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787323丛书名: 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温病学理论与临床》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编写目的是旨在加强研究生应用中医**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以提高研究生临床水平为目标,重点培养研究生温病临床的辨治思维,拓展研究生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视野,在编写上保持温病学理论完整性,亦深化与延伸本科教学内容,强调温病学**理论,突出温病名家及其**著作,以加强温病学原创思维的解读;强化温病学理论临床运用,重点是温病学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辨治进展,并倡导用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临床各科相关病证,拓展杂病的临床辨治思维;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拓展科研思路。《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内容共分四篇,其中上篇为温病学理论研究,包括温病病因与发病学说、温病辨证理论研究、温病治法研究、温病方证理论研究等内容;中篇为温病学术流派及名家学术思想研究,包括清代温病四大家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疫病学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伏邪学说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寒温兼容学派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等;下篇为温病学临床研究,包括常见感染病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各科疾病温病学辨治思路;附篇为温病学科科研常用技术与方法。
目 录
目录
编写说明
绪论 1
参考文献 6
上篇 温病学理论研究
**章 温病病因与发病学说 8
**节 六淫学说 8
第二节 疠气学说 11
第三节 温毒学说 14
第四节 伏气学说 15
第五节 运气学说 19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 25
**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25
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 3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37
第四节 温病其他辨证理论研究 39
参考文献 40
第三章 温病治法研究 41
**节 温病治疗思想 41
第二节 温病常用治法 44
参考文献 57
第四章 温病方证理论研究 59
**节 温病方证理论体系 59
第二节 温病方证理论的临床应用 60
第三节 温病方证理论应用举例 61
参考文献 91
中篇 温病学术流派及名家学术思想研究
第五章 清代温病四大家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94
**节 叶天士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94
第二节 薛生白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00
第三节 吴鞠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08
第四节 王孟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19
参考文献 128
第六章 疫病学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30
**节 吴又可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0
第二节 戴天章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4
第三节 杨栗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7
第四节 刘松峰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9
第五节 余师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2
参考文献 145
第七章 伏邪学说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46
**节 柳宝诒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6
第二节 何廉臣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9
参考文献 152
第八章 寒温兼容学派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53
第二节 吴坤安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5
第三节 雷少逸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7
**节 俞根初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3
参考文献 159
下篇 温病学临床研究
第九章 常见感染病温病学辨治思路 162
**节 甲型H1N1流感 162
第二节 人禽流感 163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64
第四节 新型冠状病毒病 166
第五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 168
第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 169
第七节 急性咽炎 170
第八节 手足口病 171
第九节 艾滋病 172
第十节 病毒性肝炎 174
第十一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176
第十二节麻疹 177
第十三节病毒性肠道感染 179
第十四节病毒性脑炎 180
参考文献 181
第十章 临床各科疾病温病学辨治思路 184
**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84
第二节 周围血管病 185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186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 187
第五节 尿路感染 189
第六节 盆腔炎 190
第七节 银屑病 191
第八节 湿疹 193
第九节 痤疮 194
第十节 带状疱疹 195
第十一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196
第十二节 疮疡 197
第十三节 抽动秽语综合征 199
第十四节 糖尿病 200
第十五节 脂肪肝 201
第十六节 慢性胃炎 203
第十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 204
第十八节 急性胆囊炎 205
第十九节 肛肠病 206
第二十节 变应性亚败血症 208
第二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9
第二十二节 白塞综合征 210
第二十三节 急性白血病 211
参考文献 212
附篇 温病学科科研常用技术与方法
**节 温病学科研思路 217
第二节 温病学基础研究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 219
第三节 温病临床研究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 229
参考文献 244
编写说明
绪论 1
参考文献 6
上篇 温病学理论研究
**章 温病病因与发病学说 8
**节 六淫学说 8
第二节 疠气学说 11
第三节 温毒学说 14
第四节 伏气学说 15
第五节 运气学说 19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 25
**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25
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 3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37
第四节 温病其他辨证理论研究 39
参考文献 40
第三章 温病治法研究 41
**节 温病治疗思想 41
第二节 温病常用治法 44
参考文献 57
第四章 温病方证理论研究 59
**节 温病方证理论体系 59
第二节 温病方证理论的临床应用 60
第三节 温病方证理论应用举例 61
参考文献 91
中篇 温病学术流派及名家学术思想研究
第五章 清代温病四大家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94
**节 叶天士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94
第二节 薛生白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00
第三节 吴鞠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08
第四节 王孟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19
参考文献 128
第六章 疫病学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30
**节 吴又可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0
第二节 戴天章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4
第三节 杨栗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7
第四节 刘松峰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39
第五节 余师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2
参考文献 145
第七章 伏邪学说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46
**节 柳宝诒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6
第二节 何廉臣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49
参考文献 152
第八章 寒温兼容学派名著及其学术思想概要 153
第二节 吴坤安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5
第三节 雷少逸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7
**节 俞根初著作及其学术思想 153
参考文献 159
下篇 温病学临床研究
第九章 常见感染病温病学辨治思路 162
**节 甲型H1N1流感 162
第二节 人禽流感 163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64
第四节 新型冠状病毒病 166
第五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 168
第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 169
第七节 急性咽炎 170
第八节 手足口病 171
第九节 艾滋病 172
第十节 病毒性肝炎 174
第十一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176
第十二节麻疹 177
第十三节病毒性肠道感染 179
第十四节病毒性脑炎 180
参考文献 181
第十章 临床各科疾病温病学辨治思路 184
**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84
第二节 周围血管病 185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186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 187
第五节 尿路感染 189
第六节 盆腔炎 190
第七节 银屑病 191
第八节 湿疹 193
第九节 痤疮 194
第十节 带状疱疹 195
第十一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196
第十二节 疮疡 197
第十三节 抽动秽语综合征 199
第十四节 糖尿病 200
第十五节 脂肪肝 201
第十六节 慢性胃炎 203
第十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 204
第十八节 急性胆囊炎 205
第十九节 肛肠病 206
第二十节 变应性亚败血症 208
第二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9
第二十二节 白塞综合征 210
第二十三节 急性白血病 211
参考文献 212
附篇 温病学科科研常用技术与方法
**节 温病学科研思路 217
第二节 温病学基础研究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 219
第三节 温病临床研究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 229
参考文献 24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