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621357
内容简介
本书以西辽河平原为典型区域,针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水土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系统研究半干旱区生态水文原理。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半干旱区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动态联系,及其从自然到农牧交错发生的不同阶段、各个层面的深刻改变,从理论认识、技术开发、管理实践进行全方位探索,以十余年的滚动研究积累,形成了自主创新成果。
本书行文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可作为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水资源规划等学科研究者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用书,也可以作为国土规划领域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参考书。
本书行文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可作为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水资源规划等学科研究者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用书,也可以作为国土规划领域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参考书。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半干旱区的概念
1.2 半干旱区的研究意义
1.3 半干旱区研究概况
1.4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半干旱区及西辽河流域概况
2.1 半干旱区概况
2.2 典型流域——西辽河流域概况
2.3 水资源评价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第3章 半干旱区水文循环与生态效应
3.1 基本理论
3.2 生态水文自然属性
3.3 农牧交错下生态水文的结构性改变
3.4 水文循环与生态安全支撑条件
3.5 比较水文学分析
第4章 灌区地下水补给与临界埋深
4.1 人渗补给地下水包气带水分运移原理
4.2 灌溉方式对包气带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观测
4.3 西辽河平原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分析计算
4.4 实证分析
第5章 牧区地下水补给植被机理与临界埋深
5.1 潜水蒸发补给植被包气带水分运移模型
5.2 潜水影响层
5.3 植被根系作用层
5.4 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
第6章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水文调查评价
6.1 草原植被历史调查考证
6.2 现状野外调查
6.3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演变
第7章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格局演变
7.1 地下水驱动的半干旱区草原生态演变机理
7.2 植物种多样性演变路径
7.3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安全调控
第8章 半干旱区“水-生态-经济”安全管理
8.1 农牧区地下水位差别化管控
8.2 基于灌区地下水位管理红线的井群布设
8.3 西辽河平原“水-生态-经济”安全的结构关系
8.4 面向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附表 西辽河平原调查表
附图 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原植物群落采样点
第1章 绪论
1.1 半干旱区的概念
1.2 半干旱区的研究意义
1.3 半干旱区研究概况
1.4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半干旱区及西辽河流域概况
2.1 半干旱区概况
2.2 典型流域——西辽河流域概况
2.3 水资源评价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第3章 半干旱区水文循环与生态效应
3.1 基本理论
3.2 生态水文自然属性
3.3 农牧交错下生态水文的结构性改变
3.4 水文循环与生态安全支撑条件
3.5 比较水文学分析
第4章 灌区地下水补给与临界埋深
4.1 人渗补给地下水包气带水分运移原理
4.2 灌溉方式对包气带水分运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观测
4.3 西辽河平原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分析计算
4.4 实证分析
第5章 牧区地下水补给植被机理与临界埋深
5.1 潜水蒸发补给植被包气带水分运移模型
5.2 潜水影响层
5.3 植被根系作用层
5.4 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
第6章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水文调查评价
6.1 草原植被历史调查考证
6.2 现状野外调查
6.3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演变
第7章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格局演变
7.1 地下水驱动的半干旱区草原生态演变机理
7.2 植物种多样性演变路径
7.3 西辽河平原草原生态安全调控
第8章 半干旱区“水-生态-经济”安全管理
8.1 农牧区地下水位差别化管控
8.2 基于灌区地下水位管理红线的井群布设
8.3 西辽河平原“水-生态-经济”安全的结构关系
8.4 面向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附表 西辽河平原调查表
附图 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原植物群落采样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