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177883
“双减”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大计方面的政策改革,影响深远和意义重大,对其探讨不能仅限于政策,围绕着政策诞生演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国情来认识这一国策才不失之偏颇。新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也对影响国家百年教育大计的政策变动脉搏了然于心,回顾多年国家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实践,与自身持续关注和思考凝结的文字相结合,顾先生剖析了教育改革趋势、应试教育中的痼疾,展现了双减“前世今生”的发展历史,为双减的落地推进悉心建议。“双减”政策的出台牵引着校外教培行业、家庭学习规划和学校教育格局的变革,社会各界也纷纷展开反思。“双减”作为复杂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鲜明时代注脚,我们对这一议题的思考必然需要深刻讨论、交流碰撞,北京师范大学丁瑞常老师与顾先生的师生访谈使得我们对“双减”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了为什么减负并非一个新问题,“双减”之于“反对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双减”减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在教育减负历史中的“资本越位”特殊性,“双减”政策落地如何真正实现服务学生和促进教育初衷,“双减”在教育回归本质过程中能够做出哪些时代贡献……
教育这棵百年大树实际上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群体共同悉心栽培壮大的,无论是教育公平、教育减负、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还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正确看待考试制度、升学压力与学生全面发展,这些牵动着全社会神经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能简单思考和解决的,教育问题有其自身的复杂性。本书旨在直面这种复杂性,针对教育领域诸多引发社会思考和关注的现象,顾明远先生和丁瑞常老师展开了深度谈话与交流,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回望来时走过的艰辛路途。改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接力足迹的过程中逐步浮现出来,我们今天反思“双减”何以出现和如何发展,也就是在深入教育改革这个时代命题,了解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历程和意义。
顾明远先生和丁瑞常老师将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和复杂图景,用平白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阅读本书,您会感受到一个保持对教育事业发展前景观察思考、笔耕不辍的教育家的热忱初心,您更会为其中亲切朴实的谈话而享受到与教育大家对谈的乐趣。
“双减”国策出而教育事业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一经出台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已有75年的“教育老兵”,顾明远先生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历次重大教育改革。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的丁瑞常博士就“双减”的前世今生,对其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系列专访,形成本书。
本书不仅梳理了“双减”政策的来龙去脉和关键要义,并且就我国基础教育数十年的减负之路为何会如此艰难坎坷,反对“应试教育”究竟是在反对什么,为什么必须叫停“教育资本化”,“双减”之路如何走下去等众多根本性问题给出了两位“90后”教育人的思考。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老问题
第一节 为什么要给学生“减负”
第二节 七十多年的“减负战”
第三节 “减负”的“结”为什么久久解不开
第二章
为什么反对应试教育
第一节 应试教育是怎么来的
第二节 反对应试教育是在反对什么
第三节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应试教育的末路
第三章
校外教育的“越位”与教育资本化
第一节 “变味的”校外教育
第二节 教育行业绝对不能资本化
第四章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落实
第一节 “双减”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
第二节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第三节 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做好“双增”
第五章
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第一节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要靠制度建设来实现
第三节 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
第四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