦”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将一个人的活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还写得特别该谐幽默,于是就激发了读者心中“为奋勇拼搏的人摇旗呐喊的本能”。这种慈爱精神是全人类共通的,没有语言、文化和宗教之分。没有这种愿为他人加油鼓劲的胸怀,中国肯定也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就。本书的责编也对这份慈爱深有共鸣。不知抗蝗路上的中国前辈们看完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
漫漫旅途中,中国文化曾无数次向我伸出援手。请允许我在本书的简体中文版问世之际,向慈爱的中国人民致以由衷的谢意。
原书序
如何在百万人里迅速锁定本书的作者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先变出一群遮天蔽日的蝗虫,让它们飞向人群。人们定会吓得面无血色,撒腿就跑。而在一片混乱之中,你会看到一个绿衣覆体的人异常亢奋地冲向与人潮相反的方向。那就是你要找的人。
我对蝗虫过敏,被蝗虫稍微碰一下就会长尊麻疹,痒得厉害。照理说这毛病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我偏偏就是研究蝗虫的,真是太要命了。和蝗虫亲密接触 14 年,也许就是患上这种怪病的原因。
我这种人要是沾了一身的蝗虫,怕是会痒到见阎王,可就是忍不住要往蝗虫堆里挤。倒也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
好想被蝗虫啃哦。
上小学时,我在某科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有位女游客在外国观察蝗虫大爆发的景象时遭遇蝗群,身上的绿衣服都被啃了个干净。文中的描述勾起了我对蝗虫的恐惧,外加对那位游客的羡慕。因为我当时深受法布尔《昆虫记》的触动,暗暗发誓长大了要当个昆虫学家,所以很眼红她能体验到“虫子爬满全身”的感觉。
想当一个热爱虫子也被虫子喜爱的昆虫学家一一从那时起,穿上绿色的衣服冲人蝗群,用自己的全身与它们谈情说爱便成了我的梦想。
光阴在苒,我在机缘巧合下研究起了蝗虫,拿到了博士学位。好不容易迈上了通往昆虫学家的道路,却遭遇了一个儿时从未设想过的难题一一大人必须在社会上挣钱糊口。谁会掏钱供我观察蝗虫呢?祖师爷法布尔当年也得靠教书赚钱呢。
苍天啊!我已走到了无法轻易回头的境地,却把“养活自己”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想当年,大人对孩子的期待不外乎“读博当官”,可现如今博士满街跑,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几个博士。供给过剩的博士不得不四处彷徨,艰难求职。竞争如此激烈,继续朝着“职业昆虫学家”努力真的明智吗?
哪怕博士再多,只要社会需要他们的研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问题是,蝗灾在日本几乎绝迹,因此研究蝗虫的必要性很低,找一份与蝗虫有关的工作简直难于登天。即便暗暗诅咒“日本飞蝗泛滥”,“蝗群来袭”这样的大标题也不会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就在我一筹莫展、远眺出神时,外国的窘境映人眼帘一一非洲蝗灾频发,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引发了严重的饥荒。
重大的国际问题当前,照理说世界各国都该早就投人大量资源深入研究,大部分机制肯定也已被阐明,我这个远在日本的科研人员哪还有出场的机会。可一查才知道,在过去的 40多年里,没有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扎根于非洲钻研蝗虫,以至于蝗虫的科研陷人了停滞。既然没人在做,那么初出茅庐的博上全力一搏,说不定也能有新发现。
既能与蝗群缠缠绵绵,又能顺手解决非洲的粮食问题。若能携科研成果凯旋,在日本的科研机构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会直线上升。有戏!这不就是一条既能被蝗虫啃,又能以昆虫学家的身份养活自己的康庄大道吗!
