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22901
☆一代圣贤成长记:历经艰难困苦,无不华丽转身
王阳明历经“五溺”,研习儒学,实现了“三不朽”——立德、立功与立言;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摆脱生死之忧,提出“知行合一”;王阳明剖析“知行合一”学说与“心即理”学说的关系,坚信“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窥破“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天机”;
王阳明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高举“致良知”的大旗,解读“致良知”与“诚意”“至善”“至乐”之间密切关系比,强调“事上磨练”;
☆知行合一,勇敢实践,将一场人生的安静修炼转化为大有可为的修行
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用兵如神,平定民乱,兴办学习,教化百姓,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率军奔赴江西,平定宸濠之乱,将立德的思想境界推向立功的现实境界。
本书讲述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王阳明如何从一位豪放不羁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圣贤之人?他如何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他历经了哪“五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研习儒学的道路?王阳明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他如何在贵州龙场悟道?如何摆脱了生死之忧?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所谓的“知”是什么?“行”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学说与“心即理”学说有什么关系?王阳明为什么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天理”与“人欲”指的是什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关系?王阳明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么,如何才能“破心中贼”?“致良知”学说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王阳明主张的“良知”,与以往其他学者频频探讨的“天理”、“性”、“气”等又有什么关系?如何才能“致良知”?“致良知”与“诚意”、“至善”、“至乐”等又有什么关系?“良知”与被视为道德之根本的“仁”又有什么关系?王阳明强调的“事上磨练”又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指导意义?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时,如何用兵如神?王阳明如何平定宸濠之乱?他又为何反而因为自己的赫赫战功而陷入了困境之中?晚年讲学时,王阳明如何让一些桀骜不驯的弟子最终心服口服?王阳明的思想学说究竟有何魅力?
上 编 001
第一章 泰山高,抑或平地大? 003
第二章 幼年时的豪放不羁(上) 007
第三章 幼年时的豪放不羁(下) 013
第四章 “第一溺”及“第二溺” 019
第五章 从“第二溺”到“第三溺”的过渡期 023
第六章 “第三溺”:词章之习 029
第七章 从“第三溺”到“第四溺”的过渡期 035
第八章 “第四溺”及“第五溺”:佛老之习(上) 041
第九章 “第四溺”及“第五溺”:佛老之习(下) 047
第十章 王阳明性格的两面 053
第十一章 脱离佛老之学057
第十二章 悟道历程(上):直谏、下狱与流谪 065
第十三章 悟道历程(中):流谪时的内心生活 073
第十四章 悟道历程(下):气节、安心与立命 081
第十五章 摆脱生死的烦恼 087
中 编 093
第十六章 知行合一(上):格物致知之说 095
第十七章 知行合一(中):本论 101
第十八章 知行合一(下):评论 109
第十九章 知行合一与心即理 117
第二十章 天理(上):存天理—去人欲—圣人 123
第二十一章 天理( 中 ):天理与人欲的区别—省察克治 133
第二十二章 天理( 下 ):立志—天人合一 141
第二十三章 良知(一):王阳明学说的顶点—天理与良知 147
第二十四章 良知(二):本论 155
第二十五章 良知(三):致良知的工夫(上) 163
第二十六章 良知(四):致良知的工夫(下)173
第二十七章 良知与诚:致良知与诚意—至善与至乐 181
第二十八章 良知与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理想国家 189
第二十九章 良知与性(上):性之善恶 201
第三十章 良知与性(下):善恶之起源—理或性与气 209
第三十一章 一阳来复:政务与学问 221
下 编219
第三十三章 平定宸濠之乱 245
第三十二章 南赣巡抚 231
第三十四章 群奸诘难 255
第三十五章 百战归来白发新 271
第三十六章 晚年的精修和培养人才(上):对阳明学说的诽谤及传道的热情 279
第三十七章 晚年的精修和培养人才(下):学术修养的成熟与培养人才的事迹 293
第三十八章 两广巡抚—去世 30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