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184085
★★常规沟通类书籍VS 《聪明人说话前在想什么?》
常规沟通类书籍:
1.给你一套说话模板或固定的公式,僵化死板,流于形式;
2.只告诉你沟通高手自己是怎么说话的,不太适用他人;
3.只是教你怎么说话让人舒服,不注重解决实质问题;
4.内容过于雷同化,陈旧,技巧有余,过于细节。
《聪明人说话前在想什么?》:
1.告诉你表达的底层逻辑,不限场景和人物,不套路化;
2.源自与3000家公司不同身份人群沟通的实战经验,有用度拉满;
3.表达的核心不是如何说,而是如何思考,会思考才能说出聪明的话;
4.视角新颖,提供一套让你成为聪明人的系统。
★★日本年销量突破60万,日本2023-2024多项大奖,畅销榜年度图书
2023 年度畅销书top 1(商业图书,数据来源:日贩和东贩)
2024 上半年畅销书top 1(商业图书,数据来源:日贩和东贩)
2024 年读者选书商业书籍大奖赛实用top 1
2023年度庆文堂书店商业图书奖
★★7个黄金法则5种思考方法,让你同时获得 “智慧”和“信赖”
7个黄金法则:是聪明人思考的逻辑与出发点,是聪明人看待事物和自身言论的标准。
5种思考方法:是说话不肤浅的根本,是聪明人说话易于理解,有深度的措施
★★附赠具有点醒和提示作用的全书要点拉页。
你不能仅凭你说话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信任。
越是不擅长沟通的人,越不需要去改变说话方式,而应把注意力放在“认真思考”上面。
人都在思考,但是,为什么会区分出“认真思考的人”和“不认真思考的人”呢?
“认真思考的人”和“不认真思考的人”的差距,不在于思考时间的长短(量),而在于思考的“质”。
直面3000家公司10000多人,前德勤“笨嘴”咨询顾问揭秘获得“智慧”与“信赖”的7条黄金法则与5种思考方式。
把“套路”换成“思路”——任何人都可以像 “高人”一样有效思考。
★第一篇 聪明人说话前想的事
——同时带来“智慧”和“信赖”的七个黄金法则
第1章 变笨的瞬间,变聪明的时间
黑帮电影中死去人物的共同特点
遇事不冷静的下场
生气时会变笨
不生气的两种技巧
黄金法则1
第2章 聪明与否,谁来认定?
什么叫作聪明?
聪明没有标准,但是不聪明无法生存
无人的山林,一棵树倒下是否会发出声音?
美国人提倡的聪明之道是什么?
聪明人加深思考的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旦你认为“聪明与否由他人认定”,事情就容易许多
黄金法则2
第3章 为什么进入咨询公司第一年的新手也能给从业30 年的老板提建议?
不要装聪明,要在行动上有聪明的表现
装聪明不能打动人心
开会时要做第一个发言的人
产生信赖感的瞬间
如何回答“你觉得怎样?”
黄金法则3
第4章 明人从不试图驳倒他人
受电视影响总想驳倒他人的人
擅长处理客户投诉的人都有哪些特征?
不在乎输赢
黄金法则4
第5章 不能只是“说得好”
只会“说话的技巧”,无法打动人心
仅仅记住相关模板就能有效传达信息吗?
不用特意“闲聊”
越认真越陷入“技巧的困境”
黄金法则5
第6章 当知识转化为智慧
聪明人“假装不知道”而不是“假装聪明”
不要轻易提建议
充满智慧的瞬间
黄金法则6
第7章 “能控制认可欲求的人”才能成为沟通高手
精于读心术的田中角荣给秘书发出了什么指示?
成为沟通高手的两个条件
超凡魅力是如何产生的?
黄金法则7
★第二篇 如何深度思考,一下子成为聪明人
——同时带来“智慧”和“信赖”的五种思考方法
第1章 首先,停止愚蠢的说话方式——“客观看待”思考法
让人看起来愚蠢的三个“瞬间”
“客观看待”思考法① 完全相信少量的信息,会显得很愚蠢
“客观看待”思考法② 对语言敏感
思考一下“管理”的定义
“客观看待”思考法③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2章 为什么聪明人说的话容易让人理解?——“整理”思考法
聪明人为什么能把难以理解的事情说得简单易懂
思考就是整理
“整理”思考法① 任何人都能学会从结论出发说话
“整理”思考法② 区分事实和意见
第3章 认真思考之前,先认真听——“倾听”思考法
“听”和“认真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当别人说话时,你是否在想自己要说什么?
“倾听”思考法 不要建议,要整理
第4章 深度提问与学习的技巧——“提问”思考法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沟通?
深度提问技巧① 美国政府和谷歌使用的提问技巧
深度提问技巧② 提问之前先建立假设
请教的技巧 善于提问和不善于提问的人有什么区别
第5章 最后用语言留下强烈印象——“语言化”思考法
为什么有能力的人讨厌马上打来电话的人?
语言化的质量决定输出的质量
“语言化”思考法① 提高语言质量的唯一方法
“语言化”思考法②
致只会说昨天看的电影“太有趣了!”的你
结束语
小时候,你有没有听大人这样说过:“好好想想再说。”或者有没有听领导说过这样的话:
“你想好了吗?”
又或者有没有在听完下属的话之后想:“这家伙想好了吗?”那么,“好好想想”当中的“好好”具体是指什么呢?有谁学过或者有人教过吗?
被要求“好好考虑”的人,请试着回想一下:那个时候,你是什么都没想吗?
不会的,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据说,人每天要思考一万次左右。现在在看这本书的你,毫无疑问,正在思考很多事情。
人都在思考,但是,为什么会区分出“认真思考的人”和“不认真思考的人”呢?
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思考时间的长短(量)。例如,即使通宵达旦进行了创意思考,也并不代表“想好了”,重要的是创意的质量。显而易见,“认真思考的人”和“不认真思考的人”的差距,不在于思考的“量”,而在于思考的“质”。当你是新员工时,公司可能根据你思考的“量”来对你做出评价。只要表现出专心思考的样子, 就能讨人喜欢,但这也只在“以年轻为资本”的时候才管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只靠“量”、不靠“质”是行不通的。不仅如此,未来以“量”为评价的思维方式也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无论是谁, 都必须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
有人说,“量最终会变成质”,但遗憾的是, 思考并不能随意质变。
“只是想想”永远都不能成为“优质思考”, 我们有必要在某个时机将“只是想想”转化为“优质思考”。这个时机就是在对别人“开口说话之前”。
本书旨在通过阐明“聪明人在说话前是如何思考的”,进而让所有人都能提高思考的质量, 最终成为“聪明人”。
本书的主题是智慧与沟通。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说: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譬如一根芦苇;但这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他如果不与他人发生关系就无法生存。既然人是社会性动物,那么智慧与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无法回避的主题。
如果有谁被问到:“你想好了吗?”那么, 这个人并不是没有思考过,他只是不知道提高思维质量的技巧而已。只要在说话之前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提高思考的质量。
87× 18= ?
我们小学时都学过笔算的方法,只要有纸和笔,几乎没有人不会计算。“认真思考后再说话”也是一样,只要学会方法,谁都可以上手,而且一生受用。
但是,就像前面提到计算时必须准备好“纸和笔”一样,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本书阐明的是从未有人教过你的关于智慧与沟通的“黄金法则”。
只要掌握了这一法则,任何人都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同时获得智慧和信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