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78021丛书名: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5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辅导教材:医学类基础综合(新大纲版)》由中公教育军队文职人员考试研究中心组织师资队伍,根据新大纲精心打造而成。编写人员长期从事卫生专业科目试题研究与编写工作,信息全面,经验丰富,紧贴考试难点、重点,便于考生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中公版·2025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辅导教材:医学类基础综合(新大纲版)》的内容设置和章节结构与考试大纲保持统一。本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和卫生法规7个学科。
目录
第一篇解剖学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述2
第二章运动系统4
第一节骨学4
第二节关节学11
第三节肌学15
第三章内脏学27
第一节消化系统27
第二节呼吸系统32
第三节泌尿系统36
第四节生殖系统39
第五节腹膜43
第四章脉管系统44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44
第二节淋巴系统51
第五章感觉器55
第一节视器55
第二节前庭蜗器58
第六章神经系统61
第一节总论61
第二节周围神经系统62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65
第四节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
循环68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71
第二篇生理学
第一章生理学概述74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8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动能78
第二节细胞的电活动80
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83
第三章血液86
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述86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88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91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93
第四章血液循环95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95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和生理特性99
第三节血管生理102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06
第五节器官循环109
第五章呼吸110
第一节肺通气110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14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16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17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122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122
第二节胃内消化123
第三节小肠内消化126
第四节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129
第五节大肠的功能130
第六节吸收131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33
第一节能量代谢133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135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138
第一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38
第二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140
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144
第四节尿的排放145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46
第一节感觉概述146
第二节躯体和内脏感觉146
第三节视觉148
第四节听觉152
第五节平衡感觉153
第十章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155
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55
第二节突触传递157
第三节神经递质和受体158
第四节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60
第十一章内分泌162
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162
第二节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163
第三节甲状腺内分泌165
第四节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
C细胞内分泌166
第五节胰岛内分泌168
第六节肾上腺内分泌170
第十二章生殖172
第三篇病理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76
第一节适应176
第二节细胞可逆性损伤178
第三节细胞死亡180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184
第一节再生184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185
第三节创伤愈合186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88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188
第二节出血190
第三节血栓形成191
第四节栓塞193
第五节梗死194
第四章炎症196
第一节炎症的概述196
第二节急性炎症197
第三节慢性炎症200
第五章肿瘤202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202
第二节肿瘤的一般形态202
第三节肿瘤的命名原则204
第四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205
第五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206
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07
第七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07
第八节常见肿瘤举例208
第九节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
原位癌210
第十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211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212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212
第二节高血压病214
第三节风湿病216
第四节感染性心内膜炎218
第五节心瓣膜病219
第六节心肌病220
第七节心肌炎220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222
第一节肺炎症性疾病222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4
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27
第四节呼吸窘迫综合征227
第五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228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230
第一节慢性胃炎230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231
第三节阑尾炎232
第四节非特异性肠炎233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233
第六节肝硬化236
第七节胆囊炎与胆石症237
第八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238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41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244
第一节肾小球疾病244
第二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246
