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662693
日本超高人气精神科医生教你卸下压力的人生技巧
每当你想对自己说再努力一点的时候,请你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太过努力了
日本上市一年销量超3万册!
本书主题是“自爱”,即放弃从小被灌输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价值观,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工作、人际关系、育儿、看护,如果你是一个为了别人把自己的生活搭进去的人,在你倒下之前不妨听听精神科医生的建议,在观念、行为和习惯上做出改变,从“允许自己休息”开始,慢慢“关注自己的感受,更好地对待自己”。作者是在推特和电视上拥有超高人气的精神科医生,教你放松心态面对人生的诀窍。本书适合那些在不知不觉中为了别人用尽全力的大众读者。让你不内耗,不拧巴,活出人生松弛感。
第1章
首先做到“让自己休息”
1.1 “今天刷牙了,我真厉害!”多像这样夸夸自己 / 002
1.2 累了就要好好休息 / 006
1.3 看不进去电视也读不了书,请不要放过这些疲劳的信号 / 010
1.4 偶尔也问问自己“累不累?会不会太勉强了?” / 014
1.5 我不是在偷懒,而是在积攒能量 / 018
1.6 每天想着“明天再努力”,就这样过完了一辈子,不也是很好的一生吗? / 022
1.7 你的双腿可以用来“逃跑”,逃跑也可以是“积极的” / 026
1.8 学会卸掉压力和自我调节,远比塑造强大的内心重要 / 030
1.9 哪怕一事无成,只是活着,我也觉得自己挺好 / 034
1.10 放松精神,放宽标准,打破“对生活一丝不苟的自己” / 038
第2章
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
2.1 怎么努力都不幸福,也许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幸福” / 044
2.2 “强大”并非“战胜所有人”,而是“敢于不去参与无谓的竞争” / 048
2.3 在能力范围内尽到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 054
2.4 要相信自己能得到幸福,从此不再说“像我这种人” / 058
2.5 “工作”在你心里排在“第几位”?工作不是最重要的,你才是 / 062
2.6 都说“朝九晚五很普通”,其实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 067
2.7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会不一样 / 074
2.8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要期待过高 / 080
2.9 尽量不说“每次”和“一定” / 084
2.10 你并不是预言家,你担心的事大多都不会成真 / 088
2.11 “社会应该主动来适应我”,让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坚持做自己 / 092
2.12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人身上 / 096
第3章
倾听“身体的声音”
3.1 让身体放松下来,心情也会瞬间得到放松 / 102
3.2 要不要出去散散步呢? / 106
3.3 偶尔也要去畅想与生计无关的事 / 110
3.4 要不要给自己换个“人设”?成年人也可以玩“角色扮演” / 114
3.5 学会在乎自己、爱自己 / 118
3.6 把“休息”提上日程,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是很好的“休息” / 122
3.7 “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一种幻想,请远离那些你相处不来的人 / 126
3.8 抓住和幸福偶遇的瞬间,怎样的人生都是好的 / 130
第4章
建立舒适人际关系的要点
4.1 别人只能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按你自己的意愿去做就好 / 136
4.2 会嫉妒和羡慕别人,可能只是因为“太闲了” / 140
4.3 你的人生要自己负责过好,不要在意别人不负责任的评判 / 144
4.4 疲劳不是拿来比较的,也无法比较 / 148
4.5 远离那些带给你“负罪感”、让你觉得“痛苦”的人 / 152
4.6 报复伤害过你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过得更好 / 156
4.7 学会“招别人讨厌”比学会“招别人喜欢”更重要 / 160
4.8 相比“能说”,“不说不该说的”要重要一百倍 / 164
4.9 从“万事靠自己”到“遇事会求人” / 168
4.10 学会自爱,将人生调至简单难度 / 172
第5章
人生是一场和幸福的偶遇
5.1 不完美,不出众,会失败,会出丑,又有何妨? / 178
5.2 你是可以依靠别人的,学会多说“我不会!帮我!” / 182
5.3 幸福不是一种期望,而是一个决定,主动去寻找幸福吧 / 188
5.4 没有人能帮我们消除情绪,再麻烦也要自己面对 / 192
5.5 不安源于太多情况无法预测,如果不严重,不要太上心 / 196
5.6 生气不是一件坏事,但要注意表达方式 / 200
5.7 让自己成为一个“遇事总会有办法”的人 / 205
5.8 人生嘛,犯不上那么较真,一百年后大家都会化成灰 / 211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在和许多人的接触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那些总是尽心尽力“为别人”付出的人,那些总是关心别人“好不好”“累不累”的人,对自己的苦和累却往往是看不见的。
当然了,做事尽心尽力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我们是否也能像关心别人那样,留意到自己的苦和累呢?
