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71128
一、《南村草堂笔记》记录了邬氏在番禺南村居住所习见之粤风俗、方言、山川、特产等风土事物,名为番禺之风土,实为广州之风土。邬氏熟悉粤地风俗,对风物等观察仔细,描述文字言简生动准确,别有独特之思考角度,令此笔记相较一般典籍之风物记载更具纪实性和可信性。
二、《听雨楼随笔》记录风俗、时事、见闻、思考、心得、诗文、日常、文字游戏、书画等内容,有掌故和史料价值,颇见邬氏识力和博闻,及交际之广。
三、《穷忙小记》是邬氏在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供职之见闻,有独特之史料价值。
四、《东斋杂志》为邬氏记录其在时敏学堂就读时之见闻、交际和思考,有教育思辨意义和掌故价值。
五、《邬庆时谈往四种》含《广东沙田之一面》《自梳女与不落家》《大本营财政部杂忆》《近百年广东异闻录》邬氏四篇论文,与前面四种笔记内容有所呼应,对广东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六、本书硬皮精装,装帧用纸精美,内容有趣有识有料,可作为掌故闲阅读物,也可作为正史之补充材料,适合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岭南文史的学者和大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生,也适合对上述领域范围感兴趣的文史爱好者。
《南村草堂笔记(外四种)》收录了近代岭南文史学者邬庆时四种笔记:《南村草堂笔记》《听雨楼随笔》《穷忙小记》《东斋杂志》,以及由点校者所编的《邬庆时谈往四种》,另附录收入邬氏之《白桃花馆杂忆》,主要为邬氏怀念亡女之事。邬庆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他在诗歌、历史、散文等方面都有大量研究和创作。他平生最痛恨文字之狱,著书立说,一丝不苟,认为“一时疏忽,千古疑传”,所以他写的文章都很重视材料的真实。本书收录之五种笔记,皆可见其记录和论学、著述之严谨,于文学、史学研究颇有史料价值。
前 言
南村草堂筆記
自 序
卷一 番禺之風俗
卷二 番禺之方言
卷三 番禺之山川
卷四 番禺之物産
聽雨樓隨筆
自 序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卷 四
窮忙小記
東齋雜誌
鄔慶時談往四種
廣東沙田之一面
自梳女與不落家
大本營財政部雜憶
近百年廣東異聞録
附 録
鄔氏家族傳記二種
白桃花館雜憶
粤方言生动
吾邑土談,凡屬語助詞,皆有音而無字。光緒晚年,各報記者群倡通俗白話體,乃本昔人譯音字旁加口之例,創爲新字:如之之爲嘅,乎之爲咩,者之爲呢,也之爲啊,矣之爲嚹,焉之爲咯,哉之爲囉,歟之爲啤,耳之爲,不之爲唔,能之爲噲,勿之爲咪,恰之爲啱啱,兹之爲吓,此之爲呢啲,彼之爲嗰啲,其之爲嗰個,非之爲唔係,則之爲咁就,云之爲咁話,否之爲冇呢,或之爲有啲,抑之爲吱又,凡之爲咁多,亟之爲快啲,如此之爲咁樣,不必之爲唔駛,不可之爲唔好,甚不之爲好唔,幾乎之爲差啲,豈之爲唔通,然之爲咁樣,者矣之爲嘅咯,者也之爲嘅啊,不特之爲唔止,咸之爲呤,盍之爲點解唔,漸之爲慢慢嚟,否則之爲唔係呢,此時之爲呢陣時,當時之爲嗰陣時,豈不之爲唔通唔,不意之爲唔估到,不幸之爲唔好彩,何不之爲點解唔,無不之爲冇話唔,爲何之爲因乜嘢,不能之爲唔做得,不得之爲唔好咁,不獲之爲唔得,倒不如之爲唔似得,然否之爲係唔係,何也之爲點解呢,非不之爲唔係唔,無論之爲唔講話,何妨之爲怕乜嘢,亟宜之爲快啲,要不、可不之爲唔好、唔非,然者之爲唔係呢,胡能不之爲點得唔,然則之爲咁樣就係,切莫之爲千祈唔好,不甚之爲唔係十分,未必之爲唔係一定,何如之爲好唔好呢,莫不謂之爲冇一個唔話。既而官府之告示,商店之告白,亦往往用之。蓋昔日之粤謳、龍舟歌早已發其端,一經各報之鼓吹,遂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然以之釋詞則可,以之爲文,未免令閲者或有向隅之歎耳。