第三节肾和膀胱常见肿瘤248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249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249
第二节子宫体疾病250
第三节滋养层细胞疾病251
第四节卵巢肿瘤253
第五节前列腺疾病254
第六节乳腺疾病256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259
第十三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63
第一节结核病263
第二节伤寒266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267
第四节性传播性疾病268
第五节寄生虫病270
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72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273
第四篇诊断学
第一章常见症状276
第一节发热276
第二节水肿277
第三节咳嗽与咳痰279
第四节咯血280
第五节发绀281
第六节呼吸困难282
第七节胸痛284
第八节恶心与呕吐285
第九节呕血286
第十节便血287
第十一节腹痛288
第十二节腹泻290
第十三节便秘291
第十四节黄疸292
第十五节腰背痛294
第十六节关节痛296
第十七节血尿298
第十八节尿频、尿急与尿痛299
第十九节少尿、无尿与多尿300
第二十节头痛301
第二十一节眩晕302
第二十二节意识障碍303
第二章问诊305
第一节问诊的内容305
第二节问诊的方法与技巧308
第三章体格检查311
第一节基本方法311
第二节一般检查313
第三节头部检查323
第四节颈部检查327
第五节胸部检查329
第六节腹部检查339
第七节肛门与直肠检查345
第八节脊柱与四肢检查345
第四章实验诊断348
第一节血液检测348
第二节尿液检测350
第三节粪便检测352
第五章辅助检查354
第一节心电图354
第二节肺功能检查357
第三节内镜检查359
第六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365
第一节导尿术365
第二节胸膜腔穿刺术和经皮胸膜、肺穿刺
活体组织检查术366
第三节腹膜腔穿刺术371
第四节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脏穿
刺抽脓术374
第五节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376
第五篇医学伦理学
第一章医学伦理学概述380
第一节伦理学的概念380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80
第二章现代医学伦理思想383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385
第四章医学伦理规范体系386
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391
第六章健康与公共卫生伦理395
第一节健康伦理395
第二节公共卫生伦理396
第三节疾病防控伦理397
第七章临床常规诊治伦理398
第一节诊断伦理398
第二节治疗伦理398
第八章辅助生殖伦理400
第九章人体器官移植伦理401
第十章前沿医学技术伦理405
第十一章医学科研伦理410
第十二章医学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413
第十三章医学道德教育、评价与修养418
第六篇医患沟通
第一章医患沟通导论422
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425
第一节医学中人文内涵425
第二节医患沟通伦理学基础430
第三节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432
第四节人际沟通基本原理438
第三章医患沟通原理442
第四章医患沟通技能与实施449
第七篇卫生法规
第一节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460
第二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法律制度464
第三节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477
第四节献血和临床用血法律制度483
第五节药品法律制度487
第六节中医药法律制度494
第七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499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述
一、人体重要的局部
从外形上,人体可分成10个局部,重要的局部有头部(包括面部和颅部)、颈部(包括颈部和项部)、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四肢(包括左、右上肢,左、右下肢)。
二、人体的9大系统
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及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4种: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不同的器官(如心、肝、肺、肾)由不同的组织组合而成。每个系统由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根据每个系统所完成的功能不同,可将人体分为9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三、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为便于对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进行正确的描述,特定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被观察者身体直立,面向前方,双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足并拢,足尖向前。描述人体任何结构时,无论被观察者处于何种体位,如俯卧位、仰卧位或任何其他体位,或只是被观察者身体的某一部分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进行描述。
四、方位术语
按照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确定出不同的方位术语,以准确描述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
(1)上和下:近头者为上或颅侧,近足者为下或尾侧。
(2)前和后:近身体腹侧面者为前或腹侧,近身体背侧面者为后或背侧。
(3)内和外:用于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4)浅和深:近体表皮肤者为浅,远离体表皮肤者为深。
(5)近侧和远侧:用于描述四肢位置关系。近肢体根部者为近侧,相当于上;远离肢体根部者为远侧,相当于下。
(6)内侧和外侧:用于描述人体器官、结构或各局部与正中矢状面的相对距离远近。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7)尺侧和桡侧、胫侧和腓侧:用于描述四肢与正中矢状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尺侧、胫侧相当于内侧,桡侧、腓侧相当于外侧。
五、人体的轴与面
1. 3种轴
(1)垂直轴:自上而下(自颅侧至尾侧),垂直于地平面。
(2)矢状轴(又称腹背轴):自前向后(自腹侧面至背侧面),垂直于垂直轴。
(3)冠状轴:左右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垂直于垂直轴和矢状轴。这3条轴互相垂直。
2. 3种面
根据上述轴,人体可设置3种面。
(1)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2部分。正中矢状面是指将人体分为左、右2等份的矢状面。
(2)冠状面:按冠状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2部分。
(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平行于地平面,垂直于矢状面和冠状面,将人体分为上、下2部分。
这3个面互相垂直。
考点演练
【单选】在上肢,与内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为()。
A.桡侧 B.胫侧 C.尺侧 D.远侧
【答案】C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一、总论
(一)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
1.骨的分类
成人共有206块骨,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其余骨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3部分,颅骨和躯干骨统称为中轴骨,附肢骨可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根据骨的外形可分为以下4类。
(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为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表面可见血管出入的滋养孔。两端称为骺,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代表骨有肱骨、股骨、指骨等。
