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64256
在第9版基础上新增第十三章生长发育和衰老,确保教材内容覆盖生命全周期,并对多章内容进行更新、扩充和删减。比如肺通气部分新增人工通气的生理学原理和肺功能测定的新方法,第八章第六节清除率改为肾功能的评定并修改节内内容,新增“血糖的调节” 综合介绍不同激素对血糖稳态的影响,新增“生长发育”综合介绍不同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减少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神经解剖学的简单重复,弱化与临床医疗实践不太密切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的介绍。书中的专业术语均依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规范表述,保留经典适用的图表,更新新图表。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1
三、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
四、 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2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3
一、 动物实验/ 4
二、 人体生理研究/ 4
三、 生理学研究方法/ 4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5
一、 新陈代谢/ 5
二、 兴奋性/ 6
三、 适应性/ 6
四、 生殖/ 6
五、 衰老/ 7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7
一、 机体的内环境/ 7
二、 内环境的稳态/ 7
三、 生物节律/ 8
第五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8
一、 神经调节/ 9
二、 体液调节/ 9
三、 自身调节/ 9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10
一、 反馈控制系统/ 10
二、 前馈控制系统/ 11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1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 3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3
一、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 13
二、 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4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22
一、 信号转导概述/ 22
二、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3
三、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3
四、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6
五、 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7
六、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7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28
一、 静息电位/ 28
二、 动作电位/ 31
三、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39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42
一、 横纹肌/ 42
二、 平滑肌/ 50
第三章 血液/5 3
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 53
一、 血液的组成/ 53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54
三、 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55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56
一、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56
二、 红细胞生理/ 56
三、 白细胞生理/ 61
四、 血小板生理/ 63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66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66
二、 血液凝固/ 67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72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73
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73
二、 红细胞血型/ 74
三、 血量和输血原则/ 76
第四章 血液循环/7 9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79
一、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79
二、 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82
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83
四、 心功能评价/ 87
五、 心音/ 90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90
一、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91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95
三、 体表心电图/ 101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04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04
二、 血流动力学/ 107
三、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109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13
五、 微循环/ 115
六、 组织液/ 117
七、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18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19
一、 神经调节/ 119
二、 体液调节/ 124
三、 自身调节/ 128
四、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28
第五节 器官循环/ 129
一、 冠脉循环/ 129
二、 肺循环/ 131
三、 脑循环/ 132
第五章 呼吸/1 3 5
第一节 肺通气/ 135
一、 肺通气的原理/ 136
二、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43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47
一、 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147
二、 肺换气/ 148
三、 组织换气/ 150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51
一、 氧的运输/ 151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154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56
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56
二、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58
三、 特殊条件下的呼吸运动及其调节/ 162
四、 临床监控呼吸状态的生理参数及意义/ 163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 6 5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165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65
二、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66
三、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66
四、 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167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169
一、 唾液的分泌/ 169
二、 咀嚼/ 170
三、 吞咽/ 17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71
一、 胃液的分泌/ 171
二、 胃的运动/ 177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79
一、 胰液的分泌/ 179
二、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81
三、 小肠液的分泌/ 183
四、 小肠的运动/ 183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184
一、 肝脏的功能特点/ 184
二、 肝脏主要的生理功能/ 185
三、 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 186
四、 肝功能障碍/ 186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186
一、 大肠液的分泌/ 186
二、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87
第七节 吸收/ 188
一、 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188
二、 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189
三、 大肠的吸收功能/ 193
第八节 肠道微生态和肠屏障功能/ 193
一、 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193
二、 肠屏障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19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1 9 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96
一、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196
二、 能量代谢的测定/ 197
三、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01
四、 能量平衡的调节/ 202
五、 基础代谢/ 202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204
一、 体温/ 204
二、 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 206
三、 体温调节/ 209
四、 特殊环境温度下的体温调节/ 21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2 1 3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213
一、 肾的功能解剖/ 213
二、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216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18
一、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18
二、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19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220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220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220
三、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226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26
一、 尿液的浓缩机制/ 227
二、 尿液的稀释机制/ 229
三、 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230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230
一、 神经调节/ 230
二、 体液调节/ 231
三、 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234
第六节 清除率/ 236
一、 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36
二、 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236
第七节 尿的排放/ 238
一、 输尿管的运动/ 238
二、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39
三、 排尿反射/ 239
四、 排尿异常/ 240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2 4 2
