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85672
★ 美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女福克纳”,欧·亨利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物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创作课
★ 如果存在“女作家”一词,那么欧茨是这个国家中当之无愧的。——约翰·厄普代克
★本书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关注“写作过程和技巧”的一个合集,收入的文章跨越多个年头,包含十二篇散文和一篇访谈,旨在关注写作的过程,“而不是作家这个令人不安、难以确定的身份”。
★ 写出你的心声。绝不为你写的题材而感到羞愧,绝不为你为此投入的激情而感到羞愧。……创作小说的痛苦只有小说才能治愈。——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致年轻作家》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誉世界的小说大师略萨,也是资深文学教授略萨。
★普林斯顿大学独家拥有略萨的众多手稿与资料版权,装满362个档案箱。
★文字记录略萨在普林斯顿开设一个学期的文学课现场,共八堂八章。
★普林斯顿教授鲁文·加略亲自整理,以小说专题形式呈现。
★学生们轮番发问,尖锐地提出疑问和质疑,与略萨互动,寻根究底。
★既揭示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技术细节,也揭开文学和历史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复杂关系。
套装共12册:
穿睡衣的作家(经典写作课)
普林斯顿文学课(经典写作课)
风格练习(经典写作课)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
小说教室(经典写作课)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经典写作课)
写作人:天才的怪癖与死亡(经典写作课)
顿悟与启迪:卡罗尔·希尔兹谈写作(经典写作课)
自我意识与反讽(经典写作课)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经典写作课)
寻找一个角色(经典写作课)
我们的作家:拉美文坛十圣(经典写作课)
小说教室
《小说教室》是日本编辑根本昌夫的写作主题散文集,首版于2013年,因作者指导学生获芥川文学奖而受到关注,于2018年再版。
在本书中,根本昌夫基于自己在知名文学杂志的从业经验,回顾日本文学名家写作之路,将他关于小说写作的心得娓娓道来。小说的本质是什么?小说写作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好小说是什么样的?人们为何而写小说?内容涵盖对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等作品的独到解析,以及与角田光代的写作对谈,是一本深入浅出、侧重实践性的小说写作入门书。
写作这回事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和力量。
穿睡衣的作家
《穿睡衣的作家》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加拿大移民作家达尼•拉费里埃的一部散文集。全书糅合了杂文式的思考与小说式的趣闻轶事,章节之间暗藏联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风趣幽默的无名作家肖像:“无名作家,正如人们说的‘无名战士’,穿着睡衣。”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引子,讲述了作者写作*一部小说时的经历。二部分是一份内涵丰富的新手写作指南,涉及故事开篇、观点表达、景物描写、自我批评、童年叙事等一百多个话题。通过这份指南,作者与读者分享了他私人的阅读体验和文学喜好,影响他写作生涯的不仅有荷马、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类文学巨匠,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名字……
普林斯顿文学课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大学时代就曾以助教身份开设文学课,教书这一爱好深刻地影响了他独特的读书方式和文学之路。本书记录略萨在普林斯顿开设一个学期的文学课,共八章,从小说理论开始,根据课程内容整理,以专题形式呈现,既有助于理解书中提及的小说及其历史背景,更揭示文学和历史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复杂关系。本书包含三重视角:略萨从作家的视角出发,揭示其本人的小说创作过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鲁文•加略对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做出了一系列文学批评式的解读;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则代表巴尔加斯•略萨作品的读者,提出疑问和反思。
《我们的作家:拉美文坛十圣》是拉美著名的文学评论集,也是“文学爆炸”的一份重要证言,它充分说明,水准高超的文学评论,必然与繁荣的文学创作结伴而来。1964年,为了寻找“最具典型性”的拉美小说家,智利文学批评家路易斯·哈斯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寻访了十位代表,与他们面对面地长谈,并记录了他们的文学思考和心路历程。他并没有刻意预测未来,但随着这趟旅程,路易斯·哈斯事实上为即将改变历史的文学现象——“文学爆炸”——确立了正典、奠定了基调。这十位作家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博尔赫斯、吉马良斯·罗萨、奥内蒂、科塔萨尔、鲁尔福、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当时的他们几乎都没有国际性声誉,《百年孤独》尚未出版,最年轻的一位仅二十八岁。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十位作家里产生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五位塞万提斯奖得主、三位加列戈斯奖得主……历史终于证明了哈斯的眼光,他们可谓当之无愧的“拉美文坛十圣”。
等
2012年新版作者前言
我不敢回头看。《我们的作家》几乎已经拥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对于一本野心不大、旨在通过采访整理出作家肖像的书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长的时间了。在修订这个版本的时候,我本想做出许多改变,不过,我后来意识到《我们的作家》是一份时代的遗产,尽管此书包含了一些我个人以及受访者的疏漏,但它依然是可敬的。因此,除了一些删减和风格上的修正,我保留了此书其他一切原貌。
