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95125
一部从经济史角度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百科全书!
一部宏观经济学的极佳学习指南!
一部全面翔实的经济学工具书!
经典再版,精装升级!
此前两版被不少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教材,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bidu书目。
此次再版特影印有英文版所附1300多种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以方便进一步检索阅读。
本书按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与现状的时间脉络,梳理该学科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主张的形成、演进过程,并对各学派的理论主张、经济学模型等进行了精当的评述。为帮助读者了解宏观经济学主要学派的学术成就及缺陷,在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各章末尾还附有对该学派领军人物的采访录,供读者参考。
通过追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本书展现出宏观经济学是多么激动人心和充满争议的学科。
本书具体讨论了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新古典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奥地利学派等七个主要的竞争性学派的核心原则以及政策含义,讨论了与新宏观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相关的重要发展。在一些篇章后收录了对詹姆斯·托宾、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伯特·卢卡斯、格里高利·曼昆、罗伯特·索洛、保罗·罗默等著名经济学家的采访,留下了宝贵的一手文献。
本书中文版已再版多次,被不少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教材,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bidu书目。此次升级为精装版本,影印有英文版所附1300多种出版物的参考文献,其中特别标注了推荐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重要书目。
本书结构明晰、内容翔实。对于那些既想了解宏观经济学历史又想学习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这是一本极佳的学习指南。对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和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适合列入书架的经济学工具书。
前言
第一章 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
1.1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议题和思想
1.2 经济理论的作用和争论
1.3 目标、工具和政府的角色
1.4 大萧条
1.5 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1.6 凯恩斯主义共识的兴衰
1.7 理论分裂和新古典综合
1.8 凯恩斯主义以后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流派
1.9 新的政治宏观经济学
1.10 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
第二章 凯恩斯与“旧”古典模型
2.1 引言
2.2 古典宏观经济学
2.3 就业和产出的决定
2.4 萨伊定律
2.5 货币数量论
2.6 凯恩斯的《通论》
2.7 解释《通论》
2.8 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2.9 凯恩斯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2.10 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反驳
2.11 凯恩斯与货币数量论
2.12 对凯恩斯的三种重要的解释
2.13 “新”凯恩斯主义
2.14 大萧条的起因和后果
2.15 如何为战争付款
2.16 凯恩斯与国际宏观经济学
2.17 凯恩斯的遗产和古典学派的复兴
罗伯特 ·斯基德尔斯基
第三章 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学说
3.1 导言
3.2 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学说
3.3 封闭经济下的IS-LM模型
3.4 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就业不足均衡
3.5 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3.6 菲利普斯曲线和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3.7 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命题
詹姆斯·托宾
第四章 正统货币主义学派
4.1 引言
4.2 货币数量论方法
4.3 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
4.4 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
4.5 正统货币主义学派和稳定政策
米尔顿·弗里德曼
第五章 新古典学派
5.1 导论
5.2 小罗伯特·卢卡斯的影响
5.3 新古典模型的结构
5.4 均衡经济周期的理论
5.5 新古典方法的政策含义
5.6 评价
罗伯特·卢卡斯
第六章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6.1 导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工型的退位
6.2 从货币经济周期向实际均衡经济周期的转变
6.3 历史视野下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6.4 周期与随机行走
6.5 供给方的冲击
6.6 经济周期:主要特征和典型事实
6.7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6.8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结构
6.9 技术冲击
6.10 实际经济周期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6.11 校准模型
6.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中性
6.13 测量技术的冲击:索洛剩余
6.14 经济周期理论和典型事实
6.1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6.16 对实际经济理论的批评
6.17 大萧条:实际经济周期的观点
6.18 评价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第七章 新凯恩斯学派
7.1 凯恩斯经济学的衰荣
7.2 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7.3 新凯恩斯经济学
7.4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主张及特征
7.5 名义刚性
7.6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
7.7 实际刚性
7.8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7.9 滞后性和非加速的失业通胀率
7.10 新凯恩斯经济学和模式化的事实
7.11 政策后果
7.12 没有LM曲线的凯恩斯经济学
7.13 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批评
7.14 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评价
N·格里高利·曼昆
第八章 后凯恩斯学派
8.1 导言
8.2 有效需求原则的意义
8.3 分类法
8.4 凯恩斯从分类法的角度攻击萨伊定律
8.5 相对价格变化能引导D2填补空隙吗?
8.6 投资开支、流动性以及货币非中性公理
8.7 什么类型的经济体系在使用货币合同时足够“不理性”?
