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6048919
人类在传递遗传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和接收文化信息,文化信息是石器时代大脑和21世纪大脑的主要区别,我们正在有万千年历史的古老硬件上运行最新的软件。
人类的心智就像其他身体器官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塑造心智的进化压力来更好地理解心智。
进化……是理解人性的钥匙。
《进化心理学:以进化之眼看人间百态》作者力图展现当代进化心理学研究壮丽的画卷,论述引人入胜,同时又不拘泥于特定流派,并围绕心理学学生熟悉的主题组织章节。在保留前几版成功篇章结构的基础上,该书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纳入了该领域的新近进展,增加了关于同性恋、女性主义、祖父母投资以及神经科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方面的材料。
为什么我们善待他人? 如果自然选择青睐的是基因的“自私性”,那么为什么人类有时会为了非亲属而自我牺牲?是人类发展出的“自由意志”使我们能够超越“基因命令”而做出真正的利他举动,还是这类行为其实也是进化的产物?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我们经常看到冲突、争斗和暴力,为什么人性中还保留着如此不光彩的一面?为什么人群中会有“黑暗三人格”?为什么会有赌徒心理?为什么人类的记忆、思维、推理存在一定限度,而没有进化得越来越强?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消极情绪加工偏好?为什么进化不能让我们摆脱精神问题?抑郁症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吗?为什么人类会成为优秀的模仿者?童年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游戏如此令儿童着迷?
忠诚的一夫一妻制、伴侣间无与伦比的爱、择偶偏好、同性恋与异性恋、出轨、婚姻内性暴力、柯立芝效应、红桃皇后理论……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对动物和人类择偶行为的探究,展现了一幅奇异的图景,甚至会让媒体借题发挥,编造出一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关于人类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的研究结论仅仅告诉了我们基因可能允许我们做什么,但从没有表明基因一定会强迫我们做什么,我们的道德发展和自由意志使我们成了能够选择不服从基因指令的物种。
人类的心智就像其他身体器官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塑造心智的进化压力来更好地理解心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心理学领域的达尔文主义革命拉开序幕并迅猛发展,它很快渗透进两性关系、合作、审美、道德、智力、攻击性、亲社会行为、语言、记忆、情绪、人格和精神疾病等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并不断开枝散叶,其解释之简洁优雅、生命力之蓬勃,纵使乐观的达尔文主义者,恐怕也始料不及。
1进化心理学导论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的起源
进化思维的历史
从进化论到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的早期尝试
人类行为的文化解释理论兴起
习得理论及其缺陷
从社会生物学到进化心理学
E.O.威尔逊和社会生物学
圣塔芭芭拉学派
评价进化解释的方法
行为遗传学
比较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
计算模型
古生物学证据
进化心理学所支持和反对的观点
一切皆是适应
进化心理学倡导遗传决定论
进化心理学忽视了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进化心理学是还原论
进化心理学在政治上不正确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
延伸阅读
2进化法则
关键词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孟德尔以及孟德尔之后的遗传学
孟德尔的发现
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完善
基因和染色体
影响基因传播的因素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其他例外
现代遗传学
基因和DNA的结构
特征遗传性
行为表观遗传学——拉马克主义的回归?
基因流动和基因漂移
选择的层次——何为适者?
群体选择
广义适合度
互惠主义
自私的基因
延伸阅读
3性选择
关键词
达尔文和性选择
性别内选择与性别间选择
雌性能选择吗?
性选择理论
性感的雄性和亲代投资
亲代投资
雌性选择与雄性装饰
寄生虫理论和诚实信号
对雌性选择理论和雄性装饰理论的评价
性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为性而烦恼?
棘轮和彩票
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红桃皇后
性、进化和行为
雌性选择和雄性繁殖成功率
竞争的雄性和雌性行为
延伸阅读
4人类择偶的进化
关键词
性策略理论:检验进化心理学家的主张
人类择偶的起源:我们亲属的社会行为
黑猩猩
倭黑猩猩
大猩猩
狒狒
重建人类的行为进化史
人类有什么不同吗?