死字,亦俗語之助詞,其用與殺字同。如“激死”、“快活死”是也。亦有於死字下加人字者,如“累死人”、“嚇死人”是也。又有於死字下加鬼字者,如“憎死鬼”、“羞死鬼”是也。
状物言简生动准确
魚之智者,其肉多美。鯇及土鯪爲塘魚中上品,而感覺均極靈,一聞水響即貼近塘邊,以避網罟。倘非乾塘,則須没水摸之。然非人人皆能,必其手法:未得之前,其軟如綿,既得之後,其硬如鐵,始可捕取。徒然舉網,未易得魚也。若舉網可得者,惟至劣之鯿魚,稍佳之大頭魚耳。垂釣亦然。鯉魚深居塘底,亦不易網釣。其佳處不在肉,而在臒及卵,開燈必用之,開年多用之,拜年間用之。南村鯉魚橋,以其地産鯉魚甚佳得名。
木棉樹最高,若其旁先有别樹,不久則高過之。必俟過之,始開枝發葉,不肯居下,其特性也。故一名英雄樹。
榕,大者數圍,蔭數畝,根生至枝,垂垂而下,名曰榕樹鬚。實大如豆,色深黄,鳥食之,其仁不破,旋隨糞落黏於樹枝,久之萌芽,遂成寄生。亦有生壁間者,其根甚細,無孔不入,入孔之後,漸次漲大作番薯形,牢不可拔;及其蔓延,壁與瓦皆被其損壞,繁殖之力,至爲可驚。
指甲花早上甚香,過午則否。諺云:“朝頭指甲,晚頭屎罈讀若塔。”
蘭花與瑞香花同植於一處,則蘭、瑞俱萎。故諺曰:“亞蘭契亞瑞,大家鬥互也累。”
文字游戏
陳劍秋先生好打詩鐘,尤好射覆。壬戌正月,時敏同人開校友會,先生獨後至。問之,則因有一謎面“宫”字,隱一“卯”字。移時始猜得之故也。或不解,先生曰:“於卵中抽去兩點,是何情狀?”(“宫”字指自宫,自宫即“卵”字去掉兩點,成一“卯”字,表示點卯。舉座爲之粲然。)
文史逸事
東塾先生挽其夫人潘氏聯云:“已到暮年,名若悼亡實偕老;不妨多病,卿今先去我安歸?”有人將其絹本真迹攜至凌孟徵先生家求售,先生長媳亦姓潘,時適病重,以爲不祥。翌日果卒。
辛亥八月黎元洪發難於武昌,一時革命之聲甚囂塵上。粤督張鳴岐見大勢已去,乃於重陽日宣佈獨立,旋以京陷帝崩一僞電相率鳥獸散。至九月十九日革命軍復宣佈獨立,粤局始定。汪憬吾丈詞云:“菊花向我亦無聊,獨看暮烟殘葉下蕭蕭。”辛亥重陽之特别風光,於此可見。
伍總長之畫諾爲一廷字,鄧部長爲旁行澤如二字,葉部長爲合書恭綽二字,古部長蓋章,廖部長爲仲愷二字,宋部長爲“宋”字下截作豆芽形,省去“人”字。即寫作“”。或戲之曰:宋下無人矣!後乃蓋章。
同學中有因研究算學而死者,盧寶琛、黄飛若也;有因研究文學而死者,朱應新、徐精一也。精一嘗集近人句,題先君詩集云:“山堂詩筆迥清新陳澧,南國風流是俊人張之洞。著述早成酬短景鄭孝胥,劇憐同願不同伸沈曾植。”“幸有詩書付子孫實廷,中郎已逝典型存樊增祥。詩筒把向江天讀陳實琛,世上點塵不到門梁鼎芬。”短景一聯,竟成詩讖。每一讀之悲悼無已。
伯純先生與千仞先生於講學之暇,倡辦廣東女學堂,爲吾粤女學之始。爾時風氣初開,能演説者甚少,胸中雖有千言萬語,一登演説臺即呐呐不能出諸口。甚至有預爲演説辭,執卷照讀,亦手口俱顫,不能自完其説者。先生乃日以演説術訓練諸同學,復與陳劍秋、陳景亮兩先生創辦演説會,每星期日招集名人到校演説,而演説之術果大進。時陳馵伯僅十一二齡,即能於大庭廣衆中高談天下事矣。
明理
世常以蛇、鼠並稱,其實蛇、鼠之性並不相似。捕蛇之手,須柔若無力,蛇始柔服,稍緊便反噬矣;捕鼠之手,則須剛而有力,鼠始懾伏,稍鬆又反噬矣。或以剛克,或以柔克,其不同如此。
甲子正月,余由鄉回省,過新步頭,遇看鵝者驅鵝千餘過一小橋。左驅則群趨而右,右驅則群趨而左,百計驅遣,至橋輒止。路人助之,亦復如是。一叟馳至,信手拾鵝約三四隻擲於橋外,呼曰驅之,舉竿一揮,群鵝一擁而過,爭先恐後,無一留者。余忽若有感,竊歎曰:得此,可爲王者師矣!
