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00694
本书对1949年之前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进行了全景式、情境式和思想史式的研究和写作。在追溯博物馆诸多要素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本书提出馆藏和陈列是基础,教育是核心,认知和表达是*终驱动的观点,因此在方法论上提出以物质文化视角作为观察博物馆史的入口,在思想史高度认识博物馆的改进。中国早期博物馆既有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有从旧到新的改造过程;不仅有域外观念和实践的移植,而且有自身独特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因此,本书依照大体相对年代脉络和类别区分,梳理了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帝室和国立、地方综合、专门等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早期博物馆因此呈现出多元而不是一脉特征。
虽然脱胎于宝物仓储,但博物馆不仅是典藏之地,也是建构认同和知识的场所,更是意见表达和协商的空间。本书因而采纳思想史视角,以通过馆舍、馆藏和展陈等表达的知识结构为切入口,梳理博物馆在中国的诞生和早期成长历程。中国早期博物馆既有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有从旧到新的改造过程;既与风云诡异的政局欲说还休,又与新生的实证科学同声共气;既有域外观念和实践的移植,也有独特本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从殖民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帝制孑遗到新生政体,从都会形象到民众教育,不同情境导致各类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次第登场。在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后,中国博物馆在20世纪30年代早中期进入井喷期,数量激增,类型完备,博物馆干预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可见度也显著提升。中国博物馆迎来了*个黄金时代。
目录
绪论 告别收藏史,走向思想史001
章 权舆:从封闭单线到开放多元026
第二章 化私为公:以自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为中心的帝室遗产转型064
第三章 体国经野:从帝国博物馆到中央博物院102
第四章 都会意象:以广州市立博物院和上海市博物馆为中心144
第五章 其命维新:民众教育潮流下的博物馆群体189
第六章 荷锄殿堂:作为公共事业的考古学与博物馆225
第七章 科学之光:生物和地质博物馆的出现和成长265
第八章 道不孤也:阜期大学博物馆群体294
第九章 和声:博物馆专业组织和博物馆学的初成347
余论 重新发现黄金时代38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