肉食祖先
男性供给假说
为什么只有男人?
隐蔽发情
科学还是猜测?
性别二态性与交配系统
人类择偶策略
长期择偶偏好
对财力、勤奋和社会地位的偏好
美貌偏好
对爱情和可靠性的偏好
守贞偏好
情绪稳定和性格开朗
短期择偶偏好
睾丸尺寸和交配策略
婚前和婚后活动
男女两性在短期性关系中的成本与收益
伴侣的数量?
女性从随意性行为中能得到什么?
女性对自己的市场价值有自知之明吗?
一夫一妻制还是多配偶制?
文化差异和发展灵活性
延伸阅读
5认知发展和先天性问题
关键词
天性、养育和进化心理学
先天相似和先天差异
超越先天和后天
特定能力的出现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表观遗传景观
习得物理世界规律
客体永久性
用习惯化研究客体永久性
这是先天知识的证据吗?
识别同种:比较研究视角
婴儿普遍的面孔偏好
识别特定人群
读心术:心理理论的发展
心理理论和错误信念
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
心理理论是模块化的吗?自闭症谱系的案例
威廉姆斯综合征
威廉姆斯综合征的病因
威廉姆斯综合征:模块化解释
反对模块化解释的证据
心理理论是先天模块吗?是领域特定的吗?
对模块化和领域特定的再思考——建构主义与领域相关学习
延伸阅读
6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童年是用来干什么的?
父母的选择:后代数量还是后代质量
从后代的角度最大化适应性
依恋理论
用生活史理论解释依恋
杰伊·贝尔斯基的依恋生活史理论
对依恋生活史理论的评价
行为遗传学:分离先天与后天因素
那么,父母有影响吗?
合作的发展
延伸阅读
7社会性行为的进化心理学——亲缘关系和冲突
关键词
社会心理和进化理论
仁爱先从家里开始——广义适合度理论和亲缘利他主义
亲缘利他主义能解释人类的自我牺牲行为吗?
收养与谬误——萨林斯对亲缘利他主义的批评
如今西方社会的领养——你需要的只是爱
亲代投资和家庭生活
亲代应该提供多少资源?
亲代投资与生活史理论
来自祖辈的投资——祖母假说
家庭——亲代投资的结果?
父母操纵——父母帮助后代完成社会化
亲子冲突
断奶冲突
青春期的冲突——该谁生育?
家庭进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广义适合度?
延伸阅读
8社会行为的进化心理学——互惠和冲突
关键词
为什么我们善待他人?
互惠利他主义
互惠利他主义还是直接互惠?
互利和人类进化
前工业社会的利他主义
无害之人——昆桑族人
分享之人——阿切族人
残暴之人——雅诺马诺人
亲缘利他和互惠利他是否源自进化倾向?
囚徒困境和互利
战争中的相互制约
暴力和仇外心理
对内群体的忠诚和对外群体的敌意
人类和黑猩猩的致命联合攻击
自然群体形成——罗伯洞穴实验
基于最小信息的群体有别
两性间的侵犯与暴力
性骚扰
对伴侣施暴
为什么有些男人会强奸?
结论
延伸阅读
9进化、思维和认知
关键词
什么是心智,什么是大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认知与思维的进化
进化论给认知研究带来了什么?
视觉
记忆有什么功能?
单细胞生物的记忆
用语言预测未来
基于情景记忆预测未来
情景记忆与未来的关系
记忆和分类
适应性记忆
意识记忆的限度
记忆是适应性的吗?记忆进化了吗?
条件推理和逻辑推理
华生的选择任务
领域特定的进化算法
对“欺骗—检测”解释的评价
对逻辑推理问题的总结
统计推理
觅食理论与统计推理
进化与认知
延伸阅读
10语言进化
关键词
语言是专属于人类的吗?