8.8 信息、决策与不确定性
8.9 对决策环境的分类
8.10 凯恩斯的不确定性、货币和显性货币合同
8.11 结论
第九章 奥地利学派
9.1 门格尔的观点
9.2 资本的跨期结构
9.3 储蓄和经济增长
9.4 储蓄—投资的关系
9.5 可贷资金市场
9.6 充分就业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9.7 以资本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框架
9.8 储蓄引起的资本重构
9.9 凯恩斯节俭悖论再探
9.10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9.11 奥地利学派框架中的凯恩斯主义的低迷
9.12 奥地利学派理论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9.13 政策和改革
第十章 新宏观政治经济学
10.1 导论:政治的扭曲作用与宏观经济表现
10.2 政治对政策选择的影响
10.3 政府的作用
10.4 政治家与稳定政策
10.5 对“政治经济周期”的另一些研究方法:简单介绍
10.6 诺德豪斯的机会主义模型
10.7 希布斯的党派模型
10.8 机会主义和党派模型的衰落与复兴
10.9 理性政治经济周期
10.10 理性党派理论
10.11 机会主义和党派行为:一个综合论
10.12 政治学、时间上的不连贯性、可信度和声誉
10.13 政治经济模型在政策方面的引申意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
10.14 负债和赤字的政治经济
lO.15 政治的和经济的不稳定:它们有关联吗?
10.16 关于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
10.17 经济增长的政治障碍
10.18 国家的大小
10.19 结论
艾尔波托·艾莱斯那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
11.1 导言
11.2 “大分化”
11.3 经济史赞歌
11.4 回到长期
11.5 为什么经济增长如此重要?
11.6 用历史的视野看待现代经济增长
11.7 增长的固定模式
11.8 增长的直接来源vs基本来源
11.9 哈罗德—多马模型
11.10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1.11 经济增长来源的核算
11.12 有关趋同问题的争论
11.13 索洛模型之外
11.14 内生增长:资本积累回报不变
11.15 内生增长:观念的经济学
11.16 扩展的索洛模型:新古典的一次复兴?
11.17 关注增长的基本原因
11.18 制度与经济增长
11.19 贸易与经济增长
11.20 地理与增长
11.21 历史中的增长: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
11.22 增长和发展的理想条件:重新发现古老的真理
罗伯特·M.索洛
保罗·罗默
第十二章 结论和思考
12.1 导论
12.2 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化还是革命?
12.3 在宏观经济问题上存在着共识吗?
作者索引
参考文献
11.1 导言
11.2 “大分化”
11.3 经济史赞歌
11.4 回到长期
11.5 为什么经济增长如此重要?
11.6 用历史的视野看待现代经济增长
11.7 增长的固定模式
11.8 增长的直接来源vs基本来源
11.9 哈罗德—多马模型
11.10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1.11 经济增长来源的核算
11.12 有关趋同问题的争论
11.13 索洛模型之外
11.14 内生增长:资本积累回报不变
11.15 内生增长:观念的经济学
11.16 扩展的索洛模型:新古典的一次复兴?
11.17 关注增长的基本原因
11.18 制度与经济增长
11.19 贸易与经济增长
11.20 地理与增长
11.21 历史中的增长: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
11.22 增长和发展的理想条件:重新发现古老的真理
罗伯特·M.索洛
保罗·罗默
第十二章 结论和思考
12.1 导论
12.2 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化还是革命?
12.3 在宏观经济问题上存在着共识吗?
作者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合作写作和编辑了五本有关宏观经济学的著作。这一系列著作的第一本是《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竞争的思想流派导论》,它由爱德华·埃尔加公司于1994年出版,而我们最近的合作冒险是《宏观经济学百科全书》,它由爱德华·埃尔加公司于2002年出版。在共同写作和编辑《宏观经济学百科全书》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为这一计划作出了贡献,他们问我们是否计划写作第二版的《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这本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最初我们打算写作第二版的《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它涉及对每一章的修订,以及对数据和参考书目的更新。但是,当计划展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要对《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进行全面修订,不仅涉及对每一章的大幅度修订,还要求添加两个新的章节,它们考察了“新政治经济学”新近出现的文献和“新发展理论”的文献。鉴于这些广泛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是部全新的著作,有理由得到一个反映其主题和内容的新书名。在写作《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两位在各自领域十分著名的学者的支持,一位是保罗·戴维森(Paul Davidson),他奉献了论述后凯恩斯学派的第八章,一位是罗杰·加里森(Roger Garison),他奉献了论述奥地利学派的第九章。
正如书名所反映出来的,这本新书的主要目的是去思考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其采用的方式适合于选择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本科生。这样我们假定这些学生已牢固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在阿贝尔和伯南克(Abel and Bernank,2001)、布兰查德(Blanchard,2003)或者曼昆(Mankiw,2003)的教科书中得到了发展。但是,本书对那些选修经济学本科课程——最突出的是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的学生来说是有用的。
本书旨在让学生在学位课程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单独地阅读每一个章节,同时,为了与《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相一致,本书遵循着一个有结构的 方向,展现历史视野中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的轨迹。由于本书的这一特点,它就不可能涵盖每一个领域。因此我们的目的是突出我们认为是主要议题的东西,这些议题在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后就出现了。
