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3509192
★这世上又有谁敢断言,自己的出生是一场错误?
★我要寻找的,是和我经历同样命运的分身。因为找不到,所以孤独。
★东野宇宙中一抹异色,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这样一部双女主小说,如今我已经做不到了。”
★日文版突破130万册,入围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榜单
★细思极恐!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柔
别具一格的设定x头皮发麻的故事x回味无穷的结局:她们一步步靠近真相,却一步步走向迷茫
《分身》出版时,一帮对生命科学一无所知的人评论“根本不可能实现,胡说八道”,对此我真的很生气。如果你还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就买一本读读吧。我认为我写得很好。——东野圭吾
★焕新视觉设计,崭新风格呈现
静惠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唯有一件事令她倍感失落:女儿与自己根本不像。“不像我好啊,可千万别像丑妈妈。”她也曾试图坦然接受,但随着女儿的长大愈发在意起来。
无意中,静惠发现了丈夫旧爱的照片,她感受到愤怒、痛苦与绝望。原来一切都是谎言。幸福的家庭、善良的丈夫,就连自己生下的女儿都是假的!她辛苦怀胎十月生下的女儿,和照片中的那个女人长得一模一样,简直就像是复制的一般。
新年将至,女儿放假回家了。跟往常一样的团聚,在浓浓幸福中被大火吞噬。
★《分身》的笔触内敛却不凡,构思绝妙,描绘出两个女主人公追求真实之旅,也为侵犯神的领域的现代科学乃至现代文明敲响了警钟。——细谷正充(评论家)
★ 这是东野圭吾笔下有着宏大叙事的一部作品,用分身的两位女主角自述的方式,揭开了一场惊天阴谋。——读者
★ 也许是因为女性视觉来写的缘故,细腻的感情、绝望的情绪让我看得浑身鸡皮疙瘩。——读者
或许,我正遭到母亲的厌弃吧。
这种感觉是在我升入小学高年级时产生的。
虽说是厌弃,我却没有像灰姑娘受继母恶毒虐待般的经历,也从未受过任何冷遇。毋宁说,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慈爱倒更多一些。
我家有三本相册,里面几乎全是我一个人的照片。有一些是在学校拍的,或者是朋友拍的,但至少有九成出自父母之手。
第二本相册的第三页上,贴的是一家人去函馆山时的照片。上面只有我和母亲,那么按下相机快门的自然就是父亲了。地点似乎是一个展望台。从背景中绚丽的红叶不难推测,拍摄的时间大抵是十月中旬。
照片中的我四五岁的样子,身穿带风帽的上衣,瑟瑟地站着。母亲则只拍了半身,双手做出环抱着我的样子。但不可思议的是,母亲的视线并非正对镜头,而是有些偏右。后来,当我追问母亲在看什么时,她竟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个嘛,当时妈妈看见稍远的地方有一只蜂子在飞。我怕它飞过来,哪里还顾得上照相哟。”
怎么会有蜂子呢?父亲表示怀疑,可母亲仍坚持说有。我一点也不记得当时的情形了,大概是有吧。照片中母亲做出的庇护动作便是证据。她不安的神情分明在诉说,她不是在担心蜂子蜇到自己,而是担心幼小的我。在众多照片中,我对这一张最为中意,便是因为能够回忆起这段小插曲。但如今,这本相册已经不在了。
母亲对我的爱总是细致、自然而妥帖。只要在她身边,我就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我还曾毫不怀疑地坚信,这种爱会永远持续下去。
究竟从何时起,一抹阴影悄悄爬上了这份本该永恒的爱,我已经说不清楚了。因为我的日常生活并未出现任何变化。
只是,若一定要搜寻遥远的记忆,倒勉强能搜出几幕景象来——在孩子的眼里,母亲的确有些异常。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一抬头,经常会发现母亲正呆呆地望着我出神。有时,母亲会在梳妆台前枯坐半天,一动也不动。当然,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一旦发现我在注意她,她便会如往常一样对我微笑起来,眼里充满慈爱。
其实,这一切根本不算什么,但儿童的直觉让我开始意识到,母亲的态度中似乎蕴含着一种不祥之兆。并且随着我的成长,这种不安日益显著。
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热心于研究,纵然在家,也多半躲在书房里忙于工作。因而于我来说,父亲似乎变得愈发难以接近。渐渐地,在我的眼里,他与其说是一个父亲,毋宁说更像一个管理者。我能感觉到父亲其实也溺爱着我,可这并没有使我忘却对母亲的不安。
到了五年级,模糊的感觉似乎变得稍稍具体而明朗了。母亲是不是在有意躲避着我呢?从前,我经常跑进厨房,一面看着母亲准备饭菜,一面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原本兴致盎然的脸上逐渐流露出心不在焉。不只如此,她甚至还嫌我妨碍她做饭,将我赶到一边。还有,星期天购物的时候,我一提出也要去,她便以“今天只是给你爸爸买东西,不好玩”之类的理由把我打发掉。这在以前绝不会有。
而最令我不安的,是母亲已不再看着我的脸说话,即便正对着我,眼睛也总是游移在我身体之外的某个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曾经那么慈爱的母亲为什么会忽然间离我远去?我无法想象。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五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就读的小学每个期末都要举行一种叫“亲子恳谈”的活动,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面谈。那次活动结束后,母亲和我与同班的小奈母女一起去喝咖啡。两位母亲闲谈了一会儿,不知怎的,小奈的母亲竟忽然说:“鞠子到底长得像谁呢?比起母亲来,还是更像父亲吧?”
“是不像阿姨呢,”一旁的小奈也打量着我和母亲的脸,说道,“眼睛不像,鼻子也一点不像。”
“或许吧。”我答道。
“不像我好啊,可千万别像你的丑妈妈。”母亲笑答道,可后来她竟莫名地噘起嘴,几次三番地打量起我,最后,竟突兀地冒出这么一句:“是啊,的确一点都不像……”
我正是在这一瞬间发现了母亲内心的秘密。当时,母亲眼睛的深处没有笑容,仿佛正看着一只恐怖生物般的视线落在我身上。
母亲变得不再慈爱,完全是因为我长得一点都不像她。这便是此时我得出的答案。为什么长得不像就不行呢?对此我从未思考过。或许,我漠视了“人都喜欢长相酷似自己的孩子”这一自然法则。
的确,从没有人说起过我们母女俩相像,但我也从未认真考虑过此事。去外婆家玩的时候,外婆常常看着我说:“啊呀,这孩子,真是越长越好看了。究竟像谁呢?静惠也能生出这么好的孩子,这可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了。”
每当此时,母亲总会心地跟着笑。这是我幼儿时期的事情。
那天以后,我独自躲在房间里对着镜子端详的时候就多了起来,总想找出自己与母亲的相同之处。可我越是看,日子过得越久,容貌似乎就离母亲的越远。并且,我有了一个新发现——我也全然不像父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