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84732
可曾想象,有天你去一座千年古城旅游,打卡了一圈著名景点,然后被告知,这些景点全部出自同一位建筑师之手?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就是这样一座城市,而那个包办了巴塞罗那热门景点的建筑师,就是安东尼·高迪。
高迪,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
他是疯狂的创意者、孤独的天才、渴望自然的小孩、良师益友。
超现实艺术大师达利视他为偶像,称他为“最后一位伟大的建筑天才”“上帝的建筑师”。
他也是“沉迷于建筑行为的怪人”;
他的建筑作品被打上“西班牙餐前小吃”艺术的烙印,
被视为“醉酒后的艺术”“建筑的异端”“一条歧路”……
只要讨论高迪对建筑史的贡献,就会引起争议。
比高迪的建筑设计作品更耀眼的,则是他的个性。
给这样一位谜一般的人物立传,是极为复杂的事情。他不爱写东西,连可以传世的书信也被毁掉了。尽管他自称沉默寡言,但很多朋友和助手却记得他是一个健谈者。然而,高迪最著名的语录里,有许多都不像是真话,而像是被人编辑加工过的格言警句,深奥犀利,目的是为了流传后世。为了寻找到真正的高迪,本书通过严谨的考索,让高迪的关键性格特征摆脱神话的阴影得以显现。
高迪的建筑艺术就像一本摊开的书。然而作为巴塞罗那孤独的“美学祭司”,他的个人形象却从来罕为人知,始终是一个谜。无论生前死后,高迪奇特的言行举止和创造力都有几近疯狂的魔力,如今高迪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
本书是蜚声世界的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的传记,将高迪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捕捉了高迪人生和事业的道路,反映了加泰罗尼亚不同寻常的民族文化,从而让真实的高迪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序言
导言
“属于空间与环境的人”
旷野里的声音
奇迹之城
建筑学徒
天堂与东方内闱的景象
神圣教父
打造新的耶路撒冷
置身乐园
骸骨屋
被围困的城堡
庇护洞穴
风云突变
悲剧周
被抛弃的卵石
“密集如林的象征”
穷人的大教堂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很少有艺术家能像高迪一样彻底影响我们对一座城市的感知。很少有建筑家能被证实是其所属文化的标志性人物。然而,对于高迪、巴塞罗那和加泰罗尼亚而言,这三者却永远地交织在一起。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
高迪已经盛名远播,可以说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家。无论是在日本和韩国,还是在德国和拉丁美洲,人们都对高迪留下的建筑遗产赞颂不已。一位日本景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惊叹感觉:在日本,高迪的作品只会放在博物馆里,而在巴塞罗那,它却与整个城市的结构融为一体。也许高迪真正的魅力在于他作品里体现出纯粹的亲近感。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迪士尼式的世俗味道,但从最积极的角度看,它们在形成感官冲击的同时,又体现出深刻的质朴感。艺术要面向所有人,这是一种慷慨且人性化的想法。今天,高迪的建筑艺术再一次成为时尚。
高迪是一个极度着眼于当代的人物:他是整体论者,注重于精神层面,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他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回收破碎的瓷片、旧陶器、儿童玩具、纺织厂的旧针具、打包棉布用的金属捆扎带、床座弹簧、工业锅炉的废旧内衬,用来进行建筑设计创作。
高迪就像是20世纪的达·芬奇,他是艺术家兼发明家的完美化身。他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能灼穿陈腐的样本教材。他禀赋里具有一种令人称奇的能力,可以想象出某个建筑,再将它变为现实。他以这种方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学。
一些人发现高迪的作品难以理解,并且不承认高迪风格的丰饶广袤。对于这些人而言,高迪的一座座高塔是濒临崩塌的征兆,然而高迪却总能吸引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观众。他对细节的敏锐眼光极具日本特色,他深挚的宗教情感带有明显的天主教特征——然而,他设计的白色阁楼房间结构醒目,却显示出纯正加尔文宗的气质。
时至今日,高迪的建造工程还在继续——在他坟墓以外的地方。上帝曾是他最重要的主顾。用高迪的话说,根本不用为这位主顾赶时间。上帝已经为沙特尔大教堂和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完工等待了数百年,按照这类标准,圣家堂就算再建造一百五十年也不为过。
这种状况注定将发生改变。假如目前稳定汇入的捐款不至于枯竭,圣家堂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竣工。
