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91150
《訄书》系章太炎先生的代表作,共收入章氏论学、论政的文章六十余篇。这一宏篇巨著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章太炎不仅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对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详细探讨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社会改造方案。本书以流传较广的《訄书》重订本为底本,逐篇进行评注并作译文;每篇前有题解,对本篇写作背景及内容作总括式介绍,对于弘扬章学意义重大。
总目
《訄书》前录目录
《客帝》匡谬 / 1
《分镇》匡谬 / 22
《訄书》重订本目录
原学第一 / 37
订孔第二 / 43
儒墨第三 / 53
儒道第四 / 60
儒法第五 / 64
儒侠第六 / 70
附:上武论征张良事 / 76
儒兵第七 / 79
学变第八 / 84
学蛊第九 / 98
王学第十 / 107
颜学第十一 / 117
清儒第十二 / 130
学隐第十三 / 175
订实知第十四 / 181
通谶第十五 / 187
原人第十六 / 194
序种姓上第十七 / 213
序种姓下第十八 / 292
原变第十九 / 317
族制第二十 / 327
附:许由即咎繇说 / 344
民数第二十一 / 350
封禅第二十二 / 357
河图第二十三 / 364
方言第二十四 / 369
订文第二十五 / 385
附:正名杂义 / 398
述图第二十六 / 465
公言第二十七 / 473
平等难第二十八 / 481
明独第二十九 / 492
冥契第三十 / 503
通法第三十一 / 511
官统上第三十二 / 528
官统中第三十三 / 548
官统下第三十四 / 558
商鞅第三十五 / 571
正葛第三十六 / 584
刑官第三十七 / 589
定律第三十八 / 596
不加赋难第三十九 / 604
明农第四十 / 611
禁烟草第四十一 / 618
定版籍第四十二 / 624
制币第四十三 / 636
弭兵难第四十四 / 645
经武第四十五 / 654
议学第四十六 / 657
原教上第四十七 / 661
原教下第四十八 / 673
争教第四十九 / 683
忧教第五十 / 690
订礼俗第五十一 / 697
辨乐第五十二 / 723
相宅第五十三 / 738
地治第五十四 / 747
消极第五十五 / 754
尊史第五十六 / 764
征七略第五十七 / 793
哀焚书第五十八 / 801
哀清史第五十九 / 811
附:中国通史略例 / 826
中国通史目录 / 837
杂志第六十 / 840
别录甲第六十一杨颜钱 / 850
别录乙第六十二许二魏汤李 / 866
解辫发第六十三 / 886
作为国学大师、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章太炎在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太炎先生的文章却因诘屈聱牙、晦涩难懂而使人望而却步;太炎先生的著作更是被视为天书,若能读懂十分之一,便已经是了不起的学问。1996年,我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曾用两年的时间撰写了《訄书评注》一书。当时撰写此书,主要是被动参与了一个近代学术史的课题,被分配研究章太炎,需要从熟悉资料做起,故硬着头皮、尝试着为太炎先生的代表作《訄书》作一注疏。书稿完成后,又不断完成、修订,特别是徐复先生的《訄书详注》出版后,我又对着徐著将书稿校读一遍。2003年,《訄书评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时我已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领域也转到了出土文献。
徐复先生的《訄书详注》与拙作《訄书评注》的出版,为阅读《訄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说实话,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想借助两部注疏读懂《訄书》还是相当困难的。故多年前,中华书局的一位女编辑联系我,想请我将《訄书》翻译为白话,列入中华书局的白话翻译丛书中,我欣然同意。毕竟,我之前已经做了相关研究,花了不少心血。但当时我工作繁忙,加之已离开了章学研究领域,故将这一工作委托给魏忠强博士来完成。魏忠强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带的第一位博士,毕业后任教于燕山大学。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孟子经学思想,对传统经学及章太炎的思想有一定的基础和了解。接受任务后,忠强用了一年的时间,认真研读前人的注疏,同时加以个人的理解,拿出了初稿。阅读书稿后,我请忠强来北京相见,一起将书稿过了一遍。忠强回去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写出了第二稿。但这时那位女编辑从中华书局离职了,出版之事便延宕,一拖便是十余年。
2023年,澳门大学的林少阳先生来人大国学院作“章学三讲”的学术报告,我主持第一讲。林先生研究章太炎多年,成果卓著。当他得知我曾与学生翻译了《訄书》后,当即表示愿意推荐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很快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张钰翰编辑联系我,说《訄书译注》已列入“菿汉丛书”系列,计划在今年出版。于是我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书稿作了完善,现在这部书稿在经历一波三折后,终于可以与读者见面了。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前不久黑龙江大学的魏义霞教授送给我她关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的多部专著,我开玩笑说:下一步该写章太炎了。魏教授却连连摆手,说章太炎的书太难读了,不敢研究啊。这虽然是魏教授的谦虚之词,但也道出了学者的一种普遍忧虑。记得我开始注《訄书》时,刘宝才教授曾说过,章太炎文字的难度不在《尚书》之下。以我的经验,章书难读,一是文笔古奥,由于特殊的学术训练和经历,他没有顺应当时文字通俗化的潮流,反而一味返古,模拟上古文风;二用典繁多,而且对于典故不一定用其原义,需要根据文义作灵活的理解。以上两点难倒了众多读者,但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二十多年的出土文献研究,特别是长期带领人大国学院的学生阅读《尚书》《易经》《诗经》等经典,太炎先生的文字对我们已经没有太大的障碍,反而有一种亲切感。至于太炎先生大量使用的典故,由于网络的发达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出现,检索起来也非难事。只要找到出处,搞清楚原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只是这一工作过于琐碎、复杂,不是所有想阅读太炎先生著作的人都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而这部《訄书译注》只是为大家做了这一工作而已。所以我建议,对于想阅读《訄书》的读者,不妨直接去看白话翻译,对太炎先生这部曾产生广泛影响的著作有一大致、整体的了解,然后再去读原文和注疏,也不失为一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由于《訄书》文字难度大,涉及问题又多,我仅用了两个月对旧稿作了修订,故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梁涛2024年11月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