比如那些整天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忙里忙外,习惯性地把自己排在最后,并因此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发出的求救信号的人。
比如那些在公司里为了下属,为了同事,为了团队奉献出全部,却也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每到休息日都累得爬不起来的人。
还有那些身边有孩子、老人、病人需要照看,不得已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别人身上,付出了同样宝贵的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人。
如果实在觉得太累,就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一点吧。
你是可以依靠别人、向别人求助的,也是可以更多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你不需要什么事都一个人扛。
不一定是“为了某个人”,也可能是“为了公司”“为了工作”。因为生活所迫,或是由于处境不安稳,所以不得不加倍努力。
不可否认,有工作才有饭吃,才能买喜欢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公司和工作的确重要,也不可能不去重视,但是不论何时,我们最需要在乎的,是自己。
如果因为过度付出把自己累倒了、累垮了,对我们自己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意识到“对自己来说得不偿失”,我们是否都能像这样明确地看到自己的价值呢?
因为过度迎合别人制定的价值观和规则,很多人都活在痛苦之中。
“社会人就应该和周围打成一片。”
“为人母就应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不能一直闲散着,得成为正式员工才行。”
当我们用“别人”口中的“应该怎样”和“幸福标准”要求自己时,是否在不经意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呢?
由于从小凡事都要听父母的、听老师的,我们只知道“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就得不到幸福”。结果,我们缺少主见,被周围和大多数人口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怎样”束缚着,而对“自己想做什么”“怎么能让自己舒心”“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幸福”却一无所知。
当今时代社交媒体的盛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别人的活跃和成功,这就导致我们总会不自地觉地去和别人比较,让“做自己就好”的意愿轻易产生动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旦落入别人的价值观和规则,去追求所谓正确的人生,便会更加无法看清“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想做的事”,以及“自己的幸福”。
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非为了回应“别人”的期待。
我们并不需要放弃“自己”去迎合“别人”的价值观和规则。
为此,就像我在后面的章节里谈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到“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幸福”,以及“做什么能让自己舒心”。学会了解自己、在乎自己,这便是能让我们卸下压力、轻松面对生活的诀窍。
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可以去喜欢那些能让我们真心感到幸福的事。
我们可以活得更像自己。
我们需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活成别人期的样子。
如果我这样说,想必很多人都做不到一下子从“为了别人”的惯性中跳脱出来吧。
所以,我们要试着一点点减少那些“为别人”而做的事。
同时,慢慢增加“为自己”而活的时间。
稍微给那个和别人绑在一起的自己松绑。希望你也能尝试这样去做。
说到我自己,我正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我一边做着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一边写一些东西,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为此,工作上能省力的地方我绝不费力,能依靠别人就依靠别人,遇到困难就开口求助。
对待家务也一样,因为觉得“打扫”比“脏着”更让人崩溃,我从来不打扫。因为懒得洗碗,就直接买了洗碗机。
我自己觉得这样挺好。
我这个样子,可能跟我自幼患心脏病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因为患川崎病的缘故,我的心脏上长了肿块,医生也不确定我能否活到成年。
我不能跑,不能剧烈运动,有很多东西不得不放弃。即便是现在,我也必须坚持服药,在很多方面都会受限。
“自己的生命恐怕比别人短暂”,大概是对此有深刻体会吧,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也希望能为自己在乎的人做点什么,但如果感到痛苦,我还是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至于那些无所谓的人、相处不来的人、讨厌的人,我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受他们摆布,也没有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我会不时在推特(Twitter)和Voicy (日本音频 类软件,类似喜马拉雅App)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日常感悟。
有很多人因为活得太辛苦、太痛苦,患上了心理疾病。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患病之前通过社交媒体和读书找回放松的感觉,让自己好起来,这便是我发表文章和写书的初衷。
本书写给那些在工作和家庭中常常无意识地过度消耗自己的人,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过度迎合他人的价值观和规则,常常受到他人摆布的人。
如果你感觉过往的人生大多是“为别人”而活,在读过这本书以后希望你能暂停脚步,花一点时间犒劳自己,关心自己,在乎自己。
每当你想对自己说“再努力一点”的时候,请你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太过努力了”。
藤野智哉
2023 年 4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