在论述宏观经济学的导论性的第一章之后,在描述正统凯恩斯学派发展(第三章)、正统货币学派(第四章)、新古典学派(第五章)、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第六章)、新凯恩斯学派(第七章)、后凯恩斯学派(第八章)和奥地利学派(第九章)的轨迹之前,第二章思考了凯恩斯和“旧”古典模型之间的争论。熟悉《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的读者将认识到我们所选择的方法,即讨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的竞争性学派在历史的视野里进化时的核心原则以及政策含义。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得以在第二章至第七章中包括了更多最新的参考书目,更为重要的是评价了这些学派对宏观经济学当下状态的影响。在与《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标题相同的章节中,我们还引进了大量的新材料。例如:在第2.14节,我们引入对大萧条起因和后果的讨论,同时在第3.5节,我们讨论了当凯恩斯的ISLM模型被扩展到开放的经济体系中的时候,以稳定为目标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在本书中,后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得到了单独的一章(每一章由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撰写),而不像在《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中那样,被放在同一章里。进一步而言,为了思考 20世纪最后几十年宏观经济学领域取得的发展,我们引入了两个全新的章节。在第十章中,我们思考了以“新宏观政治经济学”之名出现的东西,同时在第十一章,我们讨论了“经济增长”领域研究的复兴,我们希望这些变化同样能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欢迎。
与《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一致,为了有助于活跃讨论,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我们在一些篇章后收录了对在各自研究领域堪称专家的知名经济学家的采访。我们特别感谢(排名顺序以本书中采访的顺序为准)罗伯特 ·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他是凯恩斯研究和两次大战期间经济研究的著名权威)、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是美国最杰出的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被公认为货币学派的奠基者)、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被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领军人物)、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ott,他被公认为经济波动的实际经济周期研究的主要鼓吹者)、格里高利·曼昆(Greg Mankiw,宏观经济学的新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艾尔波托·艾莱斯那(Alberto Alesina,新政治经济学文献的主要贡献者),以及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保罗·罗默(PaulRomer),他们两人在经济增长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富有启发性和个性鲜明的回答表明现代宏观经济学是激动人心和充满争议的领域。另外,读者可能想知道为何我们在论述后凯恩斯主义的第八章和论述奥地利学派的第九章之后没有收录采访。原因是第八章的作者保罗·戴维森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权威,第九章的作者罗杰·加里森是奥地利学派的主要权威——如果他们没有分别欣然同意撰写这两章的话,我们就会采访他们。
因此,对于可能的评论者和潜在的购买者来说,显然这本书远非《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的第二版。这是一本新书,我们希望它能成功地传达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正如凯恩斯所认识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比通常理解的有力。在这本书中,我们已试图去显示:当关键事件和思想在20世纪出现并融入新千年的时候,为何有理由描绘它们的发展和相互作用的轨迹。
在本书中,作者考察、比较和评价了构成当代宏观经济思想的各竞争性学派的演进过程,并追溯了20世纪发生的关键事件和思想的发展和相互作用。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有对一到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的采访,这也极大地有助于阐明这种复杂性……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很难放下的书。
——《经济思想史杂志》
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受到宏观经济学理论家、从业者和教师的高度赞扬。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功能,使其成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伙伴。作者以一种向读者传达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活的科学”的方式呈现文献材料,展现了宏观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仍然对辩论、争议和相互竞争的政策处方持开放态度。在这方面,这是一本应该成为该学科所有教师bidu的书。对于参与经济政策制定的专业经济学家来说,这本书也是一本有价值的背景读物。
——《经济展望与商业评论》
这部杰作不似大多数教科书那样视野狭窄,读者徜徉于宽广的理论疆域中。
——托马斯·迈耶(美国加州大学)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两个步骤:其一,看它的现状;其二,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至今的过程。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挫折,了解那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假设、那些得到证实的观点,以及事实与观点间的相互作用。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宏观经济学。本书展现的是第二个步骤。它非常出色:正文明白顺畅,采访令人回味。你会喜欢,也会走进宏观经济学的世界。
——奥利弗·布兰查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在40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生涯中,年复一年,我所选用的教科书始终是《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那部令人钦佩的著作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它以恰如其分的现代模型,避免了过度简化对宏观经济学的扭曲。那本书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宏观世界在不断前行。因此,我们有理由欢迎斯诺登和文为我们献上的新版。
——阿克塞尔·莱琼霍夫德(意大利特伦托大学)
本书作者以对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敏锐理解和对各流派代表人物的熟练采访而闻名。在这本书中,他们极富学术深度地介绍了不同流派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对于那些寻找对于宏观经济学流派明晰、通达的解读的学生而言,本书可谓正中下怀。
——阿帕特里克·明福德(英国卡迪夫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