自梳女
筆者等的家鄉,婦女輩自幼即常唱這樣一支兒歌:“鷄公仔,尾彎彎,做人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眼泪唔乾入下間(厨房)。下間有個冬瓜仔,問過老爺(家翁)煮定(或)蒸?老爺話煮,安人(家姑)話蒸;蒸蒸煮煮都唔中意,拍起檯頭鬧(罵)一番。三朝打爛三條夾木棍,四朝跪爛九條裙!”對婦女在家庭所受到的虐待,刻畫得深刻入微。每與鄉中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談,無不極言自梳及不落家的逸豫,遠勝鄉中姐妹已結婚落家者的備受虐苦。筆者黎思復族中,清末時曾有翰林黎榮翰者,爲其繼子壽南論婚。鄰鄉容奇有首富楊氏,慕其榮貴,以女妻之。壽南貌奇醜,面皮凹凸如潮州柑,舉動語言,遲鈍木訥,常被族人引爲笑柄。楊女極痛苦,婚後翌晨即大歸,以獨身終老。族中自梳女,常以此爲姐妹輩鑒戒。故當時順德、南海、番禺、中山等自梳與不落家風氣盛行的地區,婦女輩多視結婚爲畏途。筆者陳遹曾的堂姑陳靄姑,由父母作主,訂婚於鄰鄉沙涌江氏,直至“開緘”(出嫁前夕)之日,始由其姑母向她宣示。靄姑乍聞此事,驚懼至面無人色,渾身發抖,躲在床上哭了三天,直至花轎出門,仍號啕不絶,使人目不忍睹。故自梳與不落家,未始不是她們對封建婚姻及夫權壓迫的不滿與反抗的表現。
這種風氣,只盛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其他地區罕見。珠江三角洲經濟作物富饒,手工業發達,婦女謀生門徑較多。順徳蠶絲業隆盛時,繅絲女特多,自梳與不落家之風亦特熾。番禺一邑,自梳與不落家之風只見於較富庶的禺南,地土貧瘠,婦女不易獨立謀生的禺北,即無此風氣。
广东沙田
沙田由沖積而成,人多知之。其實,天然積成者甚少;大部分是人工造成。
人工造沙田之法:先在沙田之四圍,選擇其可以人工造田之一方或兩方,估量其可以人工造田之幅度,調查其上下左右乃至對面往日人工造田之過程與經過其間之江流及潮流對於人工造田有何力量,然後在適宜之點放下鐵牛。鐵牛,鑄生鉄爲之,狀如牛而大,每頭重數千斤,四足伸出,作立態,以便插入水底泥中,牛身受上層壓力愈重,則四足之植立愈穩固而無傾斜之患,如建屋之打樁一樣。牛頭或左顧,或右顧,上下左右,回顧有情,無直向前者,所以引水歸源,使江流或潮流至此而改道,並挾冲積層以入自己造田之範圍,日積月累,造成自己之腴田。亦有使之沖塌對面之沙田而移爲己有者。放下鐵牛之後,江流及潮流受其阻力,即生變動。因而所挾之沙泥亦生變動。久而久之,沖積層越積越多,越積越高,成爲魚游鶴立之沙坦,世人遂名之曰沙田。造成之時間,或數月,或數年,或數十年,不一定。視乎放下鐵牛者技術之高低及環境之有無變化。倘天時地利發生變化,或他人在他方所放之鐵牛其反射力足以沖塌所造,則所造不惟不能成,並其鐵牛及原有之熟田亦或不能保。此所以無力者不宜於食沙田,而沙田遂爲有力者之囊中物。(宣統《番禺縣續志》19《何會祥傳》有云:“會祥自通籍後,漸富田宅。適邑有甲乙二姓爭青烏沙田,訟於官。慨然曰:‘我有田,留之子孫,子孫未必能守,或因權利而互相爭訟;或因勢弱而他族欺凌,是爲二姓之續也。與其爲一姓私産,曷若爲闔族公業,可期永久?’遂割所有田爲始祖嘗業。其後此田子母相生,萬有餘頃,田税爲一邑冠。”是其一例。)
鐵牛成本重而無近功,近人乃改爲石牛。先買廢爛之大船,駛至可以采石之荒島,然後爆石,取其大且重而不可作他種用材者,推之下船,運至所欲放下石牛之處,俟潮落時,鑿穿船底,連石沉下,即於船之兩旁,竪樁夾之,使潮水不能推翻,亦可得田。是名石牛。石牛成本輕,而成功速。惟限於淺水之處,所得無多,不能造成大規模之沙田。但海水之淺,實係天然冲積之特徵,有此基礎,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逐步發展,得寸進尺,亦未嘗無發展之餘地。故數十年來人工造田者多用之。(張錫麟《榘園文鈔》下《司馬公事略》有云:“價領番屬騮岡三沙,於圍外築石壩,使積淤成坦,築坦成田。”是其一例。)
人工造田,向海一方面發展,則有利而無害。若向河一方面發展,則有利亦有害,且害多而利少。其利人皆知之。其害則知之若不知,且故意爲之;極力爲之。越做越多,因是沙田日多,河道日狹。潦水猝至,不能宣泄,往往成災。利己害人,莫甚於此。(宣統《番禺縣續志》23《任壽昌傳》有云:“光緒間當道議傍珠江築堤以拓地。壽昌聞之,嘆曰:‘珠江匯諸水而注之海,水勢浩瀚,今不浚之以宣其流,反建堤以壅之,吾恐省城以西,將成澤國矣。’議雖尋罷,後二十年,堤卒成,水果爲患。”是其一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