人类语言和语法的组合能力
平克和布鲁姆——语言机制的进化理论
语言习得
习得语声
习得词汇
词汇习得中的假设
词汇习得中的共同注意
习得语法:乔姆斯基、先天性与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和进化
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价
语言习得的其他进化解释
结论:语言习得理论
寻找语言基因
FOXP2:语言基因?
语言是何时进化的?
语言的进化
语言为何进化?
流言蜚语和语言进化
社会契约假说
择偶心理和语言进化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引擎
评价:语言和社会互动
延伸阅读
11情感的进化
关键词
什么是情绪?
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
达尔文、詹姆斯、弗洛伊德和早期情绪研究
达尔文、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眼中人类情绪的作用
情感色轮
普遍情绪理论在20世纪的失利与复兴
表情和情感体验
大脑中的情绪体验——关于表情的神经科学研究
定位主义者的视角
前扣带皮层
脑岛
杏仁核
眶额皮层
菲尼亚斯·盖奇——早期的严重脑损伤研究案例
情绪的化学成分——肾上腺素
学习和文化表现规则可以改变情绪反应
对特定情绪状态的功能性解释
特定情绪的功能
消极情绪——恐惧、愤怒和悲伤
积极情绪——爱和快乐
人类普遍情感理论经得起检验吗?
所有情绪都有适应功能吗?
延伸阅读
12进化精神病理学和达尔文医学
关键词
什么是进化精神病理学和达尔文医学?
传染病和进化军备竞赛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的抵抗
HIV和AIDS——欺骗免疫系统的病毒?
精神问题
为什么进化不能让我们摆脱精神问题?
焦虑——为什么要担心?
烟雾探测器原理
抑郁症——现代的流行病?
社会竞争假说
抑郁的猴子?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和道德家
抑郁症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吗?
创造力——狂热的功能?
治疗的缺点
基于进化的抑郁症治疗:进化环境能帮助我们解决抑郁症问题吗?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的延续——它是遗传疾病吗?
素质—应激模型
精神分裂症与大脑变化有关吗?
进化论者如何解释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基因?
人格障碍
进化心理学能解释人格障碍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患者是否在使用适应性策略?
病态人格的平衡理论和或然转移理论
表演型人格障碍
其他人格障碍:社会导引
进化与疾病——解释还是推测?
延伸阅读
13进化与个体差异
关键词
个体差异与进化
人格的个体差异
什么是人格?
一共有多少种人格特征?
主合派与主分派
人格与进化理论
天性、教养和人格
关于人格差异的进化理论——需要解释什么问题?
解释个体差异的可遗传成分
由性重组和突变引起的非适应性差异
环境变化导致的适应性变异
人格变异是进化副产品
源自不同生态位与频率制约的适应性变异
养育影响的易感性差异
变异是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
寻找人格的遗传基础
搜寻基因
单一基因研究的局限性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解释个体差异的非遗传成分
源于社会学习过程的非适应性变异
源于偶然因素的非适应性变异
早期环境校准或“天气预报”导致的适应性变化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继发性精神病态
适应性生态位填补
对进化解释的评价
非人类动物的个性会不同吗?
智力
什么是智力?如何测量智力?
智力测验的历史
单一智力还是多元智力?寻找“一般智力”
智力和进化
为什么我们的智力水平不同?
评价智力与进化的关系
先天个体差异与后天个体差异
延伸阅读
14进化心理学和文化
关键词
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超有机体”
文化共性
文化与社会学习
为什么人类会成为优秀的模仿者?
文化的进化心理学理论
诱发文化和传播文化
双重遗传理论和文化进化
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生态位建构与文化进化
文化基因理论的未来
作为复制因子的文化信息——模因
模因是什么?
模因论有什么意义?