这似乎是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于是乎,我在 31 岁那年的春天远赴非洲,前往西非的沙漠国度一一面积三倍于日本的毛里塔尼亚。当年住在那里的日本人不过 13 个,连著名的系列旅游指南《地球的走法》(钻石社)都没有提到过它。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便是我奋斗的舞台。我研究的“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栖息于沙漠,为了深人观察它们的野外生态,我不得不在撒哈拉沙漠风餐露宿。对一个出身雪乡秋田的人来说,沙漠显然太热了,非洲人也听不懂东北话……但我还是撂下了种种顾虑,双目直视前方,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
那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建立在自然现象之上的人生规划是多么不堪一击。以蝗灾之多闻名全球的毛里塔尼亚竟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蝗虫骤然销声匿迹。赌上自己的下半辈子,千里迢迢来到非洲,等待着我的却是一场朴实无华的不幸一找不到研究素材。
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我便陷入了“没有收入”的窘境,只得动用仅有的积蓄,咬牙留在非洲、等待与蝗群正面交锋的机会。眼看着时间、财产与心力被蝗虫啃噬殆尽……存款只够再撑一年。我能否在被蝗虫啃得渣也不剩之前抓住救命稻草,留下一缕生的希望?
本书讲述的,便是一位年轻的博士为了拯救人类、实现自己的梦想,孤身勇闯撒哈拉沙漠,与蝗虫和成年人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拼死缠斗的日日夜夜。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转变成毕生的事业时,这将是一件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浩太郎博士,一个对蝗虫严重过敏的人,由于个人的兴趣在西非的异国他乡长期矢志不渝地研究沙漠蝗虫的生物学奥秘和防治技术,成为了一名国际知名的蝗虫斗士。他的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的启迪,促使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
——康乐(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讨厌昆虫也没有关系!比青春小说更有趣的年轻研究者的冒险故事。没有金钱、没有恋人、没有成功的保证……作者什么都没有,但他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活力。如果你最近没怎么笑,请一定要读这本书!
——佐贯聪美(评论家、纪伊国屋书店职员)
第七章 流浪博士
注定的败北
32 岁那年冬天,我意识到嘴唇不是用来接吻的,而是用来品味悔恨的。没有收入,就是追求儿时梦想的代价。科研经费与生活费有保障的两年即将结束,明年之后的收入来源却迟迟没有着落。没有钱,就无法继续研究。岂止是坐冷板凳,连饭都要吃不上了。通往昆虫学家的大门,正被悄悄地关上。
怎会沦落至此?原因显而易见,只怪我压根没去找工作。我曾怀有一线希望,以为只要在非洲做出亮眼的成绩,就会有研究机构伸出橄榄枝,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我应该能闯出一片天地的……”
古往今来,“太把自己当回事”让多少人陷入了没有收入的窘境?我就是因此栽了大跟头。
如果蝗虫大爆发就好了……如果这两年做出了成绩……事到如今,再说“如果”又有何用。在凭实力说话的社会,弱者 注定会被淘汰。一言以蔽之,自然与社会都没那么好混。我一直都在留意有没有好的研究职位开放申请,却找不到特别称心的,也没有广撒网到处申请,到头来是一封申请书都没发出去。
能走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回到日本,领着工资研究其他昆虫;要么留在非洲,在断了收入的情况下继续研究蝗虫。抉择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广大博士后心心念念地想着“就业”二字,忙碌了一天也要强打精神,睁大眼睛寻觅开放申请的职位。回日本找个机构待着,做个研究其他昆虫的博士后,工资就有了保障,但这并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业。留在非洲就没了收入,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天平的一头是梦想,另一头则是生活。现在回头还来得及,手头还有 100 万日元的存款。在日本脚踏实地做研究,也许还能当上昆虫学家。可要真选了这条路,就算非洲在我离开之后闹了蝗灾,也没法立即赶赴现场了。不难想象,我到时候定会追悔莫及。放不下的梦想使人生暗淡无光,悔恨则会化作阴霾,久久笼罩心头。
在金钱面前,梦想和博士都是那样无力。存折一遍遍质问我,怎么会变成这样?
