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4902626
《门外汉的京都》
·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任性自在的京都晃荡札记,堪称京都游玩的天花板范本。梁文道都推荐舒哥是“蕞会玩、蕞会过日子、蕞会吃的人。”
·舒国治经典代表作,畅销多年,被无数读者寻觅。新增全新自序、2篇新作、京都旅行导览及30余幅照片,告诉你京都怎么玩才最好玩。
·被公认是写京都蕞有见地的一本书,红极一时现象级旅行文学读本,几乎成为日本旅行**!至今多达四十余次的京都浪游,舒国治将在此地的游历体验的精萃全部凝聚这一本书中。
·漫无目的地走一走,然后睡一场好觉吧!一本超级松弛的P人旅行文学,去享受没有目的的独行晃荡,随意走拍。
·顺其自然,凡事不必太用力!在与舒国治的京都漫步中体味他的“门外汉哲学”。
·读者称舒哥文字如宋朝遗风,读来宛若一幅宋画在眼前徐徐展开。工整秀丽,却是一派徐熙野意。
《流浪集》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会供养你。任性自在的魏晋风骨,松弛享受的p人精神。
·如果只读一本舒国治,那一定是《流浪集》!畅销多年,被无数读者寻觅。全新版逐字修订,告诉你生活怎样才最好玩!
·李安、梁文道、洪爱珠、詹宏志、杨照等皆挚爱的舒哥及其文字。“舒国治,他的人就走在他自己的文字里,闲散淡泊,品味独具。”
·30余篇舒氏散文精选,超级松弛的P人散文札记,去享受没有目的的生活,走走路,喝喝茶,睡好个觉,就是极好的人生。
·“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生活”的真实注脚,从走路、喝茶、睡觉中找到稳定生活的支点。一生奉行“极简美学”,他想要的很少,只是心安理得地当一个闲人。
·天下苦工作久已,让我们用“流浪”向班味儿宣战!内含满满爆汁金句,贴合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做打工人的最强嘴替。读过就是一场宣泄!
“不上不爱上的班,不挣不爱挣的钱。”
“当你什么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桩事皆有极大的不情愿,在这时刻,你毋宁去流浪。去千山万水地熬时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砺你的知觉,直到你能自发地甘愿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岗位做你身前之事。”
·和古早面包一样绵软细腻的文字,透露出一种岁月沉淀的温润与柔和。“看似淡漠松弛,实则充满艺术张力”。
每一个字都像是面团中精心揉入的干果与坚果,饱满而富有层次,蕴含独特的甘甜与醇香。简静的文字蕴含悠闲的意趣,不张扬,不浮夸,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宁与满足。
《理想的下午》
★ 去走散漫的路吧,让它成为你的生活!
★“永远的浪游者”舒国治经典代表作,精装纪念版!收录舒国治新版自序,再度带给你《理想的下午》。
★ 热销十余年,深度影响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迄今仍位于豆瓣热门旅行文学TOP20,全网自发晒书无数!
★ 世上哪有一件事,是真那么要紧的呢?所有的声音都叫你向前冲,舒国治却劝你慢下来,拒绝标签与固化,学会给人生做减法。
★ 30余篇舒氏散文对标年轻人的精神困境,在理想的下午寻找生活的新出口。天下之大,有人一生只专注一事将之做好,有人东摸摸西摸摸一事无成将之晃过。
★ 《联合报·读书人》最佳文学奖、《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中央日报·出版与阅读》十大好书奖!
《门外汉的京都》
他说的竹篱茅舍,
他说的流水长墙,
诸多游赏,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流浪集》
泛看泛听,浅浅而尝,漫漫而走。
舒国治是台北城里的奇人。他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过生活,也被称为“城市的晃游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自称为“门外汉”的作家是很有一些本事,他特殊的观察力,以及通透的文字描述能力,让他的作品备受瞩目。
本书是舒国治人生哲学与舒氏散文魅力之集中展现。他畅谈流浪的艺术与态度,追忆于美国公路上的荒游浪途,在走路、喝茶与睡觉等琐事中娓娓道来其任性自在的处世哲学和技巧。舒国治的文字文白相间,自成一格,笔下所述无论是关于旅行流浪或是走路喝茶睡觉,始终抱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自在态度,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对于这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在简静的文字中不动声色吐露悠闲与自在的人生意趣。
《理想的下午》
《理想的下午》是旅行文学奠基人、“永远的浪游者”舒国治代表作。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出版以来荣获华语文化圈多项大奖,被誉为“文艺青年人手**之书”。是流浪,是生活,亦是美学。
本书由作者亲自编选32篇散文。梁文道亲自作序,介绍舒氏其人其文,并勾勒出舒国治从青年时期到成熟期的变化轨迹,更有舒国治为22周年纪念版作的新版序言。
生活本是毫无规划,愿我们以自己的时间行走。庸庸碌碌后的美好时光,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百的理想,闹中取静、乱中从简亦是一份恬淡自如。理想的下午自是有限,享受短暂而午后时光则更显惬意。
舒国治,他的人就走在他自己的文字里,闲散淡泊,品味独具。读来忍不住要点头认同,“是啊,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似乎你很久之前也曾想到过这一点,只是不知怎的却把它给忘了。
舒国治,他是我认识的人最懂得玩、也最会玩的人。
——梁文道
二十岁形状未定时,读见此书,吃惊有个前辈人活成这样,后做什么,如赖床、漫无根由的旅行,似全部可以。不怎么为世情所局,为他人所动,因此度过自在的青年时代。
——洪爱珠
我们仰望舒哥闲云野鹤的气质。
——李安
摘自——《流浪集》
睡觉
一个十多岁的初中孩子坐在台湾夏日午后的教室里,室外是懒懒的炎阳与偶有的不甚甘愿拂来的南风,室内是老师的喃喃课语,此一刻也,倘他不会昏昏欲睡,那么他不是个健康简单的小孩。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去凄凉冬又冷,收拾书包好过年。
做小孩子时,大家都必知的一首歪诗,却又是最最不自禁歌颂了“睡懒觉”美事的经典旷达句子。
便因熟睡,许多要紧事竟给睡过了头,耽误了。然世上又有哪一件事是真那么要紧呢?