第一节 感觉概述/ 242
一、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242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42
三、 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245
四、 感觉系统的神经通路/ 245
第二节 躯体和内脏感觉/ 246
一、 躯体感觉/ 246
二、 内脏感觉/ 252
第三节 视觉/ 253
一、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53
二、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257
三、 视觉信息的处理及机制/ 263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265
第四节 听觉/ 266
一、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267
二、 内耳耳蜗的功能/ 268
三、 听神经动作电位/ 272
四、 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层的听觉分析功能/ 273
第五节 平衡感觉/ 273
一、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273
二、 前庭反应/ 275
三、 平衡感觉的中枢分析/ 275
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 276
一、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276
二、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277
三、 嗅觉和味觉的中枢分析/ 278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 8 0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80
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80
二、 突触传递/ 285
三、 神经递质和受体/ 292
四、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299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03
一、 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303
二、 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306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08
一、 运动的中枢调控概述/ 308
二、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309
三、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 311
四、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14
五、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16
六、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1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319
一、 自主神经系统/ 319
二、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22
三、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控/ 324
第五节 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 326
一、 脑电活动/ 326
二、 睡眠与觉醒/ 328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332
一、 学习和记忆/ 332
二、 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334
第十一章 内分泌/3 3 7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337
一、 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337
二、 激素的分类/ 340
三、 激素的作用机制/ 341
四、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43
五、 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 345
第二节 下丘脑- 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346
一、 下丘脑- 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347
二、 下丘脑- 神经垂体内分泌/ 353
三、 松果体内分泌/ 355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356
一、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356
二、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358
三、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61
第四节 甲状旁腺、维生素D 与甲状腺C 细胞内分泌/ 363
一、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364
二、 维生素D 的活化、生理作用与生成调节/ 365
三、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367
第五节 肾上腺内分泌/ 368
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 368
二、 肾上腺髓质激素/ 371
三、 肾上腺髓质素/ 372
第六节 胰岛内分泌/ 373
一、 胰岛素/ 373
二、 胰高血糖素/ 377
三、 血糖稳态的激素调节/ 378
第七节 组织激素与功能器官内分泌/ 378
一、 组织激素/ 378
二、 功能系统器官内分泌/ 381
第十二章 生殖/3 8 3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383
一、 睾丸的功能/ 383
二、 睾丸功能的调节/ 386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386
一、 卵巢的功能/ 386
二、 月经周期及调控/ 390
三、 卵巢功能的衰退/ 392
第三节 妊娠/ 392
一、 受精和着床/ 393
二、 妊娠的维持/ 394
三、 分娩/ 396
第四节 性生理与避孕/ 397
一、 性成熟/ 397
二、 性兴奋与性行为/ 398
三、 避孕/ 399
第十三章 生长发育和衰老/4 0 0
第一节 生长发育/ 400
一、 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400
二、 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 401
第二节 衰老/ 404
一、 衰老的概念、特征和表现/ 404
二、 衰老的人体变化/ 406
三、 衰老的机制/ 407
四、 延缓衰老的方式/ 408
推荐阅读/4 1 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 1 1
生理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核心基础医学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被称为生命的逻辑(the logic of life)。医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状态下机体功能的改变,以及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的原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是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保证。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生理学》(第9 版)自2018 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并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2023 年5 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了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按照本套教材第十轮主编人会议的精神,本次修订在坚持既往“三基”“五性”“三特定”的编写传统和传承《生理学》(第9 版)“医学- 人文融合、基础- 临床融合、纸- 数- 网融合”编写特色的基础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健康中国建设、新医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战略需求,着眼于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吸纳国内外优秀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全面架构生理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在创新的前提下保持优良传统,在变革的思维上探索教育的真谛。
本轮修订对标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和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更新了部分内容。注重联系临床应用,以临床异常变化加深对正常的理解,以功能活动中的关键分子加深对临床疾病治疗靶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释临床现象、解决临床问题。关注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优化教材内容,新增一章(第十三章)“生长发育和衰老”。关注肠道微生态在机体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新增一节(第六章第八节)“肠道微生态和肠屏障功能”。随着痒觉机制的研究进展,新增痒觉生理相关介绍(第九章第二节)。注重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教材“两性一度”。适当引入理化公式,强化理科思维,对诺贝尔奖级的重大进展注意简介其科学价值,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在全书最后新增推荐阅读以拓展教材的广度。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体系的整合,新增的“血糖稳态的激素调节”(第十一章第六节)和“生长发育”综合介绍不同激素对血糖稳态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强化结合教材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和提升人文精神,介绍中国科学家的科学贡献,并新增针刺镇痛生理学原理,在书末推荐阅读处以资源码形式展示中国科学家相关重要创新发现的文献出处。全面更新了每章后的思考题,除绪论外每章都有临床案例分析题,以问题引导高阶思维的培养。此外,本轮修订还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理学名词》(第二版)对全书的相关生理学名词进行了更新。
对标教材立体化建设的要求,本版教材继续采用纸质 数字资源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形式,在纸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以资源码形式链接相应的文字拓展、图片、动画或视频微课,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该知识点;为帮助读者梳理知识构架,每章均提供了章节思维导图、授课PPT的资源码;为进一步加强对学习的检验,每章均配有选择题型的目标测试资源码,对每章后的思考题,增加了解题思路的资源码。
感谢周志明、岳少杰、晋学庆、潘忞、冯健、谢燕清、唐立、邢巍巍、丁晶、袁海波、张弘等临床及相关学科专家对本版教材中的临床相关问题及案例进行专业审阅,并提供了权威的针对性建议,拓展了医学生对“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知。
最后,要感谢参与本次编写工作的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在编写过程中,各位编委体现了我国生理学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保证了本版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尤其需要感谢教材主审王庭槐教授对本版教材进行通篇审校,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还要感谢冯丹丹、徐虎、韩仰老师承担了大量的编务秘书工作,感谢陈炜老师和林默君老师在绘图中给予的帮助和付出的辛勤劳动。通过编写委员会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本教材顺利完成编写修订工作,如期付梓!
在本书的修订中,编者本着求真求实、必邃必专的治学精神,争取将教材的质量臻于完美,但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漏瑕疵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批评斧正!
罗自强 管又飞
2024 年1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