低头向前走
孤零零地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开着电视却无心观看,只是一味瑟瑟发抖。怎么办? Facebook 上尽是朋友与家人快乐出游的照片,一碗碗诱人的拉面更是扎眼,反衬出我的凄凉。翻不了身的悲哀叫人心累。这种时候找个靠得住的人聊一聊应该能好受一些。于是我立即去了一趟所长办公室。
巴巴所长一直都很关心我的前途。
“日本为什么不帮你一把呢?你这么勤奋,发了这么多论文,居然还找不到工作,简直岂有此理。每次闹蝗灾,日本政府都会援助毛里塔尼亚好几个亿,为什么不大力扶持本国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呢?用不着拿出几个亿,只拿出十分之一给你做研究,都会有很大的进展。他们怎么就不懂你的价值呢?”
所长的评价确实略夸张了些,但只要有一个人认可我存在的价值,就是极大的安慰。
“我要是肯放弃沙漠蝗虫,说不定早就找到工作了。日本几乎没有职位能让科研工作者在外国进行长期研究,想申请都没机会。要是入职了大学之类的机构,以后就很难来非洲了。我一直都觉得,研究蝗虫就需要像我这样的野外工作者长期驻扎在一线,也坚信这样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的研究要是能开花结果,天知道能拯救多少人。
“在日本做研究的同龄人都在稳步发表论文,也相继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不搞科研的朋友都已经结婚生子,在尽情享受他们的人生。我也不是不想体验这样的生活,但更想继续研究蝗虫。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像我这样热爱研究蝗虫,而且年纪轻轻就有了丰富的科研背景的人,怕是不会再有第二个了。说不定我就是全人类的最后一个机会。很抱歉没法帮研究所拉到大笔经费,但今年也请让我继续留在这里吧。”
我无意扮演悲情英雄的角色,但也觉得总得有那么一两个科研工作者倾毕生之力研究蝗虫,否则就永远都无法解决蝗虫问题。万幸的是,我是打心眼里喜欢研究蝗虫,也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考虑到日后有可能创造的价值,继续研究蝗虫就是我不可推卸的使命。哪怕把全身上下的缺点都算上,那也是瑕不掩瑜。
所长似有所感,说“给你看点东西”,用电脑放起了幻灯片。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出现在眼前。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收入太少,那她呢?”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沿街乞讨的小女孩。
“如果你抱怨出行不便,那他们呢?”屏幕上出现了人们穿越吊桥的照片。
有些人可以用电脑打字,有些人却只能把字写在沙地上。有些人买鞋子可以选耐克、阿迪达斯,有些人却别无选择,只能把塑料瓶压瘪了当鞋穿……
幻灯片还配了这样几行字:“心怀不满时,不妨看看周围,感激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是那样幸运,拥有的东西远比我们需要的多。为无尽的欲望画上句号吧!”
巴巴所长解释了他播放这组幻灯片的意图。
“听着,浩太郎。遇到困难的时候,别老盯着比你过得好的人。比来比去,心里只会更不好受。不如多看看过得不如你的人,感激自己的幸运。嫉妒使人疯狂。就算没了收入,你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们研究所会继续支持你的,我坚信你一定会成功,只是需要一点时间罢了。”
他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
说起鼓励,我便想起了坂本九演唱的励志金曲《昂首向前走》:
抬起头来向前走,
不要让泪珠一颗颗洒在胸口。
最难忘记春满高楼,
今夜只剩下我在等候。
昂首向前走,眼泪也许就不会落下了。但当你抬起头时,看到的都是比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的人。在那一刻,你会诅咒自身的不幸,备感凄凉。我的处境也很艰难,但世上有的是比我更苦的人。人家还没说什么呢,我就怨声载道,那也太没出息了。从今往后,我要在心灰意冷的时候低头向前走,哪怕泪洒当场,也要细细品味自己的幸福。
对啊,没有收入算得了什么?我反而应该将自己的惨状公之于众,让大家知道还有我这样的社会底层,这样就能让很多人产生幸福感了。不能天天躲在家里不见人!没有收入的人不是社会的累赘,反而能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无收入者万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