其他形式的文化!学习
为什么文化财富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专业分工的重要性
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横向传播的重要性
在横向传播和垂直传播之间取得平衡
结论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进化心理学所支持和反对的观点
就像之前的社会生物学一样,进化心理学多年来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批评,其中部分意见确实言之有据,但也有部分意见看起来源自对该学科的误解。在本节中,我们分析一些最常见的批评,纠正其中的认识偏差。
一切皆是适应
我们很有必要先阐述一下适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许多进化生物学家沿袭了西奥多西·多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1970)的观点,认为与其说适应是一种现象,不如说它是一种机制,并建议用“适应性特征”(adaptive trait)这个短语来讨论身体或行为特征。凭借适应这一机制,一种特征经由自然选择过程得以变化,从而在当前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鱼的尾鳍适应于游泳,鸟的翅膀适应于飞行,这些特征的功能都是相对明确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并不清楚,一种给定性状是否是适应的结果;或者如果它是一种适应机制,但我们不清楚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向自然选择这位设计师直接提问,所以对某种特征是否有用途的最终裁决是看它能不能导致生物体留下更多基因副本。从这个角度看,亲代抚育可以被看作一种适应特征,因为它能保证后代(即自身基因副本的携带者)更好地存活下来(第7章)。但许多其他特征并没有适应性,它们只是身体装配方式的副产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喉返神经,它将神经信号从大脑传递到颈部肌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喉返神经只有几厘米距离。可在人体中,该神经环路从大脑下降到心脏,在那里环绕主动脉然后再返回,所以会长达半米,而在长颈鹿身上这一距离则是五米。很明显,蜿蜒漫长的喉返神经路线没有任何特殊用途,这不是适应机制,只是身体进化方式的副产品。
人们常说,进化心理学家把所有的行为模式都看作是适应机制。确实,进化心理学的核心是探讨遗传特征和行为的适应性功能。但另一方面,进化心理学家也认为有许多行为和特征不具有适应性。对进化心理学持批评态度的人常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进化心理学界并非众口一词。任何学术研究领域都存在分歧,同样,对于一种特定行为是具有适应性、不具有适应性或是适应机制的副产品,不同进化心理学家的看法可能莫衷一是。例如,约瑟夫·乔丹尼亚(Joseph Jordania,2009)认为音乐是一种与捕食者控制有关的适应,而史蒂文·平克则认为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具有跨文化普遍性(见第14章),但它们不是适应的结果。相反,它们是适应的副产品,他认为音乐是语言加工所带来的意外收获(见第10章)。
对于某种特定的特征X,找到一个支持X是适应机制的研究者很容易,其他特征也是如此,这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所有特征都具有适应性。然而,存在支持者不意味着学科内部已达成共识(Rose and Rose,2001)。事实上,如果批评者把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不具有适应性的特征列出来(哪怕只有一个研究者这么认为),就会发现似乎所有的特征都不具有适应性。所以,这种看法其实没有任何道理。
进化心理学倡导遗传决定论
许多批评家指责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生物学)秉持的是一直遗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立场,即我们的一切特征——如智力、个性和性偏好——都是由基因决定的(Lewontin,Rose and Kamin,1984)。事实并非如此,正如本章其他地方所指出的,进化论者会努力强调环境和文化在塑造个体特质中的重要性。当进化心理学家分析基因对心理的影响时,他们使用的措辞是“倾向“而不是”原因“。基因不会导致男人犯下暴力罪行,它们只是让男性更容易选择这种行为方式,但一个男性是否真的会诉诸暴力,将取决于他的生活史、文化背景和其他基因倾向(比如良知)。还有一点很重要,批评者总是会过度关注进化心理学中看似阴暗的一面,比如人类的暴力倾向,但却很少讨论另一个事实——进化论者也提出了合作倾向(见第7章和第8章)、解决冲突的倾向、道德倾向(见第6章)和利他主义倾向(见第7章和第8章)。
