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57684
目录
Chapter 1律师须能说——演讲
一、模型——约见客户作“产品介绍”
二、方法——在庭审中如何向法官陈述
三、应变——即兴演讲中的小套路
Chapter 2律师须会写——写作
一、意义——写作对律师职业发展的意义
二、质变——每天坚持写作从量变到质变
三、经验——结构 逻辑 颜值
Chapter 3律师须爱搜——检索
一、思维——检索思维
二、方法——检索方法
三、工具——检索工具
Chapter 4律师须擅思——思维
一、结构化思维
二、批判性——批判性思维
三、经济学——经济学思维
Chapter 5律师须高效——效率
一、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
二、工具——时间管理的工具
三、步骤——知识管理的步骤
Chapter 6律师须健谈——谈判
一、方法——谈判的N个方法
二、技巧——谈判的N个技巧
三、步骤——谈判的N个步骤
Chapter 7律师须懂心理学——心理
一、理论——DISC心理学理论
二、客户——运用DISC理论和客户沟通
三、法官——如何运用DISC与法官沟通
Chapter 8律师须打造品牌——营销
一、营销——从零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二、建议——青年律师树立个人品牌的五个建议
三、方式——拓展案源的几种方式
参考文献
高频Q&A
技能书单
一、律师须能说——演讲
二、律师须会写——写作
三、律师须爱搜——检索
四、律师须擅思——思维
五、律师须高效——效率
六、律师须健谈——谈判
七、律师须懂心理学——心理
八、律师须打造品牌——营销
Chapter 2律师须会写——写作
一、意义——写作对律师职业发展的意义
《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一书中写道,“法律写作不仅是我们向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也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缜密思维、全面考虑问题的关键。”
很多青年律师问过我:从事律师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我用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来回答。因为律师的工作常常伴随着观察、分析和判断,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和文字形式的载体呈现。但就律师终呈现给客户的工作成果而言,我们的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通过书面来完成。
即使是庭审发言,终也要形成书面意见提交给法庭。即使是商务谈判,终也要形成书面的会议记录或者合约。所以,律师重要的素质,如果是单选题的话,答案只能是:写作能力。
而且,对于青年律师而言,他们并不是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一些论资排辈的场合下,根本轮不到年轻人说话。还有一些律师,地方口音较重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擅长语言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口头表达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很短,我们表达出来的内容,很有可能逻辑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晰,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即便我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这些语言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法留下一点痕迹。
律师的写作能力,除了可以弥补口头发言时的缺憾,完整、准确地表达律师诉求,还能充分展示出律师的才能,树立起律师的品牌。
写作,对于青年律师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分三点详细介绍给大家。
(一)写作是青年律师的主要工作
一项由马萨诸塞大学法学院 、达特茅斯大学的教授Shaun
Spencer 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Adam Feldman共同发起的调研分析表明:清晰的写作可以赢得官司。
调研分析比较了当事人双方的案情摘要,发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在排除“律师经验、律所规模及律师在同一法官之前的经历”等干扰因素后,一份案情摘要的可读性和法官是否支持该观点,有着密切的关联。
调研对比使用了50种不同的度量标准,包括许多现在常见的方法:简单的词汇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明显的组织结构和图像等。
研究人员认为,更容易阅读的案情摘要会使法官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有关事实的特定观点是毫无争议的。
“参与调研的联邦法院的审判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一致。首先,摘要的可读性与动议获得支持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当提起动议一方的摘要比非动议方的摘要更容易读懂时,动议方获胜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一倍多,从38%上升到83%。”
“伟大的法律写作非常有说服力,我偶然见过,那种文字仿佛会牵着你走。它看起来很简单,就像这个结论本就理所应当。你看了看,然后说,哇,这太清楚了,怎么会有人反对呢?”