高迪的建筑艺术就像一本摊开的书。然而作为巴塞罗那孤独的“美学祭司”,他的个人形象却从来罕为人知。他始终是一个谜,是最后一位逃过传记作家凝视目光的现代艺术巨匠。
以往许多关于高迪的研究,并没有把他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来看待,而宁愿把他描绘成孤身穿行在加泰罗尼亚舞台的身影,抑或将笔墨聚焦于他精巧的建筑形式。然而,高迪生平里的众多关键事件,对于这位建筑师其人其作和他的密友圈而言堪称试金石和导火索的那些事件,却都被逐一忽略。举例来说,1898年西班牙丧失了它的帝国地位,1909年很多女修道院和教堂被焚毁的“悲剧周”,都对高迪和友人及其赞助者产生了强烈影响,并完全改变了他的工作模式。
加泰罗尼亚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冲突可谓一触即发。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朝)之间不稳定的联盟是局势极为紧张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引用西班牙和加泰罗尼亚作家的文字,让他们各自表述。
在西班牙内战之前,一些西班牙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意识到各种危险状况的存在,但是悲剧在于,他们无力阻止步步迫近的危机态势。很少有人曾像高迪那代人一样进行如此严酷的自我剖析。很少有人愿意置身于如此痛苦的自我探索过程。他们的大多数批评在当时显得犀利尖锐,在今天看来仍然切中肯綮。改革与反动潮流之间的社会与政治张力,形成了高迪作品的潜台词与内在隐藏结构。
给这样一位谜一般的人物立传,是极为复杂的事情。除了研究方法,还有其他各种问题。西班牙内战伊始,高迪的个人资料和工作档案全部遭到毁坏。1936年7月20日,圣家堂的地下墓室被人闯入,接下来的两天里,高迪的图稿、记录和模型被焚毁或打碎。同月,高迪的朋友、圣家堂的本堂神父吉尔·帕雷斯(Gil Parés)在附近的采石场遭暗杀身亡。不过,关于高迪生命的最后十五年,我们几乎知道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高迪是一个作息极有规律的人,你能通过他的日常起居来核对怀表的时间:弥撒、晨祷、三钟经,晚间漫步到教堂去告解。我们知道他在几点钟买晚报,以及从哪一家报亭购买。但是在空荡寂静的告解室里,他的灵魂涌动已经永远地消失不见。
高迪宣福协会(Asociación Pro Beatificación de Antoni Gaudí)进行多年游说,并通过出售宣传册和祝祷卡片的形式,竭力推动教廷为高迪举行宣福礼。他们终于接近实现这一目标了。1998年夏天,巴塞罗那大主教里卡德·玛丽亚·卡莱斯(Ricard Maria Carles)正式启动这个进程,他宣布高迪为建筑业的主保圣徒。这还有待于梵蒂冈的批准认可。按照大主教的说法,他是一位建筑艺术家,并且完成了一份神秘的作品,只有十字架若望的杰作《心灵赞歌》(Cántico Espiritual)可与其媲美。正如罗斯金(John Ruskin)描写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的话,他远不只是一位艺术家,其实他是“获得神启的圣徒”。
译后记
本书历经坎坷终得出版,最应感谢的是生活书店的青眼赏识。
高迪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岁月中,生活在工业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动荡的旋涡中,他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其天纵英才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超高辨识度的建筑精品,不但迥然有别于此前种种,也卓立于后世现代主义标志性幕墙,直为世界人民留下颇具魔幻色彩的建筑瑰宝。
高迪是“一人一城一传奇”的鲜明代表,就此而言,很难想象哪位建筑师的名气能出其右。借助建筑语言,高迪将独特而神秘的加泰罗尼亚艺术气息彰显出来,使世人在巴萨足球之外,对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那片土地更怀几分景仰。
作为世界人民之一员,我对加泰罗尼亚早就心向往之,并已交好费用打算在2020年春节赴西班牙一饱眼福,奈何疫情猛于虎,惜乎未成行。辗转到2023年底,遇见博物馆将带有近百组文物的展览“遇见高迪:天才建筑师的艺术世界”搬到北京798,终于使我稍有寄托,看到最后,高迪令人伤感地以车祸离世,不禁令我念及家严,悲从中来。2024年4—10月,中国建筑科技馆、西班牙高迪研究院继续在武汉联袂举办展览“高迪:瞬时即永恒”,读者终于可以捧着本书亲近大师,“获取新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我时常会心而笑,在中文世界,大师的名字便有“于高处迪导”之意;然而在中文世界,大师却一直没有一本中等厚度以上的传记可以供人亲近。幸赖黄华主任慧眼选中本书,其后延宕于曲折的出版过程不再细表,真让人情不自禁地比附于圣家堂的漫长建造。
交待一下本书的大致分工,这也是不得不写个后记的由头。我翻译了前半部分,李静韬翻译了后半部分,颜筝和张惟翻译了中间部分各一章,鲍准翻译了最后一章。全书由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晖兄审定,真是太感谢你了!
