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248280
古代文人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文人记录旅行的文本——游记,却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历代的游历者、纷繁复杂的视觉材料与文学传统,既塑造出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象,又创造一种精神上的游历空间。本书讲述——
晚明对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与游记的盛行有何种关联;
六十岁的钱谦益为何踏上他的黄山之旅,而他在攀登黄山的途中,又在思考些什么;
文化、历史和宗教如何在黄山上沉淀,使它从人迹罕至之地,演变成著名的风景;
有关黄山的诗歌、山水画、木刻版画、游记,如何使它成为一种文化的空间;
古代文人怎样感悟风景,怎样与前人在风景中对话交流,又怎样如朝圣者一般穿行在精神的空间中。
本书是对17世纪中国旅行写作实践的细致考察,作者创新的理论立场,结合细致的文本研究,对中国传统游记体裁进行了一次全新解读。在本书中,作者以著名诗人、官员和文学史学家钱谦益的《黄山游记》为研究重点,与其他传统学者对游记的解读不同,他将钱谦益游记中的风景解读为一种代表性传统的复杂产物,而不是一种可实证的空间。
本书取材广泛,引证资料包括个人轶事、传统宇宙学资料、地方志、道家经典、绘画和木版画等,在纷繁复杂的古典文献中探索了明末江南的迷人世界。作者在书中突出说明:钱谦益对黄山的描述,与其说是他的第一手观察,不如说是他之前几代旅行者留下的层层意义。本书可作为相关学者或学生研究晚明历史和文学的必要参考,也可为任何对旅游写作、人文地理、旅游社会学或艺术和视觉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新视角。
序
东鳞西爪 —晚明文学的个性解放
笔墨山水 —黄山文学传统
山水 —十七世纪的黄山视觉艺术
斧凿痕和钱谦益对黄山的思考
《游黄山记》原文与注释
结 论
跋
《游黄山记》版本整理
《游黄山记》繁体版本异同
参考书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