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32383
- 人大附中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贺新老师领衔,助力化学核心素养提升。
- 在生活中认识化学、理解化学,掌握运用化学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 串联核心知识,详解真题,把握关键考点。
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特别是塞满瓶瓶罐罐的厨房里,到处都有趣味十足的化学现象和常识。本书围绕厨房里的能源,食材,厨具、灶具,消毒清洁和厨余垃圾五个主题,引导读者带着问题走进厨房,通过问答式的风趣、专业讲解,认识化学、深入化学,让学习更接地气、更贴近实践。同时在新颖的框架内注重学科关键知识点、典型考点的总结与整合。
一 能源
1 厨房中的燃料 / 2
2 再看厨房中的燃料 / 15
3 自热食品如何“自热”? / 25
二 食材
4 你了解你喝的水吗? / 38
5 做一道美味的糖醋鱼 / 57
6 巧用厨房中的盐 / 67
7 再谈厨房中的盐 / 81
8 厨房中的膨松剂 / 96
9 如何科学补铁? / 105
10 酿制好喝的醪糟 / 116
11 骨头汤能补钙吗? / 129
12 如何在吃好的同时有一口好牙? / 139
13 如何炸出好吃的油条? / 147
14 谈谈味精 / 154
15 如何合理补充维生素 C ? / 171
16 从可乐中的磷酸说起,聊聊食品添加剂 / 182
17 厨房中的淀粉 / 194
18 厨房中的油 / 206
19 如何蒸出光滑如镜、不老不嫩的鸡蛋羹? / 219
三 厨具、灶具
20 菜刀的生锈与除锈 / 232
21 厨房中的铁锅 / 241
22 如何正确选择和安全使用锅具? / 254
四 消毒清洁
23 水垢的产生和除去 / 268
24 碗筷清洁剂中的奥秘 / 279
25 厨房中的爆炸盐 / 288
五 厨余垃圾
26 厨房里的虾蟹壳 / 302
27 如何将厨房中的油脂“变废为宝”? / 314
28 塑料的使用与回收 / 325
人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的每位教师,不忘初心,深耕细作,始终坚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科学习规律,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和教书育人的原则,坚持做好教研,做好课堂教学。
从 2012 年开始,十多年来,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从身边的化学着手,选取“手机中的化学”“汽车中的化学”等不同的主题,开展并完成了一系列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从 2020 年起,我们又以“厨房中的化学”为主题,围绕能源、食材、厨具灶具、消毒清洁和厨余垃圾等五个系列,开设了从初中到高中不同年级的系列研究课。课堂教学立足于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应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真实”“深度”“评价”的原则。其中“真实”是指在课堂中选取真实的情境并根据情境设计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开展教学;“深度”是指教师在前期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从宏微观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获得结构化的化学核心知识,掌握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体现过程性评价。系列研究课借助课堂教学及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这样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了化学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以“厨房中的化学”为主题,聚焦“如何吃得更美味、健康”“如何用得更安全、便捷”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晃已有三年多时间,为了让读者能够一同感受到我们生动的课堂教学,成书前经过多次广泛深入的研讨,我们决定将我们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转换成具有情节且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在“真实”“深度”的前提下生成的,并经过了课堂的实践,因此,本书在每篇文章前都把你在厨房这方天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情境将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剖析,并通过“小文”和“化博士”两个角色间问答的方式,不仅帮助你解答在厨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而且还带着你一起做、一起吃、一起用……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你会从化学的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你能辨析网络上一些错误的信息或说法;你能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指导自己的生活……
总之,当你开始阅读,你必将有所收获。
本书在每篇文章后还附上了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关知识点和练习,所选试题主要来自北京市的中高考试题及北京各区的模拟试题,同时,老师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所选试题进行了解析。
感谢所有参与本书撰写的人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他们是蔡元博、曹葵、晁小雨、丁晓新、冯姝、甘红梅、过新炎、贺新、蒋艳、李燕、林静、刘丹、王超越、王珊珊、王天吉、吴建军、臧春梅、张晨晓、张文胜等。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人大附中化学教研组
贺 新
2024 年 10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