事实上,高迪的传记本身就难产,因为高迪的档案和模型不幸在西班牙内乱中被毁,当时这些东西就存放在圣家堂地下室里。幸运的是,大教堂无恙,一路风雨走来,目前还剩最后一座中央塔楼尚未完工,西班牙官方称圣家堂将在2026年高迪逝世百年之际全面完工。
出版、展览、完工,都是大好事,也愿各位好事连连。
徐国强
2024 年5 月
漫步在悬铃树下的小镇青年,尝试重写历史兴衰
(节选自“奇迹之城”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注释从略)
刚刚来到大都市巴塞罗那的高迪,满眼好奇地走过博恩区和哥特区,到豪梅·巴尔梅斯学校去完成余下的两门课程——基础物理和博物学。较轻的学习 负担肯定让这位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对城市建筑遗产发展日益浓厚的兴趣。但是,若干年后的高迪再一次歪曲和粉饰了我们对青年高迪的看法。高迪在回首往事时说,他在十六岁时就已经是一个固执己见、坚持自学成才的人。然而,他的考试成绩显示,他在这里求学的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课程要求。
高迪居所周围的环境为他提供了灵感。那些狭窄的街道,骤然隐没在六层高的廉租公寓纷纷投下的阴影里,通向一个个阳光透亮、让人倍感亲切的广场。那种气味、晾衣绳、吵闹、调情和各种噪声是每日生活的永恒特征,它们充斥于砖头与石膏板搭建的狭窄街巷。马拉加利曾经充满怀想地描述他在里韦拉的童年:
当我还是个男孩时,
我胆怯地生活在
阴暗的街区。
虽然墙壁潮湿,
但阳光令人喜悦。
从光亮到阴影的各种温度与心情变化,与里韦拉狭窄街道上不同建筑结构之间的急剧落差,彼此产生呼应。一种建筑风格或是被吸纳,或是被取代,形成了一种近乎剧场表演效果的不和谐感。这既是视觉上的不协调,但同时也非常优美生动。在朴素的正立面背后隐藏着极其丰富的建筑细节。每个时代都以上一个时代为基础而建立。饱经风雨的木门,被装饰性的铁链纽结在一起,遮拦了令人称奇的华丽内饰。锻铁大门则通向质朴的露天庭院。罗马时代墙垣的厚重花岗岩块被用作哥特式教堂的根基。罗马式的立柱被用来支撑新古典主义的阳台。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不同建筑风格的大杂烩。灰膏涂敷的正立面,貌似普通平实,但只要启开一座座小门通道,眼前显现的就是半遭废弃的中世纪商人豪邸,而造型典雅的楼梯则优美地盘旋到二楼主厅。在每一个角落,你都会有所发现。一家店铺的外墙可能掩盖了12世纪圣殿骑士教堂的入口;在距离最繁华的大街一分钟远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座寂静孤独的罗马式回廊。
在距离高迪兄弟住所一箭之遥的地方,耸立着海洋圣母殿(Santa Maria del Mar),它是哥特式建筑和高迪所在堂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里韦拉的主教座堂”。塔拉戈纳大教堂的规模、复杂性、建筑与空间效果的多样性,以及不同风格的积聚,都曾给高迪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海洋圣母殿却是哥特式的杰作。
海洋圣母殿只是14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兴土木的狂热时期所修建的众多哥特式教堂之一。它属于迅速上马完工的项目,不像坐落在哥特区中心的圣亚加大(Santa Àgata) 皇家礼拜堂,也有别于同一时期修建、风格混杂的巴塞罗那主教座堂。这样的兴建速度导致它具有风格统一的力量。起初,教堂的墙外就是沙滩。因此,它的一侧面对着沙滩,看起来就像是一艘褐红色的船体残骸。然而,与巴塞罗那众多令人兴奋的建筑一样,最让参观者着迷不已的还是它的内部。从建筑的南大门向内直视教堂,可以看到正殿两侧是以间隔较远的立柱作为支撑。当它一直延伸到光线透亮的半圆形祭坛后曲廊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节奏逐渐加快的视觉韵律。如果目光沿着正对祭坛的通道原路折返,相当于再一次体验这番韵律感受。走在通道上,观者会注意到端正架设在六角柱头上方的肋架拱顶,以及它们含蓄的能量迸发与动态潜能,进而迅速将视线移向空中。海洋圣母殿充满张力的空间,具有某种灵活性。但它也具有某种自相矛盾的属性。它在予人抚慰的同时,也让人躁动不安,它在造成视线移动的同时,又保持着静态不变。坚固不移的石材散发着空间幻觉的气息。所有这些效果都出自这样一座工程结构暴露无遗的建筑。