进化心理学忽视了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这当然不是真的。正如我们将在第6章中看到的,生活史理论表明儿童的发展轨迹会如何基于个人经历产生调整,而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也是进化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Laland,2017a)。进化心理学家同意,人类在传递遗传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和接收文化信息,文化信息是石器时代大脑和21世纪大脑的主要区别,我们正在有万千年历史的古老硬件上运行最新的软件。但是文化同样也可以引导进化,例如凯文·拉兰德认为,获取文化的能力本身是不断进化的,一旦我们拥有了文化,它就会推动人类大脑进化和扩展。罗伯特·博伊尔和彼得·理查森提出的双重遗传理论也表明了类似思想,他们认为,获得文化的能力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能使人类(利用文化知识)更快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Boyd and Richerson,1985)。最终,人类将成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是把双刃剑,它同时导致了积极和消极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是还原论
还原论(reductionism)在很多圈子里都是一个肮脏的词,但事实上它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还原论只是用更简单更基本的机制来解释某些性质或行为,正是在还原论的指导下,人类发现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以及复杂生命是由自然选择产生的。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Darwin’s Dangerous Idea)一书中,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区分了有益的(有时被称为“等级”)还原论和“贪心”的还原论。在有益的还原论中,对某种现象较低层级的解释并不会取代较高层级的解释,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携手共同努力,在不同层级上探索同一现象。而贪心的还原论则会绕开更高层级的解释,试图在最低层级上解释一切。
例如,我们如今知道,抑郁症已被证明是一种大脑功能异常现象,研究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确实产生了许多有用见解。但这并不是事实全貌,我们还知道,丧亲之痛或失业等生活经历也会引发抑郁症,而这些结论是不能仅通过观察大脑来确定的。有益的还原论会探求较低层级的解释,但同时不忽视较高层级的成果。因此,研究人员之间需要合作,心理学家调查抑郁症的环境因素,神经科学家调查大脑功能,所有研究人员的成果结合起来才可以拼出抑郁症的“完整地图”。尽管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还存在很多障碍——E·O·威尔逊称之为融通性困难——尤其是如何形成一种共通的科学语言,让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但跨学科的研究小组无疑在许多大学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进化心理学在政治上不正确
当站在21世纪的时间节点回望过去时,我们会看到,对于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差异等问题,社会科学确实曾谱写了一些极为不幸的组曲。而进化心理学也遭受了类似批评,尤其涉及到性别差异方面时。正如我们将会在第4章所介绍的,两性关系议题中一个最重要的假设是,由于男女两性在性资源与性成本上的区别(女性可以怀孕,男性不能,男性可以比女性生育更多的孩子,等等),导致女性的性选择更挑剔。进化生物学家娜塔莉·安吉尔(Natalie Angier)一直对此持批评态度:
在主流意识体系中传播的进化心理学是一个古怪而专制的独眼巨人,它的单眼透过不可动摇的男权主义镜头而闪耀。我强调的是“男权”而不是“男性”,这是因为顽固的进化心理学家对男性行为的看法和他们对女性的看法一样狭隘和僵化.(Angier, 1999,48)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数对进化心理学的批评都集中在性选择研究方面。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择偶的性别差异研究构成了进化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于性别差异的讨论——尤其是当它们涉及到性态度和性行为时——可以让媒体借题发挥,编造出一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其次,这类研究的结果往往会被刻意扭曲,凸显出男性和女性在性偏好方面截然不同的倾向。但正如我们将在择偶那一章中所论述的,现实情况是,相比其他动物,人类男女两性的繁衍行为模式要近似的多。例如,男性在养育后代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要远超其他雄性灵长类动物,在这个问题上,人类更像鸟类而不是哺乳动物。
此外,进化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所有结论都是基于实验数据而得到的。如果我们的研究结论一致指向性别具有差异性,难道我们应该故意忽视这些结论,仅仅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在这些问题上,有两种谬误往往会蒙蔽我们的视野,它们分别是自然主义谬误(naturalistic fallacy)和道德主义谬误(moralistic fallacy)。自然主义谬论将“自然情况”认同为“好的情况”。例如优生学家相信自然选择遵循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人们有义务阻止“不适合”的人繁衍后代,以建立一个更完美的社会。道德主义谬误的立场相似,但做法恰恰相反,他们相信那些“好的特征”应该在自然界中有所对应。例如,《关于暴力的塞维利亚声明》所秉持的信念是,由于战争是罪恶的,所以暴力不应该是人性的一部分。