没有什么比一份结构清晰、逻辑连贯、文笔流畅的法律文书更能吸引法官的注意力了。这也使得青年律师更容易受到法官尊敬。对于执业初期的青年律师,拼关系、讲经验都是弱选项,只有具有说服力的法律文书,才是诉讼中无往不胜的利器。
在非诉讼领域,写作简直就是律师的立身之本。非诉律师的业务面非常广,包括了企业上市、投资并购、基金的发行、投资项目的法律尽职调查、法律意见书、企业服务产品合规性审查等业务。非诉律师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针对客户的项目,对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审查,对于可能给项目造成障碍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途径,终的成果往往是法律意见书或者尽职调查报告,这份法律文本是将来客户向监管部门进行申报时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对于诉讼律师在庭审中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强,非诉律师更要求书写法律文书的案头能力。一名优秀的非诉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除了法律写作外,青年律师也会涉及日常的书面交流,如Email和一般的信件。书面文件兼具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特点,不受时空的限制,能让对方有冷静思考和回应的余地,能够避免因言语不当和情绪波动引发交流双方的直接冲突。例如,在对方已经先入为主形成意见的情况下,你讲的越多,对方越反感,即使你讲的有道理,对方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也往往不会当面认同你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律师能够用书面方式、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造成“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不损伤对方的面子,事情可能会发生转机。
(二)写作是青年律师的宣传手段
2009年,李庄案发后,偏居于杭州的陈有西,发表了一篇“法治沉沦:中青报奇文批判”,迅速在社会和司法界引发热议。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陈有西获得李庄家属的委托,并在为李庄辩护的过程中名满天下。
为什么是陈有西?全国几十万的律师中间,为什么只有一个陈有西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其实,这绝非一次偶然的幸运,而是陈有西一个良好习惯累积的结果。这个好习惯,就是拓展案源、营销个人品牌的绝门杀技之一:写文章。
写文章,真的对律师个人品牌的营销有如此巨大作用?
律师写文章,会直接促进业务拓展,并非孤例。大家想一想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文章颇见水准。他们的律师用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展示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为他们做了好的广告。
律师“写文章”之所以有宣传的效果,就是因为一篇好文章,一篇让读者茅塞顿开的文章,会在读者心中迅速建立”专家”的形象,而这一切,正是潜在客户需要的。
(三)写作有助于青年律师实现弯道超车
青年律师在执业的初期是非常艰难的,没名气、没资源,而且会给客户以“经验不足、办事不牢”的印象。青年律师要怎样突破这个困局?我认为,还是要利用好写作这个利器。
我曾看到过一位刚刚踏入律界的青年律师逆袭的故事。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没资源、没经验,经历了执业初期漫长的等待,也阅读了大量的法院判例,做了细致的裁判要旨和裁判观点的归纳工作。执业初期,他仅仅靠着一支笔长期不懈地写作,用大量有见解、有干货的文章赢得了客户的了解和认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此两三年过去,还写出了一本劳动诉讼方向的书稿并得以出版,顺理成章地成了当地劳动法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律师。
曾有一个资深律师告诫过我:“做律师这行,不能光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如果一个律师不擅于总结经验,就算做再多的事情,也没人会相信你。你做了很多案子,回头去总结出来,就会发现你的功力提升了。”
青年律师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写文章之前,我们会大量阅读这方面的案例和文献,从别人的素材中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个过程,就是吸收、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当我们看着自己的文章,浏览论点,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失偏颇的地方,也会发现自己原先未注意却也是闪亮点的地方,对于深化认识,进一步弄清将要研究的对象而言,这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自我反思,结合其他观点理论和再剖析再认识,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写作的方式为自己复盘。
当你的文章达到一定的水准的时候,自然地就发表了。而且现在有这么多事务所的公号,连自己都成了自媒体,如果你的文章水准够好的话,别人自然会找到你。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你的专业,发现你在这个专业的能力,前提是你要能够把自己的能力表达出来。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写作能力对于青年律师而言,就是“白”。出道之初,只要运用好写作这个特长,就能够让我们迅速脱颖而出。我看过很多律师同行招聘律师助理的要求,除了一些硬性指标,例如,学历、外语、法律职业资格等,很多人都会要求“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就意味着,写作能力是律师行业的共性要求。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优势,就可以掩盖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