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这本书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在1966年到1981年这十五年的时间里,这本书被印刷了九次,这还不算那些盗版的印刷次数。(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书店里找不到这本书了,人们便去图书馆里偷。)说真的,新版的推出可以算是一场及时雨。尽管已经有不少人在分析“新小说”,但还没有人想到将那些分散的人物集中于一个“活的”肖像画画廊,向读者们展示他们的脸庞和身体。这本书似乎描绘的是一个汇集了青年作家的秘密组织。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散居地。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来自这片大陆的各个地区,其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大陆之外的岛屿。不过,这些作家都发现了彼此的存在,并相互认可了对方的价值。将这些作者当作启蒙者来介绍,以此将他们与传统文学区分开,是很有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集体是创造出来的,因为所有的选择和归纳都是任意的。我曾有幸做出了选择,而且带着如今不复有的潇洒。我懊悔地想,由于我当年的无知,或是当时的偏见,或仅仅由于篇幅的限制,有多少人被遗漏了。出版人巴科·波鲁瓦表示,这样的遗漏是不可容忍的,因此,这本书很难取得什么成果。但是,那些被记录在册的人物就在那里。在当时看来,他们是唯一的,或是最好的,或是最能触动我们的。而且,毫无疑问,他们是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的作家》,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星座。科塔萨尔会说:“一个象征。”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作家的共同点,也是使得他们如此有魅力的原因——除了文学质量以外——是他们利用文字来表达自由的内核。这是《我们的作家》 永恒的主题: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以及谈论现实。重新思考和重新创造一切,在我们这个备受压迫的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应当从内部改变现状,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试图用论战来解决。这是一个读者可以认同的重要立场。这些作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从充满压迫和审查、流亡和漠视、破坏文化的极左或是极右的暴政,或是由官方文化机构设置的精神官僚主义等的环境中脱离出来,疾呼道:存在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声音,让我们在思考和生活中说话,或是让我们在梦中诉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是不同的。或者,我们应该在亲密的关系里说话,只有如此,我们才敢于说出真相。这种内在的解放本身就是革命的。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而作家则内化了这种可能性。作为“同谋”的读者在作家身上探索自我,并发现了自我,从而明白,以不同的方式讲述就意味着想象另一种存在和生活的方式,甚至存在实现这种方式的可能性。例如,在196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书店里的畅销书都是拉丁美洲作家的小说。《我们的作家》则受益于这个巧合。在某一刻,作家化身为文化英雄。
紧接着,黑暗的年代来临了,即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年代,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所谓“重建秩序”的独裁统治下遭受痛苦和死亡:历史由官方书写,四下一片沉寂。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作家》仍然闪耀着一丝光芒,就像是牢房里的蜡烛。当年看到这本书的一位阿根廷读者告诉我,这本书为他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让他知道还存在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有人继续行使着至高无上的自由权力,说他们想说的话,创造方式来实现他们想要的。在那里,无需遵守常规制度,没有内部审查,也没有强加恐惧的离奇现实。“在外面,”这位读者告诉我,“在某个时刻,几位作家曾经写过,在我们的国度,并不总是充斥着医院和墓地那般的沉默。”
最后,我借用一个未收录在此书中的声音来作结。卡布雷拉·因凡特是一名外岛人士(来自卡斯特罗统治下的古巴),他比任何人都要更加地沉溺于文字之中。他曾说过,如果非要把他纳入某个行列,那应该是局外人之列。有一天,他看着自己的肖像,自问画里的人是谁,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脆弱的,就仿佛面对着一堵高墙,但与此同时又是绝对自由的”。我将这些话记于此,这正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务实,平易近人,鼓舞人心。——《华盛顿邮报》
对于许多作家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激励读物,不管他们是否熟悉瑜伽。——《图书馆期刊》
作为一名作家,拉雷恩·赫林带领你踏上了通往整体的旅程——她不仅探索了写作过程中的每个面向,还邀请你探索自我、身体、思想和精神的每个方面。每个正在写作——或者想要写作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和呼吸一样重要和鼓舞人心。——盖尔 · 布兰代斯(《果肉:女性写作灵感的种子》的作者)
论阐释写作的技巧,谁比得过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存在“女作家”一词,那么欧茨是这个国家中当之无愧的。
——约翰·厄普代克
在文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激情方面,很少有人能与欧茨相提并论。在她也是坦诚的散文集中,她慷慨地分享了自己充满故事色彩的私密生活的一面,沉思着她深爱的纽约州乡村的校舍、《爱丽丝梦游仙境》对她的影响,以及跑步和写作之间近乎共生的联系……艺术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往往诞生于痛苦之中,欧茨证明了这一点,她敏锐而引人入胜地剖析了灵感的诡异和失败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幸福、想象力的神秘和技艺的必要性。
——唐娜·西曼(《书目杂志》编辑)
如果你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粉丝/读者,或者是一名作家或想成为作家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受到这本小书的鼓励和挑战。这是一本意想不到的宝典,我强烈推荐。
——亚马逊网站读者
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同学们不仅通过聆听马里奥的讲述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且勇敢地向他展示着与之相关的物事: 某个被遗忘的细节、 一段缺失的文字……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参与双方都能有所收获, 而马里奥既幽默又慷慨地享受着这一切。——鲁文·加略(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这种科研式的阅读使得我能更深入地认识到那些伟大的书籍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影响,那些经验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人们使用的语言,学会更加精准地遣词造句,让表达更准确,也学会幻想和做梦,得以轻而易举地在各种虚构世界里穿行。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其惯有的犀利态度,谈论作家职业和他写小说时面对的挑战。 ——企鹅兰登书屋
这位无形的老师终于露了面, 真正走上了讲台。 我期待着国内的读者也能暂时跳出略萨的小说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略萨的智慧。——侯健(译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