这些谬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它们之所以是谬论的原因)在于,每种谬论都混淆了两种不同的概念:道德概念和事实概念。道德概念涉及对与错的原则——你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某件事是对还是错,这关乎是与非的判断。而科学事实则只涉及真、假或两者之间,就像太阳围绕地球运行、氢原子核包含一个质子、女人而不是男人可以怀孕这些事实,它们没有什么“好或坏”之分。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遮住眼睛就能让我们害怕的东西消失,但我们很快就知道事实不是这样。令人不舒服的结论也是如此:无论多么巧妙的辩论和曲解,都无法让事实消失。
但我们也不要态度傲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会经常表现出基于(通常是无意识地)他们自己特殊生活经历或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偏见,我们必须时刻对此保持警惕的。社会科学研究很容易对健康、中产的白人男性有所偏袒,这不仅是道德上的灾难,也是科学上的灾难,因为结论不再客观。此外,某些经由历史传承下来的问题可能本身就具有偏见性。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偏见如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科学真相。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问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让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做出暴力行为?”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例如,男性在父母的熏陶下变得更加暴力;或者在进化过程中雄性动物要与其他雄性动物就雌性性资源展开激烈竞争。但进化科学家安·坎贝尔(Ann Campbell, 2020)探讨了一种可能性,即我们一直在以错误的方式提出问题,也许我们应该问“为什么女性不如男性具有攻击性”?
她的观点是,进化并没有“选择”出男性的强攻击性,而是选择出了女性的弱攻击性。其逻辑在于,从古至今(直到今天也是)女性往往是后代的主要照顾者,如果母亲在冲突中死亡,对孩子生存机会的影响要比父亲死亡大得多。为了尽可能保证后代可存活,进化使得女性不太可能参与危及生命的冲突或其他危险行为。
虽然坎贝尔发表了一些支持该假设的论文,可目前学术界依然对此尚无统一定论。但它向我们所有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学生,我们都应该仔细考虑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
进化心理学:思维的新科学
尽管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激烈的讨论,但我们依然相信,在理解思维如何运作方面,进化心理学能做出非常有价值的贡献。当威尔逊提出“生物学将蚕食心理学”时,他可能有些极端了。如上所述,还原论是有益的,但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不能通过诉诸达尔文主义(或生物学现象,如神经元的活动特点,见第9章)来解释所有事情。世界上大多数心理学家关注的都是一些近因问题,如孩子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如何变化。也许达尔文主义永远无法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当然也有可能)。即便如此,我们相信某种形式的进化心理学将在今后的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一定主导地位,它所带来的思考逻辑不仅有助于回答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还能让我们看到心理学家需要回答的一系列新问题。
第一章 总结
进化心理学试图为人类行为提供远因解释。近因机制是那些直接导致某种行为的机制(例如,我们做爱是因为我们喜欢做爱),而远因机制则是在自然选择设计层面上导致某种行为的机制(例如我们做爱是因为该行为会增加自身后代数量)。
虽然达尔文阐述了进化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得以实现,但进化本身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只是早期描述无法说明进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而达尔文则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机制。
许多将达尔文主义思想应用于人类行为的早期尝试,都是从群体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来解释文化差异的。其中一些理论引发了社会工程计划,如优生学运动,该运动的宗旨在于为了人类整体利益而对繁殖进行控制。
20世纪大部分心理学研究者都受到了文化相对主义立场的影响,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往往被忽视或淡化。
在E·O·威尔逊的书出版之后,社会生物学运动试图对人类行为做出进化层面的解释。这样的尝试导致了大量的科学和政治争议,且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