便就是要将之睡过头。
须知正因为睡,恰恰可以道出世上原本无一事恁的重要。
旧小说中的那首小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或说的是管他外间有何大事发生,我且自管我睡。而愈是粗陋地方,如草堂,愈是教人好睡。也于是稻草堆,容易呼呼大睡;摇晃火车上,教人愈摇愈要睡;老师喃喃自语的课堂上,学子怎能不睡。且看和衣靠坐着,一会儿竟自睡去;倘换就睡衣,平躺床上,却睡不着了。许多人电视还开着,已打起呼来;你去把它关上,他却醒了。
可见在粗陋处,好睡。人能甘于粗陋,更好睡。
睡觉之妙,居然也在于无心插柳。
看来,人要去追寻某种不刻意,以获得一份如天赐的好睡眠,隐隐说明了福分之难。
好的睡眠,或说深熟至极的睡眠,如同是一趟大规模的旅行,行完后,完全改变了原先的状态;精神上的与形体上的。且看有的人熟睡时,有时还大声放屁,声音大到隔房都听得到,而他犹自顾打呼。睡醒时,整个人三百六十度地换了位置,整个世界他环游了一圈。可以假想一个故事:王子离开宫殿出来流浪,外间太新奇,太宽大了,他游玩累到躺在树下睡着了。睡着睡着,太舒服了,有好人要叫他也叫不醒,太香甜了。有坏人去偷他的行囊及盘缠他也不醒,太酣熟了。最后有乞丐一件件地脱去他的华丽衣袍,他还不醒。乞丐索性再将自己的身上褴褛换穿到王子身上,他仍不醒。所有的人都走了。不知过了多少多少辰光,他醒了,好大好长的一觉[其非钱德勒(Chandler)的小说名?既是《长眠不醒》又是《漫长的告别》( e Long Goodbye)]!他看看四周,多么灿烂的世界,鸟也叫了花也香了;自己,多潇洒的装束,多漂亮的模样;他已然是全新的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必要的从前。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顾虑自己要往哪里去,因为天地之间便是当下如此的美丽。
睡,使得原先惊心动魄之情境得以暂且斩断。逃难中,适才敌人炮火险生,现下避于水旁苇丛里,动亦不敢动,大气亦不敢呼一口,屈缩着,熬着,终至累得睡去。不知多少辰光过去,待醒转,天净沙空,宛如原先不曾有任何事发生一般。海上遇暴风雨,惊涛巨浪,水手全数抢着护桅保帆,救此援彼;黑夜中,一忽儿浪高到几十丈外的天顶,一忽儿又乍降至几十丈下之深底地狱,整艘大船便只如一小木片,人渺小到完全不能妄动,只是听任天地的抛来丢去。每个水手早已精疲力竭,只能紧紧抱住手边任何固定的柱条、索干,终至慢慢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少辰光,醒转了,天青风定,海面平匀得连一丝波纹亦无,整整如一大片镜子。何等宁静,宛如先前不曾发生过任何事一般。再可怕的事,睡觉也能令之诀别。
再可悲伤之事,睡觉亦能令之暂诀。亲人弃世,家中众人在灵堂做法事,做一阵,思及亲人,哭了。继又一阵,又哭了。一会儿大姊哭泣,一会儿小弟也拭起眼泪。五个钟头十个钟头过去,泣泣停停不知多少回,夜深了,哭也哭乏到必须睡了。
小孩骨头发贱,吵闹不休,终弄到父母一顿好打,哭了,号了;哭着哭着,声音由大变小,累了,睡着了。待得醒来,全忘了先前自己种种,只觉万事笃平,管自己想注玩什么就注玩什么。
即使是大人,若能让自己哭,当是睡眠最好的良药。但如何能哭呢?最好是看感人的电影。
此种可教人落泪的电影,不知是时代的关系或什么,已然多年遇不上了。用药提瘾(tripping),人在高昂处,或随音乐幻思,或随光影虚游,如此可推走八小时、十小时、十八小时;必得最后躺下好好睡一大睡,方能与先前的迷幻状态切离。隔绝之必要。
所以要睡。以与前日分开。暂别也。而醒后又各事万物得有新意。
所以要老。以与岁月隔绝,以显示少年时与今之不同,而见出距离遥远后之美。
所以要在车站分手。各奔自家途程。如何可以长相厮守?亦不宜长相厮守。
所以要留着老家的阁楼。每隔很久回去,登上楼,拨开蛛网,翻箱倒柜,旧时相片、老铜板皆令人神思远荡。
曾经想过在小说中可用这样一句子:“睡一个长觉,睡到表都停了。”
有一种经验,已太久没再发生了,有可能这辈子也再不可或得,便是:一睡下去,才觉得只过了半小时,就醒 来了,然而事实上已满八小时。 这是多么美的状态,唯孩童时方能获拥。悲夫,老矣。
发表于二○○三年十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