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266152
内容简介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与核心资源。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是一个动态演化和持续迭代的过程,而信任的建立是市场建设的关键一步。本书通过“信任”这一视角,对数据流通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对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实践进行回顾与展望。基于“TIME”分析框架,对数据可信流通技术、数据流通机构、可信的数据流通模式以及促进数据可信流通的治理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旨在为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数字经济从业者、数据治理人员以及关注数据流通交易的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帮助他们理解数据流通的可行模式,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难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流通潜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数据要素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据要素流通的必要性
第二节 数据要素及其流通特点
第三节 数据要素流通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数据要素市场
第一节 数据要素市场概述
第二节 数据要素市场的参与主体
第三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痛点
第三章 数据可信流通框架
第一节 数据可信流通的概念内涵
第二节 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 TIME 框架
第四章 数据可信流通技术
第一节 数据可信流通基本技术
第二节 数据可信流通前沿技术
第三节 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应用
第五章 数据流通机构
第一节 数据交易所
第二节 数商
第三节 数据经纪人
第四节 数据空间
第六章 数据可信流通模式
第一节 数据可信流通模式的概念基础
第二节 数据权属的许可与转让
第三节 数据授权运营
第四节 数据信托
第五节 数据产品与服务的可信流通模式
第六节 数据可信流通模式的对比与展望
第七章 数据流通的敏捷监管体系
第一节 敏捷监管
第二节 数据流通的监管维度
第三节 数据流通敏捷监管框架
第八章 数据要素流通实践
第一节 数据要素流通现状及困扰
第二节 数据要素流通案例
附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与重要战略资源,数据与数智化技术有机耦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蕴含海量数据源。据国际数据公司估计,中国的数据资源规模将以每年30% 的平均增速扩张,预计 2025 年达到 48.6 泽字节。这些原始数据有潜力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但是数据作为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往往不能合规地在市场中流通释放价值。因此,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便成为数据充分流通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如火如荼推进,但在实践中仍出现“有市无数,有数无市”的现象。数据要素市场遇冷,是市场参与者激励匮乏的直接体现。多数文献结合数据要素可复制、非竞争、权属复杂等特性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剖析,总结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难点与挑战,但少有研究从信任的角度对数据流通进行系统性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数据是一种“信任品”。本书通过“信任”这一视角,对数据流通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具体来讲,本书基于“TIME”分析框架,将数据可信流通解构为技术(Technology)、机构(Institute)、模式(Model)、监管(Examination)四个部分,对数据可信流通技术、数据流通机构、可信的数据流通模式以及促进数据可信流通的治理方案提供了全面介绍。
近年来,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如火如荼推进,但在实践中仍出现“有市无数,有数无市”的现象。数据要素市场遇冷,是市场参与者激励匮乏的直接体现。多数文献结合数据要素可复制、非竞争、权属复杂等特性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剖析,总结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难点与挑战,但少有研究从信任的角度对数据流通进行系统性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数据是一种“信任品”。本书通过“信任”这一视角,对数据流通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具体来讲,本书基于“TIME”分析框架,将数据可信流通解构为技术(Technology)、机构(Institute)、模式(Model)、监管(Examination)四个部分,对数据可信流通技术、数据流通机构、可信的数据流通模式以及促进数据可信流通的治理方案提供了全面介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