该教堂在14世纪的建造过程为高迪提供了一个榜样,使他知道建筑与信仰在将来如何有可能实现统一。
海洋圣母殿是依靠当地社区力量建造的。建筑的费用由里韦拉的商人提供,同时也得到几十家行业工会的技术与捐资援助,包括蜡烛商、制革工、鳕鱼商贩等。即使是那些缺乏一技之长、专门从附近蒙特惠奇山采石场搬运巨型石块的码头装卸工,也成为这项庞大工程的一部分。奴隶工人通过修建教堂的艰苦劳动赎回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海洋圣母殿让外来者得以融合,并将他们安全纳入了教会的围栏。这是创立一所基督之家的示范典型,日后将成为高迪在筹备圣家堂过程中作为建筑哲学的坚固基础。
当年高迪朝着码头和海滨方向行走,在薄暮的柠檬色光线里穿过博恩区的时候,或许经常从街边的悬铃树下漫步而过。在博恩广场的另一边,耸立着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商人宅邸希弗雷宫(Porxos d’en Xifré)。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柱廊而闻名,它是彼时刚开放不久的旧海堤区域里规模庞大的新型奢华地产开发项目之一。希弗雷宫的出资者是何塞普·希弗雷- 卡塞斯(Josep Xifré i Cases)。在1835年反教权暴动结束后不久的那批建造工程里,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建筑价值的项目之一。
希弗雷作为巴塞罗那的地产业首富,属于城市新晋精英阶层“印第安诺人”里最富裕的一位代表。这些人经营殖民地的蔗糖、朗姆酒、棉花与奴隶贸易,聚敛了大量财富。希弗雷以宏大规模修建了这座兼具商贸和居住功能的宅邸。它的立面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并侧重于表面装饰,从而增添了一种华彩的效果。
希弗雷需要纪念他的父亲,后者曾在英西战争中损失了麾下的舰队。这是他在港区开发这一超大规模“时尚”项目的首要原因。但是这种宣传仅仅引起了人们极为短暂的关注。这座巨型建筑最终由于它的拙重感而黯然失色。
希弗雷宫展现了它与“印第安诺”的文化核心即“财富”的简单直接关联:奴隶和小天使在热带水果的披垂花饰中间装载着农产品,而农神萨杜恩和天神乌拉诺斯则在空中手持三角尺、罗盘、沙漏等航海仪器,对他们进行监督。雕刻的奖章图案里,著名的加泰罗尼亚徒步旅行者与美洲土著人的刻板形象混杂在一起。在一些装饰细节中,希弗雷宫使用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符号语言,它隐晦如谜,而且故弄玄虚。希弗雷宫暗示的是,这个时代的工业与商贸,就像阿尔戈英雄们追寻金羊毛的
事迹那样具有史诗和英雄意味。高迪在希弗雷宫对面的建筑学校学习,这使得他有充足的机会熟悉这座建筑的全部装饰并慢慢剖析其中可能的含义。海洋圣母殿和希弗雷宫在高迪的周遭环境里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靠社会力量修建的异常美丽的哥特式教堂,另一个是以殖民剥削为基础并向工商业致敬的宅邸。两者界定了高迪今后将要实现的两个终极目标:一是成为加泰罗尼亚身份象征的旗舰,一是尝试重写历史的兴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