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77760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东方游圣”撰写的“千古奇书”
★全本全注全译 通俗易懂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千古奇书”,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一册
游天台山日记 1
游雁宕山日记 13
游白岳山日记 23
游黄山日记 31
游武彝山日记 44
游庐山日记 57
游黄山日记后 70
游九鲤湖日记 78
游嵩山日记 89
游太华山日记 105
游太和山日记 114
闽游日记前 124
闽游日记后 138
游天台山日记后 156
游雁宕山日记后 168
游五台山日记 187
游恒山日记 196
浙游日记 205
江右游日记 252
楚游日记 396
二册
粤西游日记一 629
粤西游日记二 841
粤西游日记三 1037
三册
粤西游日记四 1233
黔游日记一 1447
黔游日记二 1535
滇游日记一 1591
游太华山记 1595
滇中花木记 1603
游颜洞记 1605
随笔二则 1611
滇游日记二 1619
滇游日记三 1689
盘江考 1788
四册
滇游日记四 1801
滇游日记五 1918
滇游日记六 1994
滇游日记七 2086
滇游日记八 2172
五册
滇游日记九 2287
滇游日记十 2390
滇游日记十一 2471
永昌志略 2537
滇游日记十二 2543
滇游日记十三 2637
鸡山志目 2665
鸡山志略一 2667
鸡山志略二 2675
丽江纪略 2680
法王缘起 2681
溯江纪源 2682
附录一:徐镇序 2690
附录二:季梦良序 2692
附录三:史夏隆序 2693
附录四:吴江潘次耕先生耒旧序 2695
附录五:奚又溥序 2697
附录六:杨名时序一 2699
附录七:杨名时序二 2701
附录八:叶廷甲序 2703
附录九: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 2705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题解】《游黄山日记》是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游览黄山时所写的游记。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北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初二(1616年3月19日),徐霞客等人离开白岳山,复行数十里,来到黄山群峰脚下。初三,一行人抵达汤口。在黄山逗留的九天时间里,徐霞客等人先在雪景中浴汤泉,而后又分别游历了祥符寺、慈光寺、天门等,后又浏览了平天矼、狮子峰等。游记中还向我们展现了拳曲盘结、蟠曲苍翠的扰龙松的奇特之处。不巧的是,初十清晨大雨如注,之后的行程受到了天气的阻碍。十一日,由于雨不停地下,不能畅意游赏文殊院、莲花洞,不得不下山返程,出了汤口。整篇游记文辞生动、有趣,详尽讲述了黄山的奇松异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后,徐霞客分析了黄山周围的水流之源流。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①。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②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注释】①掇(duō):拾取。②弥(mǐ)布:充满;遍布。
【译文】二月初二日 我下白岳山,前行十里路,顺着山麓向西,抵达南溪桥。我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沿山北行。复行十里路,两边山脉陡削险峙,有如两扇门夹住溪水。我越过两山下行,眼前平田宽广。又走二十里路,抵达猪坑。我沿着险峻的小路攀登虎岭,十里,到达虎岭。又行五里路,越过虎岭山麓。向北看,黄山诸峰,小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拾取。又走三里路,就是古楼坳。溪流宽阔,水位高涨,没有桥梁,水中木片遍布,很难赤足蹚过去。二里后,在高桥歇宿。
初三日 随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瓮,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面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遝①也。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药臼”,曰“药铫”②。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初四日 兀坐听雪溜竟日③。
【注释】①杂遝(tà):杂乱。②药铫(diào):小铁锅。③兀(wù)坐:枯坐。雪溜(liù):雪水下滑。竟日:终日。
【译文】初三日 我随樵夫同行很久,共翻越两座山岭,下山后又上山,一座又一座。这两座山岭都十分险峻,叫作双岭。我们行十五里,经过了江村。又走二十里路,抵达汤口,是香溪、温泉诸水的源头。我转入山中,沿溪水缓缓上山,山上积雪淹没脚趾。我前行五里,抵达祥符寺。温泉隔着小溪就能看到,大家便脱去衣服,一起到温泉里洗澡。温泉池前临溪水,后倚岩壁,三面砌石,上环桥梁一样的石条。温泉水深三尺,冬寒尚未散去,温泉的热气却很旺盛,带有清香的水泡从池底汩汩冒出。黄贞父说黄山的温泉不及盘山好,因为汤口和焦村是交通要道,洗浴者杂乱众多。我们洗完澡,回到祥符寺,挥印和尚引我们登山前往莲花庵,我们便顺涧踏雪上山。山涧蜿蜒盘曲,水流向下倾注,深不见底下方的,叫作白龙潭;上方位于涵洞之间地,叫作丹井。丹井旁有突起的石头,分别叫“药臼”和“药锅”。我们随溪水曲折前行,四周有群峰环绕,树林山石相互掩映。如此走了一里路,找到一座寺庵,印我和尚因事外出,故不能进入庵堂。只见庵堂中的香炉和钟鼓,都是用天然的古树根雕琢而成。我们只好回祥符寺住宿。
初四日 我枯坐了一整天,静静聆听雪滑落的声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