(2)短骨:多呈立方体,常具有多个关节面,运动幅度较小但较复杂,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能灵活运动的部位。代表骨有腕骨、跗骨等。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扁骨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骨保护脑,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等等。
(4)不规则骨:呈不规则形状,主要分布于脊柱和头颅。代表骨有椎骨、蝶骨等。含气骨是指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洞的不规则骨,如上颌骨、筛骨等。
2.骨的表面形态
骨表面常有神经和血管通过以及肌肉附着,或与邻近器官接触。这些因素会影响并赋予骨特定的形态。
(1)骨面突起:因肌腱或韧带的牵拉,骨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隆起,明显高于骨面的称突;基底较广的突起称隆起;较尖锐的小突起称棘;线形的高隆起称嵴;表面粗糙的隆起称结节或粗隆;低而粗涩的峰称线。
(2)骨面凹陷:因骨与邻位器官、结构相接触或肌肉附着而形成。长形的凹称沟;浅凹陷称压迹;大而浅的光滑凹面称窝;略小的窝称凹或小凹。
(3)骨的空腔:为容纳空气,或因某些结构穿行而成。骨内较大的腔洞称腔、窦或房;小腔称小房;腔或管的开口称口或孔;边缘不完整的孔称裂孔;长形通道称管或道。
(4)骨端的膨大:骨端圆形膨大称头或小头;头下略细部分称颈;椭圆形膨大称髁;髁的突出处称上髁。
(5)其他特征:平滑骨面称面;骨的边缘称缘;边缘的缺口或凹入称切迹,常为血管、神经或肌腱通过处。
(二)骨的构造和骨的可塑性
1.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1)骨质: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骨组织构成,按其结构可分为表面的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
(2)骨膜:除关节面外,骨的表面都覆盖有骨膜。骨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外层和内层。骨膜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起重要作用。幼年期骨膜功能非常活跃,促进骨的生长。成年时骨膜相对静止,维持骨的生理状态;骨折时,骨膜功能重新活跃,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若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其他幼稚型血细胞,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胎儿和幼儿期,骨髓均为红骨髓。红骨髓终生存在于胸骨、肋骨、椎骨、髂骨等扁骨和不规则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骨骺内。此外,短骨也可保留红骨髓。临床上常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等处进行骨髓穿刺,用于检查骨髓象。
黄骨髓含有大量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5岁以后,脂肪组织逐渐替代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黄骨髓可在重度贫血或失血过多的情况下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参与造血。
2.骨的可塑性
骨的基本形态由遗传因素调控,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如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等。
(1)神经:神经系统参与调节骨的营养过程,协助骨质的增生,使骨坚韧粗壮。神经调节功能减弱时会出现骨质疏松。
(2)内分泌:成年之前,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亢进会促使骨过度生长导致巨人症;若分泌不足,则发育停滞导致侏儒症。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亢进则出现肢端肥大症。
(3)营养:维生素A可调节成骨和破骨细胞功能,保持骨的正常生长。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体内钙、磷减少,影响骨的钙化,在儿童期可造成佝偻病,在成年人则导致骨软化。
(4)其他因素:机械因素,体育锻炼等。此外,长期对骨的不正常压迫可引起骨变形。
二、颅骨
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骨分为脑颅骨(位于后上部)和面颅骨(位于前下部)2部分。
(一)脑颅骨
脑颅骨共有8块,包括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它们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二)面颅骨
面颅骨共有15块,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相连接构成面部的骨性支架,参与围成眼眶、鼻腔和口腔。此处重点介绍上颌骨、下颌骨和鼻骨。
1.上颌骨
上颌骨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相接,可分为一体和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下颌骨
下颌骨为最大的面颅骨,分为一体两支:①下颌体为弓状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②下颌支为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左、右各一,其外面后下部粗糙,为咬肌所附着,称咬肌粗隆。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
3.鼻骨
鼻骨为成对的长条形小骨片,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
(三)颅的整体观
1.颅的侧面观
颅的侧面可见属于脑颅骨的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和枕骨,以及属于面颅骨的上颌骨、下颌骨和颧骨。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前方为颧弓,后方为乳突。颧弓在体表可被触及,并将颅侧面分为上、下2个窝,分别为颞窝和颞下窝。
颞窝前下部有翼点,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会合形成,呈H形。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3.5~4 cm(2横指)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颅侧部骨折时极易损伤此动脉,从而形成硬膜外血肿。
2.颅的前面观
颅的前面观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在鼻腔的周围,有些骨内有含气的洞腔,与鼻腔相通,称为鼻旁窦,有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湿度、温度,对发音产生共鸣的作用。鼻旁窦开口于鼻腔,共4对:①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由于开口位置高于窦底,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感染和窦内积脓,此时应采取体位引流。②额窦,开口于中鼻道。③筛窦,分为前、中、后筛窦,其中,前筛窦和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④蝶窦,开口于鼻腔的蝶筛隐窝。
三、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独立的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和肋(12对),共51块。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盆和骨性胸廓的构成。
(一)椎骨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1.颈椎
颈椎的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
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后弓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通过。
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有与第1颈椎齿突凹相关节的齿突;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低头时于体表极易被触及,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2.胸椎
胸椎的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增宽,横断面呈心形;横突末端的